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9555U - 制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9555U
CN216769555U CN202220339120.4U CN202220339120U CN216769555U CN 216769555 U CN216769555 U CN 216769555U CN 202220339120 U CN202220339120 U CN 202220339120U CN 216769555 U CN216769555 U CN 216769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ing wire
piece
motor
phas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91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3391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9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9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95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制暖设备,包括壳体、支撑管和底座,壳体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在壳体内固设有电机和隔热件,在隔热件内设有电热丝。电机为双出杆电机,其传动轴的两端分别构成轴头段和轴尾段,在轴头段上固设有扇叶,扇叶正对进风通道设置,轴尾段上形成有蜗杆。支撑管上端伸入壳体内,并在支撑管的上端同轴固设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在支撑管上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固设有旋转座,旋转座与壳体能拆卸地固接,支撑管的下端与底座能拆卸地固接。本实用新型的制暖设备升温快,能耗小,且能使制暖部分整体圆周旋转完成空间内温度均匀受热效果。

Description

制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制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暖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家庭制暖设备存在升温慢、能耗大、空间内温度受热不均匀等问题(比如石英取暖管),要么效率低、要么占用空间大。针对人们对取暖设施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须提高现有取暖设施效率、减少能耗、增强制暖过程中空气流动,从而解决现有制暖设备存在的耗能大、升温慢等缺点。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制暖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暖设备,升温快,能耗小,且能使制暖部分整体圆周旋转完成空间内温度均匀受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暖设备,包括:
壳体,其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在壳体内固设有电机和隔热件,在隔热件内设有电热丝;电机为双出杆电机,其传动轴的两端分别构成轴头段和轴尾段,在轴头段上固设有扇叶,扇叶正对进风通道设置,轴尾段上形成有蜗杆;
支撑管,其上端伸入壳体内,并在支撑管的上端同轴固设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在支撑管上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固设有旋转座,旋转座与壳体能拆卸地固接;
以及底座,支撑管的下端与底座能拆卸地固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支撑管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上管体的直径小于下管体的直径,上管体能轴向滑动地插设在下管体内,并能通过紧固件与下管体固接,轴承套设在下管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两端开口处均连接有隔片组件,隔片组件包括上隔片和下隔片,上隔片和下隔片均为长条状结构,且长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传动轴的轴向;上隔片和下隔片之间的长条状区域构成进风通道或出风通道,长条状区域的过流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隔片为由壳体的内部向外凹陷形成的上凸起结构,下隔片为由壳体的内部向外凹陷形成的下凸起结构,上凸起结构的下边缘与下凸起结构的上边缘之间围成进风口或出风口,进风口与进风通道对应连通,出风口与出风通道对应连通;上凸起结构相对于壳体的顶面上翘设置,且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或者,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与壳体的顶面平齐设置,且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其下表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或者,上凸起结构相较于壳体的顶面下垂设置,且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其下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上隔片和/或下隔片上设有多个通孔,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网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电机和电热丝通过相应的线路与一分档开关电连接,分档开关与插头