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3399U -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3399U
CN216783399U CN202122866837.2U CN202122866837U CN216783399U CN 216783399 U CN216783399 U CN 216783399U CN 202122866837 U CN202122866837 U CN 202122866837U CN 216783399 U CN216783399 U CN 216783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hing frame
vehicle
armrest box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68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芹
张金龙
崔志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i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i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i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i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68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3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3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3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扶手箱壳体,扶手箱壳体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柱,扶手箱壳体内腔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置物框,且第二置物框底部位置与支撑柱的顶部位置相接触,第二置物框和扶手箱壳体的顶部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置物框和扶手箱壳体的顶部位置均设置为开口状。该新型车载扶手箱通过打开盖体,接着向上提起第二置物框使得第二置物框逐渐与支撑柱、第一置物框和扶手箱壳体完全分离,接着将私密性物品放置在第一置物框的内腔中并重新放回第二置物框即可,使得人们在打开该新型车载扶手箱时其内部存储的私密性物品不会直接被同车人员所发现,极大的避免了尴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必需品,车载扶手箱是汽车前部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车载扶手箱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车载扶手箱内部空间为一体化设计,对于隐私的保护性措施不足,使得人员在打开该车载扶手箱的同时,其内部所有物品均有可能被同车人员所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包括扶手箱壳体,所述扶手箱壳体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扶手箱壳体内腔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置物框,且第二置物框底部位置与支撑柱的顶部位置相接触,所述第二置物框和扶手箱壳体的顶部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置物框和扶手箱壳体的顶部位置均设置为开口状,所述第二置物框四周外壁分别与扶手箱壳体的四周内壁相接触。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在该新型车载扶手箱内放置私密性物品而避免被同车人员所发现。
优选的,上述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中,所述扶手箱壳体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一置物框,且第一置物框的顶部位置设置为开口状,所述第一置物框顶部位置与支撑柱的顶部位置以及第二置物框的底部位置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于第一置物框的的顶部与第二置物框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放置在第一置物框内的私密性物品不会掉落到第一置物框的外部。
优选的,上述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中,所述第二置物框的内腔均匀设置有放置管,四组所述放置管的内壁均固定粘贴有保温海绵,四组所述保温海绵内部均开设有贯穿保温海绵顶部的放置凹孔,所述放置管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置物框的横截面尺寸。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稳定放置后座人员所使用的的水杯,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水杯与第二置物框发生磕碰,降低了噪音并且提升了使用舒适度,在保温海绵自身材质的作用下提高保温效果。
优选的,上述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中,四组所述放置管的底部位置均固定焊接有螺纹管,且四组螺纹管内腔均螺纹连接有贯穿螺纹管底部并与第二置物框内腔底部位置相固定的螺纹柱。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放置不同数量的水杯。
优选的,上述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中,所述第二置物框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盖体,且盖体包括下盖板和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左壁底部位置通过合页与扶手箱壳体左壁顶部位置转动连接,所述下盖板的顶部位置设置有上盖板。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取放物品。
优选的,上述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中,所述下盖板内部左侧位置开设有贯穿下盖板顶部的滑行凹槽,所述滑行凹槽内腔设置有贯穿滑行凹槽顶部的滑块,且滑块顶部位置与上盖板底部左侧位置焊接一体化,所述滑行凹槽内腔的右壁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左侧输出端与滑块右壁相固定。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身高较小的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使用该新型车载扶手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技术方案的设计,当需要存放较为私秘的物品时,先打开盖体,接着向上提起第二置物框使得第二置物框逐渐与支撑柱、第一置物框和扶手箱壳体完全分离,接着将私密性物品放置在第一置物框的内腔中并重新放回第二置物框即可,使得人们在打开该新型车载扶手箱时其内部存储的私密性物品不会直接被同车人员所发现,极大的避免了尴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凹孔、保温海绵和放置管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凹孔;2、保温海绵;3、螺纹管;4、扶手箱壳体;5、支撑柱;6、螺纹柱;7、第一置物框;8、放置管;9、第二置物框;10、下盖板;11、伸缩气缸;12、上盖板;13、滑行凹槽;1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包括扶手箱壳体4,扶手箱壳体4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柱5,扶手箱壳体4内腔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置物框9,且第二置物框9底部位置与支撑柱5的顶部位置相接触,第二置物框9和扶手箱壳体4的顶部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置物框9和扶手箱壳体4的顶部位置均设置为开口状,第二置物框9四周外壁分别与扶手箱壳体4的四周内壁相接触。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2:扶手箱壳体4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一置物框7,且第一置物框7的顶部位置设置为开口状,第一置物框7顶部位置与支撑柱5的顶部位置以及第二置物框9的底部位置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需要存放较为私秘的物品时,先打开盖体,接着向上提起第二置物框9使得第二置物框9逐渐与支撑柱5、第一置物框7和扶手箱壳体4完全分离,接着将私密性物品放置在第一置物框7的内腔中并重新放回第二置物框9即可,使得人们在打开该新型车载扶手箱时其内部存储的私密性物品不会直接被同车人员所发现,极大的避免了尴尬,同时由于第一置物框7的的顶部与第二置物框9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放置在第一置物框7内的私密性物品不会掉落到第一置物框7的外部。