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7816U -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7816U
CN216787816U CN202122746237.2U CN202122746237U CN216787816U CN 216787816 U CN216787816 U CN 216787816U CN 202122746237 U CN202122746237 U CN 202122746237U CN 216787816 U CN216787816 U CN 216787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shaped steel
cast
place floor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462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宁
高杰
王春旭
黄浩
龚可军
王哲
简晓伟
李鼎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462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7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7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7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并排设置有若干根工字钢梁,相邻两根工字钢梁之间设置有可调支托、分配梁、压型钢板和模板,可调支托沿工字钢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在两根工字钢梁靠近端的下翼板上,且可调支托的高度能够进行调节,分配梁对应工字钢梁分成两组,每组分配梁沿工字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卡接在对应的可调支托的上端,压型钢板的两端搭设在两组分配梁上,模板搭设在压型钢板上,模板通过可调支托的高度调节而对齐工字钢梁的顶面。本实用新型的配件数量较少,且重量较轻,方便拆装、周转,施工效率高。并且可以周转使用,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结构强度高,无需在跨中设置立杆进行支撑,不影响楼层内其他专业穿插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支护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框架结构建筑中,水平楼板一般采用钢筋桁架组合楼板或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特点是不仅可以工业化生产,而且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强度高、自重轻等优点,与钢框架竖向穿插施工匹配度较高。
为降低工程造价,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等建筑类型中的水平楼板有时设计会选用现浇楼板。相较于钢筋桁架组合楼板或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现浇楼板的成本较低,钢筋及机电管线预埋操作也比较方便,且不需要吊顶。但传统的现浇楼板不仅需要搭设大量的模板和脚手架,周转材料投入多,而且需楼板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除周期长,影响下方楼层穿插施工。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与钢框架结构相匹配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便于拆装,不影响下层穿插施工,能够与钢框架结构较好地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并排设置有若干根工字钢梁,相邻两根所述工字钢梁之间设置有可调支托、分配梁、压型钢板和模板,所述可调支托沿所述工字钢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在两根所述工字钢梁靠近端的下翼板上,且所述可调支托的高度能够进行调节,所述分配梁对应所述工字钢梁分成两组,每组所述分配梁沿所述工字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可调支托的上端,所述压型钢板的两端搭设在两组所述分配梁上,所述模板搭设在所述压型钢板上,所述模板通过所述可调支托的高度调节而对齐所述工字钢梁的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安装时,先铺设工字钢梁,待工字钢梁节点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之后,根据压型钢板的排版,在工字钢梁的下翼板上标记可调支托的位置,再安装可调支托并将其固定在下翼板上。之后搭设分配梁,并根据排版情况在分配梁上铺设压型钢板,再在压型钢板上铺设模板,最后调节可调支托的高度,使得模板上表面与工字钢梁的顶面平齐。
在拆卸时,待楼板混凝土养护到一定强度之后,先控制可调支托卸力,再拆卸压型钢板一侧的工字钢梁、可调支托,之后拆除另一侧的工字钢梁、可调支托,最后依次拆除压型钢板和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配件数量较少,且重量较轻,方便拆装、周转,施工效率高。并且可以周转使用,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结构强度高,无需在跨中设置立杆进行支撑,不影响楼层内其他专业穿插施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调支托能够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工字钢梁的下翼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调支托的下端设置有C型夹具和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所述C型夹具上的紧固螺母,所述可调支托通过所述C型夹具卡接所述工字钢梁的下翼板,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母顶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调支托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分配梁匹配的U型托板,以通过所述U型托板承载并卡接所述分配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配梁为矩形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调支托设置有调节丝杆、正丝套筒和反丝套筒,所述调节丝杆