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插头为双片插头,分档开关为拨片双档开关,拨片双档开关具有拨动片、高温档滑片和低温档滑片,电热丝包括主电热丝和副电热丝;双片插头的一端通过相线与主电热丝的一端连接,主电热丝的另一端通过零线与双片插头的另一端连接;副电热丝与整流桥堆的两个交流电接口串联后并联在主电热丝的两端,整流桥堆的两个直流电接口分别与电机的输入端和输入端连接;或者,副电热丝与电机串联后并联在主电热丝的两端;拨片双档开关的拨动片和高温档滑片串接在相线上,信号继电器的第一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串接在相线上,信号继电器的第二进线接口旁接在零线上;在信号继电器的第一进线接口和第二进线接口的两侧并联有自动恒温控制电路,自动恒温控制电路包括顺序串联的单向可控硅、电位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第一电容;在电位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第一电容三者整体的两端并联有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旁接在单向可控硅和电位器之间;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旁接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信号继电器与单向可控硅信号连接;低温档滑片通过旁接线路旁接相线上,并在旁接线路上串联有削波二极管;在相线和零线之间还连接有指示灯电路,指示灯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和发光二极管;且沿电流方向,旁接线路与相线的旁接点以及指示灯电路与相线的旁接点均位于信号继电器和主电热丝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相线上且位于高温档滑片和第一进线接口之间顺序串联有第二电阻和第二整流二极管,在第二电阻的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第三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旁接在零线上,其负极旁接在第二电阻和第二整流二极管之间的相线上;在信号继电器的第一进线接口和第二进线接口的两侧还并联有第三电容和第三电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相线上且位于双片插头和拨动片之间还串联有电流保险丝,在相线和零线之间还连接有压敏电阻;在相线上且位于出线接口和主电热丝之间还串联有温控保险丝;在相线和零线之间还连接有分压电路,分压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四电容。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制暖设备,采用电热丝作为制热部件,升温快,效率高;通过蜗轮、蜗杆、轴承和旋转座的配合,可以在使用时实现壳体的周向旋转,达到旋转散热的目的,可以提高制暖过程中的空气流动,使得周围空间内的温度受热更加均匀;整个设备结构简洁,体积较小,能耗较低,有效解决了现有制暖设备存在的升温慢、能耗大、空间温度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暖设备在进风口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暖设备中底座、支撑管、旋转座和蜗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轮与蜗杆配合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壳体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分档开关、电机和电热丝之间的电路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壳体;11、进风通道;12、出风通道;13、隔片组件;131、上隔片;132、下隔片;133、通孔;14、进风口;15、网栅结构;16、上壳体;17、下壳体;171、中心安装孔;172、螺丝安装孔;
2、电机;21、传动轴;211、轴头段;212、轴尾段;2121、蜗杆;
3、支撑管;31、上管体;311、蜗轮;32、下管体;321、轴承;322、旋转座;3221、连接杆;323、螺栓;
4、底座;41、万向轮;
5、分档开关;A、拨动片;A1、低温档滑片;A2、高温档滑片;
6、插头;
EH1、主电热丝;EH2、副电热丝;
71、相线;72、零线;73、第一线路;74、第二线路;75、第三线路;76、旁接线路;
8、整流桥堆;
J、信号继电器;
SCR、单向可控硅;RP、电位器;R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1、第一电容;V1、第一整流二极管;V2、双向触发二极管;
V3、削波二极管;
R1、第一电阻;L、发光二极管;
R2、第二电阻;C2、第二电容;V4、第二整流二极管;V5、第三整流二极管;C3、第三电容;R3、第三电阻;
RD、电流保险丝;MY、压敏电阻;9、温控保险丝;
R4、第四电阻;C4、第四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暖设备,包括:
壳体1,其具有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在壳体1内固设有电机2和隔热件,在隔热件内设有电热丝;电机2为双出杆电机,其传动轴21的两端分别构成轴头段211和轴尾段212,在轴头段211上固设有扇叶,扇叶正对进风通道11设置,轴尾段212上形成有蜗杆2121;
支撑管3,其上端伸入壳体1内,并在支撑管3的上端同轴固设有蜗轮311,蜗轮311与蜗杆2121啮合;在支撑管3上套设有轴承321,轴承321的外圈固设有旋转座322,旋转座322与壳体1能拆卸地固接;
以及底座4,支撑管3的下端与底座4能拆卸地固接。
其中,电机2的传动轴21两端贯穿电机2的机壳,电机2的机壳与壳体1固定,电机2的传动轴21水平设置,支撑管3和蜗轮311的轴线均竖直设置,蜗杆2121与蜗轮311在水平面内并排设置并相互啮合。电机2的机壳与隔热件在壳体1内并排设置,隔热件例如可以采用隔热云母纸,隔热云母纸卷设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的轴向平行于传动轴21的轴向,电热丝设在该筒状结构内,隔热云母纸主要起到将电热丝与电机2和壳体1隔开的作用,避免电热丝发热时温度较高而损坏电机2或壳体1,有效隔热聚热;该隔热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质,起隔热聚热作用即可。
