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3722U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3722U
CN216793722U CN202123384172.8U CN202123384172U CN216793722U CN 216793722 U CN216793722 U CN 216793722U CN 202123384172 U CN202123384172 U CN 202123384172U CN 216793722 U CN216793722 U CN 216793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resistor
sub
trace
wire
var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41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具松
罗鸿强
金贤善
王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41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3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3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3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衬底基板,位于显示区的晶体管,位于非显示区的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与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外形往超薄化、全面屏、无边框等方向的发展,物理按键的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少,从数字按键的消失到Home键的消失,都是通过触控技术来代替。在3D屏幕覆盖边缘面积越来越大,以及手机厚度进一步降低,侧边物理按键设置空间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的改善方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触控屏的边缘区域用作虚拟按键,即通过某种唤醒方式(如轻触2次)画面显示出虚拟按键,再通过触控屏幕进行操作的方法,此种方式易造成误触及操作复杂等问题,尤其是黑屏待机状态下的反馈不灵敏等问题。另一种是压力传感器方案,将压力传感模组贴在整机中框内壁,通过按压中框导致的形变触发压力传感器方式实现侧面的虚拟按键,此种方式的缺陷是受制于中框的物理空间,如超薄厚度产品上无法预留足够空间去添加压感模组,另外模组压感本身也会增加成本,增加整机工艺难度和不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侧边按键存在误触、反馈不灵敏、成本及工艺难度增加等缺陷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
晶体管,位于所述显示区;
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阻值相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阻值相同,且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阻值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多个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多个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和多个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其中,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并联设置,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并联设置,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并联设置,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并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还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和第四走线,其中,
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分别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布,且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分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分部,其中,各所述第一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二分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一分部通过各所述第二分部依次相连;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分部、至少一个第四分部和至少一个第五分部,其中,各所述第三分部沿第三方向延伸、各所述第四分部沿第四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五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三分部通过各所述第五分部与各所述第四分部依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交叉设置,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相交成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5μm且小于等于165μm,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线宽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宽度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所述第三分部、所述第四分部和所述第五分部的线宽均大于等于1.7μm且小于等于5.2μm,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与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第一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一子走线、第二子走线和第三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一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三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四子走线、第五子走线、第六子走线、第七子走线、第八子走线、第九子走线和第十子走线,其中,所述第四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五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六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子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七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八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九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三子走线之间,且所述第十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八子走线和所述第九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十一子走线、第十二子走线、第十三子走线和第十四子走线,其中,所述第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七子走线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五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三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四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一走线之间,且所述第十二子走线和所述第十三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均沿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40μm且小于等于120μm,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十五子走线、第十六子走线、第十七子走线、第十八子走线和第十九子走线,其中,所述第十五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十六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十七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十八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九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十七子走线与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九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十九子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第二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子走线、第二十一子走线和第二十二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二十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二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十二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三子走线、第二十四子走线、第二十五子走线、第二十六子走线和第二十七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二十三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十四子走线位于所述第十八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五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六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七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二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五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与所述显示区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5μm且小于等于165μm,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5μm;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75μm且小于等于525μm,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10μm且小于等于3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八子走线和第二十九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十九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九子走线与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子走线、第三十一子走线和第三十二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三十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三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九子走线远离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二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三子走线、第三十四子走线、第三十五子走线和第三十六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三十三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子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三十四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一子走线远离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五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七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三十七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八子走线、第三十九子走线、第四十子走线、第四十一子走线和第四十二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三十八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九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五子走线远离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一侧,所述第四十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七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十一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十二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三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的线宽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线间距大于等于1μm且小于等于4.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还包括:第一桥接线、第二桥接线、第三桥接线、第四桥接线、第五桥接线、第六桥接线、第七桥接线和第八桥接线,其中,
