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8661U -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8661U
CN216748661U CN202123096933.XU CN202123096933U CN216748661U CN 216748661 U CN216748661 U CN 216748661U CN 202123096933 U CN202123096933 U CN 202123096933U CN 216748661 U CN216748661 U CN 216748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ust screen
heat dissipation
case body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69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ongy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ongy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ongy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ongy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69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8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8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8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机箱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机箱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进风口,进风口前端设置有前置风扇,前置风扇前端设置有防尘网,以及,机箱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出风口,出风口前端设置有后置风扇,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通风通道,通风通道形成于容置腔内;容置腔内还设置有放置硬盘的硬盘支架,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驱动风扇,驱动风扇通过旋转机构连接于硬盘支架上端,以调节驱动风扇的吹风角度。空气能够通过防尘网进入机箱本体,并且,在前置风扇、后置风扇的驱动下,将空气带出机箱,带走内部热量;以及,通过调节驱动风扇的角度,以对内部元件进行针对性通风散热,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CPU、显卡等性能越来越高,电脑系统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为解决散热问题,传统机箱上加装一个散热风扇,以加速机箱内的空气流出,提升散热效率。现有机箱对传统机箱进行改进利用前置风扇与后置风扇配合,以提升机箱的散热性能。
目前,现有的机箱仍存在以下不足:一、前置风扇的前端设置的面板多为密封结构,因而,传统机箱前置风扇仅能对机箱内部进行吹风散热,面板前端的外界空气无法通过面板进入机箱内,不易于机箱进行通风散热;二、前置风扇的前端设置的面板大多为平面结构,在使用机箱时,仅能对机箱本体内的空气与机箱本体前端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小,通风散热效率较低;三、现有机箱底面直接与工作台接触,不易于机箱底部进行散热;四、现有机箱大多仅通过前置风扇与后置风扇配合以实现散热通风,前置风扇与后置风扇之间一般没有设置针对性的散热设备。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机箱本体前端的空气能够通过防尘网进入机箱本体内部的前端,并且,在前置风扇的驱动下,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经过通风通道,在后置风扇的驱动下,将空气带出机箱,带走内部热量;以及,在容置腔内设置可旋转的驱动风扇,通过调节驱动风扇的角度,以对内部元件进行针对性通风散热,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机箱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前端设置有前置风扇,所述前置风扇前端设置有防尘网,以及,
所述机箱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前端设置有后置风扇,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形成于容置腔内;
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放置硬盘的硬盘支架,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驱动风扇,所述驱动风扇通过旋转机构连接于硬盘支架上端,以调节驱动风扇的吹风角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尘网包括防尘网本体和固定框架,其中,所述防尘网本体为钢丝网层,所述固定框架固定于所述防尘网本体的周侧,以及,所述防尘网还包括过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叠设于防尘网的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箱本体的前端与防尘网之间设置有风扇限位架,所述前置风扇设置于风扇限位架内,其中,所述风扇限位架前端周侧设置有若干卡槽,以及,所述防尘网的外周侧设置有若干卡块,若干卡块卡合于若干卡槽内,使得:所述防尘网连接于风扇限位架,并且,所述防尘网限位于前置风扇的前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扇限位架的下端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若干第一散热孔呈栅格式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孔为自风扇限位架的底部斜向上延伸设置,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后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网覆盖住所有第一散热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尘网两侧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防尘网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倾斜面,并且,所述防尘网的截面呈梯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于驱动风扇顶部的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硬盘支架上端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于第二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围绕调节螺栓进行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锁固螺栓,所述锁固螺栓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锁固孔、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锁固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框体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驱动风扇的外周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插片,以及,所述硬盘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片插接于插接口,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硬盘支架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机箱本体设置于工作台上,使得:所述机箱本体的底部与工作台之间形成流通空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机箱本体前端的空气能够通过防尘网进入机箱本体内部的前端,并且,在前置风扇的驱动下,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经过通风通道,在后置风扇的驱动下,将空气带出机箱,带走内部热量;以及,在容置腔内设置可旋转的驱动风扇,通过调节驱动风扇的角度,以对内部元件进行针对性通风散热,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同时,通过旋转所述驱动风扇,可以将驱动风扇向上远离硬盘,方便对驱动风扇进行清洁及检修。
