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1182U -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 Google Patents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1182U
CN216811182U CN202122844101.5U CN202122844101U CN216811182U CN 216811182 U CN216811182 U CN 216811182U CN 202122844101 U CN202122844101 U CN 202122844101U CN 216811182 U CN216811182 U CN 216811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ary
underground
elevator
dispatching
dispatch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441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佚阁
薛娇
吴怀娜
岳佳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8441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1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1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1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Harvested Produ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包括粮仓本体、粮仓轨道、粮仓调度区、粮仓电梯以及电梯通道;粮仓调度区设置在地下,且粮仓调度区上设置有粮仓轨道;所述粮仓本体能够通过粮仓轨道在所述粮仓调度区内移动;所述粮仓调度区的出入口与所述电梯通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粮仓电梯能够通过电梯通道将所述粮仓本体从粮仓调度区运送至地面以上;所述粮仓本体包括墙体、门结构、通风口结构以及空调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粮仓本体与粮仓电梯的设计,实现了粮仓本体能存储粮食,又能通过粮仓电梯运送粮食,从而解决了粮食运输的问题。

Description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五十多年的粮仓建设史,仅1998-2001年,就进行了共1000多亿斤仓容的中央直属储备库建设。1990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起历史上数量最大、管理严格、调得动、用得上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作为民生根本,尤其是在我国国情之下,粮仓建设工程更是尤为重要。随着地下空间概念的兴起,在地下建设粮仓也成为一个关注角度。现有的地下粮仓设计多以实现地下空间的储藏功能为目的,进行地下粮仓工程结构设计,缺少对于粮仓的粮食运输的思考。
专利文献CN213152988U公开了一种空腔仓壁地下粮仓,具体包括粮仓本体,所述粮仓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粮仓口,粮仓口内壁设置有粮仓盖,粮仓本体内壁的侧面和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粮仓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台阶板,台阶板远离粮仓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粮仓外壳,粮仓外壳的底部与粮仓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粮仓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但本方案依然仅实现了地下粮仓的存储功能,而没有考虑粮仓的粮食运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包括粮仓本体、粮仓轨道、粮仓调度区、粮仓电梯以及电梯通道;
粮仓调度区设置在地下,且粮仓调度区上设置有粮仓轨道;所述粮仓本体能够通过粮仓轨道在所述粮仓调度区内移动;所述粮仓调度区的出入口与所述电梯通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粮仓电梯能够通过电梯通道将所述粮仓本体从粮仓调度区运送至地面以上;
所述粮仓本体包括墙体、门结构、通风口结构以及空调组件;所述墙体为双层真空壁结构,多个墙体形成舱室,所述门结构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墙体上,所述通风口结构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墙体上,所述空调组件设置在所述舱室内。
优选的,所述地下粮仓还包括能源供应设备,所述粮仓电梯与粮仓调度区均所述能源供应设备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能源供应设备为地热热泵,所述地热热泵安装在地面以下。
优选的,所述能源供应设备为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安装在地面以上。
优选的,所述电梯通道沿水平和/或竖直方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粮仓调度区包括多个粮仓放置位,所述多个粮仓放置位横向和/或纵向排布;
所述粮仓放置位用于容纳粮仓本体,并且给所述粮仓本体供电,粮仓本体能够通过粮仓轨道在不同粮仓放置位之间移动。
优选的,所述粮仓本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粮仓本体的数量少于所述粮仓放置位的数量,以保证每个粮仓本体均能够顺利移动至粮仓调度区的出入口。
优选的,所述粮仓调度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粮仓调度区之间通过电梯通道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设置在所述舱室内。
