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7802U - 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7802U
CN216777802U CN202122694581.1U CN202122694581U CN216777802U CN 216777802 U CN216777802 U CN 216777802U CN 202122694581 U CN202122694581 U CN 202122694581U CN 216777802 U CN216777802 U CN 216777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cavity
chamber
partition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945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张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945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7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7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7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及灭火装置。该灭火装置包括:本体,具有储物腔及与储物腔连通的喷出口;第一隔断件,设于储物腔内,且被构造为能够将储物腔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发生腔和第一滞留腔;第一隔断件上设有连通于发生腔和第一滞留腔的第一过口,喷出口与第一滞留腔连通;灭火剂,填充于发生腔,灭火剂燃烧能够产生灭火介质;及扩容件,设于第一滞留腔内,且一端抵接于第一隔断件;扩容件能够受控在灭火介质排出发生腔时,产生朝发生腔方向抵推第一隔断件的作用力。第一滞留腔能够拦截并储存绝大部分的残渣颗粒,而只有极少的残渣颗粒能够到达喷出口处。灭火介质能够正常喷出,从而避免灭火装置爆炸的危险。

Description

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脉冲式灭火装置可以用于新能源或其他狭小空间的灭火领域,由于在新能源灭火领域或其他狭小空间的灭火领域难以安装烟感、温感等探测设备,因此,在此类环境下一般采用热敏线作为探测启动装置。
脉冲式灭后装置的特点是灭火介质的喷放速度极快,往往在一秒内就能将将灭火介质全部喷出,从而达成快速灭火的目的。但是,由于灭火介质喷放速度太快,易导致灭火装置的喷出口发生堵塞,从而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灭火介质喷放速度太快,易导致灭火装置的喷出口发生堵塞,从而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喷出口堵塞的灭火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储物腔及与所述储物腔连通的喷出口;
第一隔断件,设于所述储物腔内,且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储物腔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发生腔和第一滞留腔;所述第一隔断件上设有连通于所述发生腔和所述第一滞留腔的第一过口,所述喷出口与所述第一滞留腔连通;
灭火剂,填充于所述发生腔,所述灭火剂能够受控燃烧产生灭火介质;及
扩容件,设于所述第一滞留腔内且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隔断件上;
其中,所述扩容件能够受控在所述灭火介质排出所述发生腔时,产生朝所述发生腔方向抵推所述第一隔断件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滞留腔内的第二隔断件,所述第二隔断件将所述第一滞留腔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冷却腔和第二滞留腔,所述第二滞留腔位于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发生腔之间;
所述第二隔断件上设有连通于所述冷却腔和所述第二滞留腔的第二过口,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喷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滞留腔经所述第一过口与所述发生腔连通;
所述冷却腔内填充有冷却剂,所述冷却剂内预留有连通于所述喷出口与所述第二过口的冷却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容件远离所述第一隔断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隔断件,且能够在所述冷却剂冷却所述灭火介质时,产生朝所述冷却腔方向抵推所述第二隔断件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容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储能状态及释能状态;
其中,当所述灭火剂填充于所述发生腔且未燃烧产生所述灭火介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并处于储能状态;
当所述灭火剂燃烧产生所述灭火介质时,所述弹性件被释放并处于释能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启动结构,所述启动结构的一端置于所述本体外,另一端伸入所述发生腔内与所述灭火剂相连;
灭火装置所述启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灭火剂相连的电子点火头或热敏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电子点火头上的点火药包,所述点火药包能够在所述电子点火头通电后燃烧,并点燃所述灭火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电子点火头并联设置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能够响应外部温度以导通或断开其所在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覆设于所述喷出口的阻火滤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连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配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开设有安装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联结壳及分别配接于所述联结壳相对两端的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联结壳、所述第一盖及所述第二盖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储物腔。
上述的灭火装置,第一隔断件将储物腔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发生腔和第一滞留腔,第一隔断件上设有能够连通发生腔和第一滞留腔的第一过口。发生腔内填充有灭火剂,灭火剂燃烧能够产生灭火介质。第一滞留腔内设有扩容件,扩容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一隔断件。其中,灭火剂燃烧产生灭火介质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残渣颗粒,且这些残渣颗粒也会随灭火介质一同从发生腔内排入到第一滞留腔内。进一步地,第一滞留腔能够拦截并储存绝大部分的残渣颗粒,而只有极少的残渣颗粒能够到达喷出口处。少量的残渣颗粒不足以堵塞喷出口,灭火介质能够正常喷出。如此,能够避免灭火装置爆炸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灭火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00、灭火装置;10、本体;11、第一盖;12、第二盖;13、联结壳;14、储物腔;141、发生腔;142、第二滞留腔;143、冷却腔;21、第一隔断件;22、第二隔断件;31、灭火剂;32、冷却剂;40、扩容件;50、启动机构;60、点火药包;70、温控开关;80、阻火滤网;90、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灭火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灭火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结构。