其次是,机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脚,使得:机箱本体的底部与工作台之间形成流通空间,解决了传统机箱底面直接与工作台接触不易于机箱底部进行散热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图(防尘网、第一过滤网分解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图(防尘网、第一过滤网、风扇限位架、第二过滤网分解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三立体图(旋转机构、硬盘支架组装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四立体图(旋转机构、硬盘支架分解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散热风向大致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驱动风扇调节角度后以适配尺寸更大的硬盘支架的散热风向大致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驱动风扇调节角度后以便于清洁或检修的大致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防尘网 11、防尘网本体
12、固定框架 13、第一过滤网
14、卡块 15、弯折部
20、前置风扇 30、风扇限位架
31、卡槽 32、第一散热孔
33、第二过滤网 40、驱动风扇
50、后置风扇 60、旋转机构
61、第一连接件 62、第二连接件
63、插片 64、调节螺栓
65、锁固螺栓 70、硬盘支架
71、插接口 72、开口结构
80、硬盘 A、进风口
B、出风口 C、通风通道
D、流通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机箱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进风口A,所述进风口A前端设置有前置风扇20,所述前置风扇20可选用大功率风扇,所述前置风扇20前端设置有防尘网10。并且,所述机箱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出风口B,所述出风口B前端设置有后置风扇50,所述进风口A与出风口B之间形成通风通道C,所述通风通道C形成于容置腔内。
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放置硬盘80的硬盘支架70,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驱动风扇40,所述驱动风扇40通过旋转机构60连接于硬盘支架70上端。在该便于散热的机箱内,机箱本体前端的空气能够通过防尘网10进入机箱本体内部的前端,并且,在前置风扇20的驱动下,空气通过进风口A进入机箱本体内部的中部,经过通风通道C,在后置风扇50的驱动下,将空气带出机箱本体的后端,带走机箱本体内部的热量;以及,在机箱本体的容置腔内,设置有可旋转的驱动风扇40,通过调节驱动风扇40的角度,以对机箱本体内部元件进行针对性通风散热,提升机箱本体整体的散热效果。如图5所示,通常对于尺寸相对较小的硬盘支架70而言,可以将调节驱动风扇40呈水平状态布置,其垂直朝向硬盘支架70吹风;如图6所示,对于同系列但是配置微调的机箱而言,可能硬盘支架70尺寸相对更大,这时,采用同款驱动风扇40,可以将驱动风扇40稍往上旋转调节角度,使得驱动风扇40朝向硬盘支架70的吹风面积更大,仍然能满足对硬盘支架70所在区域的散热需求。以及,如图7所示,需要对驱动风扇40进行清洁或检修时,可以将驱动风扇40向上旋转呈竖直状态布置,操作方便,驱动风扇40复位安装也较为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网10包括防尘网本体11和固定框架12,其中,所述防尘网本体11为钢丝网层,所述固定框架12固定于所述防尘网本体11的周侧。优选地,所述防尘网10还包括第一过滤网13,所述第一过滤网13叠设于防尘网10的后端。另外,所述机箱本体的前端与防尘网10之间设置有风扇限位架30,所述前置风扇20设置于风扇限位架30内,所述风扇限位架30前端周侧设置有若干卡槽31,以及,所述防尘网10的外周侧设置有若干卡块14,若干卡块14卡合于若干卡槽31内,使得:所述防尘网10连接于风扇限位架30,并且,所述防尘网10限位于前置风扇20的前端,以防止机箱使用时使用者触碰前置风扇20,并且,防尘网10的设置对通风通道C的进风口A进行防尘处理,减少灰尘进入机箱内部影响元件的正常运行。
其中,优选地,所述风扇限位架30的下端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32,若干第一散热孔32呈栅格式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孔32为自风扇限位架30的底部斜向上延伸设置,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32后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3,所述第二过滤网33覆盖住所有第一散热孔32,以便机箱本体前端的空气从机箱底部进入,在前置风扇20的驱动下,通过进风口A进入通风通道C,对机箱内部进行通风;同时,设置于第一散热孔32后端的第二过滤网33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灰尘进入机箱本体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网10两侧均设置有弯折部15,使得:所述防尘网10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倾斜面,并且,所述防尘网10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以增大机箱本体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进风口A的通风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60包括连接于驱动风扇40顶部的第一连接件61、连接于硬盘支架70上端的第二连接件6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61通过调节螺栓63连接于第二连接件62,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61围绕调节螺栓63进行转动,从而使连接于第一连接件61的驱动风扇40进行方向调节,便于对容置腔内的元件进行针对性的通风、散热,具有较强兼容性。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61于第二连接件62之间还设置有锁固螺栓64,所述锁固螺栓64连接于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锁固孔、第二连接件62的第二锁固孔,以便第一连接件61进行调节角度的固定,从而实现驱动风扇40不同角度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61为框体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61固定于驱动风扇40的外周侧。所述第二连接件62上设置有插片621,以及,所述硬盘支架70的上端设置有插接口71,所述插片621插接于插接口71,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62连接于硬盘支架70上端。优选地,所述硬盘支架70上端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开口结构72,所述硬盘支架70内设置有硬盘80,所述硬盘80设置于开口结构72的下方。当驱动风扇40的角度调节至水平方向时,驱动风扇40正对于硬盘支架70上的开口结构72,便于硬盘80进行通风散热;当驱动风扇40的角度调节至竖直方向时,驱动风扇40与前置风扇20、后置风扇50为平行设置,其中,前置风扇20位于通风通道C的进风口A前端,驱动风扇40位于通风通道C的中部,后置风扇50位于通风通道C的出风口B前端,以便通过驱动风扇40对机箱本体内部进行吹风,以便机箱进行清洁或检修。