优选的,所述通风口结构的数量为1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粮仓本体与粮仓电梯的设计,实现了粮仓本体能存储粮食,又能通过粮仓电梯运送粮食,从而解决了粮食运输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能量来源依托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地热,使得地下粮仓具备节能、环保的运行特点。
3、本实用新型粮仓调度区的多层结构设计,通过纵深方向温差完成粮食分层储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粮仓本体外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真空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由地热热泵供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中心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粮仓调度区层数为1层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粮仓调度区对单层粮仓放置位数量扩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粮仓调度区层数扩建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粮仓本体通过粮仓轨道在粮仓调度区内移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粮食装卸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粮仓本体通过粮仓电梯移动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粮仓调度区具有的多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粮仓本体在不同粮仓调度区之间移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粮仓本体装载全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粮仓本体在不同粮仓调度区之间移动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示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27182600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粮仓,包括粮仓本体1、粮仓轨道2、粮仓调度区3、粮仓电梯、电梯通道9、能源供应设备以及传感组件;
如图1所示,粮仓调度区3设置在地下,且粮仓调度区3上设置有粮仓轨道2;所述粮仓本体1能够通过粮仓轨道2在所述粮仓调度区3内移动;所述粮仓调度区 3的出入口与所述电梯通道9的一端相连;所述粮仓电梯能够通过电梯通道9将所述粮仓本体1从粮仓调度区3运送至地面以上;优选的,所述粮仓本体1上可设置轮子和电机,所述粮仓本体1通过所述轮子在粮仓轨道2移动;所述粮仓本体1在粮仓轨道2上的移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粮仓轨道2配合电机-链条传动等方式所述电机设置在粮仓本体1或粮仓调度区3上。
所述粮仓本体1是粮食的贮藏单位,并且可以通过粮仓电梯和粮仓轨道2自由移动,协助粮食运输。如图2所示,所述粮仓本体1包括墙体4、门结构5、通风口结构6以及空调组件;如图3所示,所述墙体4为双层真空壁结构,多个墙体4 形成舱室,所述门结构5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墙体4上,所述通风口结构6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墙体4上,所述空调组件设置在所述舱室内。双层真空壁结构的设计有效减少粮仓本体1内的热量流失,维持粮仓本体1内的温度稳定。所述空调组件用于调节粮仓本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粮仓电梯以及粮仓调度区3均所述能源供应设备电连接。所述能源供应设备为地热热泵7和/或太阳能板8,如图4所示,所述地热热泵7安装在地面以下,所述太阳能板8安装在地面以上。粮仓调度区3内还设置电池,通过安装在地下的地源热泵和/或安装在地面以上的太阳能板8获取地热能和/或太阳能,并将能源储藏在电池内部。
所述粮仓调度区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粮仓调度区3可以分布在不同城市或地区,所述多个粮仓调度区3之间通过电梯通道9连接。所述电梯通道9沿水平和/ 或竖直方向布置。
所述粮仓调度区3包括多个粮仓放置位,所述多个粮仓放置位横向和/或纵向排布,也就是说,粮仓调度区3可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由所述多个粮仓放置位横向,纵向排布而成。优选的,初始为3层,层与层间依靠粮仓电梯和/或粮仓轨道2连接,如图6、图7、图8以及图12所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粮仓调度区3 进行层数的扩建和/或每一层的粮仓放置位数量进行扩建。
所述粮仓放置位用于容纳粮仓本体1,并且给所述粮仓本体1供电,如图9所示,粮仓本体1能够通过粮仓轨道2在不同粮仓放置位之间移动。
所述粮仓本体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粮仓本体1的数量少于所述粮仓放置位的数量,以保证每个粮仓本体1均能够顺利移动至粮仓调度区3的出入口。所述传感组件设置在所述舱室内,所述传感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
每一层粮仓调度区3可以容纳数个粮仓放置位同时运行,当粮仓本体1移动到粮仓放置位时,粮仓调度区3中的电池开始给指定位置供应能源保证粮仓本体1的正常运行。所述粮仓调度区3上设置有粮仓轨道2,协助粮仓本体1在粮仓调度区 3上移动、进出粮仓电梯,同时粮仓调度区3作为能量管网供给粮仓本体1运行所需要的能源。
粮仓电梯可分为纵向电梯和横向电梯。电梯通道9可分为沿水平和/或竖直方向布置,可分为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纵向电梯驱使粮仓本体1在纵向通道内移动,横向电梯驱使粮仓本体1在横向通道内移动。纵向通道向上连接地表,横向通道在地下联系起各个城市的粮仓调度区3。储藏着粮食的粮仓本体1可以通过纵向通道与横向通道完成城市间的粮食运输。
