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4359U -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4359U
CN216754359U CN202123024927.3U CN202123024927U CN216754359U CN 216754359 U CN216754359 U CN 216754359U CN 202123024927 U CN202123024927 U CN 202123024927U CN 216754359 U CN216754359 U CN 216754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ight
detection device
output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249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璎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249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4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4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4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其中,检测装置包括:发光件,适于发出光信号;接收件,设置有多个;导光组件,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入端设置在发光件的一侧;第一输出端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以使第一输入端接收发光件发出的光信号,然后经过第一输出端输出至检测装置的外界,并在反射后传输至对应的接收件。从而实现一个发光件配合多个接收件即可实现清洁机器人的避障功能,以降低多个发光件由于安装角度产生的检测误差,同时还可以降低发光件的空间占用率,降低整机成本。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庭卫生也越来越注重。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清洁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
以清洁机器人为例,其可以利用传感器进行边缘检测,以实现清洁机器人的避障功能。一般的,每个清洁机器人设置有4-6个传感器,而每个传感器都由一个红外二极管作为发射端,一个红外三极管作为接收端组成。这样一来,每个清洁机器人上设置有多个红外二极管,从而增加自清洁机器人的成本,还会占用空间。并且,由红外二极管和红外三极管的配光曲线可以看出,光源发射角度范围并不是规则的。当在清洁设备上安装多个红外二极管时,会因为红外二极管安装角度的问题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其可以有效降低检测误差,还可以增加清洁设备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整个清洁设备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发光件,适于发出光信号;
接收件,设置有多个;
导光组件,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设置在所述发光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发光件发出的所述光信号,然后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至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并在反射后传输至对应的所述接收件。
可选地,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多个第二输入端和多个第二输出端,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接收件一侧并分别与其对应,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以使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反射信号并从所述第二输出端传输至对应的接收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入端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端设置,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入的光信号轴线平行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轴线。
可选地,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导光件的另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入端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外圆周面上。
可选地,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导光件的另一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件为多芯光纤,所述多芯光纤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多芯光纤的另一端分束形成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上设置有探头。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导光组件和所述发光件的第一对接器、及连接所述导光组件和所述接收件的第二对接器。
可选地,所有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光信号的轴线不重叠。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机体;以及
检测装置,与所述机体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的导光组件,且将第一输入端设置在发光件的一侧,第一输出端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以使得第一输入端接收发光件发出的光信号后从第一输出端输出至外界,光信号经过反射后在传输至接收件,从而实现一个发光件配合多个接收件即可实现清洁机器人的避障功能,以降低多个发光件由于安装角度产生的检测误差,同时还可以降低发光件的空间占用率,降低整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清洁设备的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检测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清洁设备的检测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清洁设备;
1-发光件;
2-接收件,21-接收端;
3-导光组件,31-第一导光件,311-第一输入端,312-第一输出端,32-第二导光件,321-第二输入端,322-第二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检测装置(未标号),其用于安装在清洁设备100上,以对清洁设备100的边缘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清洁设备100的避障功能。
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清洁设备100上的发光件1和多个接收件2。其中,发光件1适于发出光信号,每个接收件2具有接收端21,多个接收件2的接收端21用于接收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接收件2与清洁设备100内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当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经介质反射后,反射的光信号被多个接收件2接收,以通过控制装置判断清洁设备100的周围是否有障碍物。本实施例中,发光件1为发光二极管,接收件2为发光三极管。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清洁设备100的避障功能,一般在清洁设备100上设置有红外对射传感器对清洁设备100周围进行边缘检测。但一般一个红外对射传感器主要由一个红外二极管作为发射端以及一个红外三极管作为接收端组成的,而每个清洁设备100上通常设置有4-6个传感器。这样一来,每个清洁设备100上设置有多个红外二极管,不仅会增加清洁设备100的成本,还会占用空间。而且,当清洁设备100上安装有多个红外二极管时,会因为红外二极管的安装角度的问题影响检测的结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导光组件3。其中,导光组件3包括设置在发光件1一侧的第一输入端311以及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的第一输出端312,以使得第一输入端311接收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后,经过第一输出端312输出至检测装置的外界,经介质反射后再传输至对应的接收件2中。具体的,每一第一输入端311对应的光信号的输出轴线可根据实际的避障需要设置,从而通过在清洁设备的输出位置上设置第一输出端312代替原始需要设置在该位置的发光件,减少了清洁设备所需的发光件1的数量,降低了清洁设备100的成本和减少发光件1在清洁设备100上的占用空间,且还会降低由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安装角度带来的检测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第一输出端312输出的光信号的轴线都不重叠。
