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1577U - 一种炒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炒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1577U
CN216821577U CN202220043017.5U CN202220043017U CN216821577U CN 216821577 U CN216821577 U CN 216821577U CN 202220043017 U CN202220043017 U CN 202220043017U CN 216821577 U CN216821577 U CN 216821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frying
box
tea
filter
rotat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30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鹤
刘玮
曾阳
李锦萍
刘力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0430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1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1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15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炒茶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过滤残渣功能的炒茶装置,包括炒茶箱(100)、电加热板(101)、旋转电机(110)、进料斗(120)、控制面板(130)、温度湿度传感器(131)、状态指示灯(140)、搅拌装置(150)、底部过滤板(160)、底部震动块(170)、底部震动电机(171)、出料口(180)、出料口软管(181)、过滤箱(200)、过滤室(210)、吸料装置(220)、废料抽屉(230)、废料抽屉把手(23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炒茶装置结构紧凑,具有自动过滤残渣功能,同时收料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力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炒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炒茶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过滤残渣功能的炒茶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在茶叶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涉及以下的几个重点步骤,即搅 拌(也称杀青),是利用高温,使水分从叶缘的水孔与叶底的气孔散发,直 到叶子的每一部分细胞都消失所需的水分,保持叶细胞的本色;揉捻,杀青过的茶青,要经过揉捻,把叶细胞揉破,并揉成卷曲的样子。因为不揉 破叶细胞,茶的成分不容易冲泡出来也不容易保存。揉捻的轻重也塑造了 茶不同的风味,轻轻一揉便罢的茶,茶性显得比较味淡,反复揉的茶,茶 性会变得味浓,可多次冲泡仍味浓香醇。以上的过程,通常需要用人工结合炒茶锅进行。对操作人员熟练度的 要求较高,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步骤,对茶叶的受热程度和炒制方式都非常 严格,因此能熟练操作整个过程的人不多,直接导致了茶叶生产效率低, 制造成本高的权限,也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制作的推广。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便于操作的,使得炒茶过程规范化的炒茶装置,降低人力消耗,进料和出料方便,便于自动过滤残渣,提高炒茶的生产效率,提高茶叶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茶装置,具有自动过滤残渣功能,同时收料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炒茶装置,包括炒茶箱、电加热板、旋转电机、进料斗、控制面板、温度湿度传感器、状态指示灯、搅拌装置、底部过滤板、底部震动块、底部震动电机、出料口、出料口软管、过滤箱、过滤室、吸料装置、废料抽屉、废料抽屉把手;所述炒茶箱设置于所述过滤箱之上,炒茶箱的内部侧壁设置有所述电加热板;所述炒茶箱底部通过底部过滤板与所述过滤箱连通;所述炒茶箱顶部的中央设置有所述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斗;所述旋转电机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炒茶箱的侧面的中上部设置有所述状态指示灯;所述旋转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搅拌装置伸入所述炒茶箱内;所述控制面板下设置有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伸入所述炒茶箱内;所述炒茶箱底部设置有所述底部过滤板;所述底部过滤板的底部连接有所述底部震动块;所述底部震动块下方设置有所述底部震动电机;所述炒茶箱侧面的中下部设置有所述出料口;所述过滤箱中设置有所述过滤室;所述过滤室通过底部过滤板与所述炒茶箱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室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吸料装置;所述吸料装置顶部与所述出料口软管连通;所述过滤室底部设置有废料抽屉;所述废料抽屉的一端设置有废料抽屉把手。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进料斗下端伸入所述炒茶箱内,位于所述搅拌装置上方;所述进料斗的下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设置红外传感器,可以在进料斗堵塞时发出异常警告,发送信息至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横向旋转的带叶片的搅拌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叶片上设置有波浪形的叶片小凸起。设置小凸起,可以更充分的搅拌,并且波浪形的凸起不留死角。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电加热板、旋转电机、温度湿度传感器、状态指示灯、底部震动电机和吸料装置分别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各种电机设备,当状态异常时,可以令状态指示灯发出红光报警。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过滤室内部还设置有香料挥发装置。设置常规的香料挥发装置,可以在炒茶时候,增加个性化的香味,丰富产品品种。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吸料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成品储料箱。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成品储料箱为可抽插设置;所述成品储料箱外侧设置有成品储料箱把手。