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3697U -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3697U
CN216743697U CN202220223688.XU CN202220223688U CN216743697U CN 216743697 U CN216743697 U CN 216743697U CN 202220223688 U CN202220223688 U CN 202220223688U CN 216743697 U CN216743697 U CN 216743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block
base
foo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36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于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ongyang Hardwar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ongyang Hardware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ongyang Hardware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ongyang Hardware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36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3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3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3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所述支撑底脚由底座和底脚本体构成;所述底座的侧面具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的数量至少为3,相邻连接凸台之间的角度相等;所述底脚本体的数量与连接凸台的数量相等,其与连接凸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底脚本体沿连接凸台折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支撑底脚在不使用时,底脚本体能折叠,这有利于减少对空间的占用,降低了支撑底脚的使用成本。另外,该支撑底脚组装简便,不需要其他辅助件完成装配,这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底脚,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背景技术
现有大部分产品、设备的底部位置设置有支撑底脚,该支撑底脚支撑起产品、设备的底部,避免产品、设备的底部与地面直接接触,再特定情况下,该设置能够提高产品和设备的底部结构的使用寿命。如在容易积水的环境中,支撑底脚能避免金属材料的底部结构生锈。
目前,现有支撑底脚的底座和底脚本体构相互固定,其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安装于产品上。但是,在不需要使用该支撑底脚的情况下,支撑底脚的整体结构容易占用空间,存储起来十分不便。例如,在海运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把货物的体积缩小减少运输的成本,无疑是每个客户的刚性需求。另外,现有支撑底脚的结构复杂,其需要多种连接方式实现其装配,如螺纹连接等方式,这将增加其生产成本。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折叠式支撑底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支撑底脚整体结构固定、容易占用空间,以及支撑底脚的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该可折叠式支撑底脚由底座和底脚本体构成,底脚本体可绕底座转动,进而实现折叠功能。在支撑底脚不使用时将其折叠有利于减少对空间的占用,降低了支撑底脚的使用成本。另外,该支撑底脚组装简便,不需要其他辅助件完成装配,这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所述支撑底脚由底座和底脚本体构成;所述底座的侧面具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的数量至少为,相邻连接凸台之间的角度相等;所述底脚本体的数量与连接凸台的数量相等,其与连接凸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底脚本体沿连接凸台折叠。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凸台沿垂直于折叠方向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内侧端面且靠近底脚本体的位置设有连接块,所述底脚本体设有与连接块相适配的第一装配孔。
上述结构中,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装配孔,使底座和底脚本体实现装配。进一步的讲,连接块卡接进入第一装配孔中,使底座和底脚本体实现装配。底脚本体也能通过连接块和第一装配孔实现转动,将其进行折叠,降低整体结构对空间的占用。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低于连接凸台的上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为圆弧曲面。在使用时,底座和底脚本体处于展开的状态下,圆弧曲面与底脚本体接触。将连接端的端面设置为圆弧曲面,能使底脚本体的转动更加顺畅。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的内侧端面、且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卡块。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装配孔由开口和枢接孔构成,所述连接块通过开口设于枢接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和卡块为矩形块,所述连接块和卡块水平方向的厚度之和小于连接块竖直方向的长度;所述开口的宽度与连接块和卡块的厚度之和相等。
