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7570U - 燃气轮机 - Google Patents

燃气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7570U
CN216767570U CN202220064292.5U CN202220064292U CN216767570U CN 216767570 U CN216767570 U CN 216767570U CN 202220064292 U CN202220064292 U CN 202220064292U CN 216767570 U CN216767570 U CN 216767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heat
gas
turbin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42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42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7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7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7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包括转轴、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所述压气机和涡轮套设安装于转轴上;所述燃烧室的出口端设有导叶组件;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组件,轴承位于轴承座组件内,所述导叶组件与轴承座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轮机,在原本相互搭接的燃烧室出口端和轴承座之间设置热引导部件,将燃烧室出口处的热量引导至远离轴承的轴承座部分,使得传导至轴承座的热量能够在轴承座内更好地均布,使轴承及其附近轴承座受热均匀,进而变形均匀,避免在轴承处形成局部高温,克服了气体轴承因受热不均而出现不规则变形,进而导致的漏气、同轴度变化、气膜不均、卡住转轴等缺陷。

Description

燃气轮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其主要包括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三大部件:压气机从外界大气环境吸入空气,并压缩使之增压,同时空气温度也相应提高;压缩空气被压送到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再进入到涡轮中膨胀做功,推动涡轮带动压气机和外负荷转子高速旋转,可实现气体或液体燃料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机械功和热能,并可通过连接发电机输出电能。
非接触式轴承(例如气体轴承)由于其摩擦系数和摩擦力矩小、运动精度高等特点,在一些高转速的场合使用越来越普遍。气体轴承是依靠轴承间隙中的压力气膜实现转子系统的支撑的。气体轴承可应用于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工作时,燃烧室出口的气体温度高达900℃,此处的高温会直接传至邻近设置的轴承、轴承座;由于局部高温和热量分布不均,会导致该轴承、轴承座的不规则变形;当轴承为气体轴承时,还会导致气体轴承的密封失效,使得气体轴承的气膜不稳定,支撑力不足,影响气体轴承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为克服轴承、轴承座受热不均、局部高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在燃烧室出口端和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热引导部件,可将燃烧室出口处的热量引导至远离轴承的轴承座部分,从而使得传导至轴承座的热量更好地均布,避免因受热不均、局部高温导致的不规则变形、密封失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燃气轮机,包括转轴、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所述压气机和涡轮套设安装于转轴上;所述压气机的排气端与燃烧室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燃烧室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将燃烧室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入涡轮的导叶组件;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组件,轴承位于轴承座组件内,所述导叶组件与轴承座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引导部件与轴承座组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轴承座组件的相对远离轴承的位置处,以将热量引导至远离轴承的位置,起到更好地引导效果,有利于热量在轴承座内更好地均布。
进一步地,所述热引导部件环绕转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热引导部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与导叶组件连接,以对导叶组件和燃烧室形成固定支撑;所述第二端部与轴承座组件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热引导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子端部,子端部与轴承座组件连接(各子端部连接在轴承座组件的不同位置,如此,可以将热量传导至轴承座组件的多个位置,更有利于受热均匀),子端部通过分支部与连接部连接,分支部可以呈环状或辐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热引导部件的第一端部和连接部,与轴承座组件之间间隔设置(即不与轴承座组件直接接触),在导叶组件向轴承座组件传导热量时,构成较长的热传导路径,有助于温度降低和向外界环境均匀散热,避免将热量直接传到至轴承座组件上相对靠近轴承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部的与轴承座组件连接的部分设有槽(可以是环槽,也可以是多个间隔设置的小槽结构),以降低热引导部件与轴承座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尽量减少向轴承座组件传导的热量(减小接触面积会使热量更多地积聚在热引导部件上,再通过压气机的气对热引导部件降温;金属的热引导部件的导热速度远大于空气,积聚在热引导部件的热通过热辐射散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与导叶组件的连接方式选自焊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限位槽卡接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部与轴承座组件的连接方式选自焊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限位槽卡接等。