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5999U -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5999U
CN216785999U CN202220405035.3U CN202220405035U CN216785999U CN 216785999 U CN216785999 U CN 216785999U CN 202220405035 U CN202220405035 U CN 202220405035U CN 216785999 U CN216785999 U CN 216785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ckness
dielectric
double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50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李建根
赵晓健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g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CSG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g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CSG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g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CSG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g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50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5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5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5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镀膜玻璃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反射复合层;所述反射复合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第二层种子层ZnO层,第三层功能层Ag层,第四层保护层AZO层,第五层介质层ZnSnO层,第六层种子层ZnO层,第七层功能层Ag层,第八层保护层NiCr层,第九层保护层AZO层,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使得室内反射率降低,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节能性,实现了一种颜色优异,透过率中等,外观呈蓝灰色系的双银低辐射玻璃。

Description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镀膜玻璃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仅此于钢筋水泥以外的第三大建筑材料,具有通透性好,防风、雪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上。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玻璃被赋予各种新的内涵,其中low-E玻璃以其美观大方的颜色、较好的质感以及优良的节能特性,在建筑幕墙领域已受到广泛应用。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基片上,通过磁控溅射法,采用不同膜层材料相互搭配,沉积出纳米膜层,进而改变玻璃的光学、电学、机械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能,达到装饰、节能、环保等目的。可以根据使用的特定场景,选择不同的膜层材料搭配,不同膜层结构设计,获得不同的遮阳系数、辐射率等节能指标,以满足不同地区对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
公告号为CN205674618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蓝灰色调双银低辐射节能玻璃,但该低辐射镀膜玻璃室内反射偏高,容易出现镜面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常规双银玻璃室内反射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反射复合层;
所述反射复合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第二层种子层ZnO层,第三层功能层Ag层,第四层保护层AZO层,第五层介质层ZnSnO 层,第六层种子层ZnO层,第七层功能层Ag层,第八层保护层NiCr层,第九层保护层AZO层,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
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
反射复合层靠近玻璃的一侧为内,反射复合层靠近表面的一侧为外。
在玻璃基片上,通过离线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在高真空状态下,依次沉积第一红外反射组合层和第二红外反射层,其中在红外反射层镀制前后,镀制金属或耐氧保护层、介质层等纳米薄膜层,对膜层进行耐氧保护,干涉颜色调控。通过将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即将两个红外反射层设置为前薄后厚,使得室内反射率降低,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节能性,实现了一种颜色优异,透过率中等,外观呈蓝灰色系的双银低辐射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为5-10nm;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为10-20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比例为1:3~2:3。
当第三层功能层Ag层和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比例在上述范围内时,室内反射色的T/R(%)在15以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厚度为20-40nm,优选厚度为20-35nm所述第二层种子层ZnO层厚度为2-10nm,优选厚度为 3-10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层保护层AZO层厚度为0.5-5nm,优选厚度为3-5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五层介质层ZnSnO层厚度为40-100nm,优选厚度为70-85nm;所述第六层种子层ZnO层厚度为2-10nm,优选厚度为 3-9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八层保护层NiCr层厚度为0.5-5nm,优选厚度为2-4nm;所述第九层保护层AZO层厚度为0.5-5nm,优选厚度为 2-5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厚度为 25-50nm,优选厚度为25-35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厚度为 0.5-10nm,优选厚度为3-8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反射复合层采用离线磁控溅射或原子沉积技术镀制而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通过玻璃表面各膜层间的各向性设置,所制的镀膜玻璃呈中等透过率,室外反射率中等,室内反射率低,避免常规膜系带来的镜面效应。可满足西南地区如成都等晴天较少的城市,使建筑外观反射亮度提高,又不造成光污染。同时双红外反射层的膜构建,使得镀膜玻璃的辐射率低,节能效果显著,在节能指标达标情况下,实现蓝灰系的优异外观。
2、通过控制粘附层的厚度比例,促使整个膜层结合牢固,层间膜层结构的优化,其膜层具有均匀性好;通过外层硬质材料氮化硅和氮化铬按比例引入,膜层机械性能提升,防刮伤能力增强,在进行后续加工过程中,膜层没有出现划伤、脱落等外观缺陷。耐磨、耐氧化性能好的特点,能够进行大版面、高厚度玻璃加工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玻璃基体;
1-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2-第二层种子层ZnO层;3-第三层功能层Ag层; 4-第四层保护层AZO层;5-第五层介质层ZnSnO层;6-第六层种子层ZnO层; 7-第七层功能层Ag层;8-第八层保护层NiCr层;9-第九层保护层AZO层;10- 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11-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100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100一侧表面的反射复合层;所述反射复合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1,第二层种子层ZnO层2,第三层功能层Ag层3,第四层保护层AZO层4,第五层介质层ZnSnO层5,第六层种子层ZnO层6,第七层功能层Ag层7,第八层保护层NiCr层8,第九层保护层AZO层9,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10,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11;