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2和3:第二置物框9的内腔均匀设置有放置管8,四组放置管8的内壁均固定粘贴有保温海绵2,四组保温海绵2内部均开设有贯穿保温海绵2顶部的放置凹孔1,放置管8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置物框9的横截面尺寸,当同车人员数量较多时,后座人员所使用的的水杯可以插入到对应位置的放置凹孔1中,在保温海绵2和放置管8的共同作用下固定水杯的位置,使得水杯不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第二置物框9发生磕碰,降低了噪音并且提升了使用舒适度,在保温海绵2自身材质的作用下提高保温效果。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2:四组放置管8的底部位置均固定焊接有螺纹管3,且四组螺纹管3内腔均螺纹连接有贯穿螺纹管3底部并与第二置物框9内腔底部位置相固定的螺纹柱6,当需要放置的水杯数量较少时,可以依次旋拧适当位置的放置管8使得放置管8能够带动螺纹管3同步移动直至螺纹管3与对应位置的螺纹柱6完全分离即可,节省下来的空间可以放置其他物品。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2:第二置物框9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盖体,且盖体包括下盖板10和上盖板12,下盖板10左壁底部位置通过合页与扶手箱壳体4左壁顶部位置转动连接,下盖板10的顶部位置设置有上盖板12,通过翻转盖体方便取放物品。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2:下盖板10内部左侧位置开设有贯穿下盖板10顶部的滑行凹槽13,滑行凹槽13内腔设置有贯穿滑行凹槽13顶部的滑块14,且滑块14顶部位置与上盖板12底部左侧位置焊接一体化,滑行凹槽13内腔的右壁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11,伸缩气缸11左侧输出端与滑块14右壁相固定,当身高较小的驾驶员使用该新型车载扶手箱时,由于驾驶员身高较小导致其驾驶座的位置需要尽量靠前,此时启动伸缩气缸11收缩带动滑块14在滑行凹槽13的内腔中移动从而使得滑块14带动上盖板12同步向右移动,缩小上盖板12与驾驶员之间的横向间距,方便身高较小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该新型车载扶手箱。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车载扶手箱时,先将扶手箱壳体4固定在车上的适当位置处,当需要存放较为私秘的物品时,先打开盖体,接着向上提起第二置物框9使得第二置物框9逐渐与支撑柱5、第一置物框7和扶手箱壳体4完全分离,接着将私密性物品放置在第一置物框7的内腔中并重新放回第二置物框9即可,使得人们在打开该新型车载扶手箱时其内部存储的私密性物品不会直接被同车人员所发现,极大的避免了尴尬,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包括扶手箱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壳体(4)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安装有支撑柱(5),所述扶手箱壳体(4)内腔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置物框(9),且第二置物框(9)底部位置与支撑柱(5)的顶部位置相接触,所述第二置物框(9)和扶手箱壳体(4)的顶部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置物框(9)和扶手箱壳体(4)的顶部位置均设置为开口状,所述第二置物框(9)四周外壁分别与扶手箱壳体(4)的四周内壁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载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壳体(4)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一置物框(7),且第一置物框(7)的顶部位置设置为开口状,所述第一置物框(7)顶部位置与支撑柱(5)的顶部位置以及第二置物框(9)的底部位置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载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物框(9)的内腔均匀设置有放置管(8),四组所述放置管(8)的内壁均固定粘贴有保温海绵(2),四组所述保温海绵(2)内部均开设有贯穿保温海绵(2)顶部的放置凹孔(1),所述放置管(8)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置物框(9)的横截面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车载扶手箱,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放置管(8)的底部位置均固定焊接有螺纹管(3),且四组螺纹管(3)内腔均螺纹连接有贯穿螺纹管(3)底部并与第二置物框(9)内腔底部位置相固定的螺纹柱(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载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物框(9)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盖体,且盖体包括下盖板(10)和上盖板(12),所述下盖板(10)左壁底部位置通过合页与扶手箱壳体(4)左壁顶部位置转动连接,所述下盖板(10)的顶部位置设置有上盖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车载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10)内部左侧位置开设有贯穿下盖板(10)顶部的滑行凹槽(13),所述滑行凹槽(13)内腔设置有贯穿滑行凹槽(13)顶部的滑块(14),且滑块(14)顶部位置与上盖板(12)底部左侧位置焊接一体化,所述滑行凹槽(13)内腔的右壁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11),所述伸缩气缸(11)左侧输出端与滑块(14)右壁相固定。
CN202122866837.2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Active CN216783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6837.2U CN21678339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6837.2U CN21678339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3399U true CN216783399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5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6837.2U Active CN21678339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3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3271U (zh) 一种富氢排氧水杯
CN216783399U (zh) 一种新型车载扶手箱
CN204483716U (zh) 具有净化装置的双层杯子
CN201484548U (zh) 自行车坐管迫紧装置
CN211943069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杯托结构
CN218650915U (zh) 一种隐藏式抽拉收纳盒
CN216316084U (zh) 一种旅游行李箱
CN206330350U (zh) 冰箱瓶架安装结构及冰箱
CN201872159U (zh) 一种货架
CN2880704Y (zh) 饮用多层瓶
CN211609528U (zh) 一种可实现行走和放置的浴室柜
CN210708628U (zh) 一种pe塑料袋
CN203832362U (zh) 车用钱包存放箱
CN204931170U (zh) 一种复合式杯子
CN213293299U (zh) 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陶瓷酒瓶
CN201271070Y (zh) 一种多功能水杯
CN218246056U (zh) 一种眼镜盒
CN219020589U (zh) 一种拉篮
CN216776622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可扩容水杯
CN207940470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硅胶提手
CN212465627U (zh) 塑玻杯的装饰件安装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塑玻杯
CN214035326U (zh) 一种新型窗纱一体铝合窗用内平副框
CN203714043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后座结构
CN210853409U (zh) 一种伸缩收纳箱
CN215190672U (zh) 一种技术推广服务用模型宣讲展示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