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040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50401U CN216750401U CN202123246674.4U CN202123246674U CN216750401U CN 216750401 U CN216750401 U CN 216750401U CN 202123246674 U CN202123246674 U CN 202123246674U CN 216750401 U CN216750401 U CN 2167504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embedded
- conductive plastic
- plastic strip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绝缘本体、一导电塑料条、一第一端子组以及一第二端子组,该绝缘本体包含相对的一前侧面及一后侧面,其中该后侧面横向形成一容置槽,该导电塑料条先匹配并固定于该容置槽内,该第一端子组再自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并横跨该导电塑料条,以令该导电塑料条将该该第一端子组的噪声接地导离,该第二端子组自该前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该导电塑料条直接固定于该绝缘本体内,有效简化了该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制造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可连接不同电子组件至印刷电路板,并传输电力或信号的导体设备,请参阅图10A,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6包含一绝缘本体60、一上排端子组70、一盖构件80以及一导电塑料条90,其中该绝缘本体60包含一后侧面61,且该后侧面61形成一容置空间62,并在该容置空间62向外延伸多个并排的突出件63;该上排端子组70由该绝缘本体60的该后侧面61嵌入该绝缘本体60,并包含多个并排交错的上排信号传输端子71及上排信号接地端子72 以及多个上排电源端子73,且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72的后侧对应该容置空间62进一步向后延伸一接地突起721;该盖构件80匹配且固定于该容置空间 62中,以盖合该上排端子组70,该盖构件80包含多个并排的上插槽81、一热熔条82以及多个下插槽83,其中该些上插槽81对应该绝缘本体60的该些突出件63,以供该突出件63对应插入其中,该热熔条82对应该些上插槽81,并以热熔程序填充于该上插槽81内,以包覆该些突出件63,从而将该盖构件80 固定于该绝缘本体60的该容置空间62中,该些下插槽83供该些上排信号接地端子72的该接地突起721插入其中;该导电塑料条90对应该盖构件80的该些下插槽83形成多个夹合件91,当该些夹合件91插入该盖构件80的该些下插槽83中,并将各该下插槽83中的该些接地突起721夹合于其中,再如图10B 所示,该导电塑料条90通过该夹合件91及该盖构件80的该些下插槽83固定在该盖构件80上,并导离该些上排信号接地端子72的噪声。
由上述说明可知,由于该电连接器的该盖构件必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故该盖构件必须额外形成该热熔条及该些上插槽,该绝缘本体亦必须相对该上插槽形成该些突出件,以将该盖构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同理,该导电塑料条要固定于该盖构件上,该盖构件必须额外形成该些下插槽,且该导电塑料条亦必须对应形成该些夹合件;因此,该盖构件令该电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化,组装及加工程序复杂,而有必要进一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电连接器使用导电塑料条来将噪声接地导离的结构复杂、不利制造生产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的电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上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包含相对的一前侧面及一后侧面,该前侧面向后形成有一插接口,该后侧面横向形成一容置槽;
一导电塑料条,固定于该容置槽内,其一外侧自该容置槽中外露;
一第一端子组,自该绝缘本体的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中,并横跨该导电塑料条的该外侧,且该第一端子组局部外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接口的一顶面;以及
一第二端子组,自该绝缘本体的该前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中,且该第二端子组局部外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接口的一底面。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主要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后侧面横向形成该容置槽,先令该导电塑料条匹配且固定于该容置槽中,再使该第一端子组自该绝缘本体的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以横跨该导电塑料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该导电塑料条直接固定在该绝缘本体内,并与该第一端子组相互对应,故不必额外使用固定元件固定该导电塑料条于该绝缘本体来达到将该第一端子组的噪声接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结构确实更加简化,有利于该电连接器的制造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一前视立体图。
图2:图1的一后视立体图。
图3:图1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A:图1的A-A割面线的一剖面图。