为了防止经过介质反射的光信号在传输至多个接收件2时光信号分散,本实施例中,导光组件3包括接收反射后的光信号的第二导光件32。该第二导光件32具有多个第二输入端321和多个第二输出端322,且多个第二输出端322分别设置在多个接收件2的一侧并与其一一对应,第二输入端32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以使得第二输入端321接收反射信号并从多个第二输出端322输出并传输至对应的接收件2中。清洁设备100中的控制装置根据接收件2接收的光信号,将光信号进行信号转换、放大后得到距离信号,以此反馈清洁设备100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完成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光组件3包括多个第一导光件31,且第一导光件31的一端形成为上述第一输入端311,第一导光件31的另一端形成为至少一个上述第一输出端312。
具体的,当导光组件3包括第一导光件31时,该第一导光件31靠近发光件1的一端形成为上述第一输入端311,该第一导光件31远离发光件1的一端形成第一输出端312,以使得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经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入端311和第一输出端312输出至外界,并经介质反射后被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入端321接收并通过多个第二输出端322传输至多个接收件2中。此时,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且第二导光件32的芯数与接收件2的数量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一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且第二导光件32的数量与接收件2的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一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为多芯光纤且设置有多个,此时,总的芯数与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芯光纤,且该多芯光纤集成设置在清洁设备100上,该多芯光纤靠近发光件1的一端形成为上述第一输入端311,远离发光件1的一端形成为上述第一输出端312;此时,第二导光件32为多个单芯光纤,且第二导光件32的个数与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为一个多芯光纤,该总芯数与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且总芯数与接收件2数量相同。
当导光组件3包括多个第一导光件31时,多个第一导光件31集成设置在清洁设备100上。且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导光件31靠近发光件1的一端形成上述第一输入端311,多个第一导光件31远离发光件1的一端形成上述第一输出端312。以使得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经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入端311和第一输出端312输出至外界,并经介质反射后被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入端321接收并通过多个第二输出端322传输至多个接收件2中。此时,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总芯数与接收件2的数量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总芯数与接收件2的数量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且总芯数与接收件2的数量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多个多芯光纤集成设置在清洁设备100上,此时,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且总芯数与接收件2数量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总芯数与接收件2数量相同。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总芯数与接收件2的数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入端321围绕设置在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出端312的外圆周面上,以使得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出端312与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入端321集成化,进而减少干扰带来的影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光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光件31,至少一个第一导光件31的一端形成第一输入端311,另一端形成多个第一输出端312。以使得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经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入端311和多个第一输出端312输出至外界,并经介质反射后被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入端321接收并通过多个第二输出端322传输至多个接收件2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光件31为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且多芯光纤的一端形成上述第一输入端311,多芯光纤的另一端分束形成多个第一输出端312,多个第一输出端312与第二导光件32的数量以及接收件2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以实现将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经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入端311和第一输出端312传输至外界并反射后传输至第二导光件32内,通过第二导光件32的多个第二输出端322传输至多个接收件2中。
具体的,当导光组件3包括一个第一导光件31时,该第一导光件31靠近发光件1的一端作为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入端311,该多芯光纤的第一导光件31远离发光件1的一端分束作为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出端3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一个多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单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或,第一导光件31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第二导光件32设置为多个多芯光纤,且第一导光件31的总芯数与第二导光件32的总芯数以及接收件2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以上实施例也可以实现一个发光件1通过第一导光件31和第二导光件32对应多个接收件2,从而通过减少发光件1的数量来降低清洁设备100的成本和降低清洁设备100的占用空间。