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选自气体轴承。所述气体轴承选自静压轴承、动压轴承和/或动静压混合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选自推力轴承和/或径向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轴承的位置可以是转轴上任意合适的位置,比如转轴两端的任意一端、压气机两侧的任意一侧、涡轮两侧的任意一侧。在某一具体的方案中,轴承、轴承座组件位于压气机和涡轮之间;轴承座组件包括端盖、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与转轴之间设有推力轴承和推力盘,第二座体与转轴之间设有径向轴承,径向轴承位于推力轴承和涡轮之间;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外套设有套环,端盖设在第一座体上,并且套环通过端盖与第一座体连接;燃烧室环绕转轴设置并安装于套环上;所述导叶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与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或端盖连接,连接位置以远离径向轴承的一侧为宜。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上设置有气孔,气孔的进气口与压气机的出气端连通,气孔的出气口与热引导部件所处的内腔体(端盖、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套环之间形成的内腔体)连通,以将来自于压气机的“冷气”(“冷气”是相对于涡轮端的“热气”而言的,其一般是常温气体并可用于冷却)引导至轴承座组件内腔体,对热引导部件及轴承座组件的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热引导部件上设有通孔,一方面,能够加强来自于压气机的“冷气”流动,来自于压气机的“冷气”进入轴承座组件内腔体后,可通过通孔进入环形腔体(由于连接部与轴承座组件之间为间隔设置,所以连接部、轴承座组件之间形成了一个环形腔体),对轴承座组件进行冷却,增强冷却效果,增加冷却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热引导部件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位置,可以设在连接部上,可以设在连接部与第一端部之间,可以设在连接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可以设在连接部、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三者之间,可以设在轴承座组件与连接部之间(即:热引导部件的第二端部在通孔处断开设置,通孔的边沿由第二端部变成了轴承座组件,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轻热引导部件的重量,并减少热引导部件与轴承座组件的接触面积,减少向轴承座组件传导的热量),可以设在轴承座组件、连接部、第一端部三者之间。所述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扇形、椭圆形、多边形(包括凸多边形、凹多边形,比如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任意形状;所述通孔的数量,是至少一个,可以是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导叶组件,包括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之间设有具有轴向气道的叶片组。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压气机、涡轮、燃烧室和轴承座组件整体安装于壳体内,压气机与燃烧室连通的气体通路位于壳体与轴承座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压气机低压端从外界吸入空气(大气环境下),空气经由压气机压缩增压后,进入到燃烧室内并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气体(温度可高达900℃)从燃烧室出口端经由导叶组件进入到涡轮中膨胀做功;导叶组件的热量通过热引导部件引导至轴承座组件相对远离轴承的部分,该部分轴承座组件的材料相对较厚,利于导入热量的均布,使得轴承座组件整体受热变形均匀,变形趋近于整体膨大,同轴度等相对尺寸影响不大,并能够配合其他部件的热膨胀而适配。
现有常规设计中,导叶组件直接安装在轴承座组件靠近轴承的一端,该部分的轴承座组件由于尺寸空间的限制,材料往往相对较薄,并且导叶组件的导热路径较短,传导的热量容易在此处聚集,且较薄材料的均热能力差,使得轴承处形成局部高温且热量分布十分不均匀,导致轴承的变形不是整体膨大而是出现不规则的变形,进而导致同轴度变化,影响转动精度。当轴承是气体轴承时,还会导致密封失效、漏气、气膜不均、卡住转轴等缺陷。而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轮机,导叶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与轴承座组件远离轴承的一端连接,热引导部件中除与轴承座组件连接处之外的部分与轴承座组件间隔设置,可将热量传导至轴承座组件远离轴承的一端,避免热量在轴承座组件靠近轴承的一端聚集,尽量使轴承座组件受热均匀,从而变形均匀,当轴承是气体轴承时,受热均匀,避免出现密封失效、漏气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轮机,在原本相互搭接的燃烧室出口端和轴承座之间设置热引导部件,将燃烧室出口处的热量引导至远离轴承的轴承座部分,使得传导至轴承座的热量能够在轴承座内更好地均布,使轴承及其附近轴承座受热均匀,进而变形均匀,避免在轴承处形成局部高温,克服了气体轴承因受热不均而出现不规则变形,进而导致的漏气、同轴度变化、气膜不均、卡住转轴等缺陷。
