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3013U -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3013U
CN216813013U CN202220586188.2U CN202220586188U CN216813013U CN 216813013 U CN216813013 U CN 216813013U CN 202220586188 U CN202220586188 U CN 202220586188U CN 216813013 U CN216813013 U CN 216813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ealing
explosion
valve body
sea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861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861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3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3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3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其中,防爆阀包括阀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第一弹性件,阀体形成有容纳腔室,第一密封件将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阀体上的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二密封件设于第一腔室内,可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二通孔时,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本申请提供的防爆阀能够防水、防湿气。

Description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用途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场景中采用电池作为动力,例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一般来说,电芯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从而使放置电芯的密封箱体内气压升高,不仅会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当气压上升到一定值时,还可能存在爆炸、起火的风险。
目前,通常在放置电芯的箱体上开设排气口以及时排出箱体内的气体,但是排气口的存在,会使得外界的水、盐露等物质进入箱体内,腐蚀电芯,造成电芯电器短路、绝缘异常等问题,影响电芯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爆阀,包括阀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阀体形成有容纳腔室,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和通气口;
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内壁连接,且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设有与所述通气口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可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二通孔时,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阀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可基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可基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的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伸缩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面;
所述第一伸缩部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部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伸缩部可基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伸缩,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开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防爆阀还包括:
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三密封件可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三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三通孔时,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三密封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阀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三密封件可基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三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三密封件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可基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三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三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三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三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的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伸缩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面;
所述第二伸缩部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伸缩部可基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伸缩,以使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锥形部以及环绕所述锥形部设置的连接部,所述锥形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内壁连接,所述锥形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锥形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横截面直径;
所述连接部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锥形部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端凹陷形成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锥形部,且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壁与所述锥形部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锥形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三密封件。
可选地,还包括:
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端。
可选地,还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部凸起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嵌入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端中,所述固定座中空形成第三气体通道,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通气口连通,所述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固定座背向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阀体本体和阀盖,所述阀体本体形成有所述容纳腔室,所述阀盖盖设于所述阀体本体上,所述阀盖的内侧边缘与所述阀体本体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有至少两条连接筋,相邻的所述连接筋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气体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包括本申请提供的防爆阀。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系统。
本申请中,在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压差处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可以封闭第二通孔,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气体不能流通,电池系统处于密封状态,可以避免电池系统外部的水、盐露,或是带水汽的空气等进入电池系统内部,降低电池系统内部发生电气短路、绝缘异常、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采集电压、温度故障等问题的风险。
