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3263U -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3263U
CN216713263U CN202220130752.XU CN202220130752U CN216713263U CN 216713263 U CN216713263 U CN 216713263U CN 202220130752 U CN202220130752 U CN 202220130752U CN 216713263 U CN216713263 U CN 216713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drainage
water
water inlet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07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蒙绪权
陈伟斌
黄登辉
齐晓剑
余丹
余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307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3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3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3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属于引水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路基,挖设于路基的进水井,挖设于路基且与进水井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进水沟,间隔挖设于路基远离进水井一侧的排水井,挖设于排水井远离进水井一侧、且与排水井顶部开口相连通的排水沟,以及连通进水井与排水井的过路管,进水沟靠近进水井顶部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拦截坝。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在进水沟靠近进水井一侧的拦截坝提高进水井可达到的最高液位,从而使进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能够高于排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进而利用虹吸原理使进水井内的水经过路管持续定向排向排水井,并从排水井溢流至排水沟。

Description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水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背景技术
在景观水系的建设过程中,有时需要将景观区域外部的水系引入到位于景观区域内部的人工湖中,从而为人工湖提供流动水源,提高景观区域的观赏性。
在相关技术中,为将外部水源引入人工湖,需要在景观区域内挖设用于引水的进水沟,而当进水沟途经道路等设施时,需要在道路下方两侧分别挖设用于输水的进水井和排水井,同时在道路下方埋设连通进水井和排水井的过路管,通过将进水沟内水体引入进水井,利用进水井与排水井的液位高度差,使进水井内的水体通过过路管定向流入排水井,并从排水井溢流至位于排水井顶部开口处的排水沟,最后通过排水沟继续汇入下一条进水沟,依次循环,直至水体注入人工湖,从而使水体绕开道路,实现过路引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道路下方通常埋设有其他管路与线缆等设施,因此在引水过程中往往需要保证过路管的埋设深度,从而导致进水井所处深度较深,进而使进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容易低于排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基于液压原理,此时进水井内的水无法自动流向排水井并从排水井溢流至排水沟,给人工湖的引水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进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低于排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时实现水体从进水沟至排水沟的持续定向输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在进水沟靠近进水井一侧的拦截坝提高进水井可达到的最高液位,从而使进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能够高于排水井的最高液面高度,进而利用虹吸原理使进水井内的水经过路管持续定向排向排水井,并从排水井溢流至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包括路基,挖设于所述路基的进水井,挖设于所述路基且与所述进水井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进水沟,间隔挖设于所述路基远离所述进水井一侧的排水井,挖设于所述排水井远离所述进水井一侧、且与所述排水井顶部开口相连通的排水沟,以及连通所述进水井与所述排水井的过路管,其中,所述进水井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排水井顶部高度,所述进水沟靠近所述进水井顶部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拦截坝,所述拦截坝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排水井的顶部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坝能够对进水沟进入进水井的水体进行拦截,从而抬高进水井能达到的最高液面高度,由于拦截坝的顶部高度高于排水井的顶部高度,进而使进水井开口与排水井开口达到产生虹吸现象的高度差,使排水井内的水持续定向流至排水井,并从排水井溢流至排水沟。
优选的,所述拦截坝沿竖直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拦截坝能够在耗材最少的情况下达到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同时由于进水井能达到的最高液面高度为拦截坝在竖直方向上投影的高度,因此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拦截坝能够在尽可能减少耗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进水井的最大液面高度。
优选的,所述拦截坝与所述排水井开口的高度差为3-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拦截坝与排水井开口的高度差为3-5cm时,拦截坝能够在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使进水井与排水井之间维持足够产生显著虹吸现象的高度差。
