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45598U -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 Google Patents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45598U
CN216845598U CN202220420856.4U CN202220420856U CN216845598U CN 216845598 U CN216845598 U CN 216845598U CN 202220420856 U CN202220420856 U CN 202220420856U CN 216845598 U CN216845598 U CN 216845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ying
dehumidification
control circuit
heating devi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08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亚堂
刘其猛
刘云龙
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gwei Rail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gwei Rail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gwei Rail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gwei Rail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08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45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45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45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该除湿加热装置包括:除湿组件,用于对所述变流箱进行除湿;湿度检测组件,所述湿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变流箱内的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除湿组件及湿度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除湿组件工作。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变流箱内除湿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背景技术
变流器箱体中集成有许多大功率电子器件,器件安装功率密度高。对于这些大功率器件和导电设备而言,保证器件的运行环境干燥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而由于南北方、沿海内陆不同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南方及沿海地区的箱体设备中经常存在湿度较高的现象,这种现状不仅容易引发金属器件材料的腐蚀,更易引起电气故障及箱内形成凝露水滴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列车牵引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传统的变流器箱内除湿方法中,大部分使用固体干燥剂或在空气置换口额外增加一套呼吸器装置,呼吸器罐内装满变色硅胶干燥剂颗粒。但干燥剂需人工定期检查更换,尤其在多雨气候地区,还需要增大干燥剂用量,增加维护频次,这将极大的增加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除湿加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变流箱内除湿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湿加热装置,应用于变流箱中,包括:
除湿组件,用于对所述变流箱进行除湿;
湿度检测组件,所述湿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变流箱内的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
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除湿组件及湿度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除湿组件工作。
可选地,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安装架,供所述除湿组件、湿度检测组件及驱动控制电路安装于所述变流箱。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钣金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钣金的第二钣金;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元件分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上;
所述除湿组件及湿度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钣金上。
可选地,所述除湿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和/或,
加热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进风口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除湿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除湿组件的出风口相互背离。
可选地,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度检测组件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变流箱内的温度,并输出对应的温度检测信号;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除湿组件工作。
可选地,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变流箱进行散热;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散热组件工作。
可选地,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
电源输入端;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风扇及加热模组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连通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除湿组件;
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端与所述湿度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连通/断开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除湿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流箱,所述变流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一开口;
盖板,所述盖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以及,
上述的除湿加热装置,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或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侧。
可选地,所述变流箱还包括:
防尘透气阀,设置于所述箱体侧壁,所述防尘透气阀用于连通箱体内外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湿度检测组件、除湿组件及驱动控制电路,湿度检测组件检测环境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至驱动控制电路,使得驱动控制电路根据湿度检测信号,控制除湿组件工作,以实现自动除湿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湿组件、湿度检测组件及驱动控制电路,实现了自动除湿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变流箱内除湿成本高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加热装置中驱动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流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安装架 30 驱动控制电路
