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2787U -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2787U
CN216722787U CN202220112564.4U CN202220112564U CN216722787U CN 216722787 U CN216722787 U CN 216722787U CN 202220112564 U CN202220112564 U CN 202220112564U CN 216722787 U CN216722787 U CN 216722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bait
tail
head
g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25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125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2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2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2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包括鱼头与鱼身,所述鱼头与鱼身连接处两侧设有鳃盖,所述鳃盖靠近鱼头的一端与鱼饵本体连接,鳃盖远离鱼头的一端朝鱼饵本体的外侧张开,所述鳃盖与鱼饵本体之间形成诱鱼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鱼头与鱼身的连接处设置鳃盖,并将鳃盖与鱼饵本体之间形成诱鱼部设置成鲜红色结构,使鱼饵在水中可更好的模仿真实饵鱼在逃避攻击性鱼类过程中因运动量加大然后大口呼吸翻起鳃盖路出鱼鳃的形态,便于吸引鱼群,且可有效激发攻击性鱼类的捕食欲望,提高聚鱼效果与诱鱼上钩率。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背景技术
鱼饵是垂钓时引诱鱼类上钩的食物,在垂钓中起到聚鱼与诱鱼上钩的作用,通常鱼饵可分为真饵与假饵,其中假饵又称拟饵,是以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类似小鱼的小器件,可用于垂钓凶猛的鱼类;而假饵因其制作材质的不同又可分为软饵与硬饵,钓手可通过抽动鱼竿,使假饵之在水中类似天然活物,诱使大鱼上钩。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软饵大多为一体式固定结构,只能在整体外观上模仿真实鱼类,无法像硬饵一样通过在鱼身上设置关节使其像和真鱼一样灵动,对鱼群的吸引力较弱,同时,水底浑浊度较高,鱼的视线较差,导致较为灵动性的硬饵也难以被鱼群注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对鱼群的吸引力强,且便于吸引鱼群的注意,具有良好的聚鱼与诱鱼上钩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包括鱼头与鱼身,所述鱼头与鱼身连接处侧部设有鳃盖,所述鳃盖靠近鱼头的一端与鱼饵本体连接,鳃盖远离鱼头的一端朝鱼饵本体的外侧张开,所述鳃盖与鱼饵本体之间形成诱鱼部。
进一步的,所述诱鱼部设为鲜红色,所述鳃盖厚度从靠近鱼饵本体的一端至远离鱼饵本体的一端逐渐变薄。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鱼饵与真实鱼类更加相似,并且鲜红色的诱鱼部可更好地模仿真实饵鱼在逃避攻击性鱼类过程中因运动量加大然后大口呼吸翻起鳃盖路出鱼鳃的形态,可有效提高鱼群的注意力,便于上鱼。
进一步的,所述鱼身尾部设有鱼尾,所述鱼尾的厚度沿远离鱼身的方向逐渐变薄。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鱼饵在水中时,鱼尾可随水流摆动,提高与真实鱼类的相识度,提高鱼群的吸引力。
进一步的,所述鱼饵本体为软饵,所述鱼头、鱼身及鱼尾一体成型。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软饵对鱼群的吸引力,进而提高软饵上鱼率。
进一步的,所述鱼饵本体上设有从鱼头贯穿至鱼尾的挂钩通道。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软饵的挂载。
进一步的,所述鱼饵本体为硬饵,所述鱼头、鱼身及鱼尾依次摆动连接。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硬饵在水中可随水流摆动,提高硬饵的灵动性,进而提升硬饵的上鱼率。
进一步的,所述鱼头与鱼身连接的端面、及鱼身与鱼尾连接的端面上均开设有摆动槽,所述鱼身与鱼头连接的端面、及鱼尾与鱼身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摆动块,所述摆动块活动插接于摆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鱼身为多段式结构,鱼身各段两侧端面分别设有摆动槽与摆动块,各段鱼身均通过摆动槽与摆动块活动连接。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硬饵的随流摆动,模仿真实鱼类在水中游动时的动作,提高攻击性鱼群的咬钩率。
