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2011U -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2011U
CN216852011U CN202220360857.4U CN202220360857U CN216852011U CN 216852011 U CN216852011 U CN 216852011U CN 202220360857 U CN202220360857 U CN 202220360857U CN 216852011 U CN216852011 U CN 21685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ircu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terface circui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08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武
刘冬
宣贵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uop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uop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uop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uop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608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2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单片机、信号隔离电路、CAN数据收发器和保护电路;接口电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与保护电路相连,并外接待测产品,同时,通过一RS232转TTL电路外接测试主机;所述单片机,用于将所述测试主机发送的串口通讯数据通过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发送给CAN数据收发器;所述CAN数据收发器,用于将所述串口通讯数据转换为CAN通讯数据,并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发送给待测产品;同理,待测产品也可以将CAN通讯数据通过上述路径转发给测试主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采用串口通讯协议的测试主机与采用CAN通讯协议的待测产品不能直接进行通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大型仪器设备、工业控制、智能家庭和生活小区管理、机器人网络互联等的通信控制。
在汽车制造行业由于汽车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传统的CAN总线的负载率越来越高,甚至负载率高达95%,为了解决CAN总线负载率问题,而又能兼容CAN总线,并且研发成本不能太高的问题,2015年最新的修订版 ISO 11898-1(classic CAN和CAN FD)发布并逐渐得到应用。
为保证CAN通讯产品的性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对其进行通讯功能及稳定性的测试,而测试系统采用的主机为串口的通讯方式,与待测产品的CAN总线由于硬件结构及通信协议等都不相同,不能直接进行通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用于解决采用串口通讯协议的测试主机与采用CAN通讯协议的待测产品不能直接进行通讯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包括:
依次电连接的单片机、信号隔离电路、CAN数据收发器和保护电路;
接口电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与保护电路相连,并外接待测产品,同时,通过一RS232转TTL电路外接测试主机;所述RS232转TTL电路,用于测试主机与单片机之间进行串口通讯时的电平转换;
所述单片机,用于将所述测试主机发送的串口通讯数据通过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发送给CAN数据收发器;所述CAN数据收发器,用于将所述串口通讯数据转换为CAN通讯数据,并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发送给待测产品;
所述CAN数据收发器,还用于将待测产品发送的CAN通讯数据转换为串口通讯数据,并通过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发送给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还用于将所述串口通讯数据,转发给所述测试主机。
优选地,所述辅助设备还包括:
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外部电源,用于为所述单片机、信号隔离电路和保护电路供电;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
第一外部电源,用于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第二外部电源,用于为接口电路供电,以使接口电路产生P+5V电平。
优选地,所述接口电路包括:
第一接口电路、第二接口电路、第三接口电路、第四接口电路;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一端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RS232转TTL电路电连接;
第一接口电路与排阻RP3电连接之后,还通过排阻RP4接3.3V高电平;
第一接口电路包括5个引脚,其中引脚1(E_TX)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16电连接,引脚2(E_RX)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32电连接,引脚 3(E_Busy)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25电连接,引脚4(E_IO1)通过排阻RP3 与单片机的引脚24电连接,引脚5(E_GND)接地;
第二接口电路一端与所述保护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待测产品电连接;
第二接口电路包括3个引脚,其中引脚13(P_GND)接地,引脚16(CANL) 与保护电路的CANL端电连接,引脚17(CANH)与保护电路的CANH端电连接;
第三接口电路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部电源电连接;
第四接口电路一端向信号隔离电路和CAN数据收发器提供P+5V电平,另一端与第二外部电源电连接,第四接口电路包括两个引脚,其中引脚10(P_GND) 接地,引脚11(P_VCC)通过肖特基二极管D40与三电容电路的高电平端(P+5V) 电连接,所述三电容电路的一端为高电平端(P+5V),三电容电路的另一端接地,三电容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三个电容:C41、C50、C40。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包括:
