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6176U -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6176U
CN216826176U CN202123277569.7U CN202123277569U CN216826176U CN 216826176 U CN216826176 U CN 216826176U CN 202123277569 U CN202123277569 U CN 202123277569U CN 216826176 U CN216826176 U CN 216826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low temperature
reactor according
polymerization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75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怀敏
张启
杨世坤
游倩倩
李静
刘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YANG LIANZHONG XINGY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YANG LIANZHONG XINGY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YANG LIANZHONG XINGY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YANG LIANZHONG XINGY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75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6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6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6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外侧包裹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紧密排列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螺旋的方管结构,所述冷却装置外侧设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背景技术
低温聚合,又称冷聚合,是在室温下进行的聚合反应。由于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要维持低温聚合,往往需要对反应装置进行散热处理。目前常用的反应釜,其散热装置多为内置散热器,由冷却液流过U型散热管内带走热量,维持低温状态。但是聚合反应后,反应釜的内壁上留有残渣,需要清理时,由于U型散热管较多,使得罐体内壁清理机器麻烦,清理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用以解决目前的低温聚合反应釜的内壁清理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外侧包裹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紧密排列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螺旋的方管结构,所述冷却装置外侧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的截面呈“匚”字型,所述冷却管的开口朝向罐体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的下端口为进水口,所述冷却管的上端口为出水口。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冷却管的进水口与进水母管连通,多个所述冷却管的出水口与出水母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每一个所述冷却管的上下端口的流量阀。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与罐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的冷却装置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紧密排列的冷却管,冷却管为螺旋的方管结构,相比传统的内置U型管结构,方管结构既便于贴合罐体外壁,提高罐体内部空间利用率,又便于清理罐体内壁,冷却装置外侧设有保温层,减少冷却管的冷量散失,保证冷却、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3为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立体示意图之二。
其中:
1、罐体;2、冷却装置;3、保温层;4、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包括罐体1,罐体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用搅拌气液物料、固液物料,提高物料加热时的均匀性和热传递速度,便于热量向罐体1内壁传递,搅拌装置与罐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隙至少为一人宽窄,便于员工进入罐体1的内部,清理罐体1内壁;
包括罐体1,罐体1的外侧包裹有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紧密排列的冷却管4,冷却管4为螺旋的方管结构,相比传统的内置U型管结构,方管结构既便于贴合罐体1外壁,提高罐体1内部空间利用率,又便于清理罐体1内壁,冷却装置2外侧设有保温层3,减少冷却管4的冷量散失,保证冷却、散热效果。
冷却管4的截面呈“匚”字型,冷却管4的开口朝向罐体1一侧,减少冷却管4的物料成本,同时提高冷却液与罐体1之间的热传递效果,从而提高冷却散热效果。
冷却管4的下端口为进水口,冷却管4的上端口为出水口,使冷却液在冷却管4内由下向上流动带走热量,当物料没有填满罐体1内部,或者散热量较小时,可以调整冷却液的流速,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冷却液的输送能耗,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多个冷却管4的进水口与进水母管连通,多个冷却管4的出水口与出水母管连通,降低冷却装置2的结构复杂程度,便于统一协调操作控制;冷却装置2还包括安装在每一个冷却管4的上下端口的流量阀,通过流量阀既可以控制单个冷却管4的开通或者关闭,在散热量小时,通过控制开通的冷却管4的数量,进一步降低冷却装置2的能耗,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同时,通过观察同一个冷却管4进、出口端的流量阀的流量值,可以判断出可能发生的漏液情况,降低冷却管4的维修难度。
工作原理:在罐体1内加入物料以后,需要散热时,根据温度要求,向冷却管4内通入冷却液,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以提高冷却液的流速,也可以增加冷却管4的开通数量,同时可以启动搅拌装置,减少罐体1内的糜类物料的中心位置与边缘位置之间的温差,通过保温层3减小冷却装置2内的热量流失,减少资源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外侧包裹有冷却装置(2),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紧密排列的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为螺旋的方管结构,所述冷却装置(2)外侧设有保温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的截面呈“匚”字型,所述冷却管(4)的开口朝向罐体(1)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的下端口为进水口,所述冷却管(4)的上端口为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冷却管(4)的进水口与进水母管连通,多个所述冷却管(4)的出水口与出水母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还包括安装在每一个所述冷却管(4)的上下端口的流量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与罐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CN202123277569.7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Active CN216826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7569.7U CN2168261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7569.7U CN2168261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6176U true CN216826176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1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7569.7U Active CN2168261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6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60272U (zh) 一种基于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液氮罐
CN216826176U (zh) 一种低温聚合反应釜
CN203375861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2709812U (zh) 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
CN110425782A (zh) 一种高浓度冰浆制取、储存及输送系统
CN210545090U (zh) 具有高热传递效率的大容积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反应釜
CN212396712U (zh) 一种新型减水剂反应釜
CN210131547U (zh) 一种化工原料预溶装置
CN102927604B (zh) 联箱冷水管敞口连通吸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280245B (zh) 垂直压力管式超临界水堆
CN215951753U (zh) 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及液体加热装置
CN112284162A (zh) 一种使换热介质呈螺旋流动的高效热交换器
CN214765357U (zh) 一种冷热迅速转换单层玻璃反应釜专用浴锅
CN206837531U (zh) 一种酒精回收罐
CN220270195U (zh) 一种换热器壳体
CN215523756U (zh) 一种热水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
CN220835592U (zh) 非固化沥青生产系统
CN205170809U (zh) 夹层式冷却罐
CN215063904U (zh) 一种钢管冷却水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14370952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水浴锅
CN219273020U (zh) 一种内嵌式双壳体水解制氢反应釜
CN214199777U (zh) 一种换热机组
CN210374723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3286752U (zh) 一种反应釜出料口的密封装置
CN215675817U (zh) 一种换热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