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2353U - 多腔室油缸 - Google Patents

多腔室油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2353U
CN216812353U CN202220003399.9U CN202220003399U CN216812353U CN 216812353 U CN216812353 U CN 216812353U CN 202220003399 U CN202220003399 U CN 202220003399U CN 216812353 U CN216812353 U CN 216812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ston
chamber
oil
cylinder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033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永宁
沈文斌
吉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033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2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2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2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腔室油缸,包括:第一缸筒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套,第一缸筒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活塞杆安装在第一缸筒内,活塞杆的左端贯穿第一导向套,活塞杆的右端贯穿第二导向套,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活塞组件,第二缸筒套设在活塞组件上,第二缸筒与活塞组件固定连接,第二缸筒与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三缸筒,第三缸筒与第二导向套焊接固定,其中,第一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第二缸筒及第三缸筒均为同轴设置,第一缸筒内设置有多个腔室,油液分别进入多个腔室时均作用于活塞组件,每个腔室对应的有效作用面积均不相同,以使油缸输出力的大小可调节。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油缸在不同应用场景需要不同大小输出力的要求。

Description

多腔室油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腔室油缸。
背景技术
油缸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可以把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目前,为了能够输出不同的力,一般会将多个油缸进行组合,形成多级油缸。但是,多级油缸在输出作用力时会存在先后顺序,并且零部件较多,成本较高。而且调整输出力的大小过程比较繁琐,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输出不同的力而采用结构复杂的多级缸,且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腔室油缸,能够满足油缸在不同行程中需要输出不同大小的力的要求,结构简单,装配便捷,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腔室油缸,包括:第一缸筒,所述第一缸筒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与所述第一缸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缸筒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与所述第一缸筒固定连接;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第一缸筒内,所述活塞杆的左端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套,所述活塞杆的右端贯穿所述第二导向套,所述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活塞组件,第二缸筒,所述第二缸筒套设在所述活塞组件上,所述第二缸筒与所述活塞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缸筒与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三缸筒,所述第三缸筒与所述第二导向套焊接固定,其中,所述第一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第二缸筒及第三缸筒均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缸筒内设置有多个腔室,油液分别进入多个所述腔室时均作用于所述活塞组件,每个所述腔室对应的有效作用面积均不相同,以使油缸输出力的大小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多腔室油缸,通过第一缸筒内设置多个腔室,每个腔室对应的有效作用面积不同,能够使得油缸输出大小不同的力,从而满足油缸在不同应用场景中需要不同输出力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缸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缸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一导向套右端面、第一缸筒内周面、活塞杆及第一活塞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活塞右端面、第一缸筒内周面、第二缸筒外周面、第三缸筒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三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缸筒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塞上,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三缸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缸筒与所述第二缸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右端面、第三缸筒内周面、活塞杆及第二导向套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活塞右端面、第二活塞外周面、第二缸筒内周面及第三缸筒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四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的右端设有一凸圈,所述第一活塞的直径为D1,所述凸圈的直径为D2,D1>D2,以使所述第一活塞与凸圈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缸筒与第一台