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7864U -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7864U
CN216737864U CN202123285237.3U CN202123285237U CN216737864U CN 216737864 U CN216737864 U CN 216737864U CN 202123285237 U CN202123285237 U CN 202123285237U CN 216737864 U CN216737864 U CN 216737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shell
filter plate
filter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852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传兵
王慧芳
李玉东
边卫云
何家乐
赵远
韦云钊
杨卫东
王鹏云
郭永正
耿东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ia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ia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ia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ia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852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7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7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7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壳体,壳体内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滤板、承托层及第二滤板,承托层与第二滤板之间设有填料层;壳体外设有污水提升装置,污水提升装置包括污水槽,壳体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的下方,第一滤板上安装有若干个间隔的滤头,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与承托层之间,第一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污水槽上连通有污水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与污水出水管连通,污水出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上方;壳体外还设有臭氧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便于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政府及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来治理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从大量的投入运行的工业或市政污水处理厂来看,基本都具有有机物去除效果差等问题,尤其是工业废水,更加具有处理效果差、设备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设备维护、检修量大、人员操作强度大等突出问题,如何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行管理费用、降低人员操作强度以及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变成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壳体,壳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滤板、承托层及第二滤板,承托层与第二滤板之间设有填料层。
壳体外设有污水提升装置,污水提升装置包括污水槽,壳体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的下方,第一滤板上安装有若干个间隔的滤头,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与承托层之间,第一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污水槽上连通有污水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与污水出水管连通,污水出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上方。
壳体外还设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上连接有曝气管,曝气管延伸至壳体内并设置在第一滤板与承托层之间,曝气管设置在壳体内的部分设有曝气孔。
壳体的上部连通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壳体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二滤板的上方。
填料层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活性炭颗粒层及沸石颗粒层。
活性炭颗粒粒径为0.3毫米-0.5毫米,沸石粒径为2毫米-5毫米。
壳体上还设有反洗装置,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外的风机,壳体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在第一滤板的下方,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风机。
壳体上还设有第三进水口,第三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的下方,第三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三进水管,第三进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并与集水槽的底部连通,集水槽的底部高于第三进水口。
第三进水管上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进气管上设有第五阀门。
承托层为卵石承托层。
滤池底部设有检查人孔。
壳体内固定有对称的滑轨,第一滤板的两侧与滑轨滑动连接;壳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滤板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滤头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滤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安装孔的外端设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的内端与第一滤板顶紧接触,第一密封板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的外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顶紧在壳体外壁上并且二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
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及固定板为一体结构;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的内端均设有密封层。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内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滤板、承托层及第二滤板,承托层与第二滤板之间设有填料层,第一滤板、填料层及第二滤板均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提高污水净化效果,第二滤板既起过滤作用,又能够对填料层进行保护,减少填料流失,污水提升装置用于将污水通过污水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及第二进水管送入到壳体内,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配合工作,从第一进水管进入的污水经第一滤板上的滤头过滤,再进入到第第一滤板与承托层之间,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配合工作,第一滤板上安装有若干个间隔的滤头,滤头具有布水作用,将废水均匀分配在填料层,臭氧发生器能够产生臭氧并将臭氧通过曝气管送入到第一滤板与承托层之间,对污水进行净化,进一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壳体1,壳体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滤板2、承托层6及第二滤板8,承托层6与第二滤板8之间设有填料层7,第一滤板2、填料层7及第二滤板8均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提高污水净化效果,第二滤板8既起过滤作用,又能够对填料层7进行保护,减少填料流失。