此外,在电池系统内部气压逐渐升高使防爆阀开启时,第二密封件打开第二通孔,电池系统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通孔、第二气体通道、通气口排出,实现电池系统内部的排气泄压,使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气压平衡,降低电池系统爆炸的风险。此外,在泄压过程中,气体不会直接从通气口排出,而是经第一气体通道、第一腔室、第一通孔、第二腔室、第二气体通道、通气口排出,从而可以减缓排气泄压的速度,降低对电池系统外部的构件或人员的冲击力,提高排气泄压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在正压排气状态下的气体流通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在负压吸气状态下的气体流通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防爆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该防爆阀的应用场景作限定,例如,该防爆阀可以应用于电池系统,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防爆阀100可以设于电池系统的壳体200上。该防爆阀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内部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封闭系统,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以该防爆阀应用于电池系统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爆阀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爆阀包括:阀体1、第一密封件2、第二密封件3和第一弹性件4。阀体1可以与电池系统的外壳密封连接。阀体1形成有容纳腔室,第一密封件2与容纳腔室的内壁连接,且将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阀体1上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11,第一气体通道11用于连通电池系统内部与第一腔室101,电池系统内部和第一腔室101可以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进行气体流通。
第一密封件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连通第一腔室101与第二腔室102,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1进行气体流通。
第二密封件3设于第一腔室101内,第二密封件3设有第二气体通道31,阀体1上还设有通气口12,第二气体通道31连通通气口12,通气口12用于连通电池系统外部与第二气体通道31,电池系统外部和第二气体通道31可以通过通气口12进行气体流通。第二密封件3可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当第二密封件3打开第二通孔22时,第二通孔22可连通第二腔室102与第二气体通道31,进而第二腔室102可以通过第二气体通道31和通气口12与电池系统外部进行气体流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系统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进入第一腔室101,并经第一通孔21进入第二腔室102。在防爆阀开启之前,进入第二腔室102中的这部分气体可以预先缓解电池系统内部气压对电池系统壳体造成的压力,减缓电池系统内部气压升高的速度。
在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压差处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封闭第二通孔22,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气体不能流通,电池系统处于密封状态,可以避免电池系统外部的水、盐露,或是带水汽的空气等进入电池系统内部,降低电池系统内部发生电气短路、绝缘异常、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采集电压、温度故障等问题的风险。
在电池系统内部因工作温度升高而气压升高,或电池系统外部气压降低而使内外压差异常的情况下,电池系统内部气压满足防爆阀的第一开启条件,第二密封件3打开第二通孔22,第二腔室102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通孔22进入第二气体通道31,并经通气口12排出,实现电池系统内部的排气泄压,使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气压平衡,降低电池系统爆炸的风险。此情况可以视为防爆阀正压排气的状态。在防爆阀开启进行排气的过程中,向外排出的气体需要经第一气体通道11、第一腔室101、第一通孔21、第二腔室102、第二通孔22、第二气体通道31、通气口12的通路排出电池系统外部,可以减缓排气泄压的速度,从而可以降低对电池系统外部的构件或人员的冲击力,提高排气泄压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密封件3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的方式作限定,示例性地,第二密封件3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控制器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电池系统内部气压,并在电池系统内部气压满足防爆阀的第一开启条件时,控制第二密封件3打开第二通孔22。或者,第二密封件3可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例如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爆阀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防爆阀可以通过阀体1与电池系统的壳体密封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阀体1可以包括阀体本体13和阀盖14,阀体本体13形成有容纳腔室,阀盖14盖设于阀体本体13上,且阀盖14与阀体本体13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阀盖14上可以设置连接部,用于与电池系统的壳体连接,如图5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阀盖14的外周可以相对设有两个侧连接部141,侧连接部141可以开设有安装孔1411,通过螺钉、螺栓等锁紧件穿过安装孔1411后嵌入电池系统的壳体中,可以实现防爆阀与电池系统的壳体的连接。可选地是,在阀盖14形成侧连接部141的位置可以设置密封圈、密封胶层等密封件,以使防爆阀与电池系统的壳体密封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阀体本体13上可以开设第一气体通道11。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气体通道11的实现形式作限定,例如,在阀体本体13的侧壁上开设贯穿侧壁的通孔以形成第一气体通道11,或者,又例如,阀盖14的内侧边缘与阀体本体13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有至少两条连接筋,相邻的连接筋之间形成有第一气体通道11,这样,既可以实现阀体本体13与阀盖14之间的连接,还无需在阀体本体13上额外开设气体通道。
阀盖14上可以开设通气口12。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通气口12的实现形式作限定,例如,阀盖14上可以开设阵列排列的多个通气小孔,或者,又例如,如图6所示,阀盖14上可以开设沿阀盖14的边缘延伸的线形通槽以形成通气口12,在阀盖14的主体为圆饼状的情况下,通气口12可以由环形通槽形成。这样,可以避免石子、大颗粒灰尘等通过通气口12进入阀体1内,影响防爆阀的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3可以活动设置于第一腔室101中,通过位置的改变来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第二密封件3也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一腔室101中,通过状态的改变来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防爆阀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第二密封件3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4与阀体1弹性连接,例如,第一弹性件4可以被压缩于第二密封件3与阀体1之间。第一弹性件4可以与第二密封件3接触或连接,第二密封件3可基于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4对第二密封件3存在限位作用,在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小于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时,第二腔室102内的气体无法驱动第二密封件3活动或状态变化,第二密封件3可以封闭第二通孔22。在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逐渐升高至大于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时,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可以驱动第二密封件3活动或状态变化,第二密封件3可以打开第二通孔22。在排气泄压使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降低至小于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时,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可以驱动第二密封件3活动或状态变化,以重新封闭第二通孔22。