2 绝缘块 40 温度检测组件
3 温度传感器 50 散热组件
4 4P插拔式连接端子 31 开关电路
5 10P插拔式连接端子 32 主控制器
6 继电器 F1 第一断路器
7 断路器 F2 第二断路器
8 防尘透气阀 K1 第一继电器
10 除湿组件 K2 第二继电器
20 湿度检测组件 Q1~Q4 第一开关~第四开关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湿加热控制电路,应用于变流箱中。
目前,传统的变流器箱内除湿方法中,大部分使用固体干燥剂或在空气置换口额外增加一套呼吸器装置,呼吸器罐内装满变色硅胶干燥剂颗粒。但干燥剂需人工定期检查更换,尤其在多雨气候地区,还需要增大干燥剂用量,增加维护频次,这将极大的增加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加热装置包括:
除湿组件10,用于对所述变流箱进行除湿;
湿度检测组件20,所述湿度检测组件20用于检测所述变流箱内的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
驱动控制电路30,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分别与所述除湿组件10及湿度检测组件20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用于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除湿组件10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组件10、湿度检测组件20及驱动控制电路30可以直接设置在变流箱的内壁上,也可以安装在安装架1、安装底座上后安装在变流箱内。除湿组件10可以由风扇及加热模组组成,用于吹出热风从而达到除湿的效果。驱动控制电路30可以由开关电路31、控制电路等电路组成,驱动控制电路30可以通过除湿组件10的供电回路是否导通来控制除湿组件10的工作状态。湿度检测组件20可以是湿度传感器以及其他器件所集成的电路,也可以直接采用湿度控制器实现湿度检测以及根据湿度进行控制的功能。驱动控制电路30能够根据湿度检测组件20输出的湿度检测信号,确定此时的环境湿度,并根据环境湿度控制除湿组件10工作,以实现自动除湿的功能。
具体而言,湿度检测组件20采集环境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至驱动控制电路30,使得驱动控制电路30确定此时的环境湿度值。驱动控制电路30将湿度检测组件20获取的环境湿度值与预设的湿度阈值进行比较,当环境湿度值大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即判定为此时需要进行除湿,则控制除湿组件10开始工作,以实现自动除湿的功能。例如,在变流箱里时,除湿组件10可以选用风扇与加热模组来实现,除湿组件10中的风扇与加热模组共同工作,由风扇带动箱体内部的气体环流,空气经过加热模组形成暖风,减小箱体内部由于湿气产生冷凝水的可能。通过风扇与加热模组共同工作形成暖风,能够增加水蒸气的不饱和程度,从而防止液态水的形成,从而防止析出液态水凝结在箱体内壁,达到降低湿气凝露的效果。同时风扇还可以促进空气流动,达到除尘除菌等效果,减少因灰尘堆积而对设备或器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风扇与加热模组启动的时间长短可以人为设置,例如可以设置风扇与加热模组启动十分钟后自动关闭,也可以设置一个安全阈值,当环境湿度降低到安全阈值以下时,由驱动控制电路30控制风扇与加热模组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湿组件10、湿度检测组件20及驱动控制电路30,湿度检测组件20检测环境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至驱动控制电路30,使得驱动控制电路30根据湿度检测信号,控制除湿组件10开始工作,以实现自动除湿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湿组件10、湿度检测组件20及驱动控制电路30,实现了自动除湿的功能,能够防潮除湿、降低湿气凝露,同时还可以促进空气流动,达到除尘除菌等效果,减少因灰尘堆积而对设备或器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除湿功能,无需人工频繁地进行干燥剂的更换,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提高了除湿加热装置的便利性与实用性。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安装架1,供所述除湿组件10、湿度检测组件20及驱动控制电路30安装于所述变流箱。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可以由金属材料经过钣金等工艺制作而成,并固定在变流箱体内,用于承载除湿组件10、湿度检测组件20及驱动控制电路30等组件,如图3所示,图3为除湿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安装架1为SUS304不锈钢折弯结构。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钣金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钣金的第二钣金;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的元件分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上;
所述除湿组件10及湿度检测组件20设置于所述第二钣金上。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钣金,以及连接两个第一钣金的第二钣金,安装架1整体的轴向截面呈U形设置,如图3所示,图3为除湿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驱动控制电路30包括主控制器32、断路器6、继电器7等元件,主控制器32、断路器6、继电器7等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钣金上。其中,断路器6及继电器7设于相同的第一钣金上,主控制器32设于另一第一钣金上,如此,将断路器6及继电器7与主控制器32分设于两个第一钣金上,能够实现强电与弱电的分离,提高了除湿加热装置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在第一钣金上设置插拔式接线端子,使得断路器6及继电器7通过插拔式接线端子与供电电源连接。进一步地,驱动控制电路30中的主控制器32还可以是变流箱中的控制器,如此,还可以在另一第一钣金上也设置插拔式接线端子,使得除湿加热装置通过插拔式接线端子与变流箱中的控制器电连接,以方便将除湿加热装置进行拆卸。第二钣金里侧设有一绝缘块2,绝缘块2可以是木块等绝缘材料制成的隔离物,湿度检测组件20设置于绝缘块2上。由于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好,在安装架1选用金属材料制成时,湿度传感器与安装架1直接接触会导致所采集的环境湿度不准确。因此,将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绝缘块2上,使得湿度传感器与安装架1相互隔离,能够防止湿度传感器的外壳与金属材料的安装架1接触,从而提高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的准确度。除湿组件10设置于第二钣金的外侧,由于安装架1整体呈U形设置,使得除湿组件10与变流箱内部的工作器件距离变小,从而能够提升除湿组件10的除湿效果,提高了除湿加热装置的实用性。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组件10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和/或,