图4B:图1的B-B割面线的一剖面图。
图5A:图4B的一点链线区的一局部放大图。
图5B: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一局部放大图。
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的第四实施例的一后视立体图。
图8:图7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9A:图7的C-C割面线的一剖面图。
图9B:图7的D-D割面线的一剖面图。
图10A:现有的一电连接器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0B:图10A的一局部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绝缘本体 11:前侧面
12:后侧面 13:插接口
131:顶面 132:底面
14:容置槽 141:长槽
142:短槽 15:上侧面
16:下侧面 17:焊接铁件
18:卡合件 20:导电塑料条
21:长条 22:突出部
23:凸部 30:第一端子组
31:上排信号端子组 32:上排电源端子组
33:上排信号传输端子 34:上排信号接地端子
35:上排电源端子 36:第一嵌入部
361:第一嵌入卡榫 37:第一连接部
38:第一尾部 40:第二端子组
41:下排信号传输端子 42:下排电源端子
43:第二嵌入部 431:第二嵌入卡榫
44:第二连接部 45:第二尾部
50:外壳体 51:卡合孔
6:电连接器 60:绝缘本体
61:后侧面 62:容置空间
63:突出件 70:上排端子组
71:上排信号传输端子 72:上排信号接地端子
721:接地突起 73:上排电源端子
80:盖构件 81:上插槽
82:热熔条 83:下插槽
90:导电塑料条 91:夹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电连接器,以下谨以多个实施例配合图式详加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10、一导电塑料条20、一第一端子组30以及一第二端子组40。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上述绝缘本体10包含相对的一前侧面11 及一后侧面12,该前侧面11向后形成有一插接口13,而该后侧面12横向形成一容置槽14,于本实施例,该绝缘本体10的该插接口13供一相对应的电子元件,如内存或固态硬盘插入,且该绝缘本体10包含相对的一上侧面15及一下侧面16,该容置槽14进一步包含相互连通的一长槽141及一短槽142,其中该长槽141横向形成在该后侧面12,该短槽142纵向形成在该后侧面12并位在该长槽141的一侧;于本实施例,该绝缘本体10进一步包含二个焊接铁件17,并分别自该后侧面12嵌入该绝缘本体10的两端,以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
再请参阅图3,上述导电塑料条20匹配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的该容置槽 14内,且其一外侧自该容置槽14中外露;于本实施例,该导电塑料条20包含一长条21以及一凸部23,其中该长条21匹配固定于该容置槽14的该长槽141 内,并朝后延伸多个突出部22,该凸部23一体成形于该长条21的一端,且匹配固定于该短槽142内,以稳固地将该导电塑料条20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的该容置槽14内;于本实施例,该导电塑料条20呈一倒T形。
如图3及图4A所示,上述第一端子组30自该绝缘本体10的该后侧面12 嵌入该绝缘本体10中,并横跨该导电塑料条20的该外侧,且该第一端子组30 局部外露于该绝缘本体10的该插接口13的一顶面131;于本实施例,该第一端子组30包含一上排信号端子组31以及一上排电源端子组32,其中该上排信号端子组31对应该导电塑料条20的该长条21并自该后侧面12嵌入该绝缘本体10,且包含多个并排交错的上排信号传输端子33及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其中该些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对应该导电塑料条20的该突出部22;该上排电源端子组32对应该凸部23及与该凸部23相近之该绝缘本体10的一外侧间并自该后侧面12嵌入该绝缘本体10,且包含多个并排的上排电源端子35。
再请参阅图3及图4A,于本实施例,上述第一端子组30的各该上排信号传输端子33、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及各该上排电源端子35均包含一第一嵌入部36、一第一连接部37以及一第一尾部38,其中该第一嵌入部36嵌入该绝缘本体10中;该第一连接部37自该第一嵌入部36接近该插接口13的一端向前延伸,并局部外露于该插接口13的该顶面131,以进一步与插入至该插接口13的电子元件接触;该第一尾部38自该第一嵌入部36接近该后侧面12的一端向后延伸,并外露于该绝缘本体10,用以进一步焊接于电路板上。
再请参阅图4B及图5A,上述导电塑料条20的该些突出部22分别接触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的该第一嵌入部36,以将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的噪声接地导离,维持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完整性,于本实施例,该导电塑料条20 的该些突出部22的宽度大于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的该第一嵌入部36的宽度,但不以此为限。再如图5B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该导电塑料条20的该些突出部22亦可分别与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的该第一嵌入部36不接触并保持一间距d,该间距d大于0且不大于0.1mm。