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凸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的直径为D3,D2>D3,以使得所述凸圈与第二活塞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活塞的直径D3大于所述活塞杆的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活塞与活塞杆连接处形成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及第三台阶面的面积均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面、第一缸筒内周面、第二缸筒外周面、第三缸筒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三台阶面、第三缸筒内周面、活塞杆及第二导向套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台阶面、第二活塞外周面、第二缸筒内周面及第三缸筒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四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套的上开设有第一油口和第一测压口,所述第一导向套内设有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测压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测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测压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测压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油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套上开设有第二油口和第二测压口,所述第二导向套内设有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测压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测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测压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测压通道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油口和第二测压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筒的上同时开设有第三油口、第三测压口及泄油口,第三油口、第三测压口及泄油口均与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右端开设有第四油口,所述活塞杆内设有第四进油通道,第四进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四进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腔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导向套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导向套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均包含有防尘圈、杆用密封圈、第一支撑环、缓冲圈及第二支撑环,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从左往右依次为所述防尘圈、杆用密封圈、第一支撑环、缓冲圈及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中从左往右依次为所述第二支撑环、缓冲圈、第一支撑环、杆用密封圈及防尘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左端设置有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支架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支架固定连接。位移传感器能够监测活塞杆的位移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腔室油缸,通过第一缸筒内设置多个腔室,每个腔室对应的有效作用面积不同,当不同腔室通油时,油缸能够输出大小不同的力,使得一个油缸能够满足不同使用场景对输出力的要求。并且,活塞杆的外周面与第一导向套内周面之间,以及活塞杆的外周面与第二导向套内周面之间均采用低摩擦的密封组件,能够油缸适用于高频、高速的工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腔室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腔室油缸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和活塞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密封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杆用密封圈和缓冲圈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缸筒,2、活塞杆,3、第一导向套,4、第二缸筒,5、第二导向套, 6、传感器支架,7、位移传感器,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 11、第四腔室,12、第三缸筒,13、第一密封组件,14、第二密封组件,15、防尘圈,16、杆用密封圈,17、第一支撑环,18、缓冲圈,19、第二支撑环,21、活塞组件,22、第四油口,23、第四进油通道,31、第一油口,32、第一进油通道,33、第一测压口,34、第一测压通道,51、第二油口,52、第二测压口,53、第二进油通道,54、第二测压通道,101、第三油口,102、第三测压口,103、泄油口,201、第一活塞,202、第二活塞,203、凸圈,211、第一台阶面,212、第二台阶面,213、第三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多腔室油缸,包括第一缸筒1,第一缸筒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套3,第一导向套3与第一缸筒1固定连接(例如是采用螺钉固定连接),第一缸筒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5,第二导向套5与第一缸筒1 固定连接(例如是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活塞杆2,活塞杆2安装在第一缸筒1 内,活塞杆2的左端贯穿第一导向套3,活塞杆2的右端贯穿第二导向套5,活塞杆2上固定设置有活塞组件21,活塞组件21可以是和活塞杆2一体成型的。第二缸筒4,第二缸筒4套设在活塞组件21上,第二缸筒4与活塞组件21固定连接,第二缸筒4与活塞组件21之间设置有第三缸筒12,第三缸筒12与第二导向套5焊接固定形成导向套焊接件。其中,第一缸筒1、活塞杆2、活塞组件 21、第二缸筒4及第三缸筒12均为同轴设置,同轴设置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各个部件之间的同心度,提高油缸的精度,能够使得油缸适用于高频、高速、高精度的工况。第一缸筒1内设置有多个腔室,油液分别进入多个腔室时均作用于活塞组件21,多个腔室对应的活塞作用面积均不相同,从而使得油缸输出力的大小可调节。每个腔室进油时对应的作用面积不同,使得活塞组件21受到油液的作用力均不相同,当不同的腔室进油时,能够使得油缸输出力大小不同,从而满足油缸在不同行程输出不同大小的力的需求。