进一步的,所述鱼头及鱼尾处均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连接环,所述鱼身底部设有鱼钩。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硬饵的安装,并使鱼咬钩时,可通过鱼钩卡住鱼嘴,防止鱼脱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鱼头与鱼身的连接处设置鳃盖,并将鳃盖与鱼饵本体之间形成诱鱼部设置成鲜红色结构,使鱼饵在水中可更好的模仿真实饵鱼在逃避攻击性鱼类过程中因运动量加大然后大口呼吸翻起鳃盖路出鱼鳃的形态,便于吸引鱼群,且可有效激发攻击性鱼类的捕食欲望,提高聚鱼效果与诱鱼上钩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硬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硬饵的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二软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软饵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鱼饵本体;11、鱼头;12、鱼身;2、鳃盖;21、诱鱼部;3、鱼尾;4、挂钩通道;5、摆动槽;6、摆动块;61、连接部;62、转动部;7、连接环;8、鱼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能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鱼饵为硬饵,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包括鱼饵本体1,其中,鱼饵本体1包括鱼头11与鱼身12,可更好地模拟真实鱼类;本实施例的鱼头11与鱼身12连接处两侧设有鳃盖2,且鳃盖2靠近鱼头11的一端与鱼饵本体1连接,鳃盖2远离鱼头11的一端朝鱼饵本体1的外侧张开,可模仿真实鱼类在水中呼吸时张开鳃盖2时的状态,便于吸引聚集鱼群,提高上鱼几率;本实施例的鳃盖2内侧与鱼饵本体1之间形成诱鱼部21,且诱鱼部21设置为鲜红色,同时鳃盖2厚度从靠近鱼饵本体1的一端至远离鱼饵本体1的一端逐渐变薄,使鱼饵本体1在水中可更好的模仿真实鱼类在逃避攻击性鱼类过程中因运动量加大然后大口呼吸翻起鳃盖2路出鱼鳃的形态,可有效激发攻击性鱼类的捕食欲望,进而提高本实施例的上鱼率。
本实施例的鱼身12尾部设有鱼尾3,且鱼尾3的厚度沿远离鱼身12的方向逐渐变薄,进一步提升了鱼饵本体1与真实鱼类的相识度,提高攻击性鱼类的咬钩几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硬饵的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依次摆动连接,使垂钓者摆动鱼竿时,鱼头11、鱼身12及鱼饵可跟随鱼竿的摆动动作先后摆动,形成类似真实鱼类的游泳动作,进而提高上鱼几率;并且,依次连接的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也可在水流的作用下摆动,使垂钓者闲置鱼竿时,鱼饵本体1也可摆动吸引鱼咬钩,实现自动咬钩的功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鱼头11与鱼身12连接的端面、及鱼身12与鱼尾3连接的端面上均开设有摆动槽5,且鱼身12与鱼头11连接的端面、及鱼尾3与鱼身12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摆动块6,通过将各摆动块6活动插接于摆动槽5内,使摆动块6可在摆动槽5内左右摆动,进而实现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的摆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摆动块6投影面为T型结构,包括连接部61与转动部62,连接部61的一端与鱼身12或鱼尾3固定连接,转动部62设于连接部61的顶端,且摆动槽5为与转动部62结构相适配的圆柱体结构,转动部62插接至摆动槽5内后,转动部62可在摆动槽5内左右转动,进而实现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的摆动;同时,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可对摆动角度进行限制,避免鱼头11、鱼身12或鱼尾3的摆动角度过大导致脱落。
本实施例的鱼身12为多段式结构,其中鱼身12各段两侧端面均分别设有摆动槽5与摆动块6,本实施例的各段鱼身12通过摆动槽5与摆动块6活动连接,使鱼饵本体1在鱼竿或水流的作用下摆动时,鱼身12可呈“S”型泳姿摆动,与真实鱼类的游泳动作更为相似,进而提升了攻击性鱼类的咬钩率。
本实施例的鱼头11及鱼尾3处均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连接环7,使本事实力的硬饵可通过连接环7挂在在鱼线上使用,便于垂钓者安装,同时,鱼身12底部设有鱼钩8,使鱼咬钩时,可通过鱼钩8卡住鱼嘴,防止鱼脱钩。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的鱼饵本体1为软饵,且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一体成型,本实施例的鱼饵本体1通过PVC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柔软度,使鱼饵本体1可随水流摆动,更好地模仿真实鱼类,同时PVC材料价格低廉,可有效降低用户的垂钓成本;
本实施例的鳃盖2设于鱼头与鱼身连接处的两侧,且鳃盖2的厚度从靠近鱼饵本体1的一端至远离鱼饵本体1的一端逐渐变薄的设置,使本实施例软饵的鳃盖2远离鱼饵本体1的一端柔软度较高,使软饵的鳃盖2可随着水的流动而摆动,模拟真实鱼类呼吸时鳃盖2的开合状态,提高了本实施例与真实鱼类的相似度,便于聚集吸引鱼群,从而提高咬钩率;同时,鱼尾3逐渐变薄可使软饵的鱼尾3在水流的作用下摆动,模仿真实鱼类的游泳状态,便于吸引攻击性鱼群咬钩。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鱼饵本体1上设有从鱼头11贯穿至鱼尾3的挂钩通道4,使垂钓者可将鱼钩8从挂钩通道4穿过实现对软饵的挂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鱼饵本体为软饵,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只在鱼头11与鱼身12连接处的一侧设置了鳃盖2,与实施例二相比具有相同的诱鱼效果,且工艺流程更为简单,便于生产;本实施例的鳃盖2可在水流的作用下张开或贴合在鱼身12处,进而使鲜红色的诱鱼部21不断显示、隐藏,模仿鱼的呼吸状态,进而吸引攻击性鱼群咬钩;同时,本实施例还可在垂钓者的操作下,使鱼饵本体1不断翻转,进而使鱼饵本体带有鳃盖2的一侧和不带鳃盖2的一侧依次展现在攻击性鱼群面前,亦可使诱鱼部21若隐若现,达到模仿鱼呼吸的效果,进而使攻击性鱼群攻击鱼饵咬钩。