上述结构中,第一装配孔由开口和枢接孔构成,并限定了开口的大小,使连接块只能沿特定的方向通过开口并设置于枢接孔内。当连接块处于枢接孔中,由于开口的尺寸只与连接块和卡块的厚度之和相等,连接块也只能沿特定的方向从开口拆卸下来,否则将被限制于枢接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凸台的上端面设有限位孔,所述底脚本体设有与限位孔对应的第一限位块。在使用时,底座和底脚本体处于展开的状态下,通过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块使底座和底脚本体会不发生相对移动,这保证了支撑底脚的使用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他产品结构通过设置与第二装配孔对应的结构,并通过该结构实现与支撑底脚的连接,使支撑底脚能为其他产品提供支撑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和底脚本体的材料为塑料或者金属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支撑底脚由底座和底脚本体构成,底脚本体可绕底座转动,进而实现折叠功能。底座和底脚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可将底脚本体展开,在不使用时可将底脚本体折叠,或者将其拆卸,这有利于减少对空间的占用,降低了支撑底脚的使用成本。另外,该支撑底脚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装配孔、第一限位块与限位孔实现稳定的装配,其结构简单,组装简便,不需要其他辅助件完成装配,这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支撑底脚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支撑底脚折叠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支撑底脚折叠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为底座的透视图;
图5为底座另一方向的透视图;
图6为底脚本体的透视图;
图7为底脚本体另一方向的透视图;
图8为底脚本体的主视图;
1.底座;11.连接凸台;111.连接端;112.连接块;12.卡块;13.限位孔;14.第二装配孔;2.底脚本体;21.第一装配孔;211.开口;212.枢接孔;22.第一限位块;23.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以靠近底座1的中间位置的第二装配孔为“内”,以远离第二装配孔的位置为“外”,以支撑底脚与地面接触的方向为“下”,以远离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为“上”,相应的,设置“左”、“右”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实施例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支撑底脚的透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支撑底脚折叠状态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支撑底脚折叠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为底座的透视图;图5为底座另一方向的透视图;图6为底脚本体的透视图;图7为底脚本体另一方向的透视图;图8为底脚本体的主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如图1-3所示,所述支撑底脚由底座1和底脚本体2构成,所述底座1和底脚本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底脚本体2可绕底座1转动,在不使用时折叠。
如图1-3所示,底座1为轴对称结构,底座1的侧面具有连接凸台11,连接凸台11的数量有5个,每个连接凸台11的结构、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连接凸台11之间的角度相等。如图4-5所示,所述连接凸台11沿垂直于折叠方向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连接端111,该连接端111的侧面为平面,其端面为圆弧曲面。当底脚本体2绕底座1转动,底脚本体2与该端面接触。所述连接端111内侧侧面且靠近底脚本体2的位置设有连接块112,该连接块112低于连接凸台11的上端面。所述连接块112的内侧端面、且沿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卡块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112和卡块12为矩形块,所述连接块112和卡块12水平方向的厚度之和小于连接块112竖直方向的长度。在所述连接凸台11的上端面设有限位孔13,限位孔的数量为2。所述底座1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装配孔23,所述第二装配孔23沿上下方向设置。
如图6-8所示,其为所述底脚本体2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脚本体2的数量与连接凸台11的数量相等,共有5个。底脚本体2呈长条状,其一端与底座1的连接块112连接。更具体地。底脚本体2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块112卡接的第一装配孔21。所述第一装配孔211由开口211和枢接孔212构成,所述开口211的宽度与连接块112和卡块12的厚度之和相等。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由于上述尺寸限制,所述连接块112和卡块12形成的端面通过开口211设于枢接孔212中。当连接块112需要从枢接孔212中拆卸下来,由于连接块112竖直方向的长度较大,不能通过该端面从开口211出来,连接块112只能沿厚度较薄的端面从开口拆卸下来,否则将被限制于枢接孔中。如图8所示,开口211的朝向为水平方向,即朝向连接块112的竖直端面。底脚本体2装配到连接块112的过程中,底脚本体2从连接块112的下方向上运动,将其卡接到连接块112中。当底脚本体2展开(即工作状态下),由于开口211受到连接块112竖直方向端面的限制,底脚本体2与底座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实现牢固装配。
如图1所示,所述底脚本体2在开口211的外侧设有与限位孔13对应的第一限位块22。当底脚本体2展开,第一限位块22扣合在限位孔13中,底脚本体2与底座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或者转动,这保证了支撑底脚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上述的底座1和底脚本体2的材料为塑料,作为其他可选方式,或者金属材料。
在装配过程中,底脚本体2先竖直设置,接着由下向上运动,通过连接块112和第一装配孔211实现底座1和底脚本体2的卡接。当需要使用该支撑底脚时,将底脚本体2展开,并确保限位孔22和限位孔13扣合。接着将需要支撑的产品、设备的连接端与第二装配孔装配、固定即可。当不使用该支撑底脚,可将其折叠,这能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实施例2
本申请的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二,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6-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块22的外侧还设有第二限位块23。该第二限位块23用于:当底脚本体2设置时,由于其容易从连接块112掉落,第二限位块23能有效防止其掉落,保证了整个支撑脚底的装配稳定性。
