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7725U -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7725U
CN216737725U CN202123186550.1U CN202123186550U CN216737725U CN 216737725 U CN216737725 U CN 216737725U CN 202123186550 U CN202123186550 U CN 202123186550U CN 216737725 U CN216737725 U CN 216737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sludge
sbr
anaerobic reactor
an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65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连鹏
陈宗越
杨玉婷
黄懿东
李若泓
邓欢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1865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7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7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7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包括SBR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SBR反应器的排泥端与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连接相通,SBR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搅拌器;厌氧反应器的排泥端与SBR反应器的进泥端连接相通,厌氧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搅拌器;所以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的上下移动可以极大的提升SBR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中的生化反应充分程度,可以从源头实现污泥减量,缓解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污泥处理处置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以及其他一些物质,譬如无机盐类(磷和氮的化合物)也能部分地被去除。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伴生物,富集了各种无机颗粒、有机物、重金属元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是污染物的浓缩体,若不得到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存在极大的破坏,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而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增大,污泥产量也日益增加,目前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多为卫生填埋,然而庞大的污泥产量对土地占用量极大,难以持续。而其他的处理处置方法均存在成本、能耗、实际应用上的局限,因此,污泥的处理处置已然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难题。
综上分析,现在急需一种能够满足排放要求并且切实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难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污泥处理处置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包括SBR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所述SBR反应器的排泥端与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连接相通,所述SBR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搅拌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排泥端与SBR反应器的进泥端连接相通,所述厌氧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搅拌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器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螺旋杆、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搅拌轴和第一搅桨;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SBR反应器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与待安装位置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螺旋杆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螺旋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下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螺旋杆的拧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设置高度;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自转;所述第一搅拌轴插入所述SBR反应器内;所述第一搅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下端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螺旋杆、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桨;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板用于与待安装位置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螺旋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螺旋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螺旋杆的拧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设置高度;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搅拌轴自转;所述第二搅拌轴插入所述厌氧反应器内;所述第二搅桨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下端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接通于所述SBR反应器的排泥端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接通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排泥端与所述SBR反应器的进泥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BR反应器的排泥端设置位置在所述SBR反应器的中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设置位置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BR反应器的底部设有SBR排空管,所述SBR排空管与所述SBR反应器的内部连接导通;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底部设有厌氧排空管,所述厌氧排空管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内部连接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BR反应器和所述厌氧反应器内均设有监测仪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BR反应器内的监测仪表为DO探头;所述厌氧反应器内的监测仪表为ORP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SBR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搅拌器,所述厌氧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搅拌器,所以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的上下移动可以极大的提升SBR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中的生化反应充分程度,可以从源头实现污泥减量,缓解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污泥处理处置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SBR反应器;11、SBR反应器的排泥端;12、SBR反应器的进泥端;13、SBR排空管;