如图3所示,活塞组件21包括第一活塞201和第二活塞202,第一活塞201 和第二活塞202固定连接(例如可以是一体成型),第一活塞201与第一缸筒1 之间滑动连接,第二缸筒4固定设置在第一活塞201上。第一导向套3右端面、第一缸筒1内周面、活塞杆2及第一活塞201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一腔室8。第一活塞201右端面、第一缸筒1内周面、第二缸筒4外周面、第三缸筒12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三腔室10。第三缸筒12套设在第二活塞202上,第二活塞202与第三缸筒12之间滑动连接,第三缸筒12与第二缸筒4之间滑动连接。第二活塞202右端面、第三缸筒12内周面、活塞杆2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二腔室9。第一活塞201右端面、第二活塞202外周面、第二缸筒4内周面及第三缸筒12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四腔室11。第一缸筒1和第一活塞201之间、第二缸筒4和第三缸筒12之间以及第三缸筒12和第二活塞202之间均设有密封件,防止不同腔室之间相互连通。
具体的,第一活塞201的右端设有一凸圈203,第一活塞201的直径为D1,凸圈203的直径为D2,D1>D2,以使第一活塞201与凸圈203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211,第二缸筒4与第一台阶面211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连接)。第二活塞202与凸圈203固定连接(例如可以是一体成型),第二活塞202的直径为D3,D2>D3,以使得凸圈203与第二活塞202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212。第二活塞202的直径D3大于活塞杆2的直径,以使得第二活塞202与活塞杆2 连接处形成第三台阶面213。第一台阶面211、第二台阶面212及第三台阶面213 的面积均不相同。
具体的,第一台阶面211、第一缸筒1内周面、第二缸筒4外周面、第三缸筒12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三腔室10。第三台阶面213、第三缸筒12内周面、活塞杆2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二腔室9。第二台阶面212、第二活塞202外周面、第二缸筒4内周面及第三缸筒 12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四腔室11。换言之,每个台阶面均相当于一个作用面,每个台阶面的面积均不相同,当不同腔室通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油缸可以输出不同大小的力。
第一导向套3的上开设有第一油口31和第一测压口33,第一导向套3内设有第一进油通道32和第一测压通道34,第一进油通道32的一端与第一油口31 相连通,第一进油通道32的另一端与第一腔室8相连通(例如可以是通过直径不同的管路与第一腔室8连通),第一测压通道34的一端与第一测压口33相连通,第一测压通道34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油通道32相连通。油液可以通过第一油口31和第一进油通道32进入第一腔室8内,测压仪器可以通过第一测压口 33监测第一腔室8内的液压。例如,第一油口31可以开设在第一导向套3的侧壁,第一测压口33可以开设在第一导向套3的左端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可以根据是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导向套5上开设有第二油口51和第二测压口52,第二导向套5内设有第二进油通道53和第二测压通道54,第二进油通道53的一端与第二油口51相连通,第二进油通道5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9相连通(例如可以是通过直径不同的管路与第二腔室9连通),第二测压通道54的一端与第二测压口52相连通,第二测压通道54与第二腔室9相连通,第二油口51和第二测压口52相对设置。油液可以通过第二油口51和第二进油通道53进入第二腔室9内部,测压仪器可以通过第二测压口52监测第二腔室9内的液压。例如,第二油口51和第二测压口52可以开设在第二导向套5的侧壁,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可以根据是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一缸筒1的上同时开设有第三油口101、第三测压口102及泄油口103,第三油口101、第三测压口102及泄油口103均与第三腔室10相连通。油液可以通过第三油口101进入第三腔室10内部,可以通过泄油口103从第三腔室10 内排出,测压仪器可以通过第三测压口102监测第三腔室10内的液压。
活塞杆2的右端开设有第四油口22,活塞杆2内设有第四进油通道23,第四进油通道23的一端与第四油口22相连通,第四进油通道23的另一端与第四腔室11相连通,第二活塞202内开设有与第四进油通道23另一端连通的管路,该管路与第四腔室11相连通。油液可以通过第四油口22和第四进油通道23进入第四腔室11内部。
如图4至图6所示,活塞杆2的外周面与第一导向套3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13,活塞杆2的外周面与第二导向套5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14,第一密封组件13和第二密封组件14均包含有防尘圈15(例如是佐康埃洛特防尘圈)、杆用密封圈16(例如是雷姆封杆用密封圈)、第一支撑环17、缓冲圈18(例如是斯特封缓冲圈)及第二支撑环19。其中,第一密封组件13从左往右依次为防尘圈15、杆用密封圈16、第一支撑环17、缓冲圈18及第二支撑环19;第二密封组件14中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二支撑环19、缓冲圈18、第一支撑环17、杆用密封圈16及防尘圈15。换言之,第一密封组件13和第二密封组件14的设置顺序刚好相反。在本实施例中,防尘圈15、杆用密封圈16及缓冲圈18均由两个密封元件组成(O形圈和密封环,O形圈可以给密封环提供压缩量),佐康埃洛防尘圈、雷姆封杆用密封圈和斯特封缓冲圈都是弹性体施力的密封件,能在安装凹槽中根据压力进行适当形变。并且,佐康埃洛防尘圈、雷姆封杆用密封圈和斯特封缓冲圈都具有良好的滑动性和耐磨性,与液压介质的相容性较好。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密封作用主要依靠佐康埃洛防尘圈、雷姆封杆用密封圈和斯特封缓冲圈,支撑环主要起支撑作用,防止三道密封受径向作用力。
