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5860U -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5860U
CN216735860U CN202123411218.0U CN202123411218U CN216735860U CN 216735860 U CN216735860 U CN 216735860U CN 202123411218 U CN202123411218 U CN 202123411218U CN 216735860 U CN216735860 U CN 216735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odor
rectangular box
transfer station
refus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12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世臣
袁梅
刘少帅
孙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uan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uan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uan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uan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12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5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5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5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包括运输通道,所述运输通道上端左右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矩形盒体,两个所述矩形盒体的开口相对布置,所述矩形盒体上端等距开设多个上通孔,所述上通孔正上方安装半球型罩,所述半球型罩内壁等距固定连接呈圆形布置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矩形盒体上端,该设计可使运输通道上方的臭气等气体通过上通孔进入矩形盒体内,同时运输通道上表面存在的臭气等气体通过矩形盒体的开口进入矩形盒体内,并通过连接管,将臭气等气体输送到气管内,从而实现对臭气等气体进行收集,有效降低运输通道上臭气的浓度。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属于垃圾转运站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转运站就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和压缩,再换装到大型的或其它运费较低的运载车辆中继续运往处理场,而在垃圾转运站中会随意飘浮因垃圾而产生的刺鼻臭气,极大污染了垃圾转运站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对垃圾转运站的人员造成损伤,一般会在垃圾转运站上设置臭气收集设备,来对垃圾转运站内臭气进行清理收集。
现有技术中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上的抽取头部一般安装在垃圾转运站的墙壁上,但是利用垃圾车在垃圾转运站内向压缩室输送垃圾时,先打开垃圾车上的密封盖,再向压缩室内倾倒垃圾,在其过程中,垃圾车上散发的臭气会使垃圾转运站压缩室倾倒位置范围内的臭气浓度增高,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并且经过发酵的食物容易产生沼气,具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运输通道上臭气的浓度,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包括设置在垃圾转运站压缩室投放位置的运输通道,所述运输通道上端左右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沿着运输通道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盒体,两个所述矩形盒体的开口相对布置,所述矩形盒体上端等距开设多个上通孔,所述上通孔正上方安装半球型罩,所述半球型罩内壁等距固定连接呈圆形布置的多个支撑杆且支撑杆延伸出半球型罩下侧,所述支撑杆固定在矩形盒体上端且支撑杆处在上通孔外侧,所述运输通道上端对称开设两个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部底端安装气管且气管前后两端分别延伸出运输通道前后两侧,所述气管上端等距连通固定多个连接管且连接管处在安装凹槽内,所述连接管固定在矩形盒体下端并延伸至矩形盒体内部底端,所述连接管正上方设置上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前端连通固定前大后小布置的喇叭罩且喇叭罩与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连通固定,所述气管后端与气体处理设备上的抽气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罩的前端开口位置安装金属网。