20、厌氧反应器;21、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22、厌氧反应器的排泥端;23、厌氧排空管;
30、第一搅拌器;31、第一固定板;32、第一螺旋杆;33、第一旋转电机;34、第一搅拌轴;35、第一搅桨;
40、第二搅拌器;41、第二固定板;42、第二螺旋杆;43、第二旋转电机;44、第二搅拌轴;45、第二搅桨;
51、第一蠕动泵;52、第二蠕动泵;
61、DO探头;62、ORP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化搅拌型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ActivatedSludge Process,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SBR反应器10和厌氧反应器20;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与厌氧反应器20的进泥端21连接相通,SBR反应器10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搅拌器30;厌氧反应器20的排泥端22与SBR反应器10的进泥端12连接相通,厌氧反应器20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搅拌器40。
在SBR反应器10的周期运行中,第一搅拌器30于曝气时上下移动搅拌,充分搅动使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充分混合、反应,而后于沉淀周期沉降,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同时,在曝气初,厌氧反应器20启动第二搅拌器40,将泥水混合物由其排泥端排至SBR反应器10,经过厌氧消解的污泥发生了污泥衰退和胞外聚合物离散等反应,释放出细胞基质,于曝气阶段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被利用;在SBR反应器10出水后,沉淀污泥通过SBR的排泥端排入厌氧反应器20,维持厌氧反应器20内较高的污泥浓度,于厌氧反应器20中发生水解、酸化等反应,达到较好的污泥减量化效果。
综上所述,此实施例第一搅拌器30和第二搅拌器40的上下移动可以极大的提升SBR反应器10和厌氧反应器20中的生化反应充分程度,可以从源头实现污泥减量,缓解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污泥处理处置难的问题。
第一搅拌器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搅拌器30包括第一固定板31、第一螺旋杆32、第一旋转电机33、第一搅拌轴34和第一搅桨35;第一固定板31设于SBR反应器10上方,第一固定板31用于与待安装位置连接固定;第一螺旋杆32穿过第一固定板31,第一螺旋杆32与第一固定板31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一螺旋杆32置于第一固定板31下方的端部与第一旋转电机33连接固定,第一螺旋杆32的拧动用于调节第一旋转电机33的设置高度;第一旋转电机33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轴34连接,第一旋转电机33用于驱动第一搅拌轴34自转;第一搅拌轴34插入SBR反应器10内;第一搅桨35与第一搅拌轴34的下端连接固定。
譬如当第一旋转电机33启动时,则可控制第一搅拌轴34进行自转,从而带动第一搅桨35进行高速旋转,以实现搅拌操作;若需要调整搅拌的位置,则可通过拧动第一螺旋杆32而实现,假设第一螺旋杆32的顺时针转动能够实现往下移动,则第一螺旋杆32的逆时针转动将能够实现往上移动,即通过第一螺旋杆32的上下移动实现了搅拌位置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第二搅拌器4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二搅拌器40包括第二固定板41、第二螺旋杆42、第二旋转电机43、第二搅拌轴44和第二搅桨45;第二固定板41设于厌氧反应器20上方,第二固定板41用于与待安装位置连接固定;第二螺旋杆42穿过第二固定板41,第二螺旋杆42与第二固定板41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二螺旋杆42置于第二固定板41下方的端部与第二旋转电机43连接固定,第二螺旋杆42的拧动用于调节第二旋转电机43的设置高度;第二旋转电机43的输出轴与第二搅拌轴44连接,第二旋转电机43用于驱动第二搅拌轴44自转;第二搅拌轴44插入厌氧反应器20内;第二搅桨45与第二搅拌轴44的下端连接固定。
譬如当第二旋转电机43启动时,则可控制第二搅拌轴44进行自转,从而带动第二搅桨45进行高速旋转,以实现搅拌操作;若需要调整搅拌的位置,则可通过拧动第二螺旋杆42而实现,假设第二螺旋杆42的顺时针转动能够实现往下移动,则第二螺旋杆42的逆时针转动将能够实现往上移动,即通过第二螺旋杆42的上下移动实现了搅拌位置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需要指出,实现第一螺旋杆32和第二螺旋杆42拧动的方式并不唯一,可以是人工拧动第一螺旋杆32和第二螺旋杆42,譬如设置一电机用于带动螺旋杆进行自转,且此电机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一竖直布置的轨道上,则可实现螺旋杆转动的自动化控制,而且自动化控制的方式也并不仅限于此,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即可。
如图1所示,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蠕动泵51,第一蠕动泵51接通于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与厌氧反应器20的进泥端21之间。
在设置第一蠕动泵51后,则可利用第一蠕动泵51精准控制化学药剂的投加量,在保证化学除磷效果的同时,避免对SBR反应器10内部的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如图1所示,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二蠕动泵52,第二蠕动泵52接通于厌氧反应器20的排泥端22与SBR反应器10的进泥端12之间。
在设置第一蠕动泵51和第二蠕动泵52后,可通过流量实现对SBR反应器10排泥至厌氧反应器20、以及厌氧反应器20回流至SBR反应器10的体积控制,保证SBR反应器10单周期内排出与回流的泥水混合液体积相等,从而保持反应器内部的污泥浓度。
如图1所示,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设置位置在SBR反应器10的中上部。
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后,可以控制排出物的状态,若在搅拌状态下,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则可用于排出泥水混合物;若在静置状态下,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则可用于排出上清液,达到灵活控制厌氧停留时间的目的,便于系统运行调控。
其中,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最优设置高度为SBR反应器10竖向中心处,但SBR反应器10的排泥端11设置高度也可以适当上下移动20cm以内,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调节即可。
如图1所示,厌氧反应器20的进泥端21设置位置在厌氧反应器20的上部。
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确保污泥进入厌氧反应器20后有充足的沉淀距离,为厌氧反应器20的处理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当然,将厌氧反应器20的进泥端21设于最高处,则可获得更佳的效果。
如图1所示,SBR反应器10的底部设有SBR排空管13,SBR排空管13与SBR反应器10的内部连接导通;厌氧反应器20的底部设有厌氧排空管23,厌氧排空管23与厌氧反应器20的内部连接导通。
在增设SBR排空管13和厌氧排空管23后,则可便于对SBR反应器10和厌氧反应器20进行排污维护,为设置稳定运行和处理质量也提供了重要帮助。
如图1所示,SBR反应器10和厌氧反应器20内均设有监测仪表;具体的,SBR反应器10内的监测仪表为DO探头61(dissolved oxygen,溶解氧);厌氧反应器20内的监测仪表为ORP探头62(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氧化还原电位)。
在增设相关的监测仪表后,则可及时得知SBR反应器10和厌氧反应器20内的处理情况,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进行操作调整。
设置DO探头61的目的是为了实时监测SBR反应器10内部的溶解氧浓度,确保溶解氧的浓度限制在正常的范围,并检查反应器的密封条件、曝气头的运行情况的,以便对SBR反应器10内部的反应环境进行及时调控。
