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5175U -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5175U
CN216865175U CN202122800112.3U CN202122800112U CN216865175U CN 216865175 U CN216865175 U CN 216865175U CN 202122800112 U CN202122800112 U CN 202122800112U CN 216865175 U CN216865175 U CN 216865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le
groove
composite
construction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01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兆强
孙衍法
刘志侠
荣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01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5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5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5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所述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用于应用在支护结构上,所述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包括:腰梁、主体结构侧壁,所述腰梁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施工缝,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施工缝,所述腰梁在所述第一施工缝和/或第二施工缝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之间形成启口,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密封件。本申请所提供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至少能使得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施工缝处达到较佳的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支护结构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这称之为基坑工程。对于地下室、管廊、水池等结构的基坑工程,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支护结构通常会设置腰梁并且内衬主体结构的侧壁,形成复合结构。
支护工程大部分采用正做法,即随着土方开挖施工腰梁,待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至下而上施工主体结构的侧壁,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之间会形成施工缝。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腰梁1和腰梁1上下两侧主体结构要分次施工完成,因此在腰梁1的上下表面形成施工缝13。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在短时期内,水体会通过上述施工缝13向主体结构渗透。
如图2所示,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该施工缝13处设置密封件4(例如,膨胀橡胶止水条)。该做法虽然操作简单,但腰梁1下部的混凝土采用模板11上置斜漏斗浇筑,如图3所示,很难浇筑密实,密封件4也无法在接触面被压紧,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地下支护结构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至少能够解决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施工缝防水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所述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用于应用在支护结构上,所述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包括:腰梁、主体结构侧壁,所述腰梁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施工缝,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施工缝,所述腰梁在所述第一施工缝和/或第二施工缝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之间形成启口,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密封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腰梁包括伸入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外的第二部分,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0毫米,宽度为100毫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腰梁在所述第一施工缝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腰梁在所述第二施工缝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用于向所述腰梁下部浇筑混凝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具有相对靠近所述支护结构的第一侧壁、相对远离所述支护结构的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件包括钢管,所述钢管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管沿着高度方向纵长延伸,所述钢管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至所述第一凹槽底壁的间距和所述下端至所述第二凹槽底壁的间距相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管为中空的圆钢管,所述钢管的外径为150毫米,相邻两个钢管的间距为1000毫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为膨胀橡胶止水条。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膨胀橡胶止水条为自粘膨胀橡胶止水条,所述膨胀橡胶止水条与所述凹槽之间能形成粘结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通过在腰梁上预留出凹槽,凹槽与主体结构侧壁形成启口,利用该启口改变了水压传导方向,加长了水流的渗透路径,形成第一道防水措施;并且在凹槽内放置密封件成第二道防水措施,第一导防水措施和第二道防水措施相配合能够解决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施工缝防水差的问题,使得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施工缝处达到较佳的防水效果,即提高了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的防水性能。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的一种地下支护结构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一种地下支护结构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连接结构中设置密封件后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浇筑腰梁下混凝土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现有的一种地下支护结构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腰梁与主体结果侧壁配合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腰梁;
10、凹槽;
2、支护结构;
3、主体结构侧壁;
13、施工缝;
11、模板;
4、密封件;
41、第一膨胀橡胶止水条;
42、第二膨胀橡胶止水条;
5、预埋件;51、上端;52、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综合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地下支护结构2的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的复合结构,所述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的复合结构用于应用在地下(基坑)支护结构2上。
该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的复合结构可以包括:腰梁1、主体结构侧壁3。所述腰梁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3之间形成有第一施工缝13,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3之间形成有第二施工缝13,所述腰梁1在所述第一施工缝13和/或第二施工缝13位置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3之间形成启口,所述凹槽10中设置有密封件4。
具体的,所述腰梁1包括:伸入所述主体结构侧壁3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3外的第二部分,所述凹槽10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即该凹槽10位于该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相配合形成施工缝13的位置。
在本申请说明书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腰梁1上预留出凹槽10,凹槽10与主体结构侧壁3形成启口,利用该启口改变了水压传导方向,加长了水流的渗透路径,形成第一道防水措施;并且在凹槽10内放置密封件4成第二道防水措施,第一导防水措施和第二道防水措施相配合能够解决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施工缝13防水差的问题,使得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施工缝13处达到较佳的防水效果,即提高了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的复合结构的防水性能。
