CN216868659U -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8659U
CN216868659U CN202123324015.8U CN202123324015U CN216868659U CN 216868659 U CN216868659 U CN 216868659U CN 202123324015 U CN202123324015 U CN 202123324015U CN 216868659 U CN216868659 U CN 216868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controller
fan coil
type fan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40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一帆
李�昊
陈雄基
乔萃杰
郝文兰
梅贤
贾子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40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8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8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8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结构、与所述室外机结构连接的新风机组、与所述室外机结构连接的毛细管席、与所述室外机结构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干式风机盘管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湿度,当环境湿度过大时,通过控制器关闭干式风机盘管,从而避免干盘结露。同时,通过控制新风机组的加湿量,降低室内新风湿度。最后,通过增加温度传感器,根据环境温度,自适应地开启或关闭干式风机盘管,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毛细管席加新风机组的空调系统,将毛细管席铺装在室内,以毛细管席作为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新风机组送入新风,调节室内环境,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场景。然而,仍然有部分的户型,有开窗大的需求。在开窗大的情况下,热负荷很大,特别是在夏天,光照温度很高,仅用毛细管席进行温度调节,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提出了增加无冷凝水的干式风机盘管的技术方案。即通过无冷凝水的干式风机盘管与毛细管席、新风机组共同组合成为空调系统,通过干式风机盘管与毛细管席共同进行温度调节,以满足用户需求。
然而,干式盘管在湿度过大时容易造成干盘结露,同时采用干式风机盘管的功耗较高,如果长期使用费用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未能解决干盘结露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结构、与所述室外机结构连接的新风机组、与所述室外机结构连接的毛细管席、与所述室外机结构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干式风机盘管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还与所述新风机组的湿度控制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湿度传感器为室内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室内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警示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警示装置为声光警示装置。
再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机结构包括室外机以及风冷热泵,所述室外机与所述新风机组连接,所述风冷热泵分别与所述毛细管席以及所述干式风机盘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湿度,当环境湿度过大时,通过控制器关闭干式风机盘管,从而避免干盘结露。同时,通过控制新风机组的加湿量,降低室内新风湿度。最后,通过增加温度传感器,根据环境温度,自适应地开启或关闭干式风机盘管,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的系统框图。
标记说明
1-室外机结构;11-室外机;12-风冷热泵;2-新风机组;3-毛细管席;4-干式风机盘管;5-湿度传感器;6-控制器;7-温度传感器;8-警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的系统框图,包括:室外机结构1、与所述室外机结构1连接的新风机组2、与所述室外机结构1连接的毛细管席3、与所述室外机结构1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4、湿度传感器5、以及控制器6,所述湿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器6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所述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
具体来说,新风机组2、毛细管席3、干式风机盘管4安装在室内,并分别与室外机结构1连接。毛细管席3、干式风机盘管4提供室内温度调节,而新风机组2向室内供给新风,新风机组2根据需要控制所供给新风的加湿量。
湿度传感器5设置在室内,检测室内的湿度,并将检测的湿度值传输给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所接收的湿度值,控制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来说,控制器6可以单片机或者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如图1中与控制器6连接的虚线所示。控制器6根据从湿度传感器5所接收的湿度值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向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关控制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控制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启或关闭。例如,高电平信号为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启信号,低电平信号为干式风机盘管4的关闭信号。又例如,低电平信号为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启信号,高电平信号为干式风机盘管4的关闭信号。具体采用何种信号作为开启信号或关闭信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另外控制器也可以采用逻辑电路实现,例如可以设置比较器电路,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湿度传感器5连接,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预设的阈值电压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关控制端电连接,根据湿度值大于或者小于阈值,来输出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到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关控制端。
优选地,当湿度值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器6输出控制干式风机盘管4关闭的信号,干式风机盘管4关闭,避免干盘结露。当湿度值小于预设第二湿度阈值时,控制器6输出控制干式风机盘管4开启的信号,干式风机盘管4开启。其中第二湿度阈值小于等于第一湿度阈值。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湿度,当环境湿度过大时,通过控制器关闭干式风机盘管,从而避免干盘结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还与所述新风机组2的湿度控制端通信连接。
具体来说,新风机组2能够调节供给室内的新风的加湿量,具体是通过改变新风机组2内置的加湿装置的功率来调节加湿量。控制器6根据所接收的湿度值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向新风机组2的湿度控制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控制新风机组2增加或者减少加湿量。例如当新风机组2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则增加加湿量,当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则降低加湿量。又例如新风机组2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则增加加湿量,当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则减少加湿量。具体的信号与加湿量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优选地,当湿度值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器6输出控制新风机组2减少加湿量的信号,新风机组2在送风的同时减少加湿量,降低室内新风湿度,避免干盘结露。当湿度值小于预设第二湿度阈值时,控制器6输出控制新风机组2增加加湿量的信号,新风机组2在送风的同时增加加湿量,增加室内新风湿度。其中第二湿度阈值小于等于第一湿度阈值。