优选的,所述路基靠近所述进水沟的一侧设置有沟顶板,所述沟顶板与所述拦截坝间隔设置,所述沟顶板朝向所述进水沟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沟顶板能够对进水沟和进水井的开口进行遮盖,从而降低路基上的行人失足落入进水沟和进水井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沟顶板底面与所述拦截坝顶面间隔为38-4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沟顶板与拦截坝的间隔为38-40cm时,能够在沟顶板与拦截坝间留出足量进水空间的同时具备有一定的限流作用,尽量避免短时间内过量水体涌入进水井。
优选的,所述过路管与水平方向呈一夹角,其中,所述过路管靠近所述进水井的一端高于所述过路管靠近所述排水井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过路管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进水井一侧定向流动至排水井一侧,同时,在旱季或过路管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过路管内残留的积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从靠近排水井的一端排出,减少了过路管内积水的残留。
优选的,所述路基靠近所述进水井和所述排水井的一侧均设置有加固墙,其中,所述沟顶板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水井一侧的加固墙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墙能够对路基结构进行进一步加固,从而减少路基因塌方而导致进水井和排水井堵塞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路基顶面靠近所述排水井的一侧挖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排水井相连通,所述连通口设置有与所述连通口相适配的井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挖设于路基顶面,且与排水井连通的连通口能够便于排水井后续人工的疏通和维护,同时,井盖能够便于对连通口打开和封闭,给后续排水井的维护进一步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拦截坝能够有效提高进水井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液面高度,从而使进水井的液面高度能够高于排水井顶部开口的液面高度,利用虹吸原理使进水井的水体持续定向流至排水井,并从排水井的顶部开口溢流至排水沟;
2.通过竖直设置的拦截坝,能够使拦截坝在耗材最少的情况下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最高,从而减少拦截坝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11、过路管;12、沟顶板;13、加固墙;2、进水井;21、进水沟;22、拦截坝;3、排水井;31、排水沟;32、排水管;33、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参照图1,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包括有路基1,在路基1的一侧竖直挖设有进水井2,在路基1远离进水井2的一侧竖直挖设有排水井3。同时,在路基1靠近进水井2和排水井3的侧壁均筑造有加固墙13,通过加固墙13能够提高路基1两侧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少路基1因塌方而将进水井2和排水井3堵塞的情况。
此外,在进水井2远离路基1的一侧挖设有进水沟21,且进水沟21与进水井2的顶部开口相连通。当外界水体引入到进水沟21时,水体能够沿进水沟21灌入进水井2。
同时,在路基1内埋设有过路管11,过路管11的两端分别与进水井2和排水井3连通,且过路管11靠近进水井2的一端高于靠近排水管32的一端,从而使灌入进水井2的的水体能够沿过路管11流入到排水井3中,同时在重力作用下,过路管11内的水自发定向从进水井2一侧流向排水井3一侧。
此外,在排水井3远离路基1的一侧挖设有排水沟31,且排水沟31与排水井3的顶部开口相连通。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水沟31的顶部铺设有排水管32,排水管32沿排水沟31的长度方向延伸,排水管32端部与排水井3顶部开口相连通,
当排水井3内水位不断上升后,排水井3内的水体逐渐溢流至排水沟31上的排水管32,通过排水管32对水体的引流,从而实现从进水沟21至排水管32的过路引水。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过路管11的埋设深度通常较深,因此进水井2所处位置也需随过路管11变深,从而使进水井2的最高液面高度低于排水井3的最高液面高度,基于液压原理,此时进水井2内的水体无法持续定向流向排水井3并从排水井3溢流至排水管32。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进水沟21靠近进水井2的一侧筑造有拦截坝22,拦截坝22沿竖直方向延伸,直至拦截坝22的顶面高度高于排水井3的顶面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拦截坝22与排水井3顶面的高度差为3cm。
由于拦截坝22对进水沟21内流动的水体起到了拦截作用,从而使从进水沟21进入进水井2所需的水位抬高,同时抬高了进水井2可达到的最高液面高度,从而使进水井2的液面高度能够高于排水井3的顶部开口,进而使进水井2和排水井3间产生维持显著虹吸效应的高度差。
此外,由于拦截坝22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使拦截坝22能够在耗材最少的情况下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最高,进而提高拦截坝22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拦截坝22的建造成本。
同时,在靠近进水井2一侧的加固墙13上水平固接有沟顶板12,沟顶板12与拦截坝22顶部间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沟顶板12底面与拦截坝22顶部的间隔为38cm,且沟顶板12朝进水沟21的方向延伸,从而使沟顶板12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进水沟21和进水井2的开口进行遮盖,进而减少行人失足落入进水井2和进水沟21的情况。
同时,当沟顶板12底面与拦截坝22顶部的间隔为38cm时,能够对通过拦截坝22进入进水井2的水体起到一定的限流作用,尽量避免短时间内过量水体涌入进水井2。