进一步地,所述半球型罩下端与矩形盒体之间固定连接环形防尘网且环形防尘网内侧设置多个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端连通安装上大下小布置的锥形管且锥形管处在矩形盒体内部底侧。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盒体朝内端的开口位置安装矩形防尘网。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盒体朝内端等距固定连接多个竖向布置的直板且直板处在矩形防尘网内端。
进一步地,所述直板背离矩形盒体一端设置保护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1、可使运输通道上方的臭气等气体通过上通孔进入矩形盒体内,同时运输通道上表面存在的臭气等气体通过矩形盒体的开口进入矩形盒体内,并通过连接管,将臭气等气体输送到气管内,从而实现对臭气等气体进行收集,使得外界空气冲淡运输通道上的臭气,有效降低运输通道上臭气的浓度,也能对生产的沼气进行收集,使得安全性提高。
2、在矩形盒体上端通过支撑杆支撑安装半球型罩,从而将半球型罩安装到上通孔正上方,有效避免垃圾车掉落的垃圾等杂物进入上通孔内而发生堵塞现象,达到对上通孔进行保护的目的,提升使用效果。
3、利用气体处理设备上的抽气机以及气管,使进入矩形盒体内臭气等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气管内,同时利用喇叭罩,将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内臭气等气体进入气管内,可以同时对垃圾转运站外空间以及压缩室内进行臭气等气体抽取,提升臭气等气体收集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中矩形盒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中运输通道的示意图。
图中:1-运输通道、2-气管、3-矩形盒体、4-半球型罩、5-上通孔、6-连接管、7-支撑杆、11-安装凹槽、21-喇叭罩、22-金属网、31-矩形防尘网、41-环形防尘网、61-锥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包括设置在垃圾转运站压缩室投放位置的运输通道1,通过运输通道1,为垃圾车提供运行道路,从而使垃圾车沿着运输通道1向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内输送垃圾,运输通道1上端左右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沿着运输通道1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盒体3,通过矩形盒体3,在运输通道1上形成路牙,矩形盒体3朝内端等距固定连接多个竖向布置的直板且直板处在矩形防尘网31内端,通过直板,一方面有效避免垃圾车与矩形盒体3之间发生直接撞击,安全性好,另一方面对矩形防尘网31进行保护,直板背离矩形盒体3一端设置保护件,通过保护件,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保护件可采用橡胶垫。
具体地,在垃圾转运站的运输通道1上端左右两边均安装矩形盒体3,从而在运输通道1上左右两侧形成路牙,用于引导垃圾车在运输通道1行驶,
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矩形盒体3的开口相对布置,矩形盒体3朝内端的开口位置安装矩形防尘网31,通过矩形防尘网31,实现防尘功能,矩形盒体3上端等距开设多个上通孔5,通过上通孔5,能对矩形盒体3上方臭气等气体进行抽取,气管2上端等距连通固定多个连接管6且连接管6处在安装凹槽11内,连接管6与矩形盒体3配合使用,能对运输通道1上表面的臭气等气体进行抽取,连接管6固定在矩形盒体3下端并延伸至矩形盒体3内部底端,连接管6上端连通安装上大下小布置的锥形管61且锥形管61处在矩形盒体3内部底侧,通过锥形管61,增加抽取面积,提升抽取效果,连接管6正上方设置上通孔5。
具体地,在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投放位置设置运输通道1,此时运输通道1与矩形盒体3在压缩室投放位置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当垃圾车在运输通道1上进行操作时,启动气体处理设备上的抽气机,从而使运输通道1上方的臭气等气体通过上通孔5进入矩形盒体3内,同时运输通道1上表面存在的臭气等气体通过矩形盒体3的开口进入矩形盒体3内,然后再通过连接管6,将臭气等气体输送到气管2内,从而实现对臭气等气体进行收集,有效降低运输通道1上臭气的浓度,也能对生产的沼气进行收集,使得安全性提高。抽取的臭气可输送至气体过滤设备或者沼气处理厂等,有效降低垃圾转运站的异味。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通孔5正上方安装半球型罩4,通过半球型罩4,能对上通孔5进行保护,半球型罩4内壁等距固定连接呈圆形布置的多个支撑杆7且支撑杆7延伸出半球型罩4下侧,通过支撑杆7,对半球型罩4进行支撑安装,支撑杆7固定在矩形盒体3上端且支撑杆7处在上通孔5外侧,半球型罩4下端与矩形盒体3之间固定连接环形防尘网41且环形防尘网41内侧设置多个支撑杆7,通过环形防尘网41,能对进入上通孔5的臭气等气体进行防尘处理。
具体地,在矩形盒体3上端通过支撑杆7支撑安装半球型罩4,从而将半球型罩4安装到上通孔5正上方,有效避免垃圾车掉落的垃圾等杂物进入上通孔5内而发生堵塞现象,达到对上通孔5进行保护的目的,提升使用效果,适用性好。
如图1和图4所示,运输通道1上端对称开设两个安装凹槽11,通过安装凹槽11,为气管2以及连接管6在运输通道1上提供安装空间,安装凹槽11内部底端安装气管2且气管2前后两端分别延伸出运输通道1前后两侧,通过气管2,实现臭气等气体的收集,气管2前端连通固定前大后小布置的喇叭罩21且喇叭罩21与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连通固定,通过喇叭罩21,能对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内的臭气等气体进行抽取,喇叭罩21的前端开口位置安装金属网22,通过金属网22,有效避免压缩室内垃圾进入喇叭罩21内,气管2后端与气体处理设备上的抽气机连通,通过气体处理设备上的抽气机,提供气管2对臭气等气体的抽取动力。
