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2232U -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2232U
CN216722232U CN202122656028.9U CN202122656028U CN216722232U CN 216722232 U CN216722232 U CN 216722232U CN 202122656028 U CN202122656028 U CN 202122656028U CN 216722232 U CN216722232 U CN 216722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obile
permeable
connecting pip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60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
刘建清
吴凌壹
陈飞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6560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2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2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2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包括:移动承载装置,用于连接建筑屋顶;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设置在移动承载装置内;出流控制装置,设置于移动承载装置的一侧。通过设置生物储留处置模块,使得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保持屋顶绿化、蓄流和净化雨水的功能,利用雨水和雨水中的营养元素,不需要浇水和施肥;通过在移动承载装置内设置生物储留处置模块,使得在不改变既有建筑屋顶结构的前提下,便于安装在建筑屋顶上,又可以将多个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进行拼装组合;通过设置出流控制装置,可以调节生物储留处置模块内的水位和蓄水量,既防止植物被淹死或者旱死,又可以用于维护管理和保障生物储留处置模块内空气流通。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屋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背景技术
为了减碳、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屋顶,但是传统的绿色屋顶直接建在建筑屋面之上,容易造成屋顶渗漏,而且需要浇水和施肥,也不宜于维护,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来看,传统的绿色屋顶并不节能和减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用浇水施肥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的生态屋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绿色屋需要浇水、施肥,且安装和维护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不但不用浇水和施肥,而且便于安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包括:
移动承载装置,所述移动承载装置用于设置在建筑屋顶上;
生物储留处置模块,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内;
出流控制装置,所述出流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承载装置包括:
承载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箱体上的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箱体设置为防腐木箱体;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若干可制动滚轮和若干连接件,其中,若干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均与承载箱体的箱底连接,若干所述可制动滚轮与若干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包括:
防水土工布层、透水蓄水层、透水土工布、海绵介质土层和耐旱植物;
其中,所述移动承载装置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防水土工布层、透水蓄水层、透水土工布、海绵介质土层和耐旱植物依次自下至上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蓄水层的厚度为100~200mm;
所述海绵介质土层的厚度为150~200mm。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蓄水层包括:
大颗粒透水填料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底部的排水花管;
其中,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包括粒径5~25mm的石灰岩碎石、陶粒和/ 或蚝壳。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花管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花管段和第二排水管段;
所述第一花管段上开设有集水孔,位于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的底部;
所述第二排水管段的长度为50-100mm,且自所述移动承载装置的一侧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土工布层设置为密度为200~500g/m2的无纺土工布。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介质土层的组成以体积比计,包括:砂土:粘土:有机质:纤维材料=6:2:1:1。
进一步的,所述出流控制装置设置为PVC三通管;
直线设置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的第三接管;
其中,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管背离所述第一接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管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包括:移动承载装置,所述移动承载装置用于连接建筑屋顶;生物储留处置模块,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内;出流控制装置,所述出流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的一侧。可以理解,通过设置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进而使得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保持基本的增加绿植、截流和净化水体的功能,使得植被利用雨水和雨水中的营养元素,不需要浇水和施肥;通过设置移动承载装置,并将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上,进而使得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既可以在不改变建筑屋顶的前提下,便捷安装于建筑屋顶上,并且安装之后可以在建筑屋顶上自由移动,便捷调节位置,又方便了多个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之间进行拼装组合;通过设置物流控制机构,进而可以有效的调节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中的蓄水量,防止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中的植被被淹死或者旱死,又可以用于维护管理和保障生物储留处置模块内空气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的生物储留处置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1、移动承载装置;12、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3、出流控制装置;111、承载箱体;112、移动机构;113、可制动滚轮;114、连接件;115、容置槽;121、防水土工布层;122、透水蓄水层;123、透水土工布;124、海绵介质土层;125、耐旱植物;1221、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2、排水花管;1223、第一花管段;1224、第二排水管段;1225、集水孔;131、第一接管;132、第二接管;133、第三接管;134、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其包括:移动承载装置11、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和出流控制装置13;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用于连接建筑屋顶;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内;所述出流控制装置13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的一侧。