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2850U -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2850U
CN216852850U CN202122666419.9U CN202122666419U CN216852850U CN 216852850 U CN216852850 U CN 216852850U CN 202122666419 U CN202122666419 U CN 202122666419U CN 216852850 U CN216852850 U CN 216852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duct
air
heater
exchang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64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小池
杜来红
李欣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64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2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2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2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其中,空气调节模块包括换热器和加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风道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风道穿设于换热组件,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电控柜的内腔连通,第一换热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机;加热器设于第一换热风道。本实施例将加热器设于第一换热风道,使得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同时与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风道共用第一风机,简化了结构的同时,节省了材料成本,利用第一换热风道的出风口对电控柜内部吹热风,有效提升了加热效果,改善内部加热均匀性。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背景技术
现有室外柜应用需要考虑防水、防尘和防太阳辐射,所以很多情况下室外柜散热多采用空空换热器进行散热。
由于室外环境多变,可能存在温度过低无法起机情况,也可能存在温差变化大,湿度高造成机柜内部凝露的情况,相关技术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机柜内部配置加热器,加热器上配带风扇,但是上述方式会造成结构布局较大,成本增高,且会存在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调节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与加热器布局困难,成本较高以及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模块,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风道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穿设于所述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所述电控柜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机;和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换热组件的进风侧和/或出风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横截面上,所述加热器上设有过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管,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管之间形成所述过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包括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分别设于所述加热管的相对两端,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卡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和/或,所述安装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和/或,所述安装部插装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隔离的第二换热风道,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电控柜外的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换热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交叉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
或,所述第一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并排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气流方向相同或相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控柜,包括上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所述电控柜的内腔连通。空气调节模块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风道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穿设于所述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机;和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空气调节模块中,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风道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风道穿设于换热组件,使得第一换热风道内的气流能够与换热组件发生热交换,而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电控柜的内腔连通,从而实现了当电控柜内部温度较高时,对电控柜内部空气降温散热的功能。本实施例在第一换热风道设有加热器,当电控柜内部温度较低无法起机或者温差较大易产生凝露时,可开启加热器和第一风机,此时换热组件不工作,以达到对电控柜内部空气加热并防凝露的目的。本实施例将加热器设于第一换热风道,使得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同时与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风道共用第一风机,简化了结构的同时,节省了材料成本,利用第一换热风道的出风口对电控柜内部吹热风,有效提升了加热效果,改善内部加热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换热器 130 第二换热风道
110 第一换热风道 200 加热器
110a 进风口 201 过风孔
110b 出风口 210 加热管
111 第一风机 220 安装部
120 换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调节模块,应用于电控柜中,旨在对电控柜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当温度较高时,能够对柜体内降温冷却,当温度较低时或者温度变化较大时,能够对柜体内吹热风,以保证柜体内的温度并防止凝露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电控柜的类型可不限定于某一种特定类型的电控柜,如可以是室内柜或者室外柜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空气调节模块包括换热器100和加热器200。
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风道110和换热组件120,第一换热风道110穿设于换热组件120,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和出风口110b均与电控柜的内腔连通,第一换热风道110内设有第一风机111;加热器200设于第一换热风道110。
换热器100安装于电控柜,以对电控柜的内腔降温冷却。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风道110和换热组件120,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和出风口110b均与电控柜的内腔连通,则第一换热风道110相当于是连通电控柜内腔的内循环风道,使得电控柜内部的高温气流从进风口110a进入到第一换热风道110内,并通过换热组件120换热冷却之后变成中低温气流从出风口110b吹至电控柜的内部,从而实现对电控柜内部降温冷却,达到保证电控柜内部的各电气元器件性能的目的。第一换热风道110内设有第一风机111,该第一风机111对电控柜内腔的空气起到气体流动的驱动作用,以保证对电控柜内腔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利用第一换热风道110内的气流与换热组件120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对电控柜内部的空气降温散热,此方式适用于电控柜内部温度较高的场合。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换热风道110设置加热器200,该加热器200能够向外辐射热量,以对加热器200周围的气流加热,当温度过低无法起机或者温差较大易产生凝露时,可开启加热器200和第一风机111,此时换热组件120不工作,使得电控柜内部的低温气流从进风口110a进入到第一换热风道110内,被加热器200加热成中高温气流后从出风口110b吹至电控柜内部,以保证电控柜内部空气温度适宜,保证内部的电气元器件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达到防凝露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加热器200设于第一换热风道110,而第一换热风道110内原本便设有第一风机111,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换热器100外部额外增设加热器和风扇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将加热器200设于第一换热风道110,使得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同时与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风道110共用第一风机111,简化了结构的同时,节省了材料成本,利用第一换热风道110的出风口110b对电控柜内部吹热风,有效提升了加热效果,改善内部加热均匀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换热组件120对第一换热风道110内的气流换热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利用空气与空气热交换或者冷媒与空气热交换等等,其具体的方式在此可不做限制。