本申请至少一实施例公开的灭火装置100包括本体10、第一隔断件21、灭火剂31及扩容件40,用于产生灭火介质。
请参阅图1所示,本体10具有储物腔14及与储物腔14连通的喷出口。具体地,本体10包括联结壳13及分别配接于联结壳13相对两端的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联结壳13、第一盖11及第二盖12共同围合形成储物腔14。
第一盖11、第二盖12及联结壳13可以为组装成型,如,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可以通过不锈钢的螺钉紧固在联结壳13上。可以理解,上述仅为了举例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喷出口可以设于第二盖12上,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外,喷出口上还覆设有阻火滤网80,其可由金属丝盘绕成柱状结构,金属丝优选为镀锌丝。如此,能够阻止随灭火介质一同喷出的高温或明火,从而扩大该灭火装置100的运用范围。
为了方便在使用场所中稳固本体10,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件90。安装件90包括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连的第二端。第二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其上开设有安装口。第一端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配接于本体10上。进一步地,安装口可用于穿设紧固件,以固定本体10,如,螺栓等。
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隔断件21设于储物腔14内,且被构造为能够将储物腔14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发生腔141和第一滞留腔(图未示)。具体地,第一隔断件21可以为一块隔断板,立于储物腔14内的隔断板能够将储物腔14分隔为分别位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一滞留腔和发生腔141。
进一步地,第一隔断件21上设有连通于发生腔141和第一滞留腔的第一过口,喷出口与第一滞留腔连通。
灭火剂31填充于发生腔141,灭火剂31能够受控燃烧产生灭火介质。灭火剂31燃烧产生的灭火介质能够从第一过口进入到第一滞留腔,再由第一滞留腔从喷出口喷出。
灭火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控制灭火剂31燃烧的启动结构,启动结构的一端置于本体10外,另一端伸入发生腔141内与灭火剂31相连。
具体地,启动结构包括与灭火剂31相连的电子点火头或热敏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启动结构包括与灭火剂31相连的电子点火头,更具体地,启动结构可以为有桥电子点火头。
实际运用中,电子点火头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另一端与灭火剂31相连。电子点火头通电后升温,能够引发灭火剂31燃烧产生灭火介质。
可以理解,上述仅为了举例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为了防止电子点火头触发灭火剂31失败,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包覆于电子点火头上的点火药包60。点火药包60能够在电子点火头通电后迅速燃烧,并点燃灭火剂31。可以理解,点火药包60相较于灭火剂31的燃点更低,以便于触发灭火剂31。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电子点火头误触发灭火剂31,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与电子点火头并联设置的温控开关70,温控开关70能够响应外部温度以导通或断开其所在电路。
具体地,温控开关70内存设有一温度阈值,当环境温度没有达到该温度阈值时,则温控开关70导通其所在电路,系统电路处于短路状态。从而,误启动电流能够通过温控开关70所在电路导走,而不会正常进入电子点火头中,灭火剂31未能燃烧;而当环境温度上升至温控开关70的温度阈值时,则温控开关70断开其所在电路,启动电流能够进入到电子点火头,电子点火头引燃灭火剂31。
该灭火装置100还包括设于第一滞留腔内的扩容件40,扩容件40的一端抵接于第一隔断件21。扩容件40能够用于支撑固定颗粒状的灭火剂31,且能够受控在灭火介质排出发生腔141时,产生朝发生腔141方向抵推第一隔断件21的作用力。
具体到实际运用中,灭火剂31燃烧产生灭火介质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残渣颗粒,且这些残渣颗粒会随灭火介质一同从发生腔141内排入到第一滞留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滞留腔能够拦截并储存绝大部分的残渣颗粒,而只有极少的残渣颗粒能够到达喷出口处。少量的残渣颗粒不足以堵塞喷出口,灭火介质能够正常喷出。如此,能够避免灭火装置100爆炸的危险。
更进一步地,由于灭火剂31启动后会逐渐消耗,扩容件40能够朝发生腔141的方向抵推第一隔断件21。如此,第一滞留腔的容积扩大,残渣颗粒的拦截区域增加。从而,加强了第一滞留腔对残渣颗粒的过滤拦截效果。此外,扩容件40朝发生腔141方向抵推第一隔断件21后,第一滞留腔的长度得以增长,这可以降低灭火介质的喷出温度。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扩容件40为弹性件,弹性件具有储能状态和释能状态。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滞留腔的腔壁抵接,另一端与第一隔断件21抵接。其中,当灭火剂31填充于发生腔141且未燃烧产生灭火介质时,弹性件被压缩并处于储能状态;当灭火剂31燃烧产生灭火介质时,弹性件被释放并处于释能状态。
为了进一步地降低灭火介质的喷出温度,防止灭火装置100触发后造成的二次损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灭火装置100还包括设于第一滞留腔内的第二隔断件22。
具体地,第二隔断件22将第一滞留腔再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冷却腔143和第二滞留腔142,第二滞留腔142位于冷却腔143和发生腔141之间。第二隔断件22上设有能够连通于冷却腔143和第二滞留腔142的第二过口,冷却腔143又与喷出口连通,第二滞留腔142又经过第一过口与发生腔141连通。
进一步地,冷却腔143内填充有冷却剂32,冷却剂32内预留有连通于喷出口与第二过口的冷却通道。具体到实际运用中,灭火介质从第二滞留腔142进入到冷却通道后,冷却剂32对灭火介质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灭火介质从喷出口喷出后对周遭造成二次损伤。
