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6076U -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6076U
CN216776076U CN202123195388.XU CN202123195388U CN216776076U CN 216776076 U CN216776076 U CN 216776076U CN 202123195388 U CN202123195388 U CN 202123195388U CN 216776076 U CN216776076 U CN 21677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bacco
air
plate
transfer platform
sepa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953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甜
丁若依
焦娜
李亮
冯文哲
张子颖
元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953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6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6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Cigar And Cigarette Tobacco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包括风分箱以及摇臂式振槽;固定管位于中转平台的上方,且其两端与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连接,固定管内设有凸轮,凸轮的两端与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导料板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贯穿固定管并与凸轮的侧壁接触。风选机构包括两把风刀和气泵,气泵与两把风刀连接,其中一把风刀设置在摇臂式振槽与风分箱的连接处的侧边,用于将物料吹送至导料板和中转平台上,另一把风刀设置在限位板上,用于将中转平台上的物料吹落。本实用新型可将烟叶中夹杂的烟梗与烟叶分离,使烟叶与烟梗分离更加彻底,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卷烟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卷烟加工时,由于烟梗和叶片的经济价值以及燃吸品质不同,需要将切丝后的梗丝和烟丝分离,并在后续配方工艺中按照一定配比混合。由于梗丝和烟丝的重量、体积不同,现有技术中的梗丝和烟丝分离,基本都采用负压风选方式进行。但是对于一些体积和质量较为接近烟丝的梗丝,很难将其与烟丝彻底分离,而且烟丝和梗丝在毛细作用下,容易造成回潮抱团的现象。所以现有技术中风选设备的工作效率较低,往往需要多次负压风选才可保证分离效率,同时对于抱团结构还需要人工或工具进行震抖,费工费时。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分离烟叶和烟梗,提高卷烟的加工效率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可将烟叶中夹杂的烟梗与烟叶分离,使烟叶与烟梗分离更加彻底,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卷烟的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包括风分箱以及摇臂式振槽;所述摇臂式振槽的出料口与所述风分箱的上端连接;
所述风分箱内设有风选机构、引导机构和中转平台,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固定管和导料板,所述中转平台固定在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之间,且所述中转平台靠近所述摇臂式振槽的一侧设有竖直的限位板;所述固定管位于所述中转平台的上方,且其两端与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连接,所述固定管内设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两端与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导料板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贯穿所述固定管并与所述凸轮的侧壁接触;
所述风选机构包括两把风刀和气泵,所述气泵与两把风刀连接,其中一把风刀设置在所述摇臂式振槽与所述风分箱的连接处的侧边,用于将物料吹送至所述导料板和所述中转平台上,另一把风刀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用于将所述中转平台上的物料吹落;所述风分箱的内侧底部还设有烟梗输送带和烟叶输送带,所述烟梗输送带位于所述中转平台的正下方,所述烟叶输送带位于所述中转平台的斜下方。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烟梗输送带和所述烟叶输送带之间还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中转板。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中转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连接、左右两侧分别位于所述烟梗输送带的上方和所述烟叶输送带的上方。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中转板、所述中转平台以及所述导料板均朝向所述烟叶输送带的方向向下倾斜,且所述中转板和所述中转平台倾斜面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导料板与所述中转平台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多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导料板,以使得所述导料板在所述凸轮的作用下能够沿着所述限位杆上下移动。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固定管内的部位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管上的开槽宽度。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凸轮的接触面为半圆弧面。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固定在风分箱的外侧壁上,所述凸轮的其中一端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伸入至所述密封盒内,且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多块风板,所述密封盒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气泵能够推动所述风板转动,以使得所述转动轴及所述凸轮转动。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所述密封盒上设有风孔,所述风孔与两把风刀通过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风选机构,当摇臂式振槽将烟梗输送进风分箱的内部后,上端风刀将烟梗中的烟叶吹出,使烟叶与大部分烟梗分离,当烟叶与进入下端风刀的吹风范围时,下端风刀将烟叶再次向右吹,将烟叶中夹杂的烟梗与烟叶分离,使烟叶与烟梗分离更加彻底,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卷烟的加工效率。