使用时,接通电源后,电热丝通电开始发热,电机2的传动轴21开始转动,带动扇叶转动,自然风经进风通道11被吸入壳体1内,在壳体1内经电热丝的作用后变为热风,由出风通道12流出,对周围环境实现制暖功能;采用电热丝制热,能马上升温,升温速度快,效率高。同时,由于蜗杆2121与蜗轮311相啮合,蜗轮311静止不动,使得蜗杆2121相对于蜗轮311移动,进而带动整个壳体1相对于支撑管3和底座4周向旋转,散热更加均匀。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制暖设备,采用电热丝作为制热部件,升温快,效率高;通过蜗轮311、蜗杆2121、轴承321和旋转座322的配合,可以在使用时实现壳体1的周向旋转,达到旋转散热的目的,可以提高制暖过程中的空气流动,使得周围空间内的温度受热更加均匀;整个设备结构简洁,体积较小,能耗较低,有效解决了现有制暖设备存在的升温慢、能耗大、空间温度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支撑管3包括上管体31和下管体32,上管体31的直径小于下管体32的直径,上管体31能轴向滑动地插设在下管体32内,并能通过紧固件与下管体32固接,轴承321套设在下管体32上。
通过调节上管体31的位置,可以调节整个支撑管3的高度,进而自由调节壳体1的位置高低,使用更加灵活。该紧固件例如可以采用螺栓323,螺栓323径向插设在下管体32的管壁上,当上管体31的位置调节好后,旋拧螺栓323,使得螺栓323的端部抵接在上管体31的外壁上,实现上管体31与下管体32的固定。
上述的轴承321一般套设在下管体32的顶部,轴承321的内圈与下管体32固定,轴承321的外圈与旋转座322固定。上述的旋转座322主要用于承托壳体1旋转,旋转座322与壳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丝连接,以便于拆装;旋转座32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旋转座32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3221,每个连接杆3221均为L形实心杆体,L形实心杆体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和轴承321连接。当用户不需要壳体1旋转时,可以将底座4、支撑管3、蜗轮311和旋转座322全部拆卸,直接将壳体1放在相应的桌面上,便可实现制暖设备定向供热,此时蜗杆2121处于空转状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壳体1的两端开口处均连接有隔片组件13(即壳体1的两端均具有开口,每个开口处均连接有一组隔片组件13),隔片组件13包括上隔片131和下隔片132,上隔片131和下隔片132均为长条状结构,且长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传动轴21的轴向;上隔片131和下隔片132之间的长条状区域构成进风通道11或出风通道12,长条状区域的过流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这样,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均为扁状且过流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扁喇叭形状,类似于鸭嘴形(鸭嘴张开时的形状)或鳄鱼嘴形(鳄鱼嘴张开时的形状);将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设计为双鸭嘴形独特造型,利用该通道的不规则面,可以更有效杜绝家用杂物进入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而造成的使用障碍,更贴合小环境空间空气流动弱的取暖要求。
更具体地,上隔片131为由壳体1的内部向外凹陷形成的上凸起结构,下隔片132为由壳体1的内部向外凹陷形成的下凸起结构,上凸起结构的下边缘与下凸起结构的上边缘之间围成进风口14或出风口,进风口14与进风通道11对应连通,出风口与出风通道12对应连通。该进风口14和出风口优选在水平方向正对设置;进风口14和出风口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4和出风口的形状均为圆形。
上隔片131可以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如图1所示,上凸起结构相对于壳体1的顶面上翘设置,且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第二种,如图6所示,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与壳体1的顶面平齐设置,且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其下表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第三种,如图7所示,上凸起结构相较于壳体1的顶面下垂设置,且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其下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对于下隔片132,一般下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或倾斜面,其下表面为水平面。
上隔片131的三种结构形式中,第三种形式可能会有部分遮挡进风口14和出风口,因此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居多,更优选采用第一种形式,不仅可以阻挡杂物进入,而且不会遮挡进风口14和出风口,可有效保证进风量和出风量。
进一步地,在上隔片131和/或下隔片132上设有多个通孔133。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上隔片131上设有均匀排布的多个通孔133,即使在进风口14和出风口被杂物遮挡的情况下,利用该多个通孔133依然可以正常完成进、排气,风力更柔和舒适。