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通过在鱼头11与鱼身12的连接处设置鳃盖2,并将鳃盖2鳃盖与鱼饵本体1之间形成诱鱼部21设置成鲜红色结构,使鱼饵在水中可更好的模仿真实饵鱼在逃避攻击性鱼类过程中因运动量加大然后大口呼吸翻起鳃盖2路出鱼鳃的形态,便于吸引鱼群,且可有效激发攻击性鱼类的捕食欲望,提高聚鱼效果与诱鱼上钩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包括鱼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包括鱼头(11)与鱼身(12),所述鱼头(11)与鱼身(12)连接处侧部设有鳃盖(2),所述鳃盖(2)靠近鱼头(11)的一端与鱼饵本体(1)连接,鳃盖(2)远离鱼头(11)的一端朝鱼饵本体(1)的外侧张开,所述鳃盖(2)内侧与鱼饵本体(1)之间形成诱鱼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鱼部(21)设为鲜红色,所述鳃盖(2)厚度从靠近鱼饵本体(1)的一端至远离鱼饵本体(1)的一端逐渐变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12)尾部设有鱼尾(3),所述鱼尾(3)的厚度沿远离鱼身(12)的方向逐渐变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为软饵,所述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上设有从鱼头(11)贯穿至鱼尾(3)的挂钩通道(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为硬饵,所述鱼头(11)、鱼身(12)及鱼尾(3)依次摆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11)与鱼身(12)连接的端面、及鱼身(12)与鱼尾(3)连接的端面上均开设有摆动槽(5),所述鱼身(12)与鱼头(11)连接的端面、及鱼尾(3)与鱼身(12)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摆动块(6),所述摆动块(6)活动插接于摆动槽(5)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12)为多段式结构,鱼身(12)各段两侧端面分别设有摆动槽(5)与摆动块(6),各段鱼身(12)均通过摆动槽(5)与摆动块(6)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11)及鱼尾(3)处均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连接环(7),所述鱼身(12)底部设有鱼钩(8)。
CN202220112564.4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Active CN216722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2564.4U CN216722787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2564.4U CN216722787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2787U true CN216722787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2564.4U Active CN216722787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2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7163A (en) Switchable blade spinner fishing lure for muskellunge and northern pike
US6266916B1 (en) Soft plastic fishing lure with hidden hook
US7484327B2 (en) Fishing lure and method therefor
US8020338B2 (en) Spitting weedless surface fishing lure
US9474257B1 (en) Imitation crawdad artificial fishing lure
US8230640B2 (en) Simulated mudpuppy fishing lure
Agassiz The Development of Lepidosteus. Part I
US20060162232A1 (en) Fis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680249A (en) Artificial fishing lure
US5131181A (en) One legged frog fish lure
US2691841A (en) Flexible inflated fish lure
CN216722787U (zh) 一种带有活动鳃盖的软硬饵
KR200166747Y1 (ko) 플러그루어
JP3892357B2 (ja) 釣り用ルアー
CN210726450U (zh) 一种新型高仿真塑料鱼饵
CN211881825U (zh) 仿灵动鱼群的路亚软饵钓组
CN210782609U (zh) 一种可自由移动的仿生鱼饵
CN207754394U (zh) 一种新型高仿生路亚假饵
CN207054546U (zh) 一种路亚钓鱼的拟饵
CN218831680U (zh) 一种软体仿生鱼饵
CN215380900U (zh) 一种可远投的多功能假饵
US3680246A (en) Fishing rig
US20050193619A1 (en) In-line fishing spinner
CN220587292U (zh) 一种铅鱼仿生钓饵
CN212260209U (zh) 一种多钩仿生假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