更进一步地,扩容件40的一端抵接于第一隔断件21,而远离第一隔断件21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隔断件22。随着冷却剂32对灭火介质的降温处理,自身也会被消耗。因此,扩容件40能够在冷却剂32冷却灭火介质时,沿产生朝冷却腔143方向抵推第二隔断件22的作用力。如此,能够进一步地扩大第二滞留腔142的过滤拦截空间,延长第二滞留腔142对灭火介质的冷却效果。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扩容件40为弹性件,弹性件具有储能状态和释能状态。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隔断件22抵接,另一端与第一隔断件21抵接。其中,当灭火剂31填充于发生腔141且未燃烧产生灭火介质时,弹性件被压缩并处于储能状态;当灭火剂31燃烧产生灭火介质时,弹性件被释放并处于释能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储物腔及与所述储物腔连通的喷出口;
第一隔断件,设于所述储物腔内,且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储物腔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发生腔和第一滞留腔;所述第一隔断件上设有连通于所述发生腔和所述第一滞留腔的第一过口,所述喷出口与所述第一滞留腔连通;
灭火剂,填充于所述发生腔,所述灭火剂能够受控燃烧产生灭火介质;及
扩容件,设于所述第一滞留腔内且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隔断件上;
其中,所述扩容件能够受控在所述灭火介质排出所述发生腔时,产生朝所述发生腔方向抵推所述第一隔断件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滞留腔内的第二隔断件,所述第二隔断件将所述第一滞留腔隔断为相互独立的冷却腔和第二滞留腔,所述第二滞留腔位于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发生腔之间;
所述第二隔断件上设有连通于所述冷却腔和所述第二滞留腔的第二过口,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喷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滞留腔经所述第一过口与所述发生腔连通;
所述冷却腔内填充有冷却剂,所述冷却剂内预留有连通于所述喷出口与所述第二过口的冷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件远离所述第一隔断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隔断件,且能够在所述冷却剂冷却所述灭火介质时,产生朝所述冷却腔方向抵推所述第二隔断件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储能状态及释能状态;
其中,当所述灭火剂填充于所述发生腔且未燃烧产生所述灭火介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并处于储能状态;
当所述灭火剂燃烧产生所述灭火介质时,所述弹性件被释放并处于释能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结构,所述启动结构的一端置于所述本体外,另一端伸入所述发生腔内与所述灭火剂相连;
灭火装置所述启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灭火剂相连的电子点火头或热敏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电子点火头上的点火药包,所述点火药包能够在所述电子点火头通电后燃烧,并点燃所述灭火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电子点火头并联设置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能够响应外部温度以导通或断开其所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设于所述喷出口的阻火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连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配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开设有安装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联结壳及分别配接于所述联结壳相对两端的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联结壳、所述第一盖及所述第二盖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储物腔。
CN202122694581.1U 2021-11-04 2021-11-04 灭火装置 Active CN216777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4581.1U CN216777802U (zh) 2021-11-04 2021-11-04 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4581.1U CN216777802U (zh) 2021-11-04 2021-11-04 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7802U true CN21677780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3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94581.1U Active CN216777802U (zh) 2021-11-04 2021-11-04 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7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2734B2 (ja) 消火装置
JP6189603B2 (ja) 消火装置
KR101506575B1 (ko) 보존형 발전유닛이 구비된 고체 에어로졸 소화장치
CN211751978U (zh) 一种脉冲式气溶胶灭火装置
CN104857652A (zh) 气溶胶灭火装置
CN213220685U (zh) 灭火装置
KR101719492B1 (ko) 열감응 자동 소화 장치
CN110170127B (zh) 一种可充电电池组的微小型灭火装置及其灭火方法
CN215309895U (zh) 微型灭火装置
CN216777802U (zh) 灭火装置
CN210409296U (zh) 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
KR101214303B1 (ko) 멀티작동 타입의 고체에어로졸 소화기
CN210728492U (zh) 一种新型降温灭火弹
JP2006084168A (ja) 携行型拘束網展開器および携行型拘束網展開装置
CN204864626U (zh) 气溶胶灭火装置
CN110947141A (zh) 一种复合式灭火弹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00847B (zh) 灭火装置
CN216022876U (zh) 导火索启动装置及灭火器
CN217606977U (zh) 防爆阀
CN216022875U (zh) 电引发器启动装置及灭火器
CN216536631U (zh) 动力电池及两轮电动车
CN212038715U (zh) 一种复合式灭火弹
JP2007107863A (ja) 携行型拘束網展開装置
CN214130038U (zh) 分体式灭火装置
CN113633918A (zh) 导火索启动装置及灭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ire extinguishing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1

Pledgee: Bank of Hankou Limited by Share Ltd. Yichang branch

Pledgor: Hubei and Andun Fire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118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