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控制器6接收湿度传感器5的室内湿度值。如果湿度大于等于第一湿度阈值,则控制器6输出干式风机盘管关闭信号,输出新风机组湿度减少信号,干式风机盘管4关闭,新风机组2减少加湿量。当室内湿度降低至第二湿度阈值,则控制器6输出干式分机盘管开启信号,干式风机盘管4开启。
具体来说,第二湿度阈值小于等于第一湿度阈值。为避免湿度过大造成干盘结露,当检测到湿度过大时,控制器6输出干式风机盘管关闭信号,关闭干式风机盘管4,同时,输出新风机组湿度减少信号到新风机组2,新风机组2收到信号后减少加湿量,降低室内新风湿度。当室内湿度降低达到合理范围,则重新开启干式风机盘管4。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器控制新风机组,从而通过调节室内新风湿度,避免干盘结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度传感器5为室内湿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器6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具体来说,通过温度传感器7检测室内温度,在室内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器6控制干式风机盘管4开启,在室内温度小于预设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器6控制干式风机盘管4关闭。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
本实施例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根据室内温度开启或关闭干式风机盘管,从而可以在温度过高时开启干式风机盘管,提高室内舒适度,而在室内温度不高时,可以关闭干式风机盘管,节约能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7为室内温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警示装置8。
控制器6根据湿度传感器5所检测的湿度,控制警示装置8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当湿度值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器6输出控制警示装置8开启的信号,警示装置8开启,提示用户可能有结露风险,将会关闭干式风机盘管4。当湿度值小于预设第二湿度阈值时,控制器6输出控制警示装置8关闭的信号,警示装置8关闭。其中第二湿度阈值小于等于第一湿度阈值。
本实施例通过警示装置以提示用户,避免用户误认为干式风机盘管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警示装置8为声光警示装置。
具体来说,声光警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声音警示装置、或者灯光警示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结构1包括室外机11以及风冷热泵12,所述室外机11与所述新风机组2连接,所述风冷热泵12分别与所述毛细管席3以及所述干式风机盘管4连接。
具体来说,室外机11与新风机组2连接,新风机组2提供新风。风冷热泵12分别与毛细管席3以及干式风机盘管4连接,进行温度调节。另外,毛细管席3以及干式风机盘管4通过管道连接,新风机组2与管道连接,改变新风温度。
其中,风冷热泵12可以进行制冷模式或者供热模式,从而通过毛细管席3和干式风机盘管4调节温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结构(1)、与所述室外机结构(1)连接的新风机组(2)、与所述室外机结构(1)连接的毛细管席(3)、与所述室外机结构(1)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4)、湿度传感器(5)、以及控制器(6),所述湿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器(6)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所述干式风机盘管(4)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还与所述新风机组(2)的湿度控制端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5)为室内湿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器(6)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7)为室内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警示装置(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8)为声光警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结构(1)包括室外机(11)以及风冷热泵(12),所述室外机(11)与所述新风机组(2)连接,所述风冷热泵(12)分别与所述毛细管席(3)以及所述干式风机盘管(4)连接。
CN202123324015.8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Active CN216868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4015.8U CN216868659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4015.8U CN216868659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8659U true CN216868659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4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4015.8U Active CN216868659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8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1764A (en) Enhanced economizer controller
CN110513816B (zh) 一种恒温除湿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US20170097165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CN108332351B (zh) 制冷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9022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227431A1 (zh) 一种卧室场景智慧送风方法及空调
CN112128941A (zh) 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28716A (zh) 一种智能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560049B (zh) 加湿空调及加湿空调的加湿盘水温控制方法
CN216868659U (zh) 一种多功能温湿度调节空调系统
CN110118394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1271826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风机盘管控制方法
CN2849539Y (zh) 网络家电系统
KR20180090913A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4250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757954B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425180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63428A (zh) 一种空调器恒温除湿控制方法、系统及恒温除湿空调器
CN114963426A (zh) 一种空调器恒温除湿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JP2023544859A (ja) 空調機、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CN112797540A (zh)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216218B (zh) 一种空调器的降功率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4383305B (zh) 空调器及其除湿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S6217137B2 (zh)
CN2634360Y (zh) 单冷空调器、采暖热水炉联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