可选地,加热器200的具体类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电加热、红外加热、陶瓷加热等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空气调节模块中,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风道110和换热组件120,第一换热风道110穿设于换热组件120,使得第一换热风道110内的气流能够与换热组件120发生热交换,而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和出风口110b均与电控柜的内腔连通,从而实现了当电控柜内部温度较高时,对电控柜内部空气降温散热的功能。本实施例在第一换热风道110设有加热器200,当电控柜内部温度较低无法起机或者温差较大易产生凝露时,可开启加热器200和第一风机111,此时换热组件120不工作,以达到对电控柜内部空气加热并防凝露的目的。本实施例将加热器200设于第一换热风道110,使得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同时与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风道110共用第一风机111,简化了结构的同时,节省了材料成本,利用第一换热风道110对电控柜内部吹热风,有效提升了加热效果,改善内部加热均匀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参照图1,加热器200的安装位置也可不做限制,只要在第一换热风道110上,能够对流经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气流加热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200设于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和/或出风口110b。本实施例中,将加热器200安装在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处时,以对进入到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气流加热;加热器200安装在出风口110b处时,以对从第一换热风道110吹出的气流加热。当然,在实际应用时,也可在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和出风口110b处均设置加热器200,以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200设于换热组件120的进风侧和/或出风侧。本实施例中,加热器200设置在第一换热风道110的内部,第一换热风道110穿设于换热组件120,则为了便于安装,可将加热器200安装在换热组件120的进风侧或者出风侧,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可在换热组件120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均设置加热器200。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200的安装位置也可不限制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安装位置,如第一换热风道110内换热组件120的进风侧与进风口110a之间的位置、第一换热风道110内换热组件120的出风侧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位置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参照图1,加热器200的安装方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从第一换热风道110的内壁向内部分伸出的方式,也可以是从第一换热风道110的内壁完全伸出至第一换热风道110另一侧的方式等。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加热效率以及加热均匀性,将加热器200安装在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横截面上,加热器200上设有过风孔201,如此,使得经过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气流均会被加热器200加热,从而保证了更好的加热效果。
在加热器200上设置过风孔201,以使得气流能够顺利从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流向出风口110b,减小了风阻。在实际应用时,过风孔201可以是条形孔、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加热器2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管210,相邻的两个加热管210之间形成过风孔201。本实施例中,加热器200采用加热管210的形式加热,多个间隔设置210的加热管210分布在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横截面上,从而提升了对气流加热的均匀性。相邻的两个加热管210之间形成了过风孔201,实现了对气流的梳理作用,保证了气流的均匀性。可选地,多个加热管210呈矩形阵列式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200包括两个安装部220,两个安装部220分别设于加热管210的相对两端,安装部220固定安装于第一换热风道110。安装部220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两个安装部220分别设置在加热管210的相对两端,使得多个加热管210与两个安装部220形成一个模组结构,更加方便用户安装。
可选地,安装部220固定安装在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安装部220卡接于第一换热风道110;和/或,安装部220螺纹连接于第一换热风道110;和/或,安装部220插装于第一换热风道11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与第一换热风道110隔离的第二换热风道130,第二换热风道130的进口和出口均与电控柜外的环境连通,第二换热风道130与第一换热风道110换热连接于换热组件120。
本实施例采用空气与空气热交换的换热器100,第二换热风道130与电控柜外的环境连通,从而当电控柜内部温度较高时,第一换热风道110内的高温气体与第二换热风道130的低温气体在换热组件120处发生热交换,以对第一换热风道110内的气体降温冷却,从而达到对电控柜内部散热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温度较低或者防凝露模式时,第二换热风道130和换热组件120不开启,仅开启第一换热风道110内的第一风机111和加热器200,以保证对电控柜内部的加热效果。
在实际应用时,换热器100可采用空空换热器,利用第一换热风道110与第二换热风道130的隔离作用,保证了电控柜的防水、防尘以及防太阳辐射等的防护强度。
可选地,第一换热风道110与第二换热风道130交叉连接于换热组件120,如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气流走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换热风道130的气流走向为竖直方向,或者第一换热风道110的气流走向呈倾斜设置,第二换热风道130的气流走向也呈倾斜设置,两者的倾斜方向不同等。
可选地,第一换热风道110与第二换热风道130并排连接于换热组件120,其中,第一换热风道110内的气流方向与第二换热风道130内的气流方向相同或相反。可以理解的,换热器100为顺流换热器或者逆流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控柜,该电控柜包括空气调节模块,该空气调节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控柜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第一换热风道110的进风口110a和出风口110b均与电控柜的内腔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模块,应用于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模块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风道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穿设于所述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所述电控柜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机;和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换热组件的进风侧和/或出风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横截面上,所述加热器上设有过风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管,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管之间形成所述过风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分别设于所述加热管的相对两端,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卡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和/或,所述安装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和/或,所述安装部插装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隔离的第二换热风道,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电控柜外的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换热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交叉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
或,所述第一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并排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气流方向相同或相反。
10.一种电控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所述电控柜的内腔连通。
CN202122666419.9U 2021-11-02 2021-11-02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Active CN216852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6419.9U CN216852850U (zh) 2021-11-02 2021-11-02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6419.9U CN216852850U (zh) 2021-11-02 2021-11-02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2850U true CN216852850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6419.9U Active CN216852850U (zh) 2021-11-02 2021-11-02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2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24376U (zh) 一种机房通风散热系统
CN108848655A (zh) 风机墙与辐射模块结合的数据中心用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CN108180560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WO2012162938A1 (zh) 空气换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空气换热空调一体机装置
CN216852850U (zh) 空气调节模块以及电控柜
CN205079337U (zh) 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
CN109842276A (zh) 变频器和空调器
CN209358427U (zh) 变频器和空调器
CN115588798A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102252382A (zh) 空调电加热装置
CN213090299U (zh)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降温功能的敞开式烘箱
CN205213230U (zh) 一种服务器冷却机柜
CN108954521A (zh) 电加热管组件、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1318893Y (zh) 一种换热单元
CN210042690U (zh) 一种机柜空调
CN210980124U (zh) 一种空调外机
CN208720368U (zh) 电器盒、室外机、光伏空调系统及电器设备
CN107906612B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860116B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703445A (zh) 一种数据中心
CN219103165U (zh) 一种折角式多排风机盘管
CN218489432U (zh) 一种水冷式利于散热的风口套
CN21213270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902069U (zh) 除湿机
CN216626432U (zh) 一种控制元件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