在油缸实际运行过程中,斯特封缓冲圈作为第一道密封,雷姆封杆用密封圈作为第二道密封,佐康埃洛防尘圈第三道密封。斯特封缓冲圈主要作用是减小油压,起到缓冲的效果,此时小部分油液或者油膜可以通过斯特封缓冲圈。雷姆封杆用密封圈的主要作用是密封,雷姆封杆用密封圈具有出色的倒角和泄压槽口,既能防止油液外泄又能避免产生困压。佐康埃洛防尘圈的主要作用是刮除活塞杆上的污染物,防止密封系统遭到破坏,以及防止介质侧残留的油膜进入到油缸外部。本实施例的密封组件既能实现低摩擦又能在高频、高速(大于1000mm/s)的油缸工况中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活塞杆2的左端设置有传感器支架6,传感器支架6与活塞杆2之间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螺钉连接),传感器支架6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7,位移传感器7与传感器支架6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位移传感器7能够监测活塞杆2的位移变化,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油缸行程输出。
工作原理:
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及第四腔室11均为环形腔,当第一腔室8通油时,第一活塞201左端面受到油液的作用力,使得活塞杆2可以向右移动,第一腔室8的有效作用面积为S1,S1等于第一活塞201左端面的圆环面积,此时,油缸的输出力为F1。当第二腔室9通油时,第三台阶面213受到油液的作用力,使得活塞杆2可以向左移动,第二腔室9的有效作用面积为第三台阶面213的面积,此时,油缸的输出力为F2。当第三腔室10通油时,第一台阶面211受到油液的作用力,使得活塞杆2可以向左移动,第三腔室10的有效作用面积等于第一台阶面211的面积,此时,油缸的输出力为F3。当第四腔室11通油时,第二台阶面212受到油液的作用力,使得活塞杆2可以向左移动,第四腔室11的有效作用面积等于第二台阶面212的面积,此时,油缸的输出力为F4。换言之,四个腔室是分别进行通油的,由于四个腔室的有效作用面积不同,使得四个输出力的大小也不同,输出力大小不同可以输出不同的行程,满足不同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腔室油缸,通过设置大小不同的四个腔室,使得油缸能够输出大小不同的力,满足油缸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使用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油缸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方便,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油缸适用于高频、高速、高精度的工况,也适用于长行程或短行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缸筒(1),所述第一缸筒(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套(3),所述第一导向套(3)与所述第一缸筒(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缸筒(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5),所述第二导向套(5)与所述第一缸筒(1)固定连接;
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安装在所述第一缸筒(1)内,所述活塞杆(2)的左端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套(3),所述活塞杆(2)的右端贯穿所述第二导向套(5),所述活塞杆(2)上固定设置有活塞组件(21),
第二缸筒(4),所述第二缸筒(4)套设在所述活塞组件(21)上,所述第二缸筒(4)与所述活塞组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缸筒(4)与所述活塞组件(21)之间设置有第三缸筒(12),所述第三缸筒(12)与所述第二导向套(5)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缸筒(1)、活塞杆(2)、活塞组件(21)、第二缸筒(4)及第三缸筒(12)均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缸筒(1)内设置有多个腔室,油液分别进入多个所述腔室时均作用于所述活塞组件(21),每个所述腔室对应的有效作用面积均不相同,以使油缸输出力的大小可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21)包括第一活塞(201)和第二活塞(202),所述第一活塞(201)和第二活塞(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201)与第一缸筒(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缸筒(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201)上;
所述第一导向套(3)右端面、第一缸筒(1)内周面、活塞杆(2)及第一活塞(201)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一腔室(8);所述第一活塞(201)右端面、第一缸筒(1)内周面、第二缸筒(4)外周面、第三缸筒(12)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三腔室(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缸筒(12)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塞(202)上,所述第二活塞(202)与第三缸筒(1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缸筒(12)与所述第二缸筒(4)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202)右端面、第三缸筒(12)内周面、活塞杆(2)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二腔室(9);所述第一活塞(201)右端面、第二活塞(202)外周面、第二缸筒(4)内周面及第三缸筒(12)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四腔室(1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01)的右端设有一凸圈(203),所述第一活塞(201)的直径为D1,所述凸圈(203)的直径为D2,D1>D2,以使所述第一活塞(201)与凸圈(203)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211),所述第二缸筒(4)与第一台阶面(21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202)与凸圈(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202)的直径为D3,D2>D3,以使得所述凸圈(203)与第二活塞(202)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212);所述第二活塞(202)的直径D3大于所述活塞杆(2)的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活塞(202)与活塞杆(2)连接处形成第三台阶面(213),