具体地,先启动气体处理设备上的抽气机,从而将气管2内空气抽离,进而使气管2内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使进入矩形盒体3内臭气等气体通过连接管6进入气管2内,同时利用喇叭罩21,将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内臭气等气体进入气管2内,可以同时对垃圾转运站外空间以及压缩室内进行臭气等气体抽取,提升臭气等气体收集效果,适用性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垃圾转运站压缩室投放位置的运输通道(1),所述运输通道(1)上端左右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沿着运输通道(1)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盒体(3),两个所述矩形盒体(3)的开口相对布置,所述矩形盒体(3)上端等距开设多个上通孔(5),所述上通孔(5)正上方安装半球型罩(4),所述半球型罩(4)内壁等距固定连接呈圆形布置的多个支撑杆(7)且支撑杆(7)延伸出半球型罩(4)下侧,所述支撑杆(7)固定在矩形盒体(3)上端且支撑杆(7)处在上通孔(5)外侧,所述运输通道(1)上端对称开设两个安装凹槽(11),所述安装凹槽(11)内部底端安装气管(2)且气管(2)前后两端分别延伸出运输通道(1)前后两侧,所述气管(2)上端等距连通固定多个连接管(6)且连接管(6)处在安装凹槽(11)内,所述连接管(6)固定在矩形盒体(3)下端并延伸至矩形盒体(3)内部底端,所述连接管(6)正上方设置上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2)前端连通固定前大后小布置的喇叭罩(21)且喇叭罩(21)与垃圾转运站的压缩室连通固定,所述气管(2)后端与气体处理设备上的抽气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罩(21)的前端开口位置安装金属网(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型罩(4)下端与矩形盒体(3)之间固定连接环形防尘网(41)且环形防尘网(41)内侧设置多个支撑杆(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上端连通安装上大下小布置的锥形管(61)且锥形管(61)处在矩形盒体(3)内部底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盒体(3)朝内端的开口位置安装矩形防尘网(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盒体(3)朝内端等距固定连接多个竖向布置的直板且直板处在矩形防尘网(31)内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背离矩形盒体(3)一端设置保护件。
CN202123411218.0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Active CN216735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1218.0U CN21673586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1218.0U CN21673586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5860U true CN216735860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0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1218.0U Active CN21673586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5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35860U (zh) 一种垃圾转运站臭气收集设备
CN203833066U (zh) 垃圾压缩机关键臭源隔离系统
CN110523161B (zh) 一种双层隔离负压防尘系统
CN207985855U (zh) 具备垃圾预切割的地埋垃圾箱
CN209005404U (zh) 一种工业吸尘器
CN106276318A (zh) 餐厨垃圾密封卸料系统
CN210252642U (zh) 一种新型移动式破碎站
CN215352604U (zh) 一种环保型除尘装置
CN216063712U (zh) 履带移动式机制砂站的防尘装置
CN207204835U (zh) 一种固定垃圾处理设备
CN206624952U (zh) 一种羽绒加工的除尘器
CN206606636U (zh) 一种可清除垃圾气味的垃圾桶
CN213790709U (zh) 一种用于防水卷材生产的废气处理系统
CN220258295U (zh) 一种金属废料回收加工装置
CN202493401U (zh) 一种改进的真空泵过滤装置
CN104550539A (zh) 废料回收装置
CN217474057U (zh) 一种振动筛下料抑尘装置
CN204842175U (zh) 安装有吸尘装置的橡胶胶粉振动筛
CN213680536U (zh) 一种用于立式焦炉拦焦车的炉头烟密封罩
CN220802515U (zh) 污泥仓压滤车间负压收集系统
CN216538887U (zh) 一种用于具有过滤功能的垃圾破碎箱
CN204842177U (zh) 带吸尘装置的橡胶胶粉振动筛
CN210972523U (zh) 一种新型垃圾箱污水收集装置
CN217732094U (zh) 纯碱上料装置
CN217222915U (zh) 一种灰渣筛分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