当本文中提及的气体轴承为静压轴承时,具有以下结构:包括由外向内嵌套设置的轴承本体和轴承套,轴承套与转轴在径向上具有预定的径向间隙(轴承为径向轴承时),或轴承套与推力盘在转轴的轴向上对置安装且具有预定的轴向间隙(轴承为推力轴承时);轴承套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气腔,轴承套上设有贯通环形气腔与间隙(径向间隙或轴向间隙)的通孔;轴承本体上设有将环形气腔与外接气源连通的气孔;为便于加工且不影响间隙内的气体压力,所述通孔可以为变径孔,即通孔远离间隙一侧的直径大,靠近间隙一侧的直径小。
当本文中提及的气体轴承为动压轴承时,具有以下结构: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与转轴在径向上具有预定的径向间隙(轴承为径向轴承时),轴承本体的内径面或转轴的安装轴承本体的部位设置有动压发生槽;或:轴承本体与推力盘在转轴的轴向上对置安装且具有预定的轴向间隙(轴承为推力轴承时),轴承本体朝向推力盘的端面或推力盘朝向轴承本体的端面设置有动压发生槽。
当本文中提及的气体轴承为动静压混合轴承时,其结构同时具有静压轴承和动压轴承的特征。本实用新型不再做过多的赘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实用新型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燃气轮机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端部830与第二座体530连接)。
图2:热引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热引导部件的右视图。
图4:热引导部件的右视图(设有通孔)。
图5:热引导部件的右视图(设有扇面形通孔)。
图6:热引导部件的右视图(第二端部断开设置)。
图7:实施例2的燃气轮机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端部830与第一座体520连接)。
图8:实施例3的燃气轮机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端部830与端盖510连接)。
其中,100、转轴;200、压气机;300、涡轮;400、燃烧室;510、端盖;520、第一座体;530、第二座体;540、套环;600、导叶组件;710、径向轴承;800、热引导部件;810、第一端部;820、连接部;830、第二端部;840、环槽;85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实施例1
一种燃气轮机,包括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和燃烧室400;如图1所示,所述压气机200和涡轮300套设安装于转轴100上且可同步转动;所述压气机200的排气端与燃烧室40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燃烧室400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将燃烧室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入涡轮300的导叶组件600;所述转轴100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组件,轴承位于轴承座组件内,所述导叶组件600与轴承座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800连接。所述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燃烧室400和轴承座组件整体安装于壳体内(图1中仅示出部分壳体),压气机200与燃烧室400连通的气体通路位于壳体与轴承座组件之间。
所述轴承为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710,推力轴承、径向轴承710、轴承座组件位于压气机200和涡轮300之间;轴承座组件包括端盖510、第一座体520和第二座体530,推力轴承和推力盘位于第一座体520与转轴100之间,径向轴承710位于第二座体530与转轴100之间,径向轴承710在轴向上位于推力轴承和涡轮300之间;第一座体520、第二座体530外套设有套环540,并且套环540通过端盖510与第一座体520连接;燃烧室400环绕转轴100设置并安装于套环540上。
所述推力轴承、径向轴承710,可以是气体轴承。气体轴承可以是静压轴承、动压轴承和/或动静压混合轴承。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环绕转轴100设置,如图2、图3所示,包括第一端部810、第二端部830,以及连接第一端部810和第二端部830的连接部820;所述第一端部810与导叶组件600连接,以对导叶组件600和燃烧室400形成固定支撑;所述第二端部830与第二座体530连接,连接位置位于轴承座组件的相对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位置处,以将热量引导至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位置,起到更好地引导效果,有利于热量在轴承座内更好地均布。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的第一端部810和连接部820,与第二座体530之间间隔设置(即不与第二座体530直接接触),在导叶组件600向第二座体530传导热量时,构成较长的热传导路径,有助于温度降低和向外界环境均匀散热,避免将热量直接传到至第二座体530上相对靠近径向轴承710的部分。更进一步地,所述热引导部件800还可以包括多个子端部,各子端部均与轴承座组件连接(各子端部连接在轴承座组件的不同位置,如此,可以将热量传导至轴承座组件的多个位置,更有利于受热均匀),各子端部通过分支部与连接部连接,分支部可以呈环状或辐条状。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的第二端部830的与轴承座组件连接的部分可以设有环槽840,如图2所示,以降低热引导部件800与第二座体530的接触面积,从而尽量减少向第二座体530传导的热量(减小接触面积会使热量更多地积聚在热引导部件800上,再通过压气机200的气对热引导部件800降温;金属的热引导部件800的导热速度远大于空气,积聚在热引导部件800的热通过热辐射散发)。