加热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进风口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组件10可以仅选用风扇或加热模组来实现,也可以同时选用风扇和加热模组来提升除湿的效率,其中,加热模组可以是电阻丝等发热器件,用于加热空气。加热模组可以设置于风扇的进风侧,使得风扇抽取加热模组加热后的空气,并从出风口处吹出热风,减小箱体内部由于湿气产生冷凝水的可能。此外,加热模组也可以设置于风扇的出风侧,使得风扇直接将加热模组加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处吹出。通过风扇与加热模组共同工作形成热风,能够增加水蒸气的不饱和程度,从而防止液态水的形成,从而防止析出液态水凝结在箱体内壁,达到降低湿气凝露的效果。同时风扇还可以促进空气流动,达到除尘除菌等效果,减少因灰尘堆积而对设备或器件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组件10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除湿组件10的出风口相互背离。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加热装置如图3所示,图3为除湿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个除湿组件10分别设置于安装架1底部的两端,且两个除湿组件10的出风口相互背离,即两个除湿组件10的风向相反。如此,当除湿加热装置设置在箱体内时,由于两个除湿组件10的出风口相互背离,使得两个除湿组件10在工作时,能够形成内部空间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空气流动,增大气体的流动性,从而带动箱体内部气体的环流,空气经过加热器形成暖风,减小箱体内部由于湿气产生冷凝水的可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除湿组件10,且两个除湿组件10的出风口相互背离,使得两个除湿组件10在工作时,能够大幅增加气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除湿的效率。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组件40,所述温度检测组件40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组件40用于检测所述变流箱内的温度,并输出对应的温度检测信号;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除湿组件10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加热装置还设置有温度检测组件40,温度检测组件40可以是温度传感器3以及其他器件所集成的电路,也可以直接采用温度控制器实现温度检测以及根据温度进行控制的功能,除湿组件10可以选用风扇及加热模组来实现。驱动控制电路30能够根据温度检测组件40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确定此时的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控制除湿组件10工作。具体而言,温度检测组件40采集环境温度,并输出对应的温度检测信号至驱动控制电路30,使得驱动控制电路30确定此时的环境温度值。在温度较低时,容易因低温而产生冷凝水,因此,驱动控制电路30将温度检测组件40获取的环境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环境温度值低于预设的低温阈值时,即判定为此时需要进行除湿,则控制除湿组件10中的风扇与加热模组共同工作。由风扇带动箱体内部的气体环流,空气经过加热模组形成暖风,减小箱体内部产生冷凝水的可能。通过风扇与加热模组共同工作形成暖风,能够增加水蒸气的不饱和程度,从而防止液态水的形成,从而防止析出液态水凝结在箱体内壁,降低湿气凝露的可能。另一方面,驱动控制电路30将温度检测组件40获取的环境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即判定为此时需要进行散热降温,则控制除湿组件10中的风扇开始工作,以实现自动散热降温的功能,从而防止变流箱内的设备及器件因高温而导致损坏。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组件50,所述散热组件50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连接,所述散热组件50用于对所述变流箱进行散热;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散热组件50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50可以是额外设置的风扇、散热片等散热器件,也可以是除湿组件10中的风扇,即在进行散热时,驱动控制电路30仅控制除湿组件10中的风扇工作。驱动控制电路30能够根据温度检测组件40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确定此时的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控制散热组件50或除湿组件10中的风扇工作,以实现自动散热降温的功能。具体而言,温度检测组件40采集环境温度,并输出对应的温度检测信号至驱动控制电路30,使得驱动控制电路30确定此时的环境温度值。驱动控制电路30将温度检测组件40获取的环境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环境温度值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即判定为此时需要进行散热降温,则控制散热组件50开始工作,以实现自动散热降温的功能,从而防止变流箱内的设备及器件因高温而导致损坏。例如,在变流箱内,由散热组件50的风扇带动箱体内部的气体环流,增加空气流动性,防止变流箱内部器件单元及主控板的局部过热,同时风扇还可以促进空气流动,达到除尘除菌等效果,减少因灰尘堆积而对设备或器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风扇启动的时间长短可以人为设置,例如可以设置风扇启动十分钟后自动关闭,也可以设置一个安全阈值,当环境温度降低到安全阈值以下时,由驱动控制电路30控制开关电路31断开电源与风扇,使得风扇与停止工作。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控制电路30包括:
电源输入端;
开关电路31,所述开关电路31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31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风扇及加热模组连接,所述开关电路31用于连通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除湿组件10;
主控制器32,所述主控制器32的接收端与所述湿度检测组件20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32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31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31连通/断开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除湿组件10。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31可以由继电器7、MOS管、IGBT等电子开关器件组成。如图5所示,图5为驱动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电路由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一开关Q1至第四开关Q4组成,由主控制器32控制继电器吸合开关,从而连通电源与除湿组件,使得除湿组件开始工作。开关电路31中还可以设置有断路器,用于保护电路,例如实现过流保护等。在实际应用中,还可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人为设置断路器断开,以使整个系统或其中单个电路停止工作,例如需要进行线路检查更新或加热风扇组件故障时,可以使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以避免工作人员进行检修时触电。主控制器32可以是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单片机或其他电子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的湿度分析程序以及风扇控制程序等,进行分析并编写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程序。
具体而言,湿度检测组件20采集环境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至主控制器32,使得主控制器32确定此时的环境湿度值。主控制器32将湿度检测组件20获取的环境湿度值与预设的湿度阈值进行比较,当环境湿度值大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即判定为此时需要进行除湿,则控制开关电路31连通电源与风扇及加热模组,使得风扇及加热模组开始工作,以实现自动除湿的功能。例如,应用在变流箱里时,风扇与加热模组共同工作,由风扇带动箱体内部的气体环流,空气经过加热模组形成暖风,减小箱体内部由于湿气产生冷凝水的可能。通过风扇与加热模组共同工作形成暖风,能够增加水蒸气的不饱和程度,从而防止液态水的形成,从而防止析出液态水凝结在箱体内壁,达到降低湿气凝露的效果。同时风扇还可以促进空气流动,达到除尘除菌等效果,减少因灰尘堆积而对设备或器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风扇与加热模组启动的时间长短可以人为设置,例如可以设置风扇与加热模组启动十分钟后自动关闭,也可以设置一个安全阈值,当环境湿度降低到安全阈值以下时,由主控制器32控制开关电路31断开电源的连通,使得风扇与加热模组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源输入端、开关电路31及主控制器32,使得主控制器32根据湿度检测信号,控制开关电路31连通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风扇及加热模组,从而使得风扇及加热模组开始工作,以实现自动除湿的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潮除湿、降低湿气凝露,还可以促进空气流动,达到除尘除菌等效果,减少因灰尘堆积而对设备或器件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流箱,该变流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一开口;