壳体1外设有污水提升装置,污水提升装置包括污水槽16,壳体1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2的下方,第一滤板2上安装有若干个间隔的滤头3,滤头3具有布水作用,将废水均匀分配在填料层7,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2与承托层6之间,第一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一进水管9,第二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3,污水槽16上连通有污水出水管16a,第一进水管9和第二进水管13均与污水出水管16a连通,污水出水管16a上设有第一阀门15,第一阀门15用于控制污水出水管16a的通断,第二进水管13上设有第二阀门14,第二阀门14用于控制第二进水管13的通断,第一阀门15设置在第一进水管9和第二进水管13的上方,污水提升装置用于将污水通过污水出水管16a、第一进水管9及第二进水管13送入到壳体1内,第一进水管9和第二进水管13配合工作,从第一进水管9进入的污水经第一滤板2上的滤头3过滤,再进入到第第一滤板2与承托层6之间,第一进水管9和第二进水管13配合工作。
污水槽16与污水出水管16a的连接位置高于第一进水口及第二进水口,便于污水利用重力流入到第一进水管9和第二进水管13内,必要时,可以在污水出水管16a上安装水泵;在污水槽16上连接污水进水管,污水进水管上安装抽水泵,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壳体1外还设有臭氧发生器23,臭氧发生器23上连接有曝气管5,曝气管5延伸至壳体1内并设置在第一滤板2与承托层6之间,曝气管5设置在壳体1内的部分设有曝气孔,臭氧发生器23用于产生臭氧并将臭氧通过曝气管5送入到第一滤板2与承托层6之间,对污水进行净化,进一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壳体1内设有臭氧曝气盘,臭氧曝气盘安装在曝气管5上,臭氧曝气盘选用微孔纯钛曝气盘,结构均匀,微孔孔径0.22-100μm,孔隙度35-50%、过滤阻力小,微气泡扩散均匀,分离、净化效率高。
壳体1的上部连通有集水槽17,集水槽17与壳体1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二滤板8的上方。
集水槽17内设有溢流堰18。
也可以在壳体1的上部设置处理水出水口,在处理水出水口处连接处理水管,处理水管与集水槽17的进水口连通。
填料层7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活性炭颗粒层及沸石颗粒层,沸石填料来源广泛,对环境友好性较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采用臭氧生物沸石工艺,充分利用沸石的吸附特性与臭氧的氧化特性,可高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也可实现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活性炭颗粒粒径为0.3毫米-0.5毫米,沸石粒径为2毫米-5毫米。
各层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以高效吸附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壳体1上还设有反洗装置,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外的风机11,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在第一滤板2的下方,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9,进气管9上安装有风机11,反洗装置能够对壳体1内进行冲洗,尤其是对填料层7进行冲洗。
壳体1上还设有第三进水口,第三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2的下方,第三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三进水管24,第三进水管24上设有第三阀门22并与集水槽17的底部连通,集水槽17的底部高于第三进水口,便于利用集水槽17中的水进行反洗,第三阀门22用于控制第三进水管24的通断。
第三进水管24上连通有排水管20,排水管20用于将集水槽17中的水排出,排水管20上设有第四阀门21,第四阀门21用于控制排水管20的通断。
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22及第四阀门21均采用常规的控制管道通断的阀门。
进气管9上设有第五阀门10,第五阀门10用于控制进气管9的通断,第五阀门10采用常规的气阀。
承托层6为卵石承托层6,可有效支撑填料,也可防止滤头3堵塞。
滤池底部设有检查人孔4,可方便现场检修人员操作。
壳体1内固定有对称的滑轨28,第一滤板2的两侧与滑轨28滑动连接,便于拆卸第一滤板2;壳体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滤板2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滤头3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便于沿第一安装孔安装第一滤板2,第一滤板2上的滤头3从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处进入到壳体1内;第一滤板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安装孔的外端设有第一密封板27,第一密封板27的内端与第一滤板2顶紧接触,第一密封板27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密封板25,第一密封板27的外端设有固定板26,固定板26顶紧在壳体1外壁上并且二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第一滤板2堵塞严重,需要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时,松开螺钉,将第一密封板27抽出,将第一滤板2沿第一安装孔抽出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再将第一滤板2沿第一安装孔推入到壳体1内,第一滤板2的两侧沿对应的滑轨28向壳体1内滑动至初始位置,再将第一密封板27安装到位,拧紧螺钉。
第一密封板27、第二密封板25及固定板26为一体结构。
第一密封板27和第二密封板25的内端均设有密封层,密封层起密封作用,可以是第一密封板27和第二密封板25的内端缠绕生料带,也可以是第一密封板27和第二密封板25的内端安装密封圈。
在工作时,打开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4,污水从污水槽16中流入到污水出水管16a中,并经第一进水管9、第二进水管13流入到壳体1内,从第一进水管9进入的污水经第一滤板2上的滤头3过滤,再进入到第一滤板2与承托层6之间,臭氧发生器23产生的臭氧通过曝气管5送入到第一滤板2与承托层6之间,对污水进行净化,污水再依次经填料层7的活性炭颗粒层、沸石颗粒层、第二滤板8进行过滤净化,提高净化效果,第二滤板8采用多孔滤板,滤板滤孔较小,便于保护填料层7,经过滤后的处理水进入到集料槽内,当需要将集料槽中的水排出时,打开第四阀门21,处理水从排水管20处排出。
当需要反洗装置工作时,关闭污水出水管16a上的第一阀门15,关闭排水管20上的第四阀门21,打开进气管9上的第五阀门10,风机11通电工作,气体从进气管9进入到壳体1内,均匀地布置在池体断面上,并经过第一滤板2的滤头3,使气体更加均匀的分配在池内,气体对滤料擦洗3-5分钟后,开启第三进水管24上的第三阀门22,集水槽17内的水经第三进水管24进入到壳体1底部,通过第一滤板2的滤头3进行均匀配水,处理水与气体对填料层7的滤料进行联合清洗3-5分钟后,关闭风机11,处理水漂洗3-5分钟后,关闭第三阀门22,反洗废水进入到集水槽17中,打开第四阀门21,反洗废水经排水管20排出。
反洗装置采用处理水进行反洗,可减少自来水源消耗;若处理水水质需要进一步处理时,可通过控制第三阀门22,将处理水经第三进水管24回流至池底底部,从而进一步处理废水,可降低管道铺设成本。
相邻管道及管道与壳体1等均采用常规的接头连接。

Claims (10)

1.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滤板、承托层及第二滤板,承托层与第二滤板之间设有填料层;