再请参阅图1及图3,上述第二端子组40自该绝缘本体10的该前侧面11 嵌入该绝缘本体10中,且该第二端子组40局部外露于该绝缘本体10的该插接口13的一底面132;于本实施例,该第二端子组40包含多个并排的下排信号传输端子41及多个并排的下排电源端子42。再请参阅3及图4A,其中各该下排信号传输端子41及各该下排电源端子42均包含一第二嵌入部43、一第二连接部44以及一第二尾部45,其中该第二嵌入部43嵌入该绝缘本体10中;此外,又各该第二嵌入部43可进一步一体成形至少一第二嵌入卡榫431,以深入地嵌入该绝缘本体10中;于本实施例,各该下排信号传输端子41及各该下排电源端子42的该第二嵌入部43一体成形二个第二嵌入卡榫431,但并不以此为限;该第二连接部44自该第二嵌入部43接近该插接口13的一端向后延伸,并局部外露于该插接口13的该底面132,以进一步与插入至该插接口13中的电子元件接触;该第二尾部45自该第二嵌入部43接近该前侧面11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并外露于该绝缘本体10,用以焊接至电路板上。
再请参阅图2及图3,于本实施例,该绝缘本体10的该后侧面12向后延伸多个卡合件18,且各该卡合件18自该第一端子组30的间隙穿出,以供一外壳体50卡合,即该外壳体50对应该些卡合件18形成多个卡合孔51,以供该些卡合件18分别插入对应的该些卡合孔51,并将该外壳体50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的该后侧面12,也可进一步以热熔胶填充该些卡合孔51,一并黏合该些卡合件18,再如图2所示,即盖合各该上排信号传输端子33、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及各该上排电源端子35的该第一嵌入部36,以加强该第一端子组30 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中。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将该导电塑料条20直接嵌入在该绝缘本体10内,位于该第一端子组30及该第二端子组40之间;于一可行制程中,可将该导电塑料条20、该第一端子组30及该第二端子组40放置并定位于一模具内,以绝缘塑料进行压模制程,使该绝缘本体10一体包覆该导电塑料条 20、该第一端子组30及该第二端子组40。因此,该导电塑料条20的凸部可提供结构干涉作用,增加该导电塑料条20与该绝缘本体10之间结合的稳定性。
再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惟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端子组30的各该上排信号传输端子 33、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及各该上排电源端子35的该第一嵌入部36进一步向前延伸一第一嵌入卡榫361,以强化与该绝缘本体10之间的结合稳固性,故本实施例可不包含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该外壳体50;于本实施例,该第一嵌入卡榫361位于该导电塑料条20的下侧。
再请参阅图7、图8、图9A及图9B,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四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7及图8,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惟不同之处在于:该导电塑料条20均呈一L形;再请继续参阅图8及图9A,于本实施例,该第一端子组30的各该上排信号传输端子33、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34及各该上排电源端子35的该第一嵌入部36进一步一体成形一第一嵌入卡榫361,且该第一嵌入卡榫361位在该导电塑料条20的上侧;又于本实施例,该第二端子组40的各该下排信号传输端子41及各该下排电源端子42的该第二嵌入部43一体成形一第二嵌入卡榫431,但并不以此为限。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后侧面横向形成该容置槽,先令该导电塑料条匹配并固定于该容置槽,该第一端子组再自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以令该上排信号端子组横跨该导电塑料条,并利用该导电塑料条的该些突出部将该上排信号端子组的该些上排信号接地端子的噪声接地导离;如此,本实用新型不必额外使用固定元件,可直接将该导电塑料条固定于该绝缘本体,达到将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的噪声接地的效果,简化该电连接器结构,且有利于制造生产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包含相对的一前侧面及一后侧面,该前侧面向后形成有一插接口,该后侧面横向形成一容置槽;
一导电塑料条,固定于该容置槽内,其一外侧自该容置槽中外露;
一第一端子组,自该绝缘本体的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中,并横跨该导电塑料条的该外侧,且该第一端子组局部外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接口的一顶面;以及
一第二端子组,自该绝缘本体的该前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中,且该第二端子组局部外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接口的一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容置槽包含:
一长槽,横向形成在该后侧面;
一短槽,纵向形成在该后侧面,并与该长槽连通并位在该长槽的一侧;以及
该导电塑料条包含:
一长条,匹配固定于该长槽内,并朝向该第一端子组延伸多个突出部;以及
一凸部,一体成形于该长条的一端,且匹配固定于该短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包含:
一上排信号端子组,对应该导电塑料条的该长条并自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且包含多个并排交错的上排信号传输端子及上排信号接地端子,其中所述上排信号接地端子对应该导电塑料条的该突出部;以及
一上排电源端子组,自该凸部及与该凸部相近的该绝缘本体的一外侧间的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且包含多个并排的上排电源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上排信号传输端子、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及各该上排电源端子均包含:
一第一嵌入部,嵌入该绝缘本体中;