所述第一端部810与导叶组件600的连接方式,第二端部830与第二座体53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限位槽卡接等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套环540上可以设置有气孔,如图1所示,气孔的进气口与压气机200的出气端连通,气孔的出气口与热引导部件800所处腔体连通,以将来自于压气机200的“冷气”(“冷气”是相对于涡轮端的“热气”而言的,其一般是常温气体并可用于冷却)引导至轴承座组件内腔体(端盖510、第一座体520、第二座体530和套环540之间形成的内腔体),对热引导部件800及轴承座组件的第一座体520、第二座体530进行冷却。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上可以设有通孔850,一方面,能够加强来自于压气机的“冷气”流动,来自于压气机200的“冷气”进入轴承座组件内腔体后,可通过通孔850进入环形腔体(由于连接部820与第二座体530之间为间隔设置,所以连接部、第二座体530之间形成了一个环形腔体),对第二座体530进行冷却,增强冷却效果,增加冷却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热引导部件800的重量。
所述通孔850,可以是设在连接部820上的多个通孔,如图4所示,通孔的形状为圆形。
所述通孔850,还可以是设在连接部820、第一端部810、第二端部830三者之间的扇面形通孔(即通孔贯穿连接部820,以第一端部810、第二端部830为边沿),如图5所示。在此基础上,热引导部件800的第二端部830在通孔850处可以断开设置,如此,通孔850的边沿由第二端部820变成了第二座体530,如图6所示;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轻热引导部件800的重量,并减少热引导部件800与第二座体530的接触面积,减少向第二座体530传导的热量。
所述导叶组件600的结构,可以是:包括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之间设有具有轴向气道的叶片组。
本实施例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压气机200低压端从外界吸入空气(大气环境下),空气经由压气机200压缩增压后,进入到燃烧室400内并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气体(温度可高达900℃)从燃烧室400出口端经由导叶组件600进入到涡轮300中膨胀做功;导叶组件600的热量通过热引导部件800引导至第二座体530相对远离径向轴承710的部分,该部分轴承座组件的材料相对较厚,利于导入热量的均布,使得第二座体530整体受热变形均匀,变形趋近于整体膨大,同轴度等相对尺寸影响不大,并能够配合其他部件的热膨胀而适配。
现有常规设计中,导叶组件600直接安装在第二座体530靠近径向轴承710的一端,该部分的第二座体530由于尺寸空间的限制,材料往往相对较薄,并且导叶组件600的导热路径较短,传导的热量容易在此处聚集,且较薄材料的均热能力差,使得径向轴承710处形成局部高温且热量分布十分不均匀,导致轴承的变形不是整体膨大而是出现不规则的变形,进而导致同轴度变化,影响转动精度。当轴承是气体轴承时,还会导致密封失效、漏气、气膜不均、卡住转轴等缺陷。而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轮机,导叶组件600通过热引导部件800与第二座体530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一端连接,热引导部件800中除与第二座体530连接处之外的部分与第二座体530间隔设置,可将热量传导至第二座体530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一端,避免热量在第二座体530靠近径向轴承710的一端聚集,尽量使第二座体530受热均匀,从而变形均匀,当轴承是气体轴承时,受热均匀,避免出现密封失效、漏气的情况。
实施例2
一种燃气轮机,包括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和燃烧室400;如图7所示,所述压气机200和涡轮300套设安装于转轴100上且可同步转动;所述压气机200的排气端与燃烧室40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燃烧室400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将燃烧室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入涡轮300的导叶组件600;所述转轴100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组件,轴承位于轴承座组件内,所述导叶组件600与轴承座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800连接。所述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燃烧室400和轴承座组件整体安装于壳体内(图7中仅示出部分壳体),压气机200与燃烧室400连通的气体通路位于壳体与轴承座组件之间。
所述轴承为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710,推力轴承、径向轴承710、轴承座组件位于压气机200和涡轮300之间;轴承座组件包括端盖510、第一座体520和第二座体530,推力轴承和推力盘位于第一座体520与转轴100之间,径向轴承710位于第二座体530与转轴100之间,径向轴承710在轴向上位于推力轴承和涡轮300之间;第一座体520、第二座体530外套设有套环540,并且套环540通过端盖510与第一座体520连接;燃烧室400环绕转轴100设置并安装于套环540上。
所述推力轴承、径向轴承710,可以是气体轴承。气体轴承可以是静压轴承、动压轴承和/或动静压混合轴承。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环绕转轴100设置,如图2、图3所示,包括第一端部810、第二端部830,以及连接第一端部810和第二端部830的连接部820;所述第一端部810与导叶组件600连接,以对导叶组件600和燃烧室400形成固定支撑;所述第二端部830与第一座体520连接,连接位置位于轴承座组件的相对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位置处,以将热量引导至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位置,起到更好地引导效果,有利于热量在轴承座内更好地均布。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的第一端部810和连接部820,与第一座体520之间间隔设置(即不与第一座体520、第二座体530直接接触),在导叶组件600向第一座体520传导热量时,构成较长的热传导路径,有助于温度降低和向外界环境均匀散热,避免将热量直接传到至第二座体530上相对靠近径向轴承710的部分。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的第二端部830的与轴承座组件连接的部分可以设有环槽840,如图2所示,以降低热引导部件800与第一座体520的接触面积,从而尽量减少向第一座体520传导的热量。
