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2787U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2787U
CN216792787U CN202122955148.9U CN202122955148U CN216792787U CN 216792787 U CN216792787 U CN 216792787U CN 202122955148 U CN202122955148 U CN 202122955148U CN 216792787 U CN216792787 U CN 216792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butting surface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magnetic at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51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佳柏
杨宜轩
凌正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1229551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2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2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2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支架、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及第三磁吸件。支架具有第一枢接部及相对于第一枢接部的第二枢接部,其中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机体,且第二机体枢接于第二枢接部。第一磁吸件及第二磁吸件配置于第一机体内,且第一磁吸件位于第一枢接部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第三磁吸件配置于第二机体的底端,且具有第一抵靠面及第二抵靠面。在第一模式下,第三磁吸件磁吸于第一磁吸件,并以第一抵靠面抵靠第一机体。在第二模式下,第三磁吸件磁吸于第二磁吸件,并以第二抵靠面抵靠第一机体。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因笔记型电脑具备便携、多工处理及运算效能优异等特点,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详细而言,笔记型电脑是由彼此枢接的主机及显示器组成,且显示器仅能绕单一轴线相对于主机翻转,故观看视角及操作角度较受局限。据此,遂有显示器通过支架枢接于主机的设计被提出,以供使用者灵活调整显示器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并使显示器的底端抵靠主机。
一般而言,显示器与支架之间的枢接处整合有扭力铰链,以固定住显示器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相应地,扭力铰链会对显示器的翻转产生阻力,故较难提升操作上的流畅性。一旦显示器与支架之间的枢接处改采用无扭力铰链,虽有助于提升操作上的流畅性,却无法稳固地固定住显示器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导致显示器容易发生下坠的情况,故欠缺操作上的可靠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有助于提升操作上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支架、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及第三磁吸件。支架具有第一枢接部及相对于第一枢接部的第二枢接部,其中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机体,且第二机体枢接于第二枢接部。第一磁吸件及第二磁吸件配置于第一机体内,且第一磁吸件位于第一枢接部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第三磁吸件配置于第二机体的底端,且具有第一抵靠面及第二抵靠面。在第一模式下,第三磁吸件磁吸于第一磁吸件,并以第一抵靠面抵靠第一机体。在第二模式下,第三磁吸件磁吸于第二磁吸件,并以第二抵靠面抵靠第一机体。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第二机体的底端抵靠第一机体,并可通过磁吸力稳固地固定住第二机体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防止第二机体发生下坠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极佳的操作可靠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转换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第二机体的底端及第三磁吸件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
其中:
100:便携式电子装置;
101:钝角;
102:第一夹角;
103:第二夹角;
110:第一机体;
120:第二机体;
121:底端;
130:支架;
131:第一枢接部;
132:第二枢接部;
140:第一磁吸件;
150:第二磁吸件;
160:第三磁吸件;
161:受磁吸体;
162:止滑层;
163:锁附部;
170:锁附件;
1601:第一抵靠面;
1602:第二抵靠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第一模式下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转换至第二模式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为笔记型电脑,且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及支架130。第一机体110可为具有逻辑运算及资料存取等功能的主机,而第二机体120可为具有影像显示功能的显示器。第二机体120通过支架130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以绕空间中二个平行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翻转,故有助于提高操作上的灵活度。
进一步来说,支架130具有第一枢接部131及相对于第一枢接部131的第二枢接部132,其中第一枢接部131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且第二机体120枢接于第二枢接部132。举例来说,支架130的第一枢接部131可通过扭力铰链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以稳固地维持住第二机体120及支架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翻转角度。另外,第二机体120可通过无扭力铰链枢接于支架130的第二枢接部132,以提高第二机体120相对于支架130翻转时的顺畅度。
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更包括第一磁吸件140、第二磁吸件150及第三磁吸件160,其中第一磁吸件140与第二磁吸件150配置于第一机体110内,且第三磁吸件160配置于第二机体120的底端121。详细而言,第一磁吸件140位于支架130的第一枢接部131与第二磁吸件15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磁吸件140与支架130的第一枢接部1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磁吸件150与支架130的第一枢接部131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来说,第二机体120的底端121通过第三磁吸件160抵靠第一机体110,且使用者可选择性地使第三磁吸件160磁吸于第一磁吸件140或第二磁吸件150,以灵活地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转换,进而获致所需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更进一步来说,第三磁吸件160具有第一抵靠面1601及第二抵靠面1602,其中第二抵靠面1602连接第一抵靠面1601,且第一抵靠面1601与第二抵靠面1602之间夹有钝角101。
在图1所示的第一模式下,第三磁吸件160磁吸于第一磁吸件140,并以第一抵靠面1601抵靠第一机体110,使得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夹有第一夹角102。在图2所示的第一模式下,第三磁吸件160磁吸于第二磁吸件150,并以第二抵靠面1602抵靠第一机体110,使得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夹有第二夹角103。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三磁吸件160及第二机体120的底端121朝远离支架130的第一枢接部131的方向自第一磁吸件140的上方移至第二磁吸件150的上方,使得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所夹的夹角自第一夹角102缩减至第二夹角103。