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进而使得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保持基本的增加绿植、截流和净化水体的功能,使得植被利用雨水和雨水中的营养元素,不需要浇水和施肥;通过设置移动承载装置11,并将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上,进而使得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既可以在不改变建筑屋顶的前提下,便捷安装于建筑屋顶上,并且安装之后可以在建筑屋顶上自由移动,便捷调节位置,又方便了多个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之间进行拼装组合;通过设置物流控制机构,进而可以有效的调节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中的蓄水量,防止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中的植被被淹死或者旱死,又可以用于维护管理和保障生物储留处置模块内空气流通;通过将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包括:移动承载装置11、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和出流控制装置13;进而可以将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进行模块化生成。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包括:承载箱体111和移动机构112;所述移动机构112设置于所述承载箱体111上。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承载箱体111,进而能够有效的承载和保护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通过在所述承载箱体111上设置移动机构112,进而实现所述所述承载箱体111的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 的可移动,进而方便了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的安装和拼接。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箱体111设置为防腐木箱体;所述移动机构112包括若干可制动滚轮113和若干连接件114,其中,若干所述连接件114的一端均与承载箱体111的箱底连接,若干所述可制动滚轮113 与若干所述连接件114一一对应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承载箱体111设置为防腐木箱体,进而可以有效增强所述承载箱体111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承载和保护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的外观效果。所述承载箱体111基本规格为长度为1000mm±200mm,宽度为1000mm± 200mm,高度为350mm±100mm,具体可依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规格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防腐木可以由常见普通木材经过人工添加现有化学防腐剂之后,使其具有防腐蚀、防潮、防真菌、防虫蚁、防晒、防霉变以及防水等特性其中,所述常见普通木材包括俄罗斯樟子松、北欧赤松、南方松等。通过将所述移动机构112包括若干可制动滚轮113和若干连接件114,进而可以移动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又能防止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意外移动,方便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的安装和拼接;还可以在运输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时,将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10直接推进电梯里面,极大的方便了所述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的运输。
若干所述可制动滚轮113设置为两排合计8个万向双轴承滚轮,双轴承滚轮均自带刹车,双轴承滚轮的直径为30~100mm,双轴承滚轮的高度为 50~125mm,同排双轴承滚轮之间的间距120~160mm,两排之间双轴承滚轮的间距为500~800mm,双轴承滚轮锚固于承载主板111之下,主要用于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的移动和固定,使得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10 便于运输,拼装组合和拆卸。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包括:防水土工布层 121、透水蓄水层122、透水土工布123、海绵介质土层124和耐旱植物125;其中,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上开设有容置槽115;所述防水土工布层121、透水蓄水层122、透水土工布123、海绵介质土层124及耐旱植物125依次自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15中。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上开设有容置槽115,进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所述防水土工布层121、透水蓄水层122、透水土工布123、海绵介质土层124和耐旱植物125;通过将所述防水土工布层121设置于所述承载箱体111上开设容置槽115的表面上,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雨水侵蚀承载箱体111,提升所述承载箱体111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耐旱植物125,进而可以有效的增加绿植面积,同时能够提升植被的使用寿命;通过海绵介质土层124,既能为耐旱植物125提供基本的营养物质,又能截流蓄存雨水,同时还能截流雨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保障所述耐旱植物125基本的生存物质条件,进而不需要进行浇水和施肥;所述透水土工布层设置为密度为200~500g/m2的无纺土工布,通过设置所述透水土工布123,既能使得雨水经过该模块,又能防止海绵介质土层124中的土质流失,且能够截停耐旱植物125中的根系;通过设置透水蓄水层122,进而能够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初步净化雨水和存储雨水,进而使得出流控制装置13排出的雨水为被初步净化的水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耐旱植物125中的耐旱植物主要以浇灌需求小的植物,比如向日葵、仙人掌、芦荟、龙舌兰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蓄水层122的厚度为100~200mm;所述海绵介质土层124的厚度为150~200mm。具体的,所述透水蓄水层122的厚度为50mm、100mm或150mm;所述海绵介质土层124的厚度具体设置为100mm、150mm或20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蓄水层122包括: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1,以及设置于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1底部的排水花管1222;其中,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包括粒径5~25mm的石灰岩碎石、陶粒和/或蚝壳。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仅仅需要对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1的粒径进行限定即可,不需要具体限定不同粒径范围的石灰岩碎石、陶粒和/或蚝壳的含量范围,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1中的石灰岩碎石、陶粒和/ 或蚝壳,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最小粒径不小于5mm。可以理解,通过控制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1仅仅设置为石灰岩碎石、陶粒和/或蚝壳,进而可以以低成大颗粒透水填料,对所述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净化。通过在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1底部的排水花管1222,进而能够及时有效的排出多余雨水。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花管122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花管段1223和第二排水管段1224;所述第一花管段1223 上开设有集水孔1225,位于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1221的底部;所述第二排水管段1224的长度为50-100mm,且自所述移动承载装置11的一侧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集水孔1225的孔径不大于5mm,通过将所述排水花管1222设置为一体连接的第一花管段1223和第二排水管段1224,进而既能收集透水蓄水层122中的雨水,又能方便统一将雨水集合排出。具体的,所述排水花管1222直径为25~75mm;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水花管1222 直径为25~75mm的前提下,所述集水孔1225的孔径不大于5mm,所述的集水孔1225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排水花管1222的管顶间距为15~40mm,所述的集水孔1225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排水花管1222的管底间距也为 15~40mm。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海绵介质土层124的组成以体积比计,包括:砂土:粘土:有机质:纤维材料=6:2:1:1。