具体实现时,第二密封件3可以沿第二通孔22的轴向移动,基于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通过靠近或远离第二通孔22,来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或者,第二密封件3也可以沿第二通孔22的径向移动,基于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通过覆盖或者不覆盖第二通孔22,来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或者,第二密封件3还可以基于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通过翻转覆盖或不覆盖第二通孔22,来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件3包括第一密封部32,第一密封部32与第一弹性件4接触或连接,第一密封部32可基于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密封部3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件3封闭第二通孔22,在第一密封部3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件3打开第二通孔22。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部32可以在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在第一腔室101中移动,例如,在第一腔室101内沿与第二通孔22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移动,本实施方式以此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逐渐升高至大于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时,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可以驱动第一密封部32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弹性件4压缩,第二密封件3可以打开第二通孔22,电池系统内部的气体可以如虚线箭头所示,经第一气体通道11、第一腔室101、第一通孔21、第二腔室102、第二通孔22、第二气体通道31、通气口12排出。在排气泄压使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降低至小于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时,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可以驱动第二密封件3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封闭第二通孔22。
具体实现时,第一密封部32可以与阀体1活动连接,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密封件3还包括与第一密封部32连接的第一伸缩部33,伸缩结构设计简单,且不会占用第一腔室101中较大的空间。第一伸缩部33与阀体1连接,具体的,第一伸缩部33的远离第一密封件2的一端与阀体1连接。第一伸缩部33可以与第一弹性件4连接或接触,第一伸缩部33可基于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伸缩,以使第一密封部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部32与第一伸缩部33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可以与阀体1抵接,第一弹性件4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台阶面抵接。
第一弹性件4的弹性系数可以基于防爆阀的第一开启条件确定。可选地是,第一开启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开启压力值,当第二腔室102内的气压大于第一开启压力值时,可以推动第一密封部32并驱动第一伸缩部33缩短。第一弹性件4所产生的最大弹力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启压力值。
第一弹性件4可以为弹簧或片簧。在第一弹性件4为弹簧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4可以套设于第一伸缩部33上,从而提高第一弹性件4与第一伸缩部33的整体稳定性,提高第一弹性件4作用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部32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阀体1活动连接,例如滑动机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实际应用中,除了出现电池系统内部的气压大于电池系统外部的气压,而使电池系统内外部气压不平衡的情况之外,还可能出现电池系统内部的气压小于电池系统外部的气压,而使电池系统内外部气压不平衡的情况。此情况下,同样会对电池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密封件2还开设有第三通孔23。防爆阀还包括第三密封件5,第三密封件5设于第二腔室102内。第三密封件5可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当第三密封件5打开第三通孔23时,第三通孔23可连通第二腔室102和第二气体通道31,进而电池系统外部可以通过第二气体通道31、通气口12与第二腔室102与电池系统内部进行气体流通。在第三密封件5打开第三通孔23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可以封闭第二通孔22。
本实施方式中,在防爆阀开启之前,电池系统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通气口12进入第二气体通道31。在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压差处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第三密封件5封闭第三通孔23,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气体不能流通,电池系统处于密封状态,可以避免电池系统外部的水、盐露,或是带水汽的空气等进入电池系统内部,降低电池系统内部发生电气短路、绝缘异常、BMS采集电压、温度故障等问题的风险。
在电池系统外部气压升高而使内外压差异常的情况下,电池系统外部气压满足防爆阀的第二开启条件,第三密封件5打开第三通孔23,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通孔23进入第二腔室102,并经第一通孔21、第一气体通道11进入电池系统内部,实现电池系统内部的吸气增压,使电池系统内部和外部气压平衡。此情况可以视为防爆阀负压吸气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三密封件5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的方式作限定,示例性地,第三密封件5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控制器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电池系统外部气压,并在电池系统外部气压满足防爆阀的第二开启条件时,控制第三密封件5打开第三通孔23。或者,第三密封件5可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例如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件5可以活动设置于第二腔室102中,通过位置的改变来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第三密封件5也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二腔室102中,通过状态的改变来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防爆阀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第三密封件5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6与阀体1弹性连接,例如,第二弹性件6可以被压缩于第三密封件5与阀体1之间。第二弹性件6可以与第三密封件5接触或连接,第三密封件5可基于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6对第三密封件5存在限位作用,在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小于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时,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体无法驱动第三密封件5活动或状态变化,第三密封件5可以封闭第三通孔23。在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逐渐升高至大于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时,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可以驱动第三密封件5活动或状态变化,第三密封件5可以打开第三通孔23。在吸气增压使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降低至小于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时,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可以驱动第三密封件5活动或状态变化,以重新封闭第三通孔23。