所述第一台阶面(211)、第二台阶面(212)及第三台阶面(213)的面积均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11)、第一缸筒(1)内周面、第二缸筒(4)外周面、第三缸筒(12)外周面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三腔室(10);所述第三台阶面(213)、第三缸筒(12)内周面、活塞杆(2)及第二导向套(5)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二腔室(9);所述第二台阶面(212)、第二活塞(202)外周面、第二缸筒(4)内周面及第三缸筒(12)左端面之间围绕形成第四腔室(1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套(3)的上开设有第一油口(31)和第一测压口(33),所述第一导向套(3)内设有第一进油通道(32)和第一测压通道(34),所述第一进油通道(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31)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油通道(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8)相连通,所述第一测压通道(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测压口(33)相连通,所述第一测压通道(34)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油通道(32)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套(5)上开设有第二油口(51)和第二测压口(52),所述第二导向套(5)内设有第二进油通道(53)和第二测压通道(54),所述第二进油通道(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51)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油通道(5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9)相连通,所述第二测压通道(5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测压口(52)相连通,所述第二测压通道(54)与第二腔室(9)相连通,所述第二油口(51)和第二测压口(52)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筒(1)的上同时开设有第三油口(101)、第三测压口(102)及泄油口(103),第三油口(101)、第三测压口(102)及泄油口(103)均与所述第三腔室(10)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右端开设有第四油口(22),所述活塞杆(2)内设有第四进油通道(23),第四进油通道(2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油口(22)相连通,所述第四进油通道(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腔室(11)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导向套(3)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13),所述活塞杆(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导向套(5)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14),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3)和第二密封组件(14)均包含有防尘圈(15)、杆用密封圈(16)、第一支撑环(17)、缓冲圈(18)及第二支撑环(19),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3)从左往右依次为所述防尘圈(15)、杆用密封圈(16)、第一支撑环(17)、缓冲圈(18)及第二支撑环(19);所述第二密封组件(14)中从左往右依次为所述第二支撑环(19)、缓冲圈(18)、第一支撑环(17)、杆用密封圈(16)及防尘圈(15)。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左端设置有传感器支架(6),所述传感器支架(6)与所述活塞杆(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支架(6)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7),所述位移传感器(7)与所述传感器支架(6)固定连接。
CN202220003399.9U 2022-01-04 2022-01-04 多腔室油缸 Active CN216812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3399.9U CN216812353U (zh) 2022-01-04 2022-01-04 多腔室油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3399.9U CN216812353U (zh) 2022-01-04 2022-01-04 多腔室油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2353U true CN216812353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6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03399.9U Active CN216812353U (zh) 2022-01-04 2022-01-04 多腔室油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2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42281B1 (en) Cylinder device
US8176940B2 (en) Pressure accumulator, in particular pulsation damper
CN102788061A (zh) 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
CN101725587A (zh) 基于柔性元件的封闭式缸体的液压缩放机构
CN101542132A (zh) 用于制造二稳定位置和三稳定位置流体操作促动器的模块系统
CN216812353U (zh) 多腔室油缸
CN110486407B (zh) 一种防滑动泄漏的粘滞流体阻尼器
CN112211859A (zh) 外部蓄能液压差动助力电动缸
CN101470042B (zh) 一种恒压式正压漏孔校准装置变容室
CN108223488B (zh) 流体压力缸
CN109281891A (zh) 一种密封间隙可变的液压缸活塞密封装置及液压缸
US20080217127A1 (en) Shock absorber
US6978679B2 (en) Hydraulic pressure sensor
CN108825702B (zh) 一种阻尼系数可调的新型粘滞阻尼器
CN208534902U (zh) 单缸单活塞式倍力节能缸及作动模块
WO2018173845A1 (ja) 流体機器
JP2018100770A (ja) 流体圧シリンダ
CN206299793U (zh) 具有锥状成形的支撑环的压力缸单元、如离合器主动缸
CN210282006U (zh) 一种波纹管防漏液性塑料夹具
CN114109958A (zh) 液压式转向对中油缸
CN212079617U (zh) 双向内啮合齿轮马达泵及其液压系统
CN110985885B (zh) 一种流量被动调节的输送装置
CN209067582U (zh) 一种密封间隙可变的液压缸活塞密封装置
CN116571145B (zh) 多材料独立容积计量式分配系统
CN112483503A (zh) 液压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