可以理解,所述海绵介质土层124既能为耐旱植物125提供基本的营养物质,又能截流蓄存雨水,保障所述耐旱植物125基本的生存物质条件。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流控制装置13设置为PVC三通管;所述PVC三通管包括直线设置的第一接管131和第二接管13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管131和第二接管132之间的第三接管133;其中,所述第一接管 131与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连接,所述第二接管132背离所述第一接管131的一端上设置有管盖134。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接管131、第三接管133和排水花管1222,与所述承载箱体111构成连通器原理,进而可以通过第三接管133观测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12和承载箱体111中的蓄水水位,然后通过第二接管132 或第三接管133排出雨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接管132还可以直接连接于建筑屋顶的排水管上;所述第三接管133的高度以所述排水花管1222 的底部为基准,设置为立水管设置为60~100mm。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承载装置,所述移动承载装置用于连接建筑屋顶;
生物储留处置模块,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内;
出流控制装置,所述出流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承载装置包括:
承载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箱体上的移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箱体设置为防腐木箱体;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若干可制动滚轮和若干连接件,其中,若干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均与承载箱体的箱底连接,若干所述可制动滚轮与若干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包括:
防水土工布层、透水蓄水层、透水土工布、海绵介质土层和耐旱植物;
其中,所述移动承载装置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防水土工布层、透水蓄水层、透水土工布、海绵介质土层和耐旱植物依次自下至上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蓄水层的厚度为100~200mm;
所述海绵介质土层的厚度为150~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蓄水层包括:
大颗粒透水填料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层底部的排水花管;
其中,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包括粒径5~25mm的石灰岩碎石、陶粒和/或蚝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花管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花管段和第二排水管段;
所述第一花管段上开设有集水孔,位于所述大颗粒透水填料的底部;
所述第二排水管段的长度为50-100mm,且自所述移动承载装置的一侧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土工布层设置为密度为200~500g/m2的无纺土工布。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控制装置设置为PVC三通管;
所述PVC三通管包括直线设置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的第三接管;其中,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生物储留处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管背离所述第一接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管盖。
CN202122656028.9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Active CN216722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6028.9U CN2167222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6028.9U CN2167222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2232U true CN216722232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4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6028.9U Active CN2167222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2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7716B (zh) 土壤自动地下灌溉系统及其应用
JP5248945B2 (ja) 緑化装置
CN108360761B (zh) 一种雨水利用和减载节水控根的屋顶种植方法
CN105692908A (zh) 用于集约化养殖场的生物滞留系统
CN103650966A (zh) 一种模块化垂直绿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135441A (ko) 에어컨 배출수를 활용한 관수시스템
CN216722232U (zh)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顶
CN203597151U (zh) 一种模块化垂直绿化装置
CN112449911A (zh) 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10695342U (zh) 一种水肥气一体化地下渗灌装置
CN112544275A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树池
CN110820704A (zh) 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13881032U (zh) 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101811777A (zh) 人工土床快渗污水处理系统
CN112376811B (zh) 一种可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
CN212327635U (zh) 一种陆地地表径流过滤净化收储系统
CN212813022U (zh) 一种设于屋顶的绿化装置
CN201686550U (zh) 一种人工土床快渗污水处理装置
CN210635795U (zh) 一种用于含盐水体净化的人工生态浮岛
CN109853875B (zh) 一种防冻模块化轻质绿色斜坡屋面系统及构建方法
CN210341846U (zh) 一种防止园林植物涝害的植物栽植排水结构
CN215439845U (zh) 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
CN109847574A (zh) 一种土壤生物滤池除臭装置
CN109826354B (zh) 一种可霜期运行的绿色平坡屋面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11115965A (zh) 一种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和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