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正丝套筒安装于所述调节丝杆的上端,所述反丝套筒安装于所述调节丝杆的下端,所述可调支托通过所述正丝套筒和所述反丝套筒对接所述分配梁和所述工字钢梁的下翼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丝杆在所述正丝套筒和所述反丝套筒之间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型钢板为开口型压型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型钢板的波峰位置与所述模板之间通过钻尾丝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块所述压型钢板之间咬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视角的轴侧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视角的轴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支托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型钢板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并排设置有若干根工字钢梁100,相邻两根工字钢梁100之间设置有可调支托200、分配梁400、压型钢板300和模板500,可调支托200沿工字钢梁100的长度方向固定在两根工字钢梁100靠近端的下翼板上,且可调支托200的高度能够进行调节,分配梁400对应工字钢梁100分成两组,每组分配梁400沿工字钢梁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卡接在对应的可调支托200的上端,压型钢板300的两端搭设在两组分配梁400上,模板500搭设在压型钢板300上,模板500通过可调支托200的高度调节而对齐工字钢梁100的顶面。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安装时,先铺设工字钢梁100,待工字钢梁100节点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之后,根据压型钢板300的排版,在工字钢梁100的下翼板上标记可调支托200的位置,再安装可调支托200并将其固定在下翼板上。之后搭设分配梁400,并根据排版情况在分配梁400上铺设压型钢板300,再在压型钢板300上铺设模板500,最后调节可调支托200的高度,使得模板500上表面与工字钢梁100的顶面平齐。
在拆卸时,待楼板混凝土养护到一定强度之后,先控制可调支托200卸力,再拆卸压型钢板300一侧的工字钢梁100、可调支托200,之后拆除另一侧的工字钢梁100、可调支托200,最后依次拆除压型钢板300和模板500。
本实用新型的配件数量较少,且重量较轻,方便拆装、周转,施工效率高。并且可以周转使用,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结构强度高,无需在跨中设置立杆进行支撑,不影响楼层内其他专业穿插施工。
由于可调支托200在工字钢梁100上的位置根据压型钢板300的强度不同会有所调节,如压型钢板300的强度较低、承重较大的时候,可调支托200可以多设置几个,为了便于进行调节,同时也为了便于施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调支托200能够拆卸地固定在工字钢梁100的下翼板上。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调支托200的下端设置有C型夹具206和沿竖直方向穿设在C型夹具206上的紧固螺母207,可调支托200通过C型夹具206卡接工字钢梁100的下翼板,并通过紧固螺母207顶紧。在安装的时候,先通过C型夹具206卡入下翼板,再旋紧紧固螺母207顶紧下翼板,实现C型夹具206与下翼板的固定。在拆卸的时候,只需要拧松紧固螺母207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调支托200的上端设置有与分配梁400匹配的U型托板201,以通过U型托板201承载并卡接分配梁400。
为了方便搭设压型钢板300,同时也为了提高分配梁400与U型托板201之间的稳固程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配梁400设置为矩形管。采用矩形管可以提高与压型钢板300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搭设压型钢板300。并且管状结构的重量较轻,可以降低施工难度,便于周转。
为了实现可调支托200的高度调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调支托200设置有调节丝杆203、正丝套筒202和反丝套筒205,调节丝杆20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正丝套筒202安装于调节丝杆203的上端,反丝套筒205安装于调节丝杆203的下端,可调支托200通过正丝套筒202和反丝套筒205对接分配梁400和工字钢梁100的下翼板。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只需要转动调节丝杆203,即可控制正丝套筒202和反丝套筒205同时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实现竖直高度的调节。
结合前述实施例的结构设置不难理解的是,将C型夹具206设置在反丝套筒205下端,将U型托板201设置在正丝套筒202上端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转动调节丝杆20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丝杆203在正丝套筒202和反丝套筒205之间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母204。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可以使用扳手配合调节螺母204来转动调节丝杆203,而正丝套筒202通过与分配梁400的卡接实现了角度固定,反丝套筒205通过与下翼板的固定实现了角度固定,因此在转动调节螺母204的时候即可改变可调支托200的高度,实现前述安装。