所述第一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四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五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六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七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四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八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四走线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三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均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三桥接线、所述第四桥接线、所述第五桥接线、所述第六桥接线、所述第七桥接线和所述第八桥接线均与所述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在层位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与所述晶体管的源漏极所在层之间,且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材料包括低温多晶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还包括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包围所述第三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为电源键、音量键、游戏键中的至少之一。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电源和压感芯片,其中,所述显示基板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压感芯片的第一测试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压感芯片的第二测试端电连接。
本公开有益效果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该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晶体管,位于显示区;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位于非显示区,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与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本公开中利用晶体管的有源层的半导体压阻效应,在非显示区用有源层的材料制作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并将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设置为惠斯通桥的连接方式,在受到按压时,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发生变形导致其电阻变化,电阻变化引起电流变化,通过识别电流的变化即可完成触控反馈。这种将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内载的方式,无需单独增加压感模组,且惠斯通电桥是一种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的电路,因此,有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侧边按键存在误触、反馈不灵敏、成本及工艺难度增加等缺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识别触控按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和图8所示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等效电路图;
图10为图3所示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3所示第一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图3所示第二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图3所示第三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图3所示第四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图7所示第一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7所示第二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图7所示第三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图7所示第四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图8所示第一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图8所示第二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21为图8所示第三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图22为图8所示第四走线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衬底基板101,该衬底基板101包括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BB;
晶体管102,位于显示区AA;
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位于非显示区BB,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与晶体管102的有源层同层设置;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二端与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二端与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二端电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4至图6所示,利用晶体管102的有源层的半导体压阻效应,在非显示区BB用有源层的材料制作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并将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设置为惠斯通桥的连接方式,在受到按压时,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发生变形导致其电阻变化,电阻变化引起电流变化,通过识别电流的变化即可完成触控反馈。这种将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内载的方式,无需单独增加压感模组,且惠斯通电桥是一种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的电路,因此,有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侧边按键存在误触、反馈不灵敏、成本及工艺难度增加等缺陷的问题,提升了显示基板的附加值,满足集成化的未来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同层”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制作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即一次构图工艺对应一道掩模板(mask,也称光罩)。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所形成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可能处于相同的高度或者具有相同的厚度、也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为了提高触控灵敏性,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与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阻值相同,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与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阻值相同,且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与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阻值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3和图5所示,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多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多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多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其中,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并联设置,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并联设置,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并联设置,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并联设置。这样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电阻,提高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一走线L1、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LP,其中,第一走线L1与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走线L2与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走线L3与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走线LP与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一端电连接,以通过第一走线L1、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LP实现对触控引起的电流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3所示,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以及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分别在第一方向Y上依次排布,且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和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在第二方向X上并排设置,全部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位于全部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与全部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之间,其中,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相互垂直,这种排布方式利于保证足够大的触控变形受力面,同时利用双电阻并联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阻,提高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10所示,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和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分部T11和至少一个第二分部T12,其中,各第一分部T11沿第一方向Y延伸、各第二分部T12沿第二方向X延伸,且各第一分部T11通过各第二分部T12依次相连;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分部R11、至少一个第四分部R12和至少一个第五分部R13,其中,各第三分部R11沿第三方向d延伸、各第四分部R12沿第四方向d’延伸、各第五分部R13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各第三分部R11通过各第五分部R13与各第四分部R12依次相连;其中,第三方向d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分别交叉设置,第四方向d’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分别交叉设置,且第三方向d和第四方向d’相交成锐角θ。由此可见,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图案均是按照近似“W”型排列,使得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可充分吸收横向(即第二方向X)和纵向(即第一方向Y)的变形,增加压阻效应带来的电阻变化量,适用于多方向受压形变的显示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高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10所示,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和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H1均大于等于55μm且小于等于165μm(例如110μm),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和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W1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例如50μm);第一分部T11和第二分部T12的线宽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例如5μm),相邻两个第一分部T11在第二方向X上的间距宽度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例如5μm);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H2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例如100μm),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W2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例如100μm);第三分部R11、第四分部R12和第五分部R13的线宽均大于等于1.7μm且小于等于5.2μm(例如3.4μm),第三方向d和第四方向d’的夹角θ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5°(例10°)。