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9864U - 一种逆变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电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9864U
CN216699864U CN202220141783.5U CN202220141783U CN216699864U CN 216699864 U CN216699864 U CN 216699864U CN 202220141783 U CN202220141783 U CN 202220141783U CN 216699864 U CN216699864 U CN 216699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circuit
transistor
push
pul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17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娇尧
韩向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m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m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m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m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17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9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9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9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电路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方波逆变产品应用受限、损耗和干扰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电路板,包括用于产生PWM驱动信号的PWM控制器、放大所述PWM驱动信号的推挽放大电路、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推挽逆变电路、交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的变压器、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的整流电路、高压直流电转换为正弦波交流电的桥式逆变电路、驱动桥式逆变电路输出正弦波交流电的SPWM模块,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中设有抑制噪声的第一共模电感。正弦波交流电不仅适合阻性负载还适合带感性负载,减少导致用电器中将产生附加损耗,第一共模电感抑制噪声使得对外部干扰小,噪声低。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电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电路板。
背景技术
户外电源是一种可以输出交流和直流的储能装置,应用于出差旅游、室外活动、野餐露营、地质勘探、消防巡查和应急通讯等场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户外电源设置有将逆变电路板,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化220V交流电,但市面上常见的逆变电路板输出的是方波交流电,但方波交流电含有大量高次谐波,不适合带感性负载,在带有铁心电感或变压器的负载用电器中将产生附加损耗,对收音机和某些通讯设备有干扰,噪声也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电路板,以解决方波逆变产品应用受限、损耗和干扰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逆变电路板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逆变电路板,包括用于产生PWM驱动信号的PWM控制器、用于放大所述PWM驱动信号的推挽放大电路、用于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推挽逆变电路、用于交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的变压器、用于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的整流电路、用于高压直流电转换为正弦波交流电的桥式逆变电路、用于驱动桥式逆变电路输出正弦波交流电的SPWM模块,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中用于抑制噪声的第一共模电感。
优选的,所述推挽放大电路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9和PNP型的三极管 Q10,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源+13VB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13 与PWM控制器的外部关断信号脚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 PWM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脚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PWM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脚通过电阻R21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用于推挽输出并与推挽逆变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逆变电路板设有至少两组推挽逆变电路。
优选的,推挽逆变电路包括NMOS管Q1和NMOS管Q2,NMOS管Q1和NMOS 管Q2的漏极分别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两端连接,初级线圈的中心抽头与电池的正极连接,NMOS管Q1源极接地,N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5与推挽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MOS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还连接有泻放电阻R12。
进一步的,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串联有第二共模电感,所述第二共模电感连接有用于参数采样的工频互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中串联有滤波电感。
优选的,所述滤波电感为铁硅铝电感。
优选的,所述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PWM控制器产生双路同步PWM驱动信号,经推挽放大电路放大,驱动推挽逆变电路产生交流电,由变压器升压,再通过整流电路获得高压直流电,输入桥式逆变电路,在SPWM模块的控制下产生正弦波交流电,正弦波交流电不仅适合阻性负载还适合带感性负载,减少导致用电器中将产生附加损耗,第一共模电感用于抑制噪声,对外部干扰小,噪声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变电路板的功能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WM控制和推挽放大电路结构图;
图3为实用新型提供的推挽逆变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逆变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保护电路结构图。
图中:IC1、PWM控制器;L3、滤波电感;L8、第一共模电感;L9、第二共模电感;U4、SPWM模块;U1-A、运放;T1、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包括PWM控制器IC1、推挽放大电路、推挽逆变电路、变压器T1、整流电路、桥式逆变电路和SPWM模块U4。
PWM控制器IC1产生两路同步输入交错的PWM驱动信号,通过推挽放大电路进行放大驱动推挽逆变电路,电池的正极BAT+与变压器T1的中心抽头连接,推挽逆变电路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有整流电路,通过变压器T1升压,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 SPWM模块U4发出的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且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通过SPWM波形控制桥式逆变电路的通断,从而输出正弦波交流电。