参照图2,在进风口14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网栅结构15,可以有效屏蔽小微杂物进入进风口14或出风口造成使用障碍。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底座4的底部设有万向轮41。万向轮41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在底座4的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41,以便于整个制热设备的移动。在底座4的中心设有中心孔,下管体32的下端插入该中心孔内并通过相应的紧固件与底座4连接。
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包括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在下壳体17的上端外边缘设有环形卡槽,上壳体16的下端外边缘能卡设在该环形卡槽中,且下壳体17用过紧固件与壳体1能拆卸地固定连接。该紧固件例如采用螺丝,以在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的外边缘相互嵌合后,利用螺丝辅助两者固定。
如图8所示,在下壳体17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中心安装孔171,中心安装孔171的孔径略大于上管体31的外径,上管体31的上端能由该中心安装孔171穿入壳体1中;蜗轮311为具有中心孔且盘面水平设置的圆盘结构,其套设在上管体31的上端并与上管体31固定;蜗杆2121可以为空心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结构。在下壳体17的底部还开设有螺丝孔,便于上述的连接杆3221通过螺丝与下壳体17固接;下壳体17上用于和连接杆3221连接的螺丝孔与用于和上壳体16连接的螺丝孔可以为同一个螺丝孔,例如图8中示出的螺丝安装孔172;或者,也可以为各自独立的螺丝孔,具体根据安装需要而定。
上述的电机2和隔热件均与下壳体17固定即可,壳体1、支撑管3、旋转座322和底座4的材质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ABS塑料材质或PC塑料材质,上述的电热丝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弹簧丝或U形丝。
进一步地,参照图1,电机2和电热丝通过相应的线路与一分档开关5电连接,分档开关5与插头6电连接。将插头6插在相应的插座上以接通电源后,通过分档开关5可以方便调节电路的开关以及制暖温度档位。分档开关5的外壳与上述的壳体1相互独立分离,两者之间釆用相应的电源线相连,电源线与分档开关5的外壳和壳体1相连部位各有属于自己的电源线尾卡,电源线尾卡起固定电源线作用,不限于外形及尺寸;该分档开关5与相应的电源线之间可采用HO3VV-F型可旋转电源线接头相连接,更有效支持壳体1旋转;与分档开关5连接的电源线从底座4的中心安装孔171穿入后依次穿过下管体32、上管体31和蜗轮311,然后连接电机2和电热丝。
进一步地,上述的插头6、分档开关5、电机2和电热丝之间的电路连接如下:
如图9所示,插头6为双片插头,分档开关5为拨片双档开关,拨片双档开关具有拨动片A、高温档滑片A2和低温档滑片A1,电热丝包括主电热丝EH1和副电热丝EH2;双片插头的一端通过相线71与主电热丝EH1的一端连接,主电热丝EH1的另一端通过零线72与双片插头的另一端连接。
副电热丝EH2与整流桥堆8的两个交流电接口串联后并联在主电热丝EH1的两端,整流桥堆8的两个直流电接口分别与电机2的输入端和输入端连接(也即在主电热丝EH1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线路73,整流桥堆8的两个交流电接口和副电热丝EH2均串联在该第一线路73上,整流桥堆8可以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供电机2使用);或者,副电热丝EH2与电机2串联后并联在主电热丝的两端EH1。也就是说,电机2不限交、直流电机,电机2采用直流电机时,利用整流桥堆8进行整流;电机2采用交流电机时,无需连接整流桥堆8,直接与副电热丝EH2串联即可。
拨片双档开关的拨动片A和高温档滑片A2串接在相线71上,信号继电器J的第一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串接在相线71上(拨动片A靠近双片插头设置,信号继电器J的出线接口靠近主电热丝EH1设置),信号继电器J的第二进线接口(通过第二线路74)旁接在零线72上;在信号继电器J的第一进线接口和第二进线接口的两侧并联有自动恒温控制电路,自动恒温控制电路包括顺序串联的单向可控硅SCR、电位器RP、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容C1(单向可控硅SCR所在的第三线路7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线71和零线72连接,单向可控硅SCR、电位器RP、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容C1由该第三线路75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顺序设置,单向可控硅SCR的正极靠近第三线路75的第一端设置,其负极靠近电位器RP设置);在电位器RP、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容C1三者整体的两端并联有第一整流二极管V1,第一整流二极管V1的正极旁接在单向可控硅SCR和电位器RP之间;双向触发二极管V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整流二极管V1的负极,另一端旁接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容C1之间;信号继电器J与单向可控硅SCR信号连接。
低温档滑片A1通过旁接线路76旁接相线71上,并在旁接线路76上串联有削波二极管V3;在相线71和零线72之间还连接有指示灯电路,指示灯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发光二极管L(即LED灯);且沿电流方向,旁接线路76与相线71的旁接点以及指示灯电路与相线71的旁接点均位于信号继电器J和主电热丝EH1之间。