图3是图1的第二机体的底端及第三磁吸件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磁吸件160包括受磁吸体161及包覆受磁吸体161的止滑层162,且第三磁吸件160可采用嵌件成型技术制作而得。详细而言,受磁吸体161可由铁、钴、镍或其他受磁吸材料构成,且止滑层162可为橡胶层或硅胶层。相应地,第一磁吸件140与第二磁吸件150可为磁铁。
当第二机体120的底端121通过第三磁吸件160抵靠第一机体110时,止滑层162接触第一机体110,以提高第二机体120的底端121与第一机体110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更加稳固地固定住第二机体120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也就是说,第一抵靠面1601与第二抵靠面1602位于止滑层162上。
如图3所示,受磁吸体161具有穿过止滑层162的锁附部163,且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更包括锁附件170。进一步来说,锁附件170锁固于第二机体120内并锁入锁附部163,以将第三磁吸件160固定于第二机体120的底端121。举例来说,锁附件170可为螺丝,且锁附部163可为螺丝柱。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磁吸件包括磁铁及包覆磁铁的止滑层,且第三磁吸件可采用嵌件成型技术制作而得。详细而言,止滑层可为橡胶层或硅胶层。相应地,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可为受磁吸体。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第二机体的底端抵靠第一机体,并可通过磁吸力稳固地固定住第二机体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防止第二机体发生下坠的情况。进一步来说,第二机体可在至少二个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之间进行转换,其中第二机体的底端通过磁吸件抵靠第一机体,且磁吸件的外层整合有止滑设计,以提高第二机体的底端与第一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更加稳固地固定住第二机体的观看视角或操作角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极佳的操作可靠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支架,具有第一枢接部及相对于该第一枢接部的第二枢接部,其中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该第一机体,且该第二机体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
第一磁吸件,配置于该第一机体内;
第二磁吸件,配置于该第一机体内,且该第一磁吸件位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磁吸件之间;以及
第三磁吸件,配置于该第二机体的底端,且具有第一抵靠面及第二抵靠面,在第一模式下,该第三磁吸件磁吸于该第一磁吸件,并以该第一抵靠面抵靠该第一机体,在第二模式下,该第三磁吸件磁吸于该第二磁吸件,并以该第二抵靠面抵靠该第一机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抵靠面连接该第一抵靠面,且该第一抵靠面与该第二抵靠面之间夹有钝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式下,该第二机体的该底端通过该第三磁吸件的该第一抵靠面抵靠该第一机体,且该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之间夹有第一夹角,在第一模式下,该第二机体的该底端通过该第三磁吸件的该第二抵靠面抵靠该第一机体,且该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之间夹有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小于该第一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磁吸件包括受磁吸体及包覆该受磁吸体的止滑层,且该第一抵靠面与该第二抵靠面位于该止滑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层包括橡胶层或硅胶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受磁吸体具有穿过该止滑层的锁附部,且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更包括锁附件,该锁附件锁固于该第二机体内并锁入该锁附部,以将该第三磁吸件固定于该第二机体的该底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附部为螺丝柱,且该锁附件为螺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磁吸件包括磁铁及包覆该磁铁的止滑层,且该第一抵靠面与该第二抵靠面位于该止滑层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吸件与该第二磁吸件为磁铁,且该第三磁吸件包括受磁吸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吸件与该第二磁吸件为受磁吸体,且该第三磁吸件包括磁铁。
CN202122955148.9U 2021-11-29 2021-11-29 便携式电子装置 Active CN216792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5148.9U CN216792787U (zh) 2021-11-29 2021-11-29 便携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5148.9U CN216792787U (zh) 2021-11-29 2021-11-29 便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2787U true CN216792787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5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5148.9U Active CN216792787U (zh) 2021-11-29 2021-11-29 便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2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989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6587333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tilt/swivel mechanism therein
TWI669593B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JP6339660B2 (ja) 回転可能な部品取付けのためのヒンジ機構
US9436229B2 (en) Foldable comp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display unit
US6922333B2 (en) Detachable keyboard structure
US9116670B2 (en) Surface contact for a support component
US894787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e rail device
US7515405B2 (en) Anti-rotation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21581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structure thereof
US2012019497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40138680A (ko) 장치 킥스탠드
US113341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22766A (zh) 周邊輸入裝置
US20130128432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112772A (ja) 装置の保持構造
CN216792787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TWI514952B (zh) 電子裝置
US7054152B2 (en) Notebook computer with hidden multimedia controller
CN215993474U (zh) 移动装置展示结构
US95689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M628464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99810B (zh) 按鍵
JP3089883U (ja) 回転支持アーム
CN217606312U (zh) 多模式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