具体实现时,第三密封件5可以沿第三通孔23的轴向移动,基于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通过靠近或远离第三通孔23,来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或者,第三密封件5也可以沿第三通孔23的径向移动,基于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通过覆盖或者不覆盖第三通孔23,来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或者,第三密封件5还可以基于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通过翻转覆盖或不覆盖第三通孔23,来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3,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三密封件5包括第二密封部51,第二密封部51与第二弹性件6接触或连接,第二密封部51可基于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二密封部51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三密封件5封闭第三通孔23,在第二密封部51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三密封件5打开第三通孔23。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51可以在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作用和/或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下,在第一腔室101中移动,例如,在第二腔室102内沿与第三通孔23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移动,本实施方式以此为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逐渐升高至大于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时,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可以驱动第二密封部51向上移动至第四位置,第二弹性件6压缩,第三密封件5可以打开第三通孔23,电池系统外部的气体可以如虚线箭头所示,经通气口12、第二气体通道31、第三通孔23、第二腔室102、第一通孔21、第一腔室101、第一气体通道11进入电池系统内部。在吸气增压使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降低至小于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时,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可以驱动第三密封件5向下移动至第三位置,以封闭第三通孔23。
具体实现时,第二密封部51可以与阀体1活动连接,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三密封件5包括与第二密封部51连接的第二伸缩部52,伸缩结构设计简单,且不会占用第二腔室102中较大的空间。第二伸缩部52与阀体1连接,具体的,第二伸缩部52的远离第一密封件2的一端与阀体1连接。第二伸缩部52可以与第二弹性件6连接或接触,第二伸缩部52可基于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伸缩,以使第二密封部51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密封部51与第二伸缩部5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面,第二弹性件6的一端可以与阀体1抵接,第二弹性件6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台阶面抵接。
第二弹性件6的弹性系数可以基于防爆阀的第二开启条件确定。可选地是,第二开启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开启压力值,当第二气体通道31内的气压大于第二开启压力值时,可以推动第二密封部51并驱动第二伸缩部52缩短,第二弹性件6所产生的最大弹力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开启压力值。
第二弹性件6可以为弹簧或片簧。在第二弹性件6为弹簧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6可以套设于第二伸缩部52上,从而提高第二弹性件6与第二伸缩部52的整体稳定性,提高第二弹性件6作用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部51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阀体1活动连接,例如滑动机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10所示,第一密封件2包括锥形部24以及环绕锥形部24设置的连接部25,锥形部24通过连接部25与容纳腔室的内壁连接,锥形部24与连接部25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锥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的横截面直径,也就是说,以连接部25所在的水平面为分隔线的话,锥形部24凸出于第一腔室101中。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5开设有第一通孔21。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通孔21的实现方式作限定,在一具体示例中,连接部25包括锥形部24的边缘与容纳腔室的内壁之间的至少两条连接筋,相邻两条连接筋之间可以形成第一通孔21。连接部25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容纳腔室的内壁垂直,也可以呈预设角度,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锥形部24开设有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的实现方式作限定,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二通孔22开设于锥形部24的侧壁上,第三通孔23开设于锥形部24的底部。
为了实现第二密封件3可以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22的效果,在第二通孔22开设于锥形部24的侧壁上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的靠近第一密封件2的一侧可以设计为与锥形部24适配的形状。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密封件3靠近第一密封件2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与第二气体通道31连通的第一收容槽34,第一收容槽34用于收容锥形部24,且第一收容槽34的槽壁与锥形部24的外壁贴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第二密封件3的密封效果,还可以缩短防爆阀整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可选地是,在第一收容槽34的槽口与锥形部24贴合的位置可以设置密封圈、密封胶层等密封件,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密封件3的密封效果,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锥形部24与连接部25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有第二收容槽241,第二收容槽241用于收容第三密封件5。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第三密封件5的密封效果,还可以进一步缩短防爆阀整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可选地是,在第二收容槽241的槽口与第二收容槽241的内壁贴合的位置可以设置密封圈、密封胶层等密封件,以进一步提高第三密封件5的密封效果,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是正压排气状态,还是负压吸气状态,气体均需经过通气口12与第二气体通道31,为了避免在排气或吸气过程中,电池系统外部的水、盐露等物质进入电池系统内部,防爆阀还可以设置一层防水透气膜,以达到防水透气的双重效果。
具体实现时,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防水透气膜7设于第二气体通道31远离第一密封件2的一端,这样便于固定防水透气膜7,也能将水、盐露等物质阻隔在远离第一密封件2的位置,以避免盐露等物质腐蚀密封件,或者堵塞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或第三通孔23,影响防爆阀的工作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透气膜7的稳固性,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通过一固定座8来固定防水透气膜,固定座8中空形成有第三气体通道81,以与第二气体通道31连通保证气体流通。防水透气膜7可以粘接在固定座8背向第一密封件2的一侧,固定座8朝向第一密封件2的一侧可以设有凸台,以嵌入第二气体通道31远离第一密封件2的一端中,进一步增强固定座8与第二密封件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爆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爆阀的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同样适应于该电池系统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系统,也就是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爆阀。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爆阀的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同样适应于该车辆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的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防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所述阀体形成有容纳腔室,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和通气口;