另外,在实际实施时,所述机箱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孔,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孔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三过滤网,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后,对机箱内部电源进行通风、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机箱本体设置于工作台上,使得:所述机箱本体的底部与工作台之间形成流通空间D,解决了传统机箱底面直接与工作台接触不易于机箱底部进行散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是机箱本体前端的空气能够通过防尘网进入机箱本体内部的前端,并且,在前置风扇的驱动下,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经过通风通道,在后置风扇的驱动下,将空气带出机箱,带走内部热量;以及,在容置腔内设置可旋转的驱动风扇,通过调节驱动风扇的角度,以对内部元件进行针对性通风散热,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同时,通过旋转所述驱动风扇,可以将驱动风扇向上远离硬盘,方便对驱动风扇进行清洁及检修。
其次是,机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脚,使得:机箱本体的底部与工作台之间形成流通空间,解决了传统机箱底面直接与工作台接触不易于机箱底部进行散热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Claims (9)

1.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前端设置有前置风扇,所述前置风扇前端设置有防尘网,以及,
所述机箱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前端设置有后置风扇,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形成于容置腔内;
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放置硬盘的硬盘支架,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驱动风扇,所述驱动风扇通过旋转机构连接于硬盘支架上端,以调节驱动风扇的吹风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包括防尘网本体和固定框架,其中,所述防尘网本体为钢丝网层,所述固定框架固定于所述防尘网本体的周侧,以及,所述防尘网还包括过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叠设于防尘网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本体的前端与防尘网之间设置有风扇限位架,所述前置风扇设置于风扇限位架内,其中,所述风扇限位架前端周侧设置有若干卡槽,以及,所述防尘网的外周侧设置有若干卡块,若干卡块卡合于若干卡槽内,使得:所述防尘网连接于风扇限位架,并且,所述防尘网限位于前置风扇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限位架的下端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若干第一散热孔呈栅格式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孔为自风扇限位架的底部斜向上延伸设置,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后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网覆盖住所有第一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两侧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防尘网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倾斜面,并且,所述防尘网的截面呈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于驱动风扇顶部的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硬盘支架上端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于第二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围绕调节螺栓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锁固螺栓,所述锁固螺栓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锁固孔、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锁固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框体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驱动风扇的外周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插片,以及,所述硬盘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片插接于插接口,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硬盘支架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机箱本体设置于工作台上,使得:所述机箱本体的底部与工作台之间形成流通空间。
CN202123096933.X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Active CN216748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6933.XU CN21674866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6933.XU CN21674866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8661U true CN216748661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6933.XU Active CN21674866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8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4866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箱
CN219981395U (zh) 一种带有双向通风结构的控制柜
CN202111977U (zh) 通风散热机柜
CN219552924U (zh) 一种便于降噪的散热式计算机外壳
CN213399441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计算机机箱
CN215009232U (zh) 一种纺粘无纺布机械设备用电气控制柜
CN212765768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机构
CN218063326U (zh) 一种可灵活调节的拖拉机智能变速箱
CN217061432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固态硬盘
CN218728866U (zh) 一种散热器平行设置于主机板背部的机箱
CN216286949U (zh) 一种智慧收银双屏显示主板
CN218473716U (zh) 一种路由器散热机构
CN218158956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
CN21955554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功率放大器
CN217749818U (zh) 一种中频焊接机用电源控制器
CN219999894U (zh) 一种可散热防尘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
CN215220216U (zh) 一种壁挂式广告机一体机
CN217985828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医用显示器
CN218647380U (zh) 一种散热计算机
CN212876367U (zh) 一种防水散热型监控前端箱
CN218216207U (zh) 一种多功能电器柜
CN219086634U (zh) 一种散热型开关配电柜
CN215181858U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主机除尘装置
CN217116533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加工的冷却装置
CN215633645U (zh) 一种快速散热型空压机箱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