上述的信号继电器J在线路中控制电路功率;当输入量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改变工作状态,有效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电控制执行,对输入量起到耦合隔离、担当安全防护作用;信号继电器J具体是根据单向可控硅SCR的通断而通断,当单向可控硅SCR导通时,信号继电器J闭合,当单向可控硅SCR断开时,信号继电器J断开。上述的整流桥堆8可以但不限于由四个二极管组成;副电热丝EH2通过整流桥堆8完成交、直流转换过程,输入电机2。整个电路中各元件的型号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在相线71上且位于高温档滑片A2和第一进线接口之间顺序串联有第二电阻R2和第二整流二极管V4(第二整流二极管V4的正极靠近第二电阻R2设置),在第二电阻R2的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C2;第三整流二极管V5的正极旁接在零线72上,其负极旁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二整流二极管V4之间的相线71上;在信号继电器J的第一进线接口和第二进线接口的两侧还并联有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阻R3。
这里的第二电容C2与第二电阻R2配套使用,可以使得信号继电器J的使用更加安全;第二整流二极管V4和第三整流二极管V5主要起到稳压整流的作用,使得信号继电器J的使用更加安全;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阻R3配套使用,可以防止电压过大,平稳过激电流,防止相线71和零线72之间的电流过大而造成线路断开。
进一步地,在相线71上且位于双片插头和拨动片A之间还串联有电流保险丝RD,在相线71和零线72之间还连接有压敏电阻MY(压敏电阻MY所在的线路两端分别旁接在相线71和零线72上,且该线路与相线71的连接点位于高温档滑片A2和第二电阻R2之间);在相线71上且位于出线接口和主电热丝EH1之间还串联有温控保险丝9。
上述的压敏电阻MY、电流保险丝RD和温控保险丝9构成过压保护电路;压敏电阻MY和电流保险丝RD相配合,当电网出现过电压时,压敏电阻MY内部被短路,可快速熔断电流保险丝RD,起到过压自动保护的作用。温控保险丝9可采用一个升温断开、降温复位的AMT-C1型保险丝,最初一直处于闭合状态,达到一定温度后会自动断开,温度降低后会自动闭合,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为防止启动电机2时瞬间电流过激和在使用过程中因电流滤波不净导致电机2发生闪火花而降低电机2使用寿命以及防止因泄电而造成不安全因素,阻止直流信号的串模干扰,只允许交流信号通过,增加滤波作用,为电路提供泄放通道以及电路信号停止工作后通过电阻泄放掉电器两端存储电能,避免电器发生泄电事故,如图9所示,在相线71和零线72之间还连接有分压电路,分压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四电阻R4和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所在的线路两端分别旁接在相线71和零线72上,且该线路与相线71的连接点位于指示灯电路和相线71的旁接点与温控保险丝9之间,第四电阻R4并联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例如本实施例中在信号继电器J后的相线71和零线72之间并联100k的电阻和0.1uf、耐压300V的电容各一个,组成分压电路,起到安全减压、延长电机2寿命的效果。
进一步地,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整个制热设备的制暖部分及拨片双档开关在预定温度下工作;双片插头接通电源后,接通市电。
当拨动拨片双档开关,使得拨动片A接触低温档滑片A1时,电流经过电流保险丝RD通过削波二极管V3后减为半波,连通并联的第一电阻R1和发光二极管L,LED灯亮,表明进入工作状态,通向制热设备;连通主电热丝EH1和副电热丝EH2均发热制暖,经整流桥堆8完成交、直流转换后输入电机2带动扇叶开始工作,吸引气流从出风通道12提供低温热风,蜗杆2121围绕咬合连接的蜗轮311做旋转散热,低温热风均匀传播。由于经削波二极管V3作用后电流变小,因此,此时整个电热丝的发热温度相对较低,为低温档运行工作。
当拨动拨片双档开关,使得拨动片A接触高温档滑片A2时,市电经高温档滑片A2连接第一电容C1及并联第二电阻R2降压、第二整流二极管V4和第三整流二极管V5稳压整流、第三电容C3滤波后供信号继电器J使用。由于拨动片A接触高温档滑片A2时线路中并没有设置削波二极管,电流不再通过削波二极管,直接通过信号继电器J及温控保险丝9升温主电热丝EH1和副电热丝EH2,同时电机2加速带动扇叶,完成均风均温功能;因此相较于拨动片A接触低温档滑片A1时而言电流更大,整个电热丝的发热温度也会相对较高,为高温档运行工作。
当制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电网停电,则信号继电器J断电释放,高温档滑片A2断开,故制热设备不工作;整个电路具有停电自锁功能。电网恢复供电时不能使信号继电器J和制热设备自动接通电源,只能再次拨动高温档滑片A2,信号继电器J吸合,制热器设备才会重新通电工作。
上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其内部阻值大小随所感受的温度高低而变化,即温度高时内部阻值增大,反之亦然。由第一整流二极管V1、单向可控硅SCR、双向触发二极管V2、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第一电容C1和电位器RP组成的自动恒温控制电路电,其控制过程是:
电流经电位器RP、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向第一电容C1充电,当第一电容C1两端上的电压达到一定值,使双向触发二极管V2击穿导通而处于放电状态。此时,单向可控硅SCR被触发导通,使得信号继电器J闭合,进而使主电热丝EH1和副电热丝EH2升温发热、电机2通电旋转,制热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当高档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的内部阻值很大,而降落在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较小,不能使第一整流二极管V1击穿,则单向可控硅SCR关断,使得信号继电器J断开,进而使相应制热设备断电不工作,此时制热设备处于降温状态。当制热设备温度降到某一值时,又重复以上的控制过程,这样不断周而复始,使制热设备的温度保持在某一恒定值。