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内壁连接,且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设有与所述通气口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可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二通孔时,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阀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可基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可基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的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伸缩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面;
所述第一伸缩部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部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伸缩部可基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伸缩,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开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防爆阀还包括:
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三密封件可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三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三通孔时,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三密封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阀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三密封件可基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接触或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可基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三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三密封件打开所述第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的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伸缩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面;
所述第二伸缩部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伸缩部可基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压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伸缩,以使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锥形部以及环绕所述锥形部设置的连接部,所述锥形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内壁连接,所述锥形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锥形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横截面直径;
所述连接部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锥形部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端凹陷形成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锥形部,且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壁与所述锥形部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三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部凸起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嵌入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端中,所述固定座中空形成第三气体通道,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通气口连通,所述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固定座背向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体本体和阀盖,所述阀体本体形成有所述容纳腔室,所述阀盖盖设于所述阀体本体上,所述阀盖的内侧边缘与所述阀体本体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有至少两条连接筋,相邻的所述连接筋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气体通道。
15.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防爆阀。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系统。
CN202220586188.2U 2022-03-17 2022-03-17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6813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6188.2U CN216813013U (zh) 2022-03-17 2022-03-17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6188.2U CN216813013U (zh) 2022-03-17 2022-03-17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3013U true CN216813013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86188.2U Active CN216813013U (zh) 2022-03-17 2022-03-17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30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4694A (zh) * 2022-09-22 2022-10-25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爆阀封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4694A (zh) * 2022-09-22 2022-10-25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爆阀封堵装置
CN115234694B (zh) * 2022-09-22 2022-12-2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爆阀封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1047B (zh) 双向透气阀、电池以及装置
CN210403875U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6813013U (zh)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CN112923112A (zh) 一种具有透气泄压防爆三合一功能的阀体
CN114198544A (zh) 阀、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2610738B (zh) 防爆阀
CN208816714U (zh) 一种防爆阀芯、含有该阀芯的防爆阀及箱体气密检测夹具
CN114278772A (zh) 一种电化学储能器件安全阀
CN218070109U (zh)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EP3570345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top cover assembly thereof
CN216242528U (zh) 防爆阀
CN116792541A (zh) 防爆阀、电池系统及车辆
CN214662321U (zh) 一种具有透气泄压防爆三合一功能的阀体
CN113314794B (zh) 电池包
JP2024503672A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プレハブ室及び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CN215266567U (zh) 一种用于三元锂动力电池包的平衡吸湿防爆阀
CN209786049U (zh) 呼吸阀以及电池箱
CN220727221U (zh) 一种双开翻盖式防爆泄压阀
WO2015075919A1 (ja) 蓄電装置の排気構造、蓄電装置の排気方法および排気構造を備えた蓄電装置
CN207097939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0553473U (zh) 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壳体
CN110190698A (zh) 一种起动机防浸水结构
CN220378972U (zh) 一种新型低压防爆阀
CN217272125U (zh) 变换器及其壳体
CN220505906U (zh) 排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