所述第一端部810与导叶组件600的连接方式,第二端部830与第一座体52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限位槽卡接等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3
一种燃气轮机,包括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和燃烧室400;如图8所示,所述压气机200和涡轮300套设安装于转轴100上且可同步转动;所述压气机200的排气端与燃烧室40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燃烧室400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将燃烧室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入涡轮300的导叶组件600;所述转轴100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组件,轴承位于轴承座组件内,所述导叶组件600与轴承座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800连接。所述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燃烧室400和轴承座组件整体安装于壳体内(图8中仅示出部分壳体),压气机200与燃烧室400连通的气体通路位于壳体与轴承座组件之间。
所述轴承为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710,推力轴承、径向轴承710、轴承座组件位于压气机200和涡轮300之间;轴承座组件包括端盖510、第一座体520和第二座体530,推力轴承和推力盘位于第一座体520与转轴100之间,径向轴承710位于第二座体530与转轴100之间,径向轴承710在轴向上位于推力轴承和涡轮300之间;第一座体520、第二座体530外套设有套环540,并且套环540通过端盖510与第一座体520连接;燃烧室400环绕转轴100设置并安装于套环540上。
所述推力轴承、径向轴承710,可以是气体轴承。气体轴承可以是静压轴承、动压轴承和/或动静压混合轴承。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环绕转轴100设置,如图2、图3所示,包括第一端部810、第二端部830,以及连接第一端部810和第二端部830的连接部820;所述第一端部810与导叶组件600连接,以对导叶组件600和燃烧室400形成固定支撑;所述第二端部830与端盖510连接,连接位置位于轴承座组件的相对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位置处,以将热量引导至远离径向轴承710的位置,起到更好地引导效果,有利于热量在轴承座内更好地均布。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的第一端部810和连接部820,与端盖510之间间隔设置(即不与端盖510、第一座体520、第二座体530直接接触),在导叶组件600向端盖510传导热量时,构成较长的热传导路径,有助于温度降低和向外界环境均匀散热,避免将热量直接传到至第二座体530上相对靠近径向轴承710的部分。
所述热引导部件800的第二端部830的与轴承座组件连接的部分可以设有环槽840,如图2所示,以降低热引导部件800与端盖510的接触面积,从而尽量减少向端盖510传导的热量。
所述第一端部810与导叶组件600的连接方式,第二端部830与端盖5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限位槽卡接等中的任意一种。
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上述实施例,以完全公开和描述如何实施和使用所主张的实施方案,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文公开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修饰将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所述压气机和涡轮套设安装于转轴上;所述燃烧室的出口端设有导叶组件;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组件,轴承位于轴承座组件内,所述导叶组件与轴承座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引导部件与轴承座组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轴承座组件的相对远离轴承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引导部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与导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轴承座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引导部件的第一端部和连接部,与轴承座组件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与轴承座组件连接的部分设有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选自气体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轴承座组件位于压气机和涡轮之间;轴承座组件包括端盖、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与转轴之间设有推力轴承和推力盘,第二座体与转轴之间设有径向轴承,径向轴承位于推力轴承和涡轮之间;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外套设有套环,并且套环通过端盖与第一座体连接;燃烧室环绕转轴设置并安装于套环上;所述导叶组件通过热引导部件与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或端盖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上设置有气孔,气孔的进气口与压气机的出气端连通,气孔的出气口与热引导部件所处腔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引导部件上设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组件,包括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之间设有具有轴向气道的叶片组;