倘若电网出现过电压时,压敏电阻MY内部被短路(即处于导通状态),并快速熔断电流保险丝RD,从而起到过电压自动保护作用。
综上,整个制暖设备结构简洁,体积小,能耗低,空间温度受热均匀,可以用于家庭使用,特别适用于个人在小环境中便捷使用,比以往加其它制热设备更安全有效,真正达到制暖部分整体旋转效果,受热均匀且节能高效。壳体1的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采用鸭嘴式不规则面设计,上、下两片形似鸭嘴的上隔片131和下隔片132设计包含了上翘(如图1)、平直(如图6)、或下垂(如图7)的造型,可有效分隔屏蔽杂物对进风口14和出风口的堵塞。整个制暖设备中的电路具有停电自锁、自动恒温控制和过电压保护的功能,使用更加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在所述壳体内固设有电机和隔热件,在所述隔热件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电机为双出杆电机,其传动轴的两端分别构成轴头段和轴尾段,在所述轴头段上固设有扇叶,所述扇叶正对所述进风通道设置,所述轴尾段上形成有蜗杆;
支撑管,其上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在所述支撑管的上端同轴固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在所述支撑管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与所述壳体能拆卸地固接;
以及底座,所述支撑管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能拆卸地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管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下管体的直径,所述上管体能轴向滑动地插设在所述下管体内,并能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管体固接,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下管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开口处均连接有隔片组件,所述隔片组件包括上隔片和下隔片,所述上隔片和所述下隔片均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长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所述上隔片和所述下隔片之间的长条状区域构成所述进风通道或所述出风通道,所述长条状区域的过流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隔片为由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凹陷形成的上凸起结构,所述下隔片为由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凹陷形成的下凸起结构,所述上凸起结构的下边缘与所述下凸起结构的上边缘之间围成进风口或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通道对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对应连通;
所述上凸起结构相对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上翘设置,且所述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或者,
所述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顶面平齐设置,且所述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其下表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或者,
所述上凸起结构相较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下垂设置,且所述上凸起结构的上表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其下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隔片和/或所述下隔片上设有多个通孔,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均设有网栅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和所述电热丝通过相应的线路与一分档开关电连接,所述分档开关与插头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为双片插头,所述分档开关为拨片双档开关,所述拨片双档开关具有拨动片、高温档滑片和低温档滑片,所述电热丝包括主电热丝和副电热丝;所述双片插头的一端通过相线与所述主电热丝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电热丝的另一端通过零线与所述双片插头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副电热丝与整流桥堆的两个交流电接口串联后并联在所述主电热丝的两端,所述整流桥堆的两个直流电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机的输入端和输入端连接;或者,所述副电热丝与所述电机串联后并联在所述主电热丝的两端;
