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4071U - 建筑用防护板 - Google Patents
建筑用防护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14071U CN216714071U CN202122353798.6U CN202122353798U CN216714071U CN 216714071 U CN216714071 U CN 216714071U CN 202122353798 U CN202122353798 U CN 202122353798U CN 216714071 U CN216714071 U CN 2167140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building
- architectural
- groove
- limi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防护板,涉及建筑辅材技术领域,包括主体部和限位部,其中,主体部与限位部相连接,限位部相对于主体部所在的延伸面凸出,且限位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形状相吻合。如此设置,当多个该建筑用防护板堆叠时,相邻的两个建筑用防护板的限位部能够相互吻合,此时,由于限位部相对于主体部凸出,限位部能够卡住位于其上方的建筑用防护板,无法产生相对移动,板与板之间没有摩擦不易划伤,故便于叠放堆码,有利于运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板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护板固定不稳、滑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辅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用防护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辅助加快施工进程,或者优化施工作业环境,或者保护施工环境中的特定对象,经常需要使用防护板在工地区域中搭建临时建筑,如搭棚;也会通过利用防护板搭建围挡将建设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也会将防护板敷设在一些构筑物、建筑物的表面。
但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防护板通常为通体平板式,在成摞地运输、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护板固定不稳、滑落的问题,还会导致板与板之间产生摩擦划伤,影响防护板的品质、质量安全,且由于防护板的自身重量以及较为锋利的边缘,在滑落时容易伤到人,对于周围人员来说是一种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板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护板固定不稳、滑落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防护板,较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板其解决了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护板固定不稳、滑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防护板,包括:
主体部;
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所在的延伸面凸出,且所述限位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形状相吻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条状的弧面凸起。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的两端的边缘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相平齐。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
优选地,还包括沟槽部,所述沟槽部包括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的槽底、与所述槽底连接的槽壁,所述槽底与所述主体部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槽壁与所述槽底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上设有若干个穿孔。
优选地,所述穿孔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四个边角处。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所述限位部、所述沟槽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所述限位部、所述沟槽部的厚度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建筑用防护板包括主体部和限位部,其中,主体部与限位部相连接,限位部相对于主体部所在的延伸面凸出,且限位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形状相吻合。如此设置,当多个该建筑用防护板堆叠时,相邻的两个建筑用防护板的限位部能够相互吻合,此时,由于限位部相对于主体部凸出,限位部能够卡住位于其上方的建筑用防护板,无法产生相对移动,板与板之间没有摩擦不易划伤,故便于叠放堆码,有利于运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板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护板固定不稳、滑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用防护板的结构示意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用防护板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用防护板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图3中:
1、主体部;2、限位部;3、槽底;4、槽壁;5、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防护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板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护板固定不稳、滑落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防护板,包括主体部1和限位部2,其中,主体部1呈平板状,主体部1与限位部2相固定连接,限位部2相对于主体部1所在平面的延伸面凸出,且限位部2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形状相吻合。当多个该建筑用防护板堆叠时,相邻的两个建筑用防护板的限位部2能够相互吻合,此时,由于限位部2相对于主体部1凸出,限位部2能够卡住位于其上方的建筑用防护板,即相邻的两个建筑用防护板相嵌合,无法产生相对移动,板与板之间没有摩擦不易划伤,故便于叠放堆码,有利于运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板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护板固定不稳、滑落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设置限位部2为条状的弧面凸起,具体可设置为半圆状,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成摞的建筑用防护板在堆叠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建筑用防护板相接触处之间或圆滑或平整,有效保证板面不受尖锐物撞击或者划损。