2、通过设置引导机构,当有烟叶滞留在导料板的表面时,空气途经密封盒时,空气推动风轮旋转,使风轮带动凸轮旋转,凸轮通过支撑板不断顶动导料板,将导料板上滞留或堆积在一起的烟叶震落,无需工作人员暂停装置在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转平台与引导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气泵与密封盒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支撑板与导料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分箱;2、摇臂式振槽;3、中转平台;301、滑槽;302、限位杆;303、限位板;4、引导机构;401、密封盒;402、风板;403、凸轮;404、固定管;405、支撑板;406、半圆弧面;407、导料板;408、限位块;409、风孔;410、管道;5、风刀;6、气泵;7、烟梗输送带;8、烟叶输送带;9、分隔板;10、中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包括风分箱1以及摇臂式振槽2;摇臂式振槽2的出料口与风分箱1的上端连接。
风分箱1内设有风选机构、引导机构4和中转平台3,引导机构4包括固定管404和导料板407,中转平台3固定在风分箱1的前后两侧壁之间,且中转平台3靠近摇臂式振槽2的一侧设有竖直的限位板303;所述固定管404位于中转平台3的上方,且其两端与风分箱1的前后两侧壁连接,固定管404内设有凸轮403,凸轮403的两端与风分箱1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导料板407的下方设有支撑板405,支撑板405的底部贯穿固定管404并与凸轮403的侧壁接触。当有烟叶滞留在导料板407的表面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凸轮403,凸轮403就会不断顶动导料板407,使导料板407带动烟叶不断震动,直到烟叶震落为止,无需工作人员暂停装置在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风选机构包括两把风刀5和气泵6,气泵6与两把风刀5连接,其中一把风刀5设置在摇臂式振槽2与风分箱1的连接处的侧边,用于将物料吹送至导料板407和中转平台3上,另一把风刀5设置在限位板303上,用于将中转平台3上的物料吹落;风分箱1的内侧底部还设有烟梗输送带7和烟叶输送带8,烟梗输送带7位于中转平台3的正下方,烟叶输送带位于中转平台3的斜下方。在设置时,中转平台3和导料板407的宽度均应当小于烟梗输送带7的宽度,且中转平台3和导料板407的右侧的竖直投影应当位于烟梗输送带7的内侧,从而避免中转平台3和导料板407上的烟梗被风刀5从中转平台3和导料板407上吹落时直接进入烟叶输送带8上。
当摇臂式振槽2将烟梗输送进风分箱1的内部后,气泵6将空气鼓进风刀5中,使上端风刀5将烟梗中的烟叶吹向右边,并落到导料板407上,凸轮403的转动能够通过支撑板405不断顶动导料板407,从而带动导料板407上下震动,以使得将堆积在一起的烟叶震散并向下引导,当烟叶与进入下端风刀5的吹风范围时,下端风刀5将烟叶再次向右吹,将烟叶中夹杂的烟梗与烟叶分离,使烟叶与烟梗分离更加彻底,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卷烟的加工效率。最后再结合烟梗和烟叶的自身重量分别掉落至对应的输送带上,并通过输送带从风分箱1中传输出去。
进一步地,由于烟梗输送带7和烟叶输送带8之间存在必然的间隙,为了防止烟叶或者烟梗被吹进间隙中,烟梗输送带7和烟叶输送带8之间还设有分隔板9,分隔板9上设有中转板10。
再进一步地,中转板10的前后两侧与风分箱1的前后两侧壁连接、左右两侧分别位于烟梗输送带7的上方和烟叶输送带8的上方,能够保证烟梗或者烟叶从中转板10上掉落时能够分别掉在对应的烟梗输送带7和烟叶输送带8上。
再进一步地,中转板10、中转平台3以及导料板407均朝向烟叶输送带8的方向向下倾斜,且中转板10和中转平台3倾斜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实施时,由于上端的风刀5设置在摇臂式振槽2与风分箱1的连接处的侧边,其风力吹向导料板407的方向,为了迎合风刀5的风力吹动及结合烟梗和烟叶的自身重力,导料板407和中转平台3设置成倾斜状能够更有利于烟叶和烟梗的掉落;另外,中转板10和中转平台3倾斜面位于同一平面,当下端的风刀5作用于中转平台3时,能够有效地将烟叶从中转平台3上吹至中转板10,并持续性地对中转板10上的烟叶进行吹动。
再进一步地,导料板407与中转平台3相互平行设置。支撑板405会带动导料板407进行上下震动,为了避免导料板407的左右两侧与中转平台3的左右两侧接触碰撞。
进一步地,限位板303上设有多根限位杆302,限位杆302贯穿导料板407,以使得导料板407在凸轮403的作用下能够沿着限位杆302上下移动,相邻限位杆302之间形成滑槽301,通过限位杆302和滑槽301对导料板407进行移动限位,保证导料板407能够在凸轮403的作用下上下振动。
再进一步地,支撑板405位于固定管404内的部位上还设有限位块408,限位块408的宽度大于固定管404上的开槽宽度。限位块408位于固定管404的内部,对支撑板405起到限制作用,防止支撑板405以及导料板407脱离固定管404,
再进一步地,由于凸轮403的表面为弧面结构,并且在凸轮403的转动过程中,与支撑板405之间存在滚动摩擦,为了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凸轮403转动,降低导料板407因摩擦力被卡住的概率并减少带动凸轮403转动所消耗的能量。因此,支撑板405的底部与凸轮403的接触面为半圆弧面406。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盒401,密封盒401固定在风分箱1的外侧壁上,凸轮403的其中一端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伸入至密封盒401内,且转动轴上设有多块风板402,密封盒401与气泵6连接,气泵6能够推动风板402转动,以使得转动轴及凸轮403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盒401与气泵6连接,带动凸轮403转动的动力机构为密封盒401内的风板402及转动轴,当气泵6将空气鼓进密封盒401的内部时,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带动风轮旋转,使风轮通过凸轮403不断顶动导料板407,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使导料板407震动地更加匀速,以降低导料板407被卡住的概率。
再进一步地,密封盒401上设有风孔409,风孔409与两把风刀5通过管道410连接。通过管道410直接将两根风刀5与密封盒401连接,由于密封盒401为密闭的容器,仅通过气泵6的气体输入,当密封盒401内完全被气体充入时,便无法再通过气泵6对风板402进行吹动。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盒401上开设风孔409,风孔409与两把风刀5连接,从而使得密封盒401内的空气流动更加合理,在气泵6对风力输送气流时,顺带着给风板402施加推力,从而使得凸轮403转动,有利于减少气泵6的无效损耗。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分箱以及摇臂式振槽;所述摇臂式振槽的出料口与所述风分箱的上端连接;