具体的,该密封件4可以为膨胀橡胶止水条,当该膨胀橡胶止水条遇到水会会发生膨胀,体积变大,在施工缝13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可靠地密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膨胀橡胶止水条与所述凹槽10之间设置有粘结层。该膨胀橡胶止水条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凹槽10中。当该膨胀橡胶止水条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凹槽10中时,膨胀橡胶止水条与所述凹槽10之间形成有粘结层,从而保证膨胀橡胶止水条与所述凹槽10之间配合位置的密封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膨胀橡胶止水条为自粘膨胀橡胶止水条,当该膨胀橡胶止水条为自粘膨胀橡胶止水条时,通过将该膨胀橡胶止水条放入凹槽10中,即自动实现了该膨胀橡胶止水条与凹槽10之间的粘接固定,工序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的,在说明书中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0的深度为50毫米,宽度为100毫米。由于该凹槽10设置在该腰梁1伸入主体结构侧壁3以内的第一部分中,因此该凹槽10的深度、宽度主要基于该第一部分的尺寸所确定。当该第一部分的尺寸发生变化时,该凹槽10的尺寸也可以作适应性的改变,原则上,该凹槽10只需要满足设置在该第一部分中,且能够安装密封件4即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腰梁1在所述第一施工缝13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0,所述腰梁1在所述第二施工缝13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每条施工缝13所在的位置设置一个凹槽10,即在第一施工缝13位置设置第一凹槽10,在第二施工缝13位置设置第二凹槽10。相应的,在第一凹槽10内设置有第一膨胀橡胶止水条41,第二凹槽10内也设置有第二膨胀橡胶止水条42,从而对每条施工缝13形成二级防水措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凹槽10和所述第二凹槽10之间设置有预埋件5,所述预埋件5用于向所述腰梁1下部浇筑混凝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中,在沿着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0之间,设置有用于向腰梁1下部浇筑混凝土的预埋件5。腰梁1下面的混凝土,通过预埋在凹槽10内的预埋件5进行浇筑和振捣。具体的,该预埋件5可以为中空的管体结构,例如可以为钢管的形式。使用时,通过预埋的预埋件5浇筑混凝土,腰梁1下的混凝土模板11可以封闭至梁底,浇筑过程中可以通过预埋件5的溢浆控制施工质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0具有相对靠近所述支护结构2的第一侧壁、相对远离所述支护结构2的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密封件4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当所述预埋件5为钢管的形式时,所述钢管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也即是说,密封件4和预埋件5分别位于凹槽10的两侧,使得利用该预埋件5进行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对密封件4产生影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管沿着高度方向纵长延伸,所述钢管具有相对的上端51和下端52,所述上端51至所述第一凹槽10底壁的间距和所述下端52至所述第二凹槽10底壁的间距相等。
具体的,该钢管的高度与该腰梁1高度方向的尺寸相等,该钢管的上端51和下端52可以与腰梁1相齐平,当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0的深度相等时,该钢管的上端51距离第一凹槽10底壁的间距与钢管的下端52距离第二凹槽10底壁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管为中空的圆钢管,所述钢管的外径为150毫米。该钢管的个数可以为多个,相邻两个钢管的间距为1000毫米。当设置有多个外径为150毫米的钢管用作浇筑混凝土的注入口时,不仅能够保证混凝土均匀得浇筑进腰梁1下部的模板11至梁底中,而且后续该钢管作为腰梁1的一部分,能够提升该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壁3配合位置的强度。当然,该钢管的尺寸和个数可以根据腰梁1的尺寸、主体结构侧壁3的尺寸以及浇筑混凝土的设备等情况做适应性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用于应用在支护结构上,所述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包括:腰梁、主体结构侧壁,所述腰梁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施工缝,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施工缝,所述腰梁在所述第一施工缝和/或第二施工缝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之间形成启口,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密封件;所述腰梁包括伸入所述主体结构侧壁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侧壁外的第二部分,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一部分中,在沿着高度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腰梁下部浇筑混凝土的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包括钢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0毫米,宽度为10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在所述第一施工缝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腰梁在所述第二施工缝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相对靠近所述支护结构的第一侧壁、相对远离所述支护结构的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沿着高度方向纵长延伸,所述钢管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至所述第一凹槽底壁的间距和所述下端至所述第二凹槽底壁的间距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中空的圆钢管,所述钢管的外径为150毫米,相邻两个钢管的间距为1000毫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膨胀橡胶止水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橡胶止水条为自粘膨胀橡胶止水条,所述膨胀橡胶止水条与所述凹槽之间能形成粘结层。
CN202122800112.3U 2021-11-16 2021-11-16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Active CN216865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0112.3U CN2168651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0112.3U CN2168651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5175U true CN216865175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0112.3U Active CN2168651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5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5283B (zh) 全湿接头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220713B (zh) 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
CN103898900B (zh) 带拉杆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3015456A (zh) 地下混凝土构筑物基础底板中的坑中坑快速支模法
CN110747909A (zh) 一种明挖隧道变形缝防水构造
CN201261950Y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水池池壁上的开孔结构
CN104895093A (zh) 一种半预制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44509A (zh)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接头及其连接结构
CN109025899B (zh) 一种封井装置
CN104099946A (zh) 一种新型顶管段间检修井
CN216865175U (zh) 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壁的复合结构
CN113818463A (zh) 半刚性连接地连墙的施工方法
CN216787229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装配式封堵钢板结构
CN213776657U (zh) 一种插口端带钢接头的多重密封钢筋混凝土管涵
CN110552378A (zh) 地下空间顶板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结构
CN106284303B (zh) 一种带角钢接头限位的预制地连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4855849A (zh) 一种刚柔组合的地下连续墙防渗漏接头及其施工方法
CN103741724B (zh) 一种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接头
CN114263219A (zh) 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的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N109183800B (zh)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工艺
CN204080861U (zh) 一种新型顶管段间检修井
CN209430248U (zh) 一种新型隧道深埋中心水沟排水结构
CN201512836U (zh) 积水排水装置
CN205604304U (zh) 地下室逆作法剪力墙防渗漏结构
CN216239260U (zh) 一种建筑用给排水预埋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