实施例2:
实施例2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化例,实施例2还具备控制中心10,所述控制中心10对整个地下粮仓进行集中控制,完成交通运输,环境调控,能源分配等任务。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控制中心10信号连接。
所述粮仓本体1是体积为25m×25m×25m的方体。四面墙壁各设置一扇自动门,可以通过控制中心或者粮仓本体1内的按键进行开关。所述粮仓本体1的四面墙体共设置12个通风口结构6,通过控制中心10统一调控。所述粮仓本体1还可以设置有单独的电池。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粮仓本体1可以沿着轨道自由平行、垂直移动。
粮仓电梯及电梯通道9是整个地下粮仓的交通管路,在此实施例中,电梯通道 9的地下出入口位于粮仓调度区3中央,地表出入口位于控制中心10旁。如图5所示,控制中心位于地表处的电梯通道9旁。地下粮仓的整个运行过程由地表的控制中心进行控制,工作人员在控制中心完成粮仓本体1的运输线路规划与指挥,粮食储藏,粮仓本体1内环境参数调控,粮仓调度区3的能源管理等任务。
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
如图10与图14所示,首先向控制中心10输入指令,开启粮仓本体1门结构,在地表将粮食卸载在粮仓本体1内,粮仓本体1通过粮仓电梯到达地下粮仓调度区 3,控制中心根据粮仓本体1内的粮食类型和数量,分配粮仓本体1进入具备适宜储藏条件的粮仓放置位。粮仓调度区3接受指令后对该粮仓本体1所在的粮仓放置位开放权限进行能源供应,粮仓本体1内空调开始运行,控制中心对粮仓本体1内的粮食储藏条件进行实时调控,进行粮食储存工作。
如图15所示,需要运送粮食时,通过控制中心10协调,粮仓本体1首先通过粮仓调度区3上的粮仓轨道2移动至电梯通道9,即粮仓调度区3释放对应粮仓本体过程,然后通过粮仓电梯横向或纵向发往目的地城市的粮仓调度区3,抵达后的粮仓本体1被新城市的粮仓调度区3所接收,可粮仓本体1内的空调即可开始运行,需要将粮食取出时通过本城市粮仓电梯运输至地面即可。
粮仓本体1在地下的移动概念源自我国的华容道,整个地下粮仓可以看作一个运行于地下的立体华容道。通过控制中心10中的智能系统调控,每个城市的粮仓调度区3会有若干个空位,优选的,空位数量为1-2个,对于没有放置粮仓本体1 的区域,可以进行暂时关闭电源,减少能源的消耗。计算机会运算出需要进行调配的粮仓本体1的移动路径,并通过该路径将粮仓本体1送到粮仓电梯内。
如图11与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地下与地表、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间实现粮食的储藏与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该地下粮仓能够高效的节约国家土地资源、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系统运作、通过纵深方向温差完成粮食分层储藏。同时,通过提出粮仓本体1这一概念,创造性的提出了双空间联合运输和创新性粮仓匹配结构两大概念体系。
地下粮仓的围护结构承受力相较于地表更强,且受地表气候腐蚀小,当粮仓建设在地下,可以有效提高装梁线,减少维护成本的同时,增加空间利用率。同时地下粮仓可以进行纵深方向和横向的扩建,充分并灵活的利用地下空间。
粮仓本体1既是储藏粮食的空间,又是粮食运输的载体,每一个粮仓本体1都可以进入粮仓电梯,并通过粮仓电梯的地下线路抵达另一座城市。标准化的粮仓本体1协助全国范围内的粮食调控,实现全国范围运输的集合控制。
地下粮仓的能量来源依托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地热。可在地表处的粮仓通道或控制中心表面安装有太阳能板,地下的粮仓调度区3下方安装地源热泵管网。
本实用新型利用地下空间不同深度温湿度不同,粮仓调度区3每一层的粮仓放置位设置不同的环境参数,根据所储藏粮食所需要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不同,将不同类型的粮食储藏在不同层的粮仓放置位。同时充分利用了地下温度的稳定,节约了能源站的能源消耗。
粮仓本体1作为粮仓,可以储藏粮食,也可以作为交通工具自由移动;粮仓调度区3作为粮仓本体1的载体,提供运行所需的能源;粮仓电梯作为交通枢纽,粮仓本体1可以通过粮仓电梯在地下与地表、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间移动;控制中心10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完成交通运输,环境调控,能源供应等任务。
本实用新型通过粮仓电梯在电梯通道9内的横向纵向移动实现双空间联合运输,本实用新型是基于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高的国情,参考“粮安工程”中对于粮仓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全球地下空间发展前景,提出的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粮食储藏的设计概念。通过将粮仓建设在地下这一构想,利用地下空间纵深方向利用效率高、地下建筑围护结构承受力强、地下空间受地表自然环境影响小、地下温湿度受季节变化影响弱且更加稳定等特点,解决地面粮仓建设中遇到的土地资源占用、粮仓后期维护与修理、自然灾害及粮仓内温湿度控制等问题。
该设计巧妙利用地下空间的特点,如:光线弱、空气流通差。将地下相较于地面上的缺点转换为优势,协助粮仓完成粮食储藏的功能,大大减少粮仓运行的能源消耗。同时,概念性的提出“粮仓本体1”、“粮仓调度区3”、“粮仓电梯”三大概念。即每一个粮仓本体1都是一个独立的粮仓,粮仓本体1依托于粮仓调度区 3获得运行能源,多个粮仓本体1形成一个当地的粮仓系统,粮仓本体1既起到了粮食储存的功能,同时通过粮仓电梯,粮仓本体1也成为了粮食运输的交通载体,通过电梯通道9与粮仓电梯在地面与地下、不同区域间移动。粮仓本体1的提出使得粮仓的建设趋向标准化、智能化。促使全国的粮仓通过地下与地上两条运输途径整合成一个智能整体,完成全国范围内的系统的、高效率的粮食调配。三大概念的相互配合,产生了双层真空壁、类充电器的运行模式和分层储藏等创新点,使得地下粮仓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行特点,在粮食储藏与调控运输两方面发挥作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粮仓本体(1)、粮仓轨道(2)、粮仓调度区(3)、粮仓电梯以及电梯通道(9);