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进料斗两侧设置有进料震动电机。设置进料震动电机,带动进料斗震动,防止进料堵塞。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炒茶装置,所述底部过滤板均匀设置有直径6mm的圆孔。经验发现此优选的孔径,可以最大程度过滤残渣,保留完整叶片。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茶装置,结构紧凑,具有自动的过滤残叶、泥土和残渣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斗进料,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加热板加热,并控制搅拌装置对新鲜茶叶进行搅拌炒制,并随时可以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监控炒制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底部设置一定过滤孔径的底部过滤板,结合底部震动块,能够使得大量的残叶、泥土和残渣自动的落入过滤箱中除去,在炒制完成,清理万过滤箱后,可以启动吸料装置,所述吸料装置可以采用例如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成熟技术,将炒好的茶叶吸入吸料装置中,相比人工出料更加彻底和方便;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香料挥发装置,在炒茶过程中给茶叶增加各种风味,增加炒茶装置的个性化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 炒茶箱100、电加热板101、旋转电机110、进料斗120、红外感应器121、进料震动电机122、控制面板130、温度湿度传感器131、状态指示灯140、搅拌装置150、叶片151、叶片小凸起152、底部过滤板160、底部震动块170、底部震动电机171、出料口180、出料口软管181、过滤箱200、过滤室210、吸料装置220、成品储料箱221、废料抽屉230、废料抽屉把手231、香料挥发装置2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炒茶装置,包括炒茶箱100、电加热板101、旋转电机110、进料斗120、控制面板130、温度湿度传感器131、状态指示灯140、搅拌装置150、底部过滤板160、底部震动块170、底部震动电机171、出料口180、出料口软管181、过滤箱200、过滤室210、吸料装置220、废料抽屉230、废料抽屉把手231;所述炒茶箱100设置于所述过滤箱200之上,炒茶箱100的内部侧壁设置有所述电加热板101;所述炒茶箱100底部通过底部过滤板160与所述过滤箱200连通;所述炒茶箱100顶部的中央设置有所述旋转电机11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斗12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130;所述炒茶箱100的侧面的中上部设置有所述状态指示灯14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搅拌装置150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所述控制面板130下设置有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131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所述炒茶箱100底部设置有所述底部过滤板160;所述底部过滤板160的底部连接有所述底部震动块170;所述底部震动块170下方设置有所述底部震动电机171;所述炒茶箱100侧面的中下部设置有所述出料口180;所述过滤箱200中设置有所述过滤室210;所述过滤室210通过底部过滤板160与所述炒茶箱100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室2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吸料装置220;所述吸料装置220顶部与所述出料口软管181连通;所述过滤室210底部设置有废料抽屉230;所述废料抽屉230的一端设置有废料抽屉把手231。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炒茶装置,包括炒茶箱100、电加热板101、旋转电机110、进料斗120、控制面板130、温度湿度传感器131、状态指示灯140、搅拌装置150、底部过滤板160、底部震动块170、底部震动电机171、出料口180、出料口软管181、过滤箱200、过滤室210、吸料装置220、废料抽屉230、废料抽屉把手231;所述炒茶箱100设置于所述过滤箱200之上,炒茶箱100的内部侧壁设置有所述电加热板101;所述炒茶箱100底部通过底部过滤板160与所述过滤箱200连通;所述炒茶箱100顶部的中央设置有所述旋转电机11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斗12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130;所述炒茶箱100的侧面的中上部设置有所述状态指示灯14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搅拌装置150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所述控制面板130下设置有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131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所述炒茶箱100底部设置有所述底部过滤板160;所述底部过滤板160的底部连接有所述底部震动块170;所述底部震动块170下方设置有所述底部震动电机171;所述炒茶箱100侧面的中下部设置有所述出料口180;所述过滤箱200中设置有所述过滤室210;所述过滤室210通过底部过滤板160与所述炒茶箱100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室2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吸料装置220;所述吸料装置220顶部与所述出料口软管181连通;所述过滤室210底部设置有废料抽屉230;所述废料抽屉230的一端设置有废料抽屉把手231;优选的,所述进料斗120下端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位于所述搅拌装置150上方;所述进料斗120的下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12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150为横向旋转的带叶片151的搅拌装置;特别的,所述叶片151上设置有波浪形的叶片小凸起15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130与所述电加热板101、旋转电机110、温度湿度传感器131、状态指示灯140、底部震动电机171和吸料装置220分别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室210内部还设置有香料挥发装置240;进一步的,所述吸料装置220的底部设置有成品储料箱221;特别的,所述成品储料箱221可抽插设置;所述成品储料箱221外侧设置有成品储料箱把手222;优选的,所述进料斗120两侧设置有进料震动电机122;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过滤板160均匀设置有直径6mm的圆孔。