设置ORP探头62的目的是为了实时监测厌氧反应器20内部的氧化还原电位,判断厌氧反应器20内部厌氧反应阶段,并据此检查反应器的密封条件,以便对厌氧反应器20内部的反应环境进行及时调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SBR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
所述SBR反应器的排泥端与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连接相通,所述SBR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搅拌器;
所述厌氧反应器的排泥端与SBR反应器的进泥端连接相通,所述厌氧反应器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搅拌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搅拌器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螺旋杆、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搅拌轴和第一搅桨;
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SBR反应器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与待安装位置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螺旋杆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螺旋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下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螺旋杆的拧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设置高度;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自转;
所述第一搅拌轴插入所述SBR反应器内;
所述第一搅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下端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螺旋杆、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桨;
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板用于与待安装位置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螺旋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螺旋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螺旋杆的拧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设置高度;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搅拌轴自转;
所述第二搅拌轴插入所述厌氧反应器内;
所述第二搅桨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下端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接通于所述SBR反应器的排泥端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接通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排泥端与所述SBR反应器的进泥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器的排泥端设置位置在所述SBR反应器的中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进泥端设置位置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SBR反应器的底部设有SBR排空管,所述SBR排空管与所述SBR反应器的内部连接导通;
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底部设有厌氧排空管,所述厌氧排空管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内部连接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器和所述厌氧反应器内均设有监测仪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器内的监测仪表为DO探头;所述厌氧反应器内的监测仪表为ORP探头。
CN202123186550.1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Active CN216737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6550.1U CN216737725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6550.1U CN216737725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7725U true CN216737725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5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6550.1U Active CN216737725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7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15753A1 (ko) 유압식 스크류교반형 유기성폐기물의 혐기성소화장치
JP3434438B2 (ja) 排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排水処理装置
CN107253804B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
CN104291436B (zh) 一种生物转鼓废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8059307A (zh) 同步除碳脱氮的废水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698644B (zh) 垃圾渗滤液自动控制机械曝气搅拌间歇反应池
US9446972B2 (en)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method, and method for upgrading existing waste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using said method
CN216737725U (zh) 一种强化搅拌型sbr的污泥源减量装置
CN206266393U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6051804U (zh) 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101293720B (zh) 自动除磷序批式反应器及操作
CN206069501U (zh) 一体化高效脱氮除碳微氧膜生物反应器
CN204173979U (zh) 一种生物转鼓废水处理装置
CN201999835U (zh)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和ao-sbr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8829505U (zh)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CN208218632U (zh) 一种填料式变气压强化剩余污泥臭氧减量化装置
CN207121472U (zh) 一种内循环厌氧好氧一体污水处理反应器装置
CN214880545U (zh) 基于两段a/o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00418903C (zh) 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CN201151690Y (zh) 一种使用固体微电解填料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09065691U (zh) 一种化纤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
CN202246250U (zh) 可控沼气搅拌量的厌氧反应器
JPH04326995A (ja) 嫌気性水処理装置
CN2701857Y (zh) Sbr法短程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模糊控制器
CN217127257U (zh) 一种市政污泥浓缩脱水、加药调理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