在具体实施时,以上参数可根据显示基板的叠层设计、厚度、成分及需要设计的电阻值等因素产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3、图11至图14所示,第一走线L1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与显示区AA之间,且第一走线L1与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二端、以及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二走线L2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一子走线L201、第二子走线L202和第三子走线L203,其中,第一子走线L201位于第一走线L1与显示区AA之间,第二子走线L202位于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远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一侧,第三子走线L203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且第三子走线L203与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二端、以及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三走线L3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四子走线L301、第五子走线L302、第六子走线L303、第七子走线L304、第八子走线L305、第九子走线L306和第十子走线L307,其中,第四子走线L301位于第二走线L2与显示区AA之间,第五子走线L302位于第二走线L2远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一侧,第六子走线L303位于第三子走线L20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七子走线L304位于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远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一侧,第八子走线L305位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与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之间,第九子走线L306位于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之间,第十子走线L307位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与第三子走线L203之间,且第十子走线L307与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八子走线L305和第九子走线L306与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走线LP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十一子走线L401、第十二子走线L402、第十三子走线L403和第十四子走线L404,其中,第十一子走线L401位于第七子走线L304远离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一侧,第十二子走线L402位于五子走线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之间,第十三子走线L403位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之间,第十四子走线L404位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与第一走线L1之间,且第十二子走线L402和第十三子走线L403与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四子走线L404与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一端电连接。
上述第一走线L1、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LP的布线方式,一方面可将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电连接为惠斯通电桥,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不同走线短接,同时充分利用了非显示区BB的空间,利用窄边框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7所示,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在第一方向Y上依次排列,且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这种排布方式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可强化对横向(即第二方向X)形变的灵敏度,并且结构设计简单无需复杂图形(pattern)化,适用于单向受压变形的显示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7所示,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和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在第二方向X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例如100μm),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和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在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例如5μm);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在第二方向X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40μm且小于等于120μm(例如80μm),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在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例如5μm)。在具体实施时,以上参数可根据显示基板的叠层设计、厚度、成分及需要设计的电阻值等因素产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7、图15至图18所示,第一走线L1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十五子走线L101、第十六子走线L102、第十七子走线L103、第十八子走线L104和第十九子走线L105,其中,第十五子走线L101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与显示区AA之间,第十六子走线L102位于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远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的一侧,第十七子走线L103位于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十八子走线L104位于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之间,第十九子走线L105位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与显示区AA之间,第十七子走线L103与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九子走线L105与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二走线L2位于第十九子走线L105与显示区AA之间,且第二走线L2与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的第二端、以及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三走线L3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子走线L308、第二十一子走线L309和第二十二子走线L310,其中,第二十子走线L308位于第二走线L2与显示区AA之间,第二十一子走线L309位于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远离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的一侧,第二十二子走线L310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二十二子走线L310与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的第二端、以及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走线LP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三子走线L405、第二十四子走线L406、第二十五子走线L407、第二十六子走线L408和第二十七子走线L409,其中,第二十三子走线L405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L10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二十四子走线L406位于第十八子走线L104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之间,第二十五子走线L407位于第二十子走线L308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之间,第二十六子走线L408位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之间,第二十七子走线L409位于第二十二子走线L310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之间,第二十五子走线L407与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七子走线L409与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的第一端电连接。
上述第一走线L1、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LP的布线方式,一方面可将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电连接为惠斯通电桥,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不同走线短接,同时充分利用了非显示区BB的空间,利用窄边框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8所示,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位于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与显示区AA之间,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位于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与显示区AA之间。这种排布方式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可强化对纵向(即第一方向Y)形变的灵敏度,并且结构设计简单无需复杂图形(pattern)化,适用于单向受压变形的显示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8所示,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和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5μm且小于等于165μm(例如110μm),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和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5μm(例如10μm);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75μm且小于等于525μm(例如350μm),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10μm且小于等于30μm(例如20μm)。在具体实施时,以上参数可根据显示基板的叠层设计、厚度、成分及需要设计的电阻值等因素产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8、图19至图22所示,第一走线L1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八子走线L106和第二十九子走线L107,其中,第二十八子走线L106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与显示区AA之间,第二十九子走线L107位于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远离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的一侧,第二十八子走线L106与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十九子走线L107与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二走线L2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子走线L204、第三十一子走线L205和第三十二子走线L206,其中,第三十子走线L204位于第二十八子走线L106与显示区AA之间,第三十一子走线L205位于第二十九子走线L107远离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的一侧,第三十二子走线L206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三十二子走线L206与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的第二端、以及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三走线L3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三子走线L311、第三十四子走线L312、第三十五子走线L313、第三十六子走线L314和第三十七子走线L315,其中,第三十三子走线L311位于第三十子走线L204与显示区AA之间,第三十四子走线L312位于第三十一子走线L205远离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的一侧,第三十五子走线L313位于第三十三子走线L206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三十六子走线L314位于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远离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的一侧,第三十七子走线L315位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与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之间,第三十七子走线L315与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的第二端、以及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走线LP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八子走线L410、第三十九子走线L411、第四十子走线L412、第四十一子走线L413和第四十二子走线L414,其中,第三十八子走线L410位于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三十九子走线L411位于第三十五子走线L313远离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的一侧,第四十子走线L412位于第三十七子走线L315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之间,第四十一子走线L413位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与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之间,第四十二子走线L414位于第二十八子走线L106与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之间,第四十一子走线L413与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十二子走线L414与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的第一端电连接。