考虑到沿工字钢梁100的长度方向可能会需要铺设多块压型钢板300,为了便于铺设,同时也为了便于模板500的铺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型钢板300为开口型压型钢板。采用开口型压型钢板,在铺设的时候既便于与分配梁400搭接,也能够有效支撑模板500,同时也便于相邻两块压型钢板300之间的搭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型钢板300的波峰位置与模板500之间通过钻尾丝固定。相邻的两块压型钢板300之间咬合连接,以确保稳定性。压型钢板300之间也可以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可以在分配梁400与压型钢板300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如钻尾丝。也可以通过控制压型钢板300的尺寸与两根工字钢梁100的腹板之间的距离适配,使其在搭设在两根分配梁400上的时候,无法左右移动或者无法从分配梁400上脱出即可,而无需设置连接结构。并且由于模板500的上表面与工字钢梁100的顶面平齐,可以想到的是,模板500与工字钢梁100的上翼板之间会形成限位,而模板500与压型钢板300固定,因此也能够防止压型钢板300窜动,无需确保其长度等于两根工字钢梁100的腹板之间的距离。模板500与工字钢梁100之间的间隙可采用海绵条等柔性材料填充封堵,防止漏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有若干根工字钢梁,相邻两根所述工字钢梁之间设置有可调支托、分配梁、压型钢板和模板,所述可调支托沿所述工字钢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在两根所述工字钢梁靠近端的下翼板上,且所述可调支托的高度能够进行调节,所述分配梁对应所述工字钢梁分成两组,每组所述分配梁沿所述工字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可调支托的上端,所述压型钢板的两端搭设在两组所述分配梁上,所述模板搭设在所述压型钢板上,所述模板通过所述可调支托的高度调节而对齐所述工字钢梁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托能够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工字钢梁的下翼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托的下端设置有C型夹具和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所述C型夹具上的紧固螺母,所述可调支托通过所述C型夹具卡接所述工字钢梁的下翼板,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母顶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托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分配梁匹配的U型托板,以通过所述U型托板承载并卡接所述分配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为矩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托设置有调节丝杆、正丝套筒和反丝套筒,所述调节丝杆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正丝套筒安装于所述调节丝杆的上端,所述反丝套筒安装于所述调节丝杆的下端,所述可调支托通过所述正丝套筒和所述反丝套筒对接所述分配梁和所述工字钢梁的下翼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丝杆在所述正丝套筒和所述反丝套筒之间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为开口型压型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的波峰位置与所述模板之间通过钻尾丝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楼板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块所述压型钢板之间咬合设置。
CN202122746237.2U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Active CN216787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6237.2U CN216787816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6237.2U CN216787816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7816U true CN216787816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46237.2U Active CN216787816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7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4792B2 (ja) 構造補強装置及び方法
CN2818421Y (zh) 用于叠合楼板施工的上支承构架
CN111206680B (zh) 一种组合楼盖框架结构建筑系统
AU2018282313A1 (en) Assembled building structure with combination of steel structure an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216787816U (zh) 一种现浇楼板支模系统
CN212027131U (zh) 一种现浇过梁模板支撑件
WO2023098310A1 (zh) 一种叠合板
CN112240098A (zh) 多用途模板加固构造件
CN109137757B (zh) 一种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箱梁抗屈曲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952774A (zh) 大跨度梁支撑体系搭设方法及系统
CN114319854B (zh) 一种用于悬挑结构的平台梁
CN115717453A (zh) 一种多层悬挑梁连续施工方法
CN215858982U (zh) 一种改进型的墙角悬挑支架
CN211735762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CN113944309A (zh) 一种冷弯型钢支撑梁构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12049415A (zh) 一种挑檐支模的施工方法
CN213572570U (zh) 安装于h形钢梁下翼缘的楼板支撑装置及其反顶加固结构
CN213038847U (zh) 一种钢承板支撑架
CN220059037U (zh)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楼板施工的免落地可伸缩支撑架
CN220768392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结构单元
CN216920037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217480899U (zh) 一种斜柱支撑架
CN217106134U (zh) 一种可伸缩楼板支撑桁架
CN215758562U (zh) 一种栓接钢桁桥节点连接板群整体安装结构
CN219993245U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