实施例3
本申请的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二,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底脚本体2和连接凸台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最终只需满足其使用稳定性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支撑底脚由底座1和底脚本体2构成,底座1和底脚本体2通过连接块112和第一装配孔21实现底脚本体2绕底座1转动,进而实现折叠功能。其中,连接块112通过巧妙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保证了底脚本体2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从连接块112脱离,这确保了整个支撑底座的使用稳定性。底座1和底脚本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可将底脚本体2展开,在不使用时可将底脚本体2折叠,或者将其拆卸,这有利于减少对空间的占用,降低了支撑底脚的使用成本。另外,该支撑底脚通过连接块211与第一装配孔21、第一限位块22与限位孔13实现稳定的装配,其结构简单,组装简便,不需要其他辅助件完成装配,这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脚由底座(1)和底脚本体(2)构成;所述底座(1)的侧面具有连接凸台(11),所述连接凸台(11)的数量至少为3,相邻连接凸台(11)之间的角度相等;所述底脚本体(2)的数量与连接凸台(11)的数量相等,其与连接凸台(1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脚本体(2)沿连接凸台(11)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台(11)沿垂直于折叠方向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连接端(111),所述连接端(111)的内侧端面且靠近底脚本体(2)的位置设有连接块(112),所述底脚本体(2)设有与连接块(112)相适配的第一装配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12)低于连接凸台(11)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111)的端面为圆弧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12)的内侧端面、且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卡块(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21)由开口(211)和枢接孔(212)构成,所述连接块(112)通过开口(211)设于枢接孔(2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12)和卡块(12)为矩形块,所述连接块(112)和卡块(12)水平方向的厚度之和小于连接块(112)竖直方向的长度;所述开口(211)的宽度与连接块(112)和卡块(12)的厚度之和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台(11)的上端面设有限位孔(13),所述底脚本体(2)设有与限位孔(13)对应的第一限位块(2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装配孔(14),所述第二装配孔(14)沿上下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底脚本体(2)的材料为塑料或者金属材料。
CN202220223688.X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Active CN216743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3688.XU CN216743697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3688.XU CN216743697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3697U true CN216743697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3688.XU Active CN216743697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3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2247U (ja) 畳める電動ベッド
CN216743697U (zh) 一种可折叠式支撑底脚
CN116916789A (zh) 折叠简易椅子的框架组件
JP2023522373A (ja) フレーム構造、スクリーンコンポーネントと電子機器
CN215119203U (zh) 一种可折叠板状定向天线
CN219578536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
CN214998331U (zh) 底座可折叠的风扇
CN208088953U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车顶帐篷
CN216907194U (zh) 折叠桌
CN215382119U (zh) 折叠桌
CN211371825U (zh)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安装固定支架
CN216201912U (zh) 一种屏幕支架
CN218852295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折叠桌床
CN219678974U (zh) 一种便于部署的银行网点用高稳定性智能显示设备
CN211533119U (zh) 一种可收折的桌子
CN219962335U (zh) 一种带自平衡侧桌的摇椅
CN215605212U (zh) 一种装有可折叠手柄的锅具
CN216316369U (zh) 一种可折叠的置物架
CN219020535U (zh) 一种户外折叠便携餐桌
CN210539646U (zh) 一种折叠桌
CN218074025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培训桌
CN214493724U (zh) 一种折叠收纳篮
CN218626144U (zh)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屏
CN219645394U (zh) 一种折叠床
CN216569123U (zh) 折叠结构和折叠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