粮仓调度区(3)设置在地下,且粮仓调度区(3)上设置有粮仓轨道(2);所述粮仓本体(1)能够通过粮仓轨道(2)在所述粮仓调度区(3)内移动;所述粮仓调度区(3)的出入口与所述电梯通道(9)的一端相连;所述粮仓电梯能够通过电梯通道(9)将所述粮仓本体(1)从粮仓调度区(3)运送至地面以上;
所述粮仓本体(1)包括墙体(4)、门结构(5)、通风口结构(6)以及空调组件;所述墙体(4)为双层真空壁结构,多个墙体(4)形成舱室,所述门结构(5)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墙体(4)上,所述通风口结构(6)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墙体(4)上,所述空调组件设置在所述舱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粮仓还包括能源供应设备,所述粮仓电梯与粮仓调度区(3)均所述能源供应设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供应设备为地热热泵(7),所述地热热泵(7)安装在地面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供应设备为太阳能板(8),所述太阳能板(8)安装在地面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通道(9)沿水平和/或竖直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粮仓调度区(3)包括多个粮仓放置位,所述多个粮仓放置位横向和/或纵向排布;
所述粮仓放置位用于容纳粮仓本体(1),并且给所述粮仓本体(1)供电,粮仓本体(1)能够通过粮仓轨道(2)在不同粮仓放置位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粮仓本体(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粮仓本体(1)的数量少于所述粮仓放置位的数量,以保证每个粮仓本体(1)均能够顺利移动至粮仓调度区(3)的出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粮仓调度区(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粮仓调度区(3)之间通过电梯通道(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设置在所述舱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结构(6)的数量为12个。
CN202122844101.5U 2021-11-17 2021-11-17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Active CN216811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4101.5U CN216811182U (zh) 2021-11-17 2021-11-17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4101.5U CN216811182U (zh) 2021-11-17 2021-11-17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1182U true CN216811182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0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44101.5U Active CN216811182U (zh) 2021-11-17 2021-11-17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1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9269B2 (en) Modular manufacturing facility and method
US11014580B2 (en) Undergrou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good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US6934603B1 (en) Multiblock robot system
CN206254979U (zh) 模块化可扩充的换电站设备和充电架
CN107833002A (zh) 基于协同多目标算法的多级低碳物流配送网络规划方法
CN102259639A (zh) 一种可移动一体式车载动力电池快换系统
CN104766640B (zh) 一种核燃料快速转运装置
CN109703531A (zh) 一种应用转运小车的可扩展的小型底盘式换电站
CN106223688A (zh) 一种水平循环停车场地
US20240059507A1 (en) Underground container logistics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based on deep underground passage
CN108930423A (zh) 数据中心
CN216811182U (zh) 双空间联合运输的地下粮仓
CN211017322U (zh) 一种移动箱式储能电站
CN109264518A (zh) 多轿厢电梯优化调度设计方法
CN108335077A (zh) 地下通道配合机器人运输系统
Zajac et al. Zero energy buildings in the logistics warehouse systems
CN112208957A (zh) 一种带有自发电装置的成品粮智能储运一体化集装箱
US11946269B2 (en) Modular integrated system modules
CN100554632C (zh) 多功能物流仓储配送站
Zajac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refrigerated warehouses
CN214812722U (zh) 自动分拣小车
CN210396273U (zh) 多高层物流仓库模块化布局系统
CN113895831A (zh) 基于空地两用集装器具的运输系统
CN209176808U (zh) 传站车
CN205675620U (zh) 库架一体智能化立体仓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