引脚1、23、35、48、21、20接3.3V高电平;
引脚16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E_TX)电连接,引脚32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2(E_RX)电连接,引脚25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3(E_Busy)电连接,引脚24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4(E_IO1) 电连接;
引脚33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2(OutA)电连接,引脚34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3(InB)电连接;
引脚7通过电容C10接地,引脚46通过电阻R2接地,引脚49接地,引脚5通过电容C8接地,引脚6通过电容C9接地,引脚5与引脚6之间电连接晶振Y1,晶振Y1与电容C8并联,晶振Y1与电容C9并联,晶振Y1接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包括:
引脚1(Vdd1)接3.3V高电平,引脚2(OutA)与单片机的引脚33电连接,引脚3(InB)与单片机的引脚34电连接,引脚4接地;
引脚5(Gnd2)接地,引脚6(OutB)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1(TXD)电连接,引脚7(InA)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4(RXD)电连接,引脚8接5V高电平。
优选地,所述CAN数据收发器包括:
引脚1(TXD)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6(OutB)电连接,引脚2(Gnd)接地,引脚3(Vcc)接5V高电平,引脚4(RXD)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7(InA)电连接;
引脚5(Vio)接5V电源,引脚6(CanL)与保护电路的共模电感L40电连接,引脚7(CanH)与保护电路的共模电感L40电连接,引脚8(STB)接地。
优选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共模电感L40、双电容支路、TVS二极管D41、第一终端电阻支路、第二终端电阻支路;
共模电感L40的外端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6(CanL)电连接,共模电感 L40的外端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7(CanH)电连接;
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延伸形成CANL端并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6(CANL)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延伸形成CANH端并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7(CANH) 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用于抑制共模干扰;
双电容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双电容支路包括电容C44、电容 C45,电容C44接地、电容C45接地,电容C44、电容C45用于抑制高频干扰;
TVS二极管D41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TVS二极管D41接地,TVS 二极管D41用于防静电、浪涌;
第一终端电阻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第一终端电阻支路包括 MOS光耦U6,限流电阻R3,终端电阻R41,MOS光耦U6的引脚1接3.3V 高电平,MOS光耦U6的引脚2接限流电阻R3,MOS光耦U6的引脚3通过终端电阻R41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L端之间的连接线,MOS光耦U6 的引脚4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H端之间的连接线;
第二终端电阻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第二终端电阻支路包括终端电阻R40,跳线JP1,终端电阻R40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L端之间的连接线,跳线JP1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H端之间的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局域网通讯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主机、RS232转TTL电路、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待测产品、第一外部电源、第二外部电源;
所述测试主机与RS232转TTL电路电连接,所述RS232转TTL电路与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电连接,所述测试主机通过RS232转TTL 电路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发送串口通讯数据;
所述待测产品与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电连接,并通过辅助设备获取CAN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外部电源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外部电源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供电。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测试主机发送的串口通讯数据,通过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转换为CAN通讯数据,并发送给待测产品;待测产品发送的CAN通讯数据,通过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转换为串口通讯数据,并转发给测试主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采用串口通讯协议的测试主机与采用CAN通讯协议的待测产品不能直接进行通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电路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单片机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隔离电路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CAN数据收发器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局域网通讯测试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该辅助设备包括:
依次电连接的单片机102、信号隔离电路103、CAN数据收发器104和保护电路105;
接口电路101,分别与所述单片机102与保护电路105相连,并外接待测产品,同时,通过一RS232转TTL电路外接测试主机;所述RS232转TTL电路,用于测试主机与单片机102之间进行串口通讯时的电平转换;
所述单片机102,用于将所述测试主机发送的串口通讯数据通过所述信号隔离电路103,发送给CAN数据收发器104;所述CAN数据收发器104,用于将所述串口通讯数据转换为CAN通讯数据,并通过所述保护电路105,发送给待测产品;
所述CAN数据收发器104,还用于将待测产品发送的CAN通讯数据转换为串口通讯数据,并通过所述信号隔离电路103,发送给单片机102;所述单片机102,还用于将所述串口通讯数据,转发给所述测试主机。
测试主机发送的串口通讯数据,通过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转换为CAN通讯数据,并发送给待测产品;待测产品发送的CAN通讯数据,通过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转换为串口通讯数据,并转发给测试主机;本实施例解决了采用串口通讯协议的测试主机与采用CAN通讯协议的待测产品不能直接进行通讯的问题。
电压转换电路需要提供3.3V高电平。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电路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
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外部电源,用于为所述单片机、信号隔离电路和保护电路供电;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
第一外部电源,用于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第二外部电源,用于为接口电路供电,以使接口电路产生P+5V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E_VCC端通过接口电路的引脚 7(E_VCC)与第一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电容C1、C2、C3、C4、C5、 C6、C7,肖特基二极管D1;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引脚1(GND)接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引脚 2(Vin)接5V高电平,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引脚3(Vout)接3.3V高电平;
电容C1、C2并联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引脚1(GND)与引脚2(Vin)之间,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接电压转换电路的E_VCC端,肖特基二极管D1 的负极与电容C1、C2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引脚2(Vin)电连接;
电容C3、C4、C5、C6、C7并联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引脚1(GND) 与引脚3(Vout)之间。
在具体实践中,电压转换电路使用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型号为XC62FJ3302PR。
XC62FJ3302PR是一款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是新一代的集成电路稳压器,它与三端稳压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是一个自耗很低的微型片上系统。它可用于电流主通道控制,芯片上集成了肖特基二极管、取样电阻和分压电阻等硬件电路,并具有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精密基准源、差分放大器、延迟器等功能。
接口电路需要解决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与测试主机及待测产品的电连接问题。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电路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该接口电路包括:
第一接口电路、第二接口电路、第三接口电路、第四接口电路;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一端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RS232转TTL电路电连接;
第一接口电路与排阻RP3电连接之后,还通过排阻RP4接3.3V高电平;
第一接口电路包括5个引脚,其中引脚1(E_TX)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16电连接,引脚2(E_RX)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32电连接,引脚 3(E_Busy)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25电连接,引脚4(E_IO1)通过排阻RP3 与单片机的引脚24电连接,引脚5(E_GND)接地;
第二接口电路一端与所述保护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待测产品电连接;
第二接口电路包括3个引脚,其中引脚13(P_GND)接地,引脚16(CANL) 与保护电路的CANL端电连接,引脚17(CANH)与保护电路的CANH端电连接;
第三接口电路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部电源电连接;
第四接口电路一端向信号隔离电路和CAN数据收发器提供P+5V电平,另一端与第二外部电源电连接,第四接口电路包括两个引脚,其中引脚10(P_GND) 接地,引脚11(P_VCC)通过肖特基二极管D40与三电容电路的高电平端(P+5V) 电连接,所述三电容电路的一端为高电平端(P+5V),三电容电路的另一端接地,三电容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三个电容:C41、C50、C40。
可以理解的是,单片机通过接口电路与RS232转TTL电路建立电连接,进而与测试主机建立了电连接;保护电路通过接口电路与待测产品建立电连接。
单片机一方面要与测试主机进行通讯,另一方面需要与信号隔离电路通讯。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单片机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该单片机包括:
引脚1、23、35、48、21、20接3.3V高电平;
引脚16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E_TX)电连接,引脚32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2(E_RX)电连接,引脚25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3(E_Busy)电连接,引脚24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4(E_IO1) 电连接;
引脚33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2(OutA)电连接,引脚34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3(InB)电连接;
引脚7通过电容C10接地,引脚46通过电阻R2接地,引脚49接地,引脚5通过电容C8接地,引脚6通过电容C9接地,引脚5与引脚6之间电连接晶振Y1,晶振Y1与电容C8并联,晶振Y1与电容C9并联,晶振Y1接地。
在具体实践中,单片机选用STM32G431CBU6。
STM32G4基于Arm Cortex-M4内核,支持FPU和DSP指令集,主频高达 170MHz,相较于STM32F3和STM32F1的72MHz的主频,提高了一大步;同时,STM32G4引入了新的硬件数学运算加速器——数学滤波加速器(FMAC) 和专用CORDIC(坐标旋转数字计算)引擎,这让STM32G4在进行电机控制的坐标旋转变换,三角函数、对数、平方根运算,以及数学滤波和数字电源控制时,更加游刃有余,为主处理器大大“减负”,提高了CPU运算效率。
信号隔离电路一方面需要与单片机进行通讯,另一方面需要与CAN数据收发器建立电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隔离电路的原理图,如图5所示,该信号隔离电路包括:
引脚1(Vdd1)接3.3V高电平,引脚2(OutA)与单片机的引脚33电连接,引脚3(InB)与单片机的引脚34电连接,引脚4接地;
引脚5(Gnd2)接地,引脚6(OutB)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1(TXD)电连接,引脚7(InA)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4(RXD)电连接,引脚8接5V高电平。
在具体实践中,信号隔离电路采用ADUM1201BRZ。
ADuM120x是采用ADI公司iCoupler技术的双通道数字隔离器;这些隔离器件将高速CMOS与单芯片变压器技术融为一体,具有优于光耦合器等替代器件的出色性能特征。
CAN数据收发器一方面要与信号隔离电路电连接,一方面要与保护电路电连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CAN数据收发器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该收发器包括:
引脚1(TXD)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6(OutB)电连接,引脚2(Gnd)接地,引脚3(Vcc)接5V高电平,引脚4(RXD)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7(InA)电连接;
引脚5(Vio)接5V电源,引脚6(CanL)与保护电路的共模电感L40电连接,引脚7(CanH)与保护电路的共模电感L40电连接,引脚8(STB)接地。
在具体实践中,CAN数据收发器采用MCP2542FD。
MCP2542 FD收发器设计用作物理总线和CAN协议控制器之间的接口;这些收发器具有适用于CAN协议控制器的差分传输和接收能力;MCP2542FD收发器具有出色的环路延迟对称性,可支持面向CAN FD的高达8Mbps的数据速率;这些收发器可在高压尖峰和CAN控制器之间提供缓冲;通过外部源在CAN 总线上产生高压尖峰。
保护电路一方面需要与CAN数据收发器电连接,另一方面需要与接口电路电连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的原理图,如图7所示,该保护电路包括:
共模电感L40、双电容支路、TVS二极管D41、第一终端电阻支路、第二终端电阻支路;
共模电感L40的外端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6(CanL)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的外端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7(CanH)电连接;
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延伸形成CANL端并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6(CANL)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延伸形成CANH端并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7(CANH) 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用于抑制共模干扰;
双电容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双电容支路包括电容C44、电容 C45,电容C44接地、电容C45接地,电容C44、电容C45用于抑制高频干扰;
TVS二极管D41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TVS二极管D41接地,TVS 二极管D41用于防静电、浪涌;
第一终端电阻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第一终端电阻支路包括 MOS光耦U6,限流电阻R3,终端电阻R41,MOS光耦U6的引脚1接3.3V 高电平,MOS光耦U6的引脚2接限流电阻R3,MOS光耦U6的引脚3通过终端电阻R41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L端之间的连接线,MOS光耦U6 的引脚4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H端之间的连接线;
第二终端电阻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第二终端电阻支路包括终端电阻R40,跳线JP1,终端电阻R40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L端之间的连接线,跳线JP1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H端之间的连接线。
在具体实践中,MOS光耦采用TLP172GM。
光耦继电器的优点为:无机械触点,不会出现磨损,无噪音,抗震抗摔,体积小,AC/DC兼用,高速切换,低放电电压,低动作电流,输入和输出绝缘,可控制各种负载,低功耗;它常被用作信号继电器的替代品,广泛应用在通讯机械、工业器械、医疗器械、测量仪器、家电、安全系统、办公自动化、监测系统等领域。