一第一连接部,自该第一嵌入部接近该插接口的一端向前延伸,并局部外露于该插接口的该顶面;以及
一第一尾部,自该第一嵌入部接近该后侧面的另一端向后延伸,并外露于该绝缘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塑料条的所述突出部分别接触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的该第一嵌入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塑料条的所述突出部分别与所述上排信号接地端子的该第一嵌入部保持一间距,该间距大于0且不大于0.1m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多个并排的下排信号传输端子及多个并排的下排电源端子,其中各该下排信号传输端子及各该下排电源端子均包含:
一第二嵌入部,嵌入该绝缘本体中,并进一步一体成形至少一第二嵌入卡榫,以固定于该绝缘本体;
一第二连接部,自该第二嵌入部接近该插接口的一端向后延伸,并局部外露于该插接口的该底面;以及
一第二尾部,自该第二嵌入部接近该前侧面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并外露于该绝缘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进一步包含二个焊接铁件,并分别自该后侧面嵌入该绝缘本体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嵌入部进一步一体成形至少一第一嵌入卡榫,以嵌入该绝缘本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外壳体,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后侧面,以盖合各该上排信号传输端子、各该上排信号接地端子及各该上排电源端子的该第一嵌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自该后侧面向后延伸多个卡合件,且各该卡合件自该第一端子组的间隙穿出;以及
该外壳体对应所述卡合件形成多个卡合孔,以供所述卡合件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卡合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46674.4U CN216750401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46674.4U CN216750401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50401U true CN216750401U (zh) | 2022-06-14 |
Family
ID=8193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46674.4U Active CN216750401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50401U (zh) |
-
2021
- 2021-12-22 CN CN202123246674.4U patent/CN2167504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83900B2 (en) |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768137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240821B (zh) | 正反插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149277B (zh) | 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 |
US6887104B2 (en) |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CN109638521B (zh) | 具备高频传输性能的正反插usb插座 | |
CN109066263B (zh) | 正反插usb插座的制造方法 | |
CN106299844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12670738A (zh) | 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1404800U (zh) | 正反插usb插座 | |
CN10807528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961034B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13346290A (zh) | 一种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 |
US6152781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6750401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009776A (zh) | 正反插usb插座 | |
CN110739580A (zh) |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3471740B (zh) | 一种含信号端子的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 |
CN11425669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744234U (zh) | 一种正反插usb插头 | |
CN109473810B (zh) |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778894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68131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0430223U (zh) | 一种插装式电连接器 | |
CN110676616A (zh) | 可正反向沉板的usb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