上述第一走线L1、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LP的布线方式,一方面可将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和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电连接为惠斯通电桥,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不同走线短接,同时充分利用了非显示区BB的空间,利用窄边框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为了避免相邻走线之间短接且保证信号在各走线上的损耗较小,可以设置第一走线L1、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LP的线宽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例如5μm),线间距大于等于1μm且小于等于4.5μm(例如2μm、3μ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11至图22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一桥接线C1、第二桥接线C2、第三桥接线C3、第四桥接线C4、第五桥接线C5、第六桥接线C6、第七桥接线C7和第八桥接线C8,其中,第一桥接线C1连接在第一走线L1与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二端之间,第二桥接线C2连接在第一走线L1与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一端之间,第三桥接线C3连接在第二走线L2与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二端之间,第四桥接线C4连接在第二走线L2与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二端之间,第五桥接线C5连接在第三走线L3与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二端之间,第六桥接线C6连接在第三走线L3与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一端之间,第七桥接线C7连接在第四走线LP与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一端之间,第八桥接线C8连接在第四走线LP与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一端之间。这样就可以将各压敏电阻、各走线、各桥接线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以充分利用非显示区BB的空间,保证窄边框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4所示,第一走线L1、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LP均与晶体管102的栅极同层设置;第一桥接线C1、第二桥接线C2、第三桥接线C3、第四桥接线C4、第五桥接线C5、第六桥接线C6、第七桥接线C7和第八桥接线C8均与晶体管102的源漏极同层设置。同层设置的方式,避免了单独增加制作走线和桥接线的工艺,节约了成本,且利用轻薄化设计。且在晶体管102的栅极所在层距离晶体管102的有源层较近,利用晶体管102的栅极所在层的金属(例如钼,MO)导电性优,因此能有效降低走线电阻带来的信号损失和干扰。另外,在分别采用晶体管102的有源层材料制作触控结构,采用晶体管102的栅极材料制作走线,采用晶体管102的源漏极制作桥接线的情况下,仅需对晶体管102的有源层、栅极和源漏极所在层的制作工艺进行改变,而无需改变晶体管102所在层上方发光器件、触控层等相关膜层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体现了很好的兼容性。此外,由于发光器件和触控层通常位于显示区AA,因此在非显示区BB的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不会对发光器件和触控层产生任何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4所示,晶体管102的栅极所在层可以位于晶体管102的有源层与晶体管102的源漏极所在层之间,且晶体管102的有源层的材料包括低温多晶硅。换言之,晶体管102为顶栅型低温多晶硅晶体管10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晶体管102可以为与发光器件104的阳极1041电连接的驱动晶体管102。为了避免水氧等对发光器件104的侵蚀,通常会设置覆盖发光器件104的封装层(TFE)。本公开提供的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也可以被封装层覆盖,以通过封装层保护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隔绝水氧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还可以包括与晶体管102的栅极同层设置的接地线GND,接地线GND包围第三走线L3,以避免静电等对第三走线L3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可以为电源键Power、音量键VOL+/VOL-、游戏键L/R中的至少之一,或者为可以实现其他边缘触控功能的虚拟按键,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如图4和图6所示,还可以包括:缓冲层105、第一栅绝缘层106、第二栅绝缘层107、层间介质层108、平坦层109、像素界定层110、支撑层111、偏光片112、保护盖板113和存储电容Cst等。显示基板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由于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显示基板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基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如图2、图5和图9所示,包括显示基板001、电源002和压感芯片003,其中,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一端均与电源002的正极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二端均与电源002的负极电连接;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的第一端均与压感芯片003的第一测试端电连接;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的第一端均与压感芯片003的第二测试端电连接。
示例性地,在图5中,一个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T1’)、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R1’)、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T2’)和两个并联设置的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R2’),在受到按压时,压感芯片003检测出的因触控按压引起的电压变化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44458920000231
示例性地,在图5中,一个压感触控虚拟按键103包括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例如T1)、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例如R1)、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例如T2)和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例如R2),在受到按压时,压感芯片003检测出的因触控按压引起的电压变化公式如下:
ΔV=V*[R1/(T1+R1)]-V*[R2/(T2+R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手表、健身腕带、个人数字助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网络模块、音频输出&输入单元、传感器、显示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接口单元、存储器、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的限定,换言之,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可以包括上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
晶体管,位于所述显示区;
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和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阻值相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阻值相同,且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阻值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多个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多个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和多个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其中,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并联设置,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并联设置,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并联设置,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并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和第四走线,其中,
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分别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布,且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分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分部,其中,各所述第一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二分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一分部通过各所述第二分部依次相连;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分部、至少一个第四分部和至少一个第五分部,其中,各所述第三分部沿第三方向延伸、各所述第四分部沿第四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五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三分部通过各所述第五分部与各所述第四分部依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交叉设置,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相交成锐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5μm且小于等于165μm,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线宽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宽度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所述第三分部、所述第四分部和所述第五分部的线宽均大于等于1.7μm且小于等于5.2μm,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与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第一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一子走线、第二子走线和第三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一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三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四子走线、第五子走线、第六子走线、第七子走线、第八子走线、第九子走线和第十子走线,其中,所述第四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五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六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子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七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八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九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三子走线之间,且所述第十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八子走