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炒茶箱(100)、电加热板(101)、旋转电机(110)、进料斗(120)、控制面板(130)、温度湿度传感器(131)、状态指示灯(140)、搅拌装置(150)、底部过滤板(160)、底部震动块(170)、底部震动电机(171)、出料口(180)、出料口软管(181)、过滤箱(200)、过滤室(210)、吸料装置(220)、废料抽屉(230)、废料抽屉把手(231);所述炒茶箱(100)设置于所述过滤箱(200)之上,炒茶箱(100)的内部侧壁设置有所述电加热板(101);所述炒茶箱(100)底部通过底部过滤板(160)与所述过滤箱(200)连通;所述炒茶箱(100)顶部的中央设置有所述旋转电机(11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斗(12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130);所述炒茶箱(100)的侧面的中上部设置有所述状态指示灯(140);所述旋转电机(110)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搅拌装置(150)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所述控制面板(130)下设置有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131)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所述炒茶箱(100)底部设置有所述底部过滤板(160);所述底部过滤板(160)的底部连接有所述底部震动块(170);所述底部震动块(170)下方设置有所述底部震动电机(171);所述炒茶箱(100)侧面的中下部设置有所述出料口(180);所述过滤箱(200)中设置有所述过滤室(210);所述过滤室(210)通过底部过滤板(160)与所述炒茶箱(100)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室(2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吸料装置(220);所述吸料装置(220)顶部与所述出料口软管(181)连通;所述过滤室(210)底部设置有废料抽屉(230);所述废料抽屉(230)的一端设置有废料抽屉把手(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20)下端伸入所述炒茶箱(100)内,位于所述搅拌装置(150)上方;所述进料斗(120)的下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50)为横向旋转的带叶片(151)的搅拌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51)上设置有波浪形的叶片小凸起(1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30)与所述电加热板(101)、旋转电机(110)、温度湿度传感器(131)、状态指示灯(140)、底部震动电机(171)和吸料装置(220)分别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210)内部还设置有香料挥发装置(2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装置(220)的底部设置有成品储料箱(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储料箱(221)为可抽插设置;所述成品储料箱(221)外侧设置有成品储料箱把手(2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20)两侧设置有进料震动电机(1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过滤板(160)均匀设置有直径6mm的圆孔。
CN202220043017.5U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炒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821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3017.5U CN216821577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炒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3017.5U CN216821577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炒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1577U true CN216821577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1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30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821577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炒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1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99411B1 (en) A soymilk machine/juicer with grinding function
CN103960954B (zh) 网筒和包括网筒的榨汁机
KR101612040B1 (ko) 자동 커피 추출장치
CN216821577U (zh) 一种炒茶装置
CN213967620U (zh) 一种便于快速杀青的茶叶加工装置
CN107624894A (zh)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除尘装置
CN216853677U (zh) 一种高效茶叶分级翻炒设备
CN214126736U (zh) 一种网皮薄饼机
CN108499667A (zh) 用于自动分块的加工装置
CN210726642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坚果炒制装置
CN201640308U (zh) 一种带滤网结构的豆浆机
CN201026128Y (zh) 咖啡壶
CN212590107U (zh) 一种自动磨煮一体机
CN209789653U (zh) 一种便于野外使用的豆浆机装置
CN212205442U (zh) 一种基于明日叶茶生产用低温烘烤装置
CN210248218U (zh) 一种茶叶搅拌设备
CN210378081U (zh) 一豆五吃生产演示装置
CN216439042U (zh) 一种能实现粗细分离的磨豆咖啡机
CN210474582U (zh) 一种用于固体饮料生产的原料过滤装置
CN219130146U (zh) 一种除杂输料装置
CN113785945A (zh) 一种仿荤素食豆制品以及沥干加工设备
CN213079035U (zh) 一种自动化的咖啡原料除杂装置
CN110681585A (zh) 一种谷类作物轻杂处理系统
CN110464018A (zh) 一种百香果挖果装置
CN219069936U (zh) 一种可调节溶解速率的咖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