除直接接电池作为电源外,还可以通过接入外部直流电,通过电磁开关后接入变压器T1,该电磁开关可以为继电器,由控制板控制电磁开关的通断。
参阅图2,PWM控制器IC1用于DC-DC驱动,第1脚为PWM控制器IC1 内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1脚与作为补偿信号的第9脚连接,构成跟随器;第2脚为误差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第3脚和第4脚悬空;第5脚为振荡器定时电容接入端,通过103P的电阻C3接地;第6脚为振荡器定时电阻接入端,通过1.5K的电阻R3接地;第7脚为振荡器放电端,与第5脚之间接入电阻R7构成放电回路;第8脚为软启动电容接入端,通过电阻C2接地;第9脚为PWM比较器补偿信号输入端;第10脚为外部关断信号输入端。该端接高电平时控制器输出被禁止。该端可与保护电路相连,以实现故障保护;第11脚为驱动输出端A,第11脚和第14脚是两路互补输出端第12脚为信号地和功率地;第13脚为输出级偏置电压接入端;第14脚为驱动输出端B;第15脚为电源接入端;第16脚为基准电源输出端,可输出一温度稳定性极好的基准电压,可以分压后作为误差放大器的参考电压。
PWM控制器IC1的第11脚和第14脚输出同步输入交错的PWM驱动信号,分别连接有一组推挽放大电路,当第11脚输出高电平的时候,第14脚输出低电平,通过推挽放大电路放大后控制推挽逆变电路的通断。
其中一组推挽放大电路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9和PNP型的三极管Q10,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源+13VB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PWM 控制器IC1的第14脚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PWM控制器IC1 的第14脚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PWM控制器IC1的第14脚通过电阻R21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进行推挽输出,通过线路OUT1与推挽逆变电路连接。
同理,PWM控制器IC1的第14脚连接有另一组推挽放大电路。
参阅图3,推挽逆变电路中的一路包括NMOS管Q1和NMOS管Q2,NMOS 管Q1和NMOS管Q2的漏极分别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连接,初级线圈的中心抽头与电池的正极BAT+连接,NMOS管Q1源极接地,N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5与推挽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MOS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还连接有泻放电阻R12,用于释放栅极静电,防止误动作,起到保护NMOS 的作用。NMOS管Q2的外围电路结构与原理NMOS管Q1。
可以看出,PWM控制器IC1输出方波信号,同一时间,第14脚输出高电平时,第11脚输出低电平时。
当第14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9导通,三极管Q10截止,线路OUT1 为高电平,即NMOS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NMOS管Q1导通,电流从初级线圈的的中部经上部流经NMOS管Q1下地,形成一个电流回路;与时同时,第 11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4导通,NMOS管Q2截止,电流从初级线圈的的中部经下部是不通的,没有电流回路。
当第14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9截止,三极管Q10导通,线路OUT1 为低电平,即NMOS管Q1的栅极为低电平,NMOS管Q1截止,电流从初级线圈的的中部经上部无电流回路;与时同时,第11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3 导通,NMOS管Q2导通,电流从初级线圈的的中部经下部形成电流回路。
变压器T1中的电流方向发生了变化,由于有PWM控制器IC1控制,初级线圈的电流方向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次级线圈耦合出预定频率的交流电。变压器T1在此起到升压的作为,最终将低压直流电转换成高压交流电,但此时的波形仍为方波。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驱动能力,NMOS管Q1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通过并联连接;NMOS管Q2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通过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增大输出,可以包括多个上述的变压器T1及相应的NMOS 管,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串联。
输出端设有整流电路,用于将高压交流电转换成高压直流压,并进一步设置滤波电路滤波。
优选的,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
参阅图4,整流电路输出高压直流电与桥式逆变电路连接,桥式逆变电路包括NMOS管Q3、NMOS管Q11、NMOS管Q12和NMOS管Q15,NMOS管Q3和 Q12的漏极与高压直流电连接,NMOS管Q3的源极与NMOS管Q11的漏极连接, NMOS管Q12的源极与NMOS管Q15的漏极连接;
NMOS管Q3的源极与第一共模电感L8的第1端连接,NMOS管Q12的源极与第一共模电感L8的第3端连接,第一共模电感L8的第2端和第4端为交流输出端;
SPWM模块U4中,IFB端用于输出电流反馈输入,引脚输入电压大于0.5V 时过流保护;1LO端用于右桥臂下管驱动门极输出;VS1端用于右桥臂上下功率MOS管中心点输出;1HO端用于右桥臂上管驱动门极输出;2LO端用于左桥臂下管驱动门极输出;VS2端用于左桥臂上下功率MOS管中心点输出; 2HO端用于左桥臂上管驱动门极输出;VFB端用于输出电压反馈输入。
NMOS管Q11和Q15的源极与SPWM模块U4的IFB端连接,NMOS管Q11 的栅极通过电阻R28与SPWM模块U4的1LO端连接,NMOS管Q15的栅极通过电阻R34与SPWM模块U4的2LO端连接,NMOS管Q12的栅极通过电阻R31 与SPWM模块U4的2HO端连接,N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34与SPWM模块 U4的1HO端连接,NMOS管Q12的源极与SPWM模块U4的VS2端连接,NMOS 管Q12的源极与SPWM模块U4的VS1端连接;交流输出端的其中一端通过电压反馈电路与SPWM模块U4的VFB端连接。
SPWM模块U4产生正弦波驱动信号,驱动桥式逆变电路产生正弦波交流电。
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中用于抑制噪声的第一共模电感L8。
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中串联有滤波电感L3,优选为铁硅铝电感,具有软饱满特性,可承受的电流值更高。若超出安全电流值,也不会对电感的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抑制电磁干扰,交流输出电路中设有CBB22电容C20,CBB22电容C20连接在第二共模电感L9的前级。
进一步的,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串联有第二共模电感L9,第二共模电感L9连接有工频互感器用于参数采样。
当外部直流电电压输入过高时,会对后级电路造成损害,为此设有高压保护电路,参阅图4,高压保护电路包括运放U1-A,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0与电源+5V连接,当外部直流电通过由R23和R19构成的分压电路与运放U1-A的同相输出端连接,运放U1-A的同相输出端通过分压电路获得分压,运放U1-A的输出端与PWM控制器IC1的第10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R23为100K,R19为39K。
正常状态下,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为5V,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由于获得的分压很小,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小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运放 U1-A的输出低电平。
当电压过高时,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大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运放 U1-A的输出高电平,使PWM控制器IC1关断,起到保护作用。