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出端312和第二输入端321上的探头(未图示)。具体的,当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入端321围绕设置在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出端312的外圆周面上时,该探头套设在绕设有第二导光件32的第一输出端312的外侧,以使得整个检测装置中的第一导光件31和第二导光件32一体化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带来的影响,且还可以降低检测装置的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探头包括套设在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出端312的输出探头和套设在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入端321的输入探头,以使得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通过输出探头传输至检测装置外界并反射,接收探头接收经过介质反射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输至多个接收件2中。清洁设备100的控制装置接收到接收件2的光信号后进行信号转换、并放大后输出距离信号,以此实现清洁设备100的边缘检测和避障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输入端321靠近对应的第一输出端312设置。优选的,第一导光件31和第二导光件32平行设置,以使得第二输入端321输入的光信号轴线平行于对应的第一输出端312输出的光信号轴线。
检测组件还包括对接组件(未图示)。该对接组件包括连接导光组件3和发光件1的第一对接器以及连接导光组件3和接收件2的第二对接器。具体的,第一对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导光件31的第一输入端311和发光件1,第二对接器用于连接第二导光件32的第二输出端322和接收件2,以减少发光件1发出的光信号因周围环境或介质而导致的光损耗。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100,请参见图1,该清洁设备100用于清洁待清洁面。清洁设备100包括机体(未标号)、设置在机体内的控制装置(未图示)以及与机体连接的检测装置。其中,该检测装置为实施例1中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且可设置在机体的底部或侧部。当检测装置设置在机体的底部时,且检测装置检测到不在预设距离内的距离信号时,例如,当清洁设备100运行至台阶或楼梯时,控制装置控制清洁设备100转向。当检测装置设置在机体的侧部时,控制装置接收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光信号后,将其装换为距离信号来判断机体的周围是否有障碍物,从而实现清洁设备100的避障功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件,适于发出光信号;
接收件,设置有多个;
导光组件,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设置在所述发光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发光件发出的所述光信号,然后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至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并在反射后传输至对应的所述接收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多个第二输入端和多个第二输出端,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接收件一侧并分别与其对应,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以使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反射信号并从所述第二输出端传输至对应的接收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端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端设置,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入的光信号轴线平行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轴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导光件的另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端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外圆周面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导光件的另一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件为多芯光纤,所述多芯光纤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多芯光纤的另一端分束形成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上设置有探头。
9.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导光组件和所述发光件的第一对接器、及连接所述导光组件和所述接收件的第二对接器。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光信号的轴线不重叠。
1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以及
检测装置,与所述机体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
CN202123024927.3U 2021-12-02 2021-12-02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6754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4927.3U CN216754359U (zh) 2021-12-02 2021-12-02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4927.3U CN216754359U (zh) 2021-12-02 2021-12-02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4359U true CN216754359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24927.3U Active CN216754359U (zh) 2021-12-02 2021-12-02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4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3727B2 (en) Terahertz measurement device
US9036991B2 (en)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an OTDR mode, and a method of obtaining test data for testing an optical fiber
US8447149B2 (en) Optoelectronic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06250647A5 (zh)
US20150147030A1 (en) Optical coupling lens
CN216754359U (zh) 检测装置及清洁设备
TWI557459B (zh) 光電轉換裝置及光纖耦合連接器
US10782206B2 (en) Encircled flux compliant test apparatus
JP2005176300A (ja) Usb光時間領域反射テスト装置
CN103885133A (zh) 光学通讯装置
CN102589483A (zh) 反射式差动强度调制光纤角位移传感方法与装置
TW201413409A (zh) 用於多軸工具機之無線量測補償裝置
JP6960378B2 (ja) 受光中継装置、受光反射装置および光送受信装置
EP3301487B1 (en) Multi-optical axis photoelectric sensor
CN211042472U (zh) 一种光纤振动传感器
CN104579482B (zh) 光纤模块
US8084731B2 (en) Sensor system for liquid detection with lens component having an apex
CN108337044B (zh) 一种基于白光干涉的高灵敏度光缆普查装置及方法
CN109814214A (zh) 一种光学器件及准直光束定位系统
WO2012161362A1 (ko) 레이저를 이용한 중전기기의 3차원 진동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0764098A (zh) 多杯位环境杯体在位状态并行检测装置及其系统和方法
CN114080546A (zh) 保护罩和发光装置
KR102623962B1 (ko) 변압기 절연유의 열화 진단을 위한 광섬유 센서 프로브
CN211905730U (zh) 对射光幕、检测系统
CN209748562U (zh) 光缆普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