此外,在路基1靠近排水井3的一侧顶面竖直开设有连通口,且连通口向下延伸至与排水井3相连通,在连通口靠近路基1顶面的一侧拆卸式连接有与连通口相适配的井盖33。
当井盖33从拆卸下来后,连通口打开,此时能够便于维护人员从连通口进入到排水井3,从而给排水井3的后期维护带来便利。当井盖33安装于连通口时,能够尽量避免行人落入连通口中,提高连通口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当进水沟21内的水体流向进水井2时,拦截坝22对水体进行阻拦,使水体的水位抬高,直至水体水位高于拦截坝22。随后水体流入到进水井2,进水井2内水体通过过路管11流入排水井3,同时进水井2和排水井3的液位逐渐升高。
当进水井2内液位达到最高时,即进水井2内液位与拦截坝22的顶面相平齐时,此时由于拦截坝22顶面高于排水井3顶面开口3cm,根据液压原理,进水井2的液面高于排水井3的顶部开口,从而产生虹吸现象,使进水井2的水持续定向流入排水井3,并从排水井3的顶部开口溢流至排水管32,再通过排水管32的引流作用将排水管32内的水体引至远离排水井3的一侧,从而实现进水井2与排水井3的过路引流。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包括路基(1),挖设于所述路基(1)的进水井(2),挖设于所述路基(1)且与所述进水井(2)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进水沟(21),间隔挖设于所述路基(1)远离所述进水井(2)一侧的排水井(3),挖设于所述排水井(3)远离所述进水井(2)一侧、且与所述排水井(3)顶部开口相连通的排水沟(31),以及连通所述进水井(2)与所述排水井(3)的过路管(11),其中,所述进水井(2)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排水井(3)顶部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沟(21)靠近所述进水井(2)顶部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拦截坝(22),所述拦截坝(22)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排水井(3)的顶部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坝(22)沿竖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坝(22)与所述排水井(3)开口的高度差为3-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靠近所述进水沟(21)的一侧设置有沟顶板(12),所述沟顶板(12)与所述拦截坝(22)间隔设置,所述沟顶板(12)朝向所述进水沟(21)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顶板(12)底面与所述拦截坝(22)顶面间隔为38-4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路管(11)与水平方向呈一夹角,其中,所述过路管(11)靠近所述进水井(2)的一端高于所述过路管(11)靠近所述排水井(3)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靠近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排水井(3)的一侧均设置有加固墙(13),其中,所述沟顶板(12)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水井(2)一侧的加固墙(13)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顶面靠近所述排水井(3)的一侧挖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排水井(3)相连通,所述连通口设置有与所述连通口相适配的井盖(33)。
CN202220130752.X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Active CN216713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0752.XU CN216713263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0752.XU CN216713263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3263U true CN216713263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90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0752.XU Active CN216713263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3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781A (zh) 一种智能化城市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38982B (zh) 一种引水工程头部蓄清冲淤调蓄水库
CN108757027A (zh) 一种隧道内多功能排水系统
CN216713263U (zh) 一种景观水系用水面抬升结构
CN210151748U (zh) 一种基坑集水明排降水体系
CN205907698U (zh) 一种集水坑全自动排水装置
CN110185051A (zh) 深窄基坑开挖施工排水方法
JP5929089B2 (ja) 液状化対策構造及び液状化対策工法
CN207919643U (zh) 用于在河道中引水的取水头结构
CN209538332U (zh) 市政雨水渗透装置
CN207295638U (zh) 设置小流量槽的排水深层隧洞
CN209368991U (zh) 一种地下工程积水综合排放装置
KR100656410B1 (ko) 유역별 상향수압 조절이 가능한 연직 배수시스템
CN111350173A (zh) 一种提高田间浅埋暗管排水量的方法
CN205530633U (zh) 一种长大挖方段路堑排水装置
CN214033574U (zh) 一种调蓄调压自动冲淤无压洞结构
CN213390040U (zh) 一种结合景观布置的闸门井通气孔结构
CN210621879U (zh) 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
CN218712567U (zh) 水电站水垫塘检修抽排水系统
CN219992646U (zh) 一种机场区域可穿围界防钻的排水沟
CN217152024U (zh) 一种隧道排水系统
CN219034817U (zh) 一种隧道衬砌排水结构
CN216689652U (zh) 一种库边广场排水结构
CN209873939U (zh) 一种城市绿化雨水及浇灌水环保循环利用装置
CN218235178U (zh) 一种设有中央排水暗沟的双孔明挖法隧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