采用串口通讯协议的测试主机、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待测产品需要形成一个控制器局域网通讯测试系统。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局域网通讯测试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8所示,该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主机801、RS232转TTL电路802、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803、待测产品804、第一外部电源805、第二外部电源806;
所述测试主机801与RS232转TTL电路802电连接,所述RS232转TTL 电路802与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803电连接,所述测试主机 801通过RS232转TTL电路802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803 发送串口通讯数据;
所述待测产品804与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803电连接,并通过辅助设备获取CAN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外部电源805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803供电;
所述第二外部电源806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803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主机用于向待测产品发送测试数据,待测产品也可以向测试主机反馈自身的运行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Claims (8)

1.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电连接的单片机、信号隔离电路、CAN数据收发器和保护电路;
接口电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与保护电路相连,并外接待测产品,同时,通过一RS232转TTL电路外接测试主机;所述RS232转TTL电路,用于测试主机与单片机之间进行串口通讯时的电平转换;
所述单片机,用于将所述测试主机发送的串口通讯数据通过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发送给CAN数据收发器;所述CAN数据收发器,用于将所述串口通讯数据转换为CAN通讯数据,并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发送给待测产品;
所述CAN数据收发器,还用于将待测产品发送的CAN通讯数据转换为串口通讯数据,并通过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发送给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还用于将所述串口通讯数据,转发给所述测试主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外部电源,用于为所述单片机、信号隔离电路和保护电路供电;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
第一外部电源,用于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第二外部电源,用于为接口电路供电,以使接口电路产生P+5V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包括:
第一接口电路、第二接口电路、第三接口电路、第四接口电路;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一端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RS232转TTL电路电连接;
第一接口电路与排阻RP3电连接之后,还通过排阻RP4接3.3V高电平;
第一接口电路包括5个引脚,其中引脚1(E_TX)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16电连接,引脚2(E_RX)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32电连接,引脚3(E_Busy)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25电连接,引脚4(E_IO1)通过排阻RP3与单片机的引脚24电连接,引脚5(E_GND)接地;
第二接口电路一端与所述保护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待测产品电连接;
第二接口电路包括3个引脚,其中引脚13(P_GND)接地,引脚16(CANL)与保护电路的CANL端电连接,引脚17(CANH)与保护电路的CANH端电连接;
第三接口电路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部电源电连接;
第四接口电路一端向信号隔离电路和CAN数据收发器提供P+5V电平,另一端与第二外部电源电连接,第四接口电路包括两个引脚,其中引脚10(P_GND)接地,引脚11(P_VCC)通过肖特基二极管D40与三电容电路的高电平端(P+5V)电连接,所述三电容电路的一端为高电平端(P+5V),三电容电路的另一端接地,三电容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三个电容:C41、C50、C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包括:
引脚1、23、35、48、21、20接3.3V高电平;
引脚16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E_TX)电连接,引脚32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2(E_RX)电连接,引脚25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3(E_Busy)电连接,引脚24通过排阻RP3与接口电路的引脚4(E_IO1)电连接;
引脚33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2(OutA)电连接,引脚34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3(InB)电连接;
引脚7通过电容C10接地,引脚46通过电阻R2接地,引脚49接地,引脚5通过电容C8接地,引脚6通过电容C9接地,引脚5与引脚6之间电连接晶振Y1,晶振Y1与电容C8并联,晶振Y1与电容C9并联,晶振Y1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包括:
引脚1(Vdd1)接3.3V高电平,引脚2(OutA)与单片机的引脚33电连接,引脚3(InB)与单片机的引脚34电连接,引脚4接地;
引脚5(Gnd2)接地,引脚6(OutB)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1(TXD)电连接,引脚7(InA)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4(RXD)电连接,引脚8接5V高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数据收发器包括:
引脚1(TXD)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6(OutB)电连接,引脚2(Gnd)接地,引脚3(Vcc)接5V高电平,引脚4(RXD)与信号隔离电路的引脚7(InA)电连接;
引脚5(Vio)接5V电源,引脚6(CanL)与保护电路的共模电感L40电连接,引脚7(CanH)与保护电路的共模电感L40电连接,引脚8(STB)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共模电感L40、双电容支路、TVS二极管D41、第一终端电阻支路、第二终端电阻支路;
共模电感L40的外端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6(CanL)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的外端与CAN数据收发器的引脚7(CanH)电连接;
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延伸形成CANL端并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6(CANL)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延伸形成CANH端并与接口电路的引脚17(CANH)电连接,共模电感L40用于抑制共模干扰;
双电容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双电容支路包括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4接地、电容C45接地,电容C44、电容C45用于抑制高频干扰;
TVS二极管D41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TVS二极管D41接地,TVS二极管D41用于防静电、浪涌;
第一终端电阻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第一终端电阻支路包括MOS光耦U6,限流电阻R3,终端电阻R41,MOS光耦U6的引脚1接3.3V高电平,MOS光耦U6的引脚2接限流电阻R3,MOS光耦U6的引脚3通过终端电阻R41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L端之间的连接线,MOS光耦U6的引脚4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H端之间的连接线;
第二终端电阻支路并联在共模电感L40的内端,第二终端电阻支路包括终端电阻R40,跳线JP1,终端电阻R40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L端之间的连接线,跳线JP1接共模电感L40的内端与CANH端之间的连接线。
8.一种控制器局域网通讯测试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主机、RS232转TTL电路、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待测产品、第一外部电源、第二外部电源;
所述测试主机与RS232转TTL电路电连接,所述RS232转TTL电路与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电连接,所述测试主机通过RS232转TTL电路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发送串口通讯数据;
所述待测产品与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电连接,并通过辅助设备获取CAN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外部电源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外部电源向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供电。
CN202220360857.4U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Active CN21685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0857.4U CN216852011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0857.4U CN216852011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2011U true CN216852011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1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0857.4U Active CN216852011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2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1491B (zh) 一种实现自发自收的rs485通讯电路及方法
CN209373587U (zh) 一种通讯接口电路
CN216852011U (zh) 一种对can通讯产品进行测试的辅助设备及测试系统
CN210867765U (zh) 远程控制网络交换机
CN101662369B (zh) 万用网络适配器
CN202957204U (zh) 一种断路器控制装置
CN205754412U (zh) 一种modbus协议转换装置
CN201060545Y (zh) 半双工通讯收发控制装置
CN108494889B (zh) 基于i2c总线的通信电路及调试方法
CN103676680A (zh) 具有家庭云及后台管理的家用电器远程控制系统
CN216721335U (zh) 一种数据转换装置及氢能设备
CN202094919U (zh) 一种带远程供电功能的仪表总线从机电路装置
CN112187766A (zh) Modbus协议转换终端配置方法及Modbus协议转换终端
CN205792638U (zh) 以太网接口通信模组
CN205356374U (zh) 一种总线终端设备通信规约自动识别转换装置
CN217159764U (zh) 一种协议转换模块和协议转换系统
CN104820650A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usb桥接器、usb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20673761U (zh) 多wifi芯片模块
CN210294837U (zh) 支持多路串行通讯的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
CN218005963U (zh) 一种分散式站所终端间隔单元装置
CN215867551U (zh) Cnc专用采集控制电路及工业互联网cnc专用采集器
CN204406140U (zh) 一种总线式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CN210380806U (zh) 一种通信隔离电路
CN221042892U (zh) 一种数字总线通讯设备
CN211264139U (zh) 变频器功能扩展控制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