所述拨片双档开关的所述拨动片和所述高温档滑片串接在所述相线上,信号继电器的第一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串接在所述相线上,所述信号继电器的第二进线接口旁接在所述零线上;在所述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进线接口和所述第二进线接口的两侧并联有自动恒温控制电路,所述自动恒温控制电路包括顺序串联的单向可控硅、电位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第一电容;在所述电位器、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三者整体的两端并联有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旁接在所述单向可控硅和所述电位器之间;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旁接在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之间;所述信号继电器与所述单向可控硅信号连接;
所述低温档滑片通过旁接线路旁接所述相线上,并在所述旁接线路上串联有削波二极管;在所述相线和所述零线之间还连接有指示灯电路,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和发光二极管;且沿电流方向,所述旁接线路与所述相线的旁接点以及所述指示灯电路与所述相线的旁接点均位于所述信号继电器和所述主电热丝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线上且位于所述高温档滑片和所述第一进线接口之间顺序串联有第二电阻和第二整流二极管,在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第三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旁接在所述零线上,其负极旁接在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之间的所述相线上;在所述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进线接口和所述第二进线接口的两侧还并联有第三电容和第三电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暖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线上且位于所述双片插头和所述拨动片之间还串联有电流保险丝,在所述相线和所述零线之间还连接有压敏电阻;在所述相线上且位于所述出线接口和所述主电热丝之间还串联有温控保险丝;
在所述相线和所述零线之间还连接有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四电容。
CN202220339120.4U 2022-02-18 2022-02-18 制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769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9120.4U CN216769555U (zh) 2022-02-18 2022-02-18 制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9120.4U CN216769555U (zh) 2022-02-18 2022-02-18 制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9555U true CN216769555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912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769555U (zh) 2022-02-18 2022-02-18 制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9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64019B2 (en) Hair dryer
AU708079B2 (en) Dual fan room heater
US4085309A (en) Control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electrically heated hair treatment appliance
EP3995033B1 (en) Wireless blow dryer system and wireless blow dryer
CN106685282B (zh) 电动器具及其电机调速装置
EP1897419A2 (en) Dimmer having a microprocessor-controlled power supply
CN216769555U (zh) 制暖设备
CN117781251B (zh) 一种室内设计用智能灯具
CN114625192B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空气炸锅控制电路
CN207912301U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电吹风
CN111536577A (zh) 一种自调控式取暖器
CN211882639U (zh) 一种手柄感应的新型电吹风
CN211358582U (zh) 水性涂料温控搅拌设备
CN210292022U (zh) 一种智能化节能环保烟罩
CN213043609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1174690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风速的无叶风扇
CN21989316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装置
CN209195767U (zh) 一种带灯的wifi风扇
CN220985546U (zh) 电热式香薰机控制电路及设备
CN220208148U (zh) 加热控制电路
CN210274630U (zh) 一种多地控制开关装置
CN214281270U (zh) 一种室外机风机控制电路
CN22038344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交流电源
CN217282199U (zh) 一种电风扇驱动电路板
CN213450909U (zh) 直流无刷风扇及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