盖板,所述盖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以及,上述的除湿加热装置,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或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侧。该除湿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变流箱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流箱还包括:
防尘透气阀8,设置于所述箱体侧壁,所述防尘透气阀8用于连通箱体内外的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在箱体侧壁上还设有防尘透气阀8,如此,当除湿加热装置形成的气体水分子受热膨胀时,能够通过防尘透气阀8将湿暖空气从箱体内部呼出箱体外,如此反复循环,使得箱内的空气被不断加热烘干,从而降低了箱内湿度。此外,设置防尘透气阀8,既能使得箱体内外的空气流通,还能防止外部的灰尘等物质进入箱内,避免箱内器件因灰尘等物质造成损坏。通过设置防尘透气阀8,能够及时将除湿加热装置形成的气体水分子呼出箱体外,提高了除湿的效率,同时还能减少箱体内器件或设备因气体水分子而导致损坏的概率,提高了变流箱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湿加热装置,应用于变流箱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湿组件,用于对所述变流箱进行除湿;
湿度检测组件,所述湿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变流箱内的湿度,并输出对应的湿度检测信号;
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除湿组件及湿度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除湿组件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安装架,供所述除湿组件、湿度检测组件及驱动控制电路安装于所述变流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钣金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钣金的第二钣金;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元件分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钣金上;
所述除湿组件及湿度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钣金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和/或,
加热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进风口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除湿组件的出风口相互背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度检测组件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变流箱内的温度,并输出对应的温度检测信号;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除湿组件工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变流箱进行散热;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散热组件工作。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
电源输入端;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风扇及加热模组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连通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除湿组件;
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端与所述湿度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连通/断开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除湿组件。
9.一种变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一开口;
盖板,所述盖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加热装置,所述除湿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或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箱还包括:
防尘透气阀,设置于所述箱体侧壁,所述防尘透气阀用于连通箱体内外的空气。
CN202220420856.4U 2022-02-28 2022-02-28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Active CN216845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856.4U CN216845598U (zh) 2022-02-28 2022-02-28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856.4U CN216845598U (zh) 2022-02-28 2022-02-28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45598U true CN216845598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0856.4U Active CN216845598U (zh) 2022-02-28 2022-02-28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45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40592U (zh) 一种散热除湿高低压配电柜
CN105958329B (zh) 一种恒温配电柜
CN207853281U (zh) 一种除湿除尘降温降噪一体化电气柜
CN104460736B (zh) 矿用防爆设备内部湿度控制装置
CN216845598U (zh) 除湿加热装置及变流箱
CN210111300U (zh) 一种防止封闭电器发生凝露的装置
CN203259900U (zh) 排水型湿度控制器
CN211046157U (zh) 一种恒温低压控制柜
CN212211825U (zh) 一种防雨散热除湿的电气控制柜
CN212210041U (zh) 一种耐高温的智能开关柜
CN208674607U (zh) 一种智能抽湿装置
CN109041553B (zh) 一种带有气流循环装置的电气柜
CN220209646U (zh) 一种防水型开关柜体
CN219513527U (zh) 一种美式箱变装置
CN211046101U (zh) 配电箱
CN215733081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控制柜
CN220107339U (zh) 一种电控柜
CN218850124U (zh) 一种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
CN217183714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控制柜
CN214850001U (zh) 一种建筑配电箱除湿散热装置
CN206341538U (zh) 一种电气柜除湿器
CN216981192U (zh) 一种智能化操作的配电柜
CN217009984U (zh) 一种具有散热除湿功能的控制柜
CN215222821U (zh) 一种基于gis系统的集客智能信息收集装置
CN109412052A (zh) 一种低压配电柜防潮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