壳体外设有污水提升装置,污水提升装置包括污水槽,壳体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的下方,第一滤板上安装有若干个间隔的滤头,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与承托层之间,第一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污水槽上连通有污水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与污水出水管连通,污水出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上方;
壳体外还设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上连接有曝气管,曝气管延伸至壳体内并设置在第一滤板与承托层之间,曝气管设置在壳体内的部分设有曝气孔;
壳体的上部连通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壳体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二滤板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填料层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活性炭颗粒层及沸石颗粒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活性炭颗粒粒径为0.3毫米-0.5毫米,沸石粒径为2毫米-5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还设有反洗装置,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外的风机,壳体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在第一滤板的下方,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风机;
壳体上还设有第三进水口,第三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滤板的下方,第三进水口处连通有第三进水管,第三进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并与集水槽的底部连通,集水槽的底部高于第三进水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第三进水管上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进气管上设有第五阀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承托层为卵石承托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滤池底部设有检查人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固定有对称的滑轨,第一滤板的两侧与滑轨滑动连接;壳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滤板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滤头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滤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安装孔的外端设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的内端与第一滤板顶紧接触,第一密封板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的外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顶紧在壳体外壁上并且二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及固定板为一体结构;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的内端均设有密封层。
CN202123285237.3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Active CN216737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5237.3U CN21673786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5237.3U CN21673786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7864U true CN216737864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85237.3U Active CN21673786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7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4444B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207243677U (zh) 无泵式深度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2190397B (zh)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
CN216737864U (zh) 一种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CN107986435A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和应用
CN211770845U (zh) 一种医疗废水模块式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219749Y (zh) 一种矿井水处理机
CN104984572A (zh) 一种高效活性流动床净化器
CN212025132U (zh) 一种重金属污水处理池
CN214087881U (zh) 一种生物过滤污水处理系统
CN211521717U (zh) 一种具有曝气除铁功能的平流沉淀池
CN211497316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膜生物净水装置
CN114315020A (zh) 一种设置有超滤反渗透系统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9872694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9872691U (zh) 除油除cod吸附降解的过滤复合池
CN209161685U (zh) 一种高效的多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7903981U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CN105084601A (zh) 河水预处理装置
CN205953641U (zh) 一种炼油轻度污染废水处理系统
CN213596014U (zh) 一种自清洁的船用污水处理回收装置
CN217025676U (zh) 一种设置有超滤反渗透系统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1847599U (zh) 一种可移动式陆用工业污水处理机
CN219907331U (zh)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装置
CN213570012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20564445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00 No. 906, floor 9, building 2, X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west of the second street, south of Jingnan 1st Road, Zhengzhou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xia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Henan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econd Avenue West, south of the road south, X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2 Building 9 floor 906.

Patentee before: HUAXIA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