和/或:所述转轴、压气机、涡轮、燃烧室和轴承座组件整体安装于壳体内,压气机与燃烧室连通的气体通路位于壳体与轴承座组件之间。
CN202220064292.5U 2022-01-11 2022-01-11 燃气轮机 Active CN216767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4292.5U CN216767570U (zh) 2022-01-11 2022-01-11 燃气轮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4292.5U CN216767570U (zh) 2022-01-11 2022-01-11 燃气轮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7570U true CN216767570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6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4292.5U Active CN216767570U (zh) 2022-01-11 2022-01-11 燃气轮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75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608A (zh) * 2022-01-11 2022-04-12 永旭腾风新能源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608A (zh) * 2022-01-11 2022-04-12 永旭腾风新能源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
WO2023134176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永旭腾风新能源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40807B1 (en) Turbocharger with hydrodynamic foil bearings
US8011884B1 (en) Fan blade assembly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US9982557B2 (en) VTG mechanism assembly using wave spring
CN101435346B (zh) 涡轮级中转子环的密封
US7988426B2 (en) Compressor ported shroud for foil bearing cooling
US5639096A (en) Oil film cooled face seal
US4482303A (en) Turbo-compressor apparatus
KR101970400B1 (ko) 공기 베어링 및 회전체 시스템
CN110094236B (zh) 一种氦气涡轮机轴系结构
US4306834A (en) Balance piston and seal for gas turbine engine
CN216767570U (zh) 燃气轮机
US11187093B2 (en) Face seal assembly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circuit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thereof
US10487689B2 (en) Turbine casing comprising ring sector attachment means
CN114320608A (zh) 燃气轮机
SG181972A1 (en) Gas turbine engine and foil bearing system
US20230250825A1 (en) Compressor
KR102554216B1 (ko) 터보 차저용 노즐 링
US3151841A (en) Fixed nozzle support
JP2943544B2 (ja) ガスタービン発電装置
CN216767482U (zh)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CN212615553U (zh) 轴承壳体、壳体组件和涡轮增压器
JPH09250353A (ja) タービンロータの冷却装置
CN114320489A (zh)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CN110821570B (zh) 一种无主轴的燃气涡轮
JPH11229804A (ja) 蒸気冷却ガスタービ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4

Address after: 518063 10 Nanshan District Road, Gaoxin south,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u Muhua

Address before: 100176 floors 1-3 of Building 1 and floor 1 of Building 2, No. 2, Yongchang Nor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4

Address after: 100176, 1st to 3rd floors and 1st floor of Building 1, No. 2 Yongchang North Road,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63 10 Nanshan District Road, Gaoxin south,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iu Mu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