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7的厚度。
如图1所示,结构为,
玻璃基体/SiNx/ZnO/Ag/AZO/ZnSnO/ZnO/Ag/NiCr/AZO/SiNx/CrN。
利用真空离线磁控溅射镀膜设备,如图1所示,以6mm的普通浮法白玻基片作为玻璃基底100,由内至外依次镀制依次镀制:
厚度为30nm的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1;厚度为3nm的第二层种子层ZnO 层2;厚度为8nm的第三层功能层Ag层3;厚度为3nm的第四层保护层AZO 层4;厚度为80nm的第五层介质层ZnSnO层5;厚度为4nm的第六层种子层 ZnO层6;厚度为18nm的第七层功能层Ag层7;厚度为4nm的第八层保护层 NiCr层8;厚度为3nm的第九层保护层AZO层9;厚度为30nm的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10;厚度为5nm的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11。
各膜层材料的工艺参数如下:
表1实施例1中各膜层材料的工艺参数(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43557320000051
实施例2-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差别在于,膜层厚度略有不同。各层厚度值见表2。
表2实施例1-5膜层材料及厚度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43557320000061
性能测试
按照GB/T18915.2-2013测定上述实施例的单片镀膜玻璃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其中,a*和b*代表色度坐标,其中a*代表红-绿轴,b*代表黄-蓝轴)
表3实施例1-6的单片镀膜玻璃的性能数据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43557320000071
由上述测试结果可知,本方案制作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外观优异,性能良好,其室内外反射率偏低,透过色比常规Low-E双银偏蓝,室外面颜色呈蓝灰色。通过双红外反射层前薄后厚的优化设计,膜层所调控的镀膜玻璃,室外反射率中等,室内反射率低,有效减小了此类常规膜系带来镜面效应。通过本方案制得的产品,可用于建筑幕墙,可以实现良好的外观效果,能更好的满足建筑物的采光、审美、节能要求。
在其他膜层结构相近的情况下,第三层功能层Ag层和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以及两个功能层Ag层的比例,对室内反射色,低辐射性能,T/R(%) 有明显的影响。第三层功能层Ag层和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比,从实施例 1至实施例5,依次为1:2、2:3、1:3、1:4和1:1;由表3测试结果可知,在厚度比例为1:3至2:3时,具有更好的低辐射效果,室内反射性能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反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复合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第二层种子层ZnO层,第三层功能层Ag层,第四层保护层AZO层,第五层介质层ZnSnO层,第六层种子层ZnO层,第七层功能层Ag层,第八层保护层NiCr层,第九层保护层AZO层,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
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为5-10nm;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为10-2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七层功能层Ag层的厚度比例为1:3~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介质层SiNx层厚度为20-40nm;所述第二层种子层ZnO层厚度为2-1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保护层AZO层厚度为0.5-5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第五层介质层ZnSnO层厚度为40-100nm;所述第六层种子层ZnO层厚度为2-1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层保护层NiCr层厚度为0.5-5nm;所述第九层保护层AZO层厚度为0.5-5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层介质保护层SiNx层厚度为25-5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层介质保护层CrN层厚度为0.5-10nm。
CN202220405035.3U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Active CN216785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5035.3U CN216785999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5035.3U CN216785999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5999U true CN216785999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5035.3U Active CN216785999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5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0643B (zh) 一种双银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97501B (zh) 一种三银低辐射膜玻璃
CN101148329B (zh) 双银复合结构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工艺
CN111606578B (zh) 一种可钢化低反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08250167U (zh) 高透低反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15627644U (zh) 一种宝石蓝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玻璃及中空玻璃
CN108264243B (zh)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02079629A (zh) 镀有复合电介质层和复合减反层的高透射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CN102910839A (zh) 一种金色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16785999U (zh) 一种双红外反射复合层镀膜玻璃
CN216890665U (zh) 一种中透可钢化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04494237A (zh) 一种高透过低辐射的双银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65723B (zh) 一种特清中性色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CN208250166U (zh) 星空蓝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12476547U (zh) 一种中透低反灰色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16303645U (zh) 一种汽车天窗用可钢化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12559994U (zh) 一种可钢化低反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5275460U (zh) 一种高透三银低辐射节能玻璃
CN212199019U (zh) 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4382744U (zh) 一种高透过低辐射的双银镀膜玻璃
CN212833492U (zh) 一种全景灰色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3792816U (zh) 一种含有铜的三银镀膜玻璃
CN209940852U (zh) 磷掺杂自洁净非对称类双银low-e玻璃
CN210030460U (zh) 一种可后续加工含铜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03481596B (zh) 一种可钢化蓝色低辐射节能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