为了便于将单一建筑用防护板从成摞的板堆中取拿,保证相邻的两个建筑用防护板能够顺利地分开,可设置限位部2的两端的边缘与主体部1的边缘相平齐,即限位部2贯通该建筑用防护板,如若建筑用防护板堆放的高度较高,不便于沿高度方向取下,沿限位部2的长度方向拖出即可。
进一步地,限位部2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两条限位部2分别与主体部1的相对的两侧边缘固定连接,以加强叠摞的稳定效果。
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该建筑用防护板还包括沟槽部,沟槽部包括与限位部2固定连接的槽底3、与槽底3连接的槽壁4,槽底3与主体部1位于同一平面,即限位部2与槽壁4之间形成凹陷。沟槽部的设置便于该建筑用防护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作为搭棚的棚顶时,能够起到挡雨檐的作用,防止雨水在出入口所在侧聚集流下。
不仅如此,优选设置槽壁4与槽底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沟槽部的槽口呈外扩状,便于建筑用防护板在堆叠时,各相邻板的沟槽部能够更好地容纳。
另外,可选择在建筑用防护板的主体部1上设置有若干个穿孔5,以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拼接时,通过铁丝将相邻的建筑用防护板的穿孔5连接,实现加固,或者通过贯穿穿孔5的螺钉等紧固件将建筑用防护板固定在特定物体的表面。具体地,穿孔5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主体部1的四个边角处。
此外,优选设置主体部1、限位部2、沟槽部一体成型,由金属板被冲压而成。为了便于生产,同时为了保证建筑用防护板在堆叠时不会发生一侧高度高于另一侧高度,进而占用运输或存储空间的情况,设置主体部1、限位部2、沟槽部的厚度均相同。
更为具体的实施例,该建筑用防护板的宽度,即图3横截面中两个限位部2、主体部1、沟槽部的宽度之和,为555mm,限位部2的半径为25mm,槽底3的宽为30mm,槽壁4的宽在22.5mm上下浮动,主体部1的宽为410mm,受生产过程中模具的磨损以及材料回弹的影响,限位部2与主体部1之间的连接处、限位部2与槽底3的连接处均会产生半径为0.5-4.5mm的弧度,实际产品各部分的尺寸可能具有5-10mm的误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
与所述主体部(1)连接的限位部(2),所述限位部(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所在的延伸面凸出,且所述限位部(2)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形状相吻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为条状的弧面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的两端的边缘与所述主体部(1)的边缘相平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沟槽部,所述沟槽部包括与所述限位部(2)连接的槽底(3)、与所述槽底(3)连接的槽壁(4),所述槽底(3)与所述主体部(1)位于同一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壁(4)与所述槽底(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上设有若干个穿孔(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5)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1)的四个边角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所述限位部(2)、所述沟槽部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所述限位部(2)、所述沟槽部的厚度均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3798.6U CN216714071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建筑用防护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3798.6U CN216714071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建筑用防护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14071U true CN216714071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7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53798.6U Active CN216714071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建筑用防护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14071U (zh) |
-
2021
- 2021-09-27 CN CN202122353798.6U patent/CN2167140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2045225B1 (en) | Earthquake resistant equipment rack | |
AU2005219633B2 (e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all systems | |
CN216714071U (zh) | 建筑用防护板 | |
CN211114738U (zh) | 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可伸缩及可翻的脚手板 | |
CN214575606U (zh) | 一种铝合金脚手架上的脚手板 | |
CN214738817U (zh) | 一种轻钢结构连接结构 | |
CN215055577U (zh) | 一种用于钢平台防护的洞口格栅板 | |
CN211364678U (zh) | 一种装修板材材料的叠放拖运工具 | |
KR20150053875A (ko) | 빗물 저류 적층 구조체에 사용하는 구조 부재 | |
CN213837480U (zh) | 一种装修用拼接式复合板 | |
CN212534058U (zh) | 一种卡扣式的组合承重板桩 | |
CN209981308U (zh) | 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 |
CN209981309U (zh) | 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 |
CN214658724U (zh) | 一种卡扣式组合走道板 | |
CN112173471B (zh) | 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 | |
CN213268523U (zh) |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 | |
CN107640456B (zh) | 一种集装箱的底横梁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 |
CN216469955U (zh) | 一种集装箱 | |
CN217326121U (zh) | 一种四波明钉光伏板屋面 | |
CN219033584U (zh) | 地下室防水结构 | |
CN211973997U (zh) | 一种隐钉式竖铺板组合结构 | |
CN213324208U (zh) | 一种预制板运输用钢架 | |
CN212244215U (zh) | 一种胶木箱 | |
CN212613315U (zh) | 一种组装箱式房用吊顶板 | |
CN214176178U (zh) |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端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