所述风分箱内设有风选机构、引导机构和中转平台,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固定管和导料板,所述中转平台固定在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之间,且所述中转平台靠近所述摇臂式振槽的一侧设有竖直的限位板;所述固定管位于所述中转平台的上方,且其两端与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连接,所述固定管内设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两端与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导料板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贯穿所述固定管并与所述凸轮的侧壁接触;
所述风选机构包括两把风刀和气泵,所述气泵与两把风刀连接,其中一把风刀设置在所述摇臂式振槽与所述风分箱的连接处的侧边,用于将物料吹送至所述导料板和所述中转平台上,另一把风刀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用于将所述中转平台上的物料吹落;所述风分箱的内侧底部还设有烟梗输送带和烟叶输送带,所述烟梗输送带位于所述中转平台的正下方,所述烟叶输送带位于所述中转平台的斜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梗输送带和所述烟叶输送带之间还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中转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风分箱的前后两侧壁连接、左右两侧分别位于所述烟梗输送带的上方和所述烟叶输送带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板、所述中转平台以及所述导料板均朝向所述烟叶输送带的方向向下倾斜,且所述中转板和所述中转平台倾斜面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与所述中转平台相互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多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导料板,以使得所述导料板在所述凸轮的作用下能够沿着所述限位杆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固定管内的部位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管上的开槽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凸轮的接触面为半圆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固定在风分箱的外侧壁上,所述凸轮的其中一端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伸入至所述密封盒内,且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多块风板,所述密封盒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气泵能够推动所述风板转动,以使得所述转动轴及所述凸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上设有风孔,所述风孔与两把风刀通过管道连接。
CN202123195388.XU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Active CN216776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5388.XU CN216776076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5388.XU CN216776076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6076U true CN216776076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8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95388.XU Active CN216776076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6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794B (zh) 从烟丝中剔除梗签的多级风选装置
US4119227A (en) Automatic, continuously operable bag opening apparatus
CN106923375B (zh) 粗细废烟支纸丝分离处理机
US5001951A (en) Apparatus for cutting apart cigarette packs in preparation for recovery of the tobacco in the cigarettes
CN216776076U (zh) 一种卷烟机组的烟梗烟丝分离装置
US5117843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claiming tobacco from cigarette packages
CN206596677U (zh) 一种风力浮选柔性落料设备
CN2312589Y (zh) 残次烟支烟丝回收设备
CN205087230U (zh) 一种饲料原料投料装置
US20190289898A1 (en) Heavies removal device for tobacco airflow separator
KR100331389B1 (ko) 포장된물품의포장해체에사용되는장치와방법
CN214282234U (zh) 大型干湿两用花生摘果机
CN112278477B (zh) 基于立式散包机的废纸散包系统
JP3255426B2 (ja) 葉もぎ装置
CN210336152U (zh) 一种切割装置
CN2309054Y (zh) 回收废、次品烟支烟丝设备的破支装置
JPH08238439A (ja) 破袋装置
CN208066756U (zh) 一种新型石斛加工的风选设备
CN112916399A (zh) 一种烟丝杂物分拣机
CN219817068U (zh) 一种复合式蝶式筛选机
GB203504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obacco from rejected cigarettes
US65140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nd transporting cigarettes and cigarette rejects
JP2020117271A (ja) 包装装置
CN206674988U (zh) 粗细废烟支纸丝分离处理机
CN219988577U (zh) 一种新型纸箱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