线和所述第九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十一子走线、第十二子走线、第十三子走线和第十四子走线,其中,所述第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七子走线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五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三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四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一走线之间,且所述第十二子走线和所述第十三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均沿第二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50μm,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40μm且小于等于120μm,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十五子走线、第十六子走线、第十七子走线、第十八子走线和第十九子走线,其中,所述第十五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十六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十七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十八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十九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十七子走线与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九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十九子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第二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子走线、第二十一子走线和第二十二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二十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二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十二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三子走线、第二十四子走线、第二十五子走线、第二十六子走线和第二十七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二十三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十四子走线位于所述第十八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五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六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七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二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五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与所述显示区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55μm且小于等于165μm,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5μm;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75μm且小于等于525μm,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四压敏电阻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等于10μm且小于等于30μm。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二十八子走线和第二十九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十九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九子走线与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子走线、第三十一子走线和第三十二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三十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三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九子走线远离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二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三子走线、第三十四子走线、第三十五子走线、第三十六子走线和第三十七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三十三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子走线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三十四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一子走线远离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五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三子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十六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远离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压敏电阻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七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三十七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各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走线包括依次连续设置的第三十八子走线、第三十九子走线、第四十子走线、第四十一子走线和第四十二子走线,其中,所述第三十八子走线位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十九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五子走线远离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的一侧,所述第四十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十七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十一子走线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十二子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十八子走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十一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十二子走线与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4~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三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的线宽均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7.5μm,线间距大于等于1μm且小于等于4.5μm。
16.如权利要求4~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桥接线、第二桥接线、第三桥接线、第四桥接线、第五桥接线、第六桥接线、第七桥接线和第八桥接线,其中,
所述第一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四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五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六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七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四走线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八桥接线连接在所述第四走线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三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均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三桥接线、所述第四桥接线、所述第五桥接线、所述第六桥接线、所述第七桥接线和所述第八桥接线均与所述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在层位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与所述晶体管的源漏极所在层之间,且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材料包括低温多晶硅。
19.如权利要求4~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包围所述第三走线。
20.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触控虚拟按键为电源键、音量键、游戏键中的至少之一。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电源和压感芯片,其中,所述显示基板为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压感芯片的第一测试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压感芯片的第二测试端电连接。
CN202123384172.8U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793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4172.8U CN21679372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4172.8U CN21679372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3722U true CN21679372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4172.8U Active CN21679372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3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711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10180747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having touch electrodes and pressure sensing element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8432373B2 (en) Patterned resistive touch panel
TWI387908B (zh) 物體位置偵測裝置與方法及應用該物體位置偵測裝置之影像顯示系統
US9772735B2 (en) Touch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037844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078080A1 (en) Touchscreen panel and touchscreen device
JP2008217784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1836178A (zh) 包括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具有单触摸或多触摸能力的触摸屏幕或触摸垫及此类传感器的制作
CN107340912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触控压力检测方法
JP2011100438A (ja)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
KR20140076957A (ko)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터치 감지 방법
US20190121484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force touch method
WO2003088135A2 (en)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CN107219957B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US20140043252A1 (en) Touchscreen panel and touchscreen device
US20150062449A1 (en) Touch panel
CN107368222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1714046A (zh) 物体位置检测装置与方法及应用该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
CN112639706A (zh) 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16793722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65994B (zh)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CN114157747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26469B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及其控制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50177873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scree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