运放U1-A的输出端与PWM控制器IC1之间设有用于隔离保护的二极管 D1,防止电流倒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电路板,通过PWM控制器产生双路同步PWM驱动信号,经推挽放大电路放大,驱动推挽逆变电路产生交流电,由变压器升压,再通过整流电路获得高压直流电,输入桥式逆变电路,在SPWM 模块的控制下产生正弦波交流电,正弦波交流电不仅适合阻性负载还适合带感性负载,减少导致用电器中将产生附加损耗,对外部干扰小,噪声低。另外,高压保护电路起到高压时关断PWM控制器,起到保护整个电路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PWM驱动信号的PWM控制器(IC1)、用于放大所述PWM驱动信号的推挽放大电路、用于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推挽逆变电路、用于交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的变压器(T1)、用于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的整流电路、用于高压直流电转换为正弦波交流电的桥式逆变电路、用于驱动桥式逆变电路输出正弦波交流电的SPWM模块(U4),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中用于抑制噪声的第一共模电感(L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挽放大电路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9和PNP型的三极管Q10,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源+13VB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PWM控制器(IC1)的外部关断信号脚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PWM控制器(IC1)的驱动信号脚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地,PWM控制器(IC1)的驱动信号脚通过电阻R21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用于推挽输出并与推挽逆变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板设有至少两组推挽逆变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推挽逆变电路包括NMOS管Q1和NMOS管Q2,NMOS管Q1和NMOS管Q2的漏极分别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连接,初级线圈的中心抽头与电池的正极连接,NMOS管Q1源极接地,N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5与推挽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MOS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还连接有泻放电阻R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串联有第二共模电感(L9),所述第二共模电感(L9)连接有用于参数采样的工频互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线路中串联有滤波电感(L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感(L3)为铁硅铝电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
CN202220141783.5U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逆变电路板 Active CN216699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1783.5U CN216699864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逆变电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1783.5U CN216699864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逆变电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9864U true CN216699864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0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1783.5U Active CN216699864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逆变电路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98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2018A (zh) * 2023-06-07 2023-08-11 上海功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控制电路及半导体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2018A (zh) * 2023-06-07 2023-08-11 上海功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控制电路及半导体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62705U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
US10096435B2 (en) Digitalized double-excitation uninterrupte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N105871218A (zh) 一种配置推挽式隔离电源的igbt驱动方法及装置
CN216699864U (zh) 一种逆变电路板
CN201887660U (zh) 低功耗开关电源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的空调器
Lim et al. A self-driven active clamp forward converter using the auxiliary winding of the power transformer
US20080123381A1 (en) Inverter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Sun et al. A GaN-based CRM totem-pole PFC converter with fast dynamic response and noise immunity for a multi-receiver WPT system
CN100561816C (zh) 突波电流抑制电路及使用其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8696142A (zh) 一种变频式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
CN206992974U (zh) 一种受控式变压器初级串联次级整流并联推杆电源转换器
CN217159563U (zh) 一种具有高压保护的逆变电路板
CN208539789U (zh) 一种变频式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
CN104319910A (zh) 一种基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源取能电路
CN105848357A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led驱动电路
CN206294067U (zh) 一种应用于bms上的防呆隔离电源电路
CN213817609U (zh) 一种电压稳定度高的直流高压发生器
CN204244076U (zh) 超宽输入电压dc-dc电源
CN204361923U (zh) 带多路隔离输出的开关电源
CN207910691U (zh) 一种新型大功率半桥式输出可调开关电源
CN112039344A (zh) 一种大功率高密度模块电源
CN203691272U (zh) 单三相宽范围输入开关电源
CN110266205A (zh) 一种大功率开关电源
CN205754955U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led驱动电路
CN205622248U (zh) Usb充电电路及其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