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7201U -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7201U
CN216697201U CN202220231517.1U CN202220231517U CN216697201U CN 216697201 U CN216697201 U CN 216697201U CN 202220231517 U CN202220231517 U CN 202220231517U CN 216697201 U CN216697201 U CN 216697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lectronic switch
diod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15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敏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15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7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7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7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电源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电源检测模块根据电源输入端输入的电信号控制实现第一电子开关开启第二电子开关关闭或者第一电子开关关闭第二电子开关开启,所述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电性连接降压模块。在48V或54V电源输入时,本申请通过电源检测模块控制第二电子开关开启、第一电子开关关闭,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将48V或54V电信号输入到降压模块降压产生12V主板用电,在12V电源输入时,本申请通过电源检测模块控制第一电子开关开启、第二电子开关关闭,12V电信号对主板供电。

Description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主板电源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服务器市场日渐庞大,服务器平台架构也越来越大,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应用架构越来越复杂,除了服务器本身设计架构越来越复杂之外,服务器周边设计也越来越重要,电气材料,连接器,芯片组等各式各样的新型电路引入服务器中,为了适应服务器中各种新颖电路的,而为服务器供电所使用的电源也五花八门,而目前服务器机柜直流电源主流有54、48V、12V。
在应用上,这三种主流电源是不能混用的,必须要针对使用电压做单一设计,所以应用场景上无法舍弃这三种电压的任何一种。而在机柜上有可能同一机柜在不一样的应用下必须使用不一样的电压,但就主板来说,主板上的主要电压又多是使用12V,因此无论采用何种电压,需为主板提供12V的供压,就必须设计不一样的主板来配合不一样的使用场景,这也照成了设计浪费,制造浪费等问题。而此发明设计一款可以使主板接受多种电压的结构,可简化成本降低设计时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电源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以控制实现第一电子开关开启第二电子开关关闭或者第一电子开关关闭第二电子开关开启,所述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电性连接降压模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包括触发电路、所述触发电路电性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由所述触发电路控制启动的波形发生电路,所述波形发生电路输出端电性连接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
更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电路包括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阻R1串联的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并联稳压二极管D1,所述稳压二极管的P极接地。
更进一步地,所述波形发生电路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RC串并联选频电路反馈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三电阻R3反馈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一电源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N极。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阻R3并联第一起振二极管D2和第二起振二极管D3,所述第一起振二极管D2和所述第二起振二极管D3的方向相反。
更进一步地,所述倍压整流电路为电容二极管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包括:串接的第一二极管D4、第二二极管D5、第三二极管D6和第四二极管D7,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P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N极与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P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5的N极之间连接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二二极管D5的P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6的N极之间连接第六电容C6,所述第三二极管D6的P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7的N极之间连接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五电容C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为P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为N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降压模块为48V/54V转12V降压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通过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对主板电源输入端的电源输入进行检测,若检测输入为12V时,所述电源检测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开启、第二电子开关关闭,由12V电源对主板供电,若检测输入为48V或54V时,所述触发电路为所述波形发生电路提供足够电压,使得所述波形发生电路产生正弦波,所述波形发生电路产生的正弦波经过所述倍压整流电路整流升压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关闭,第二电子开关开启,由电源输入端输入的48V或者54V电信号经过降压模块降压为12V为主板供电。从而实现了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电源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电源检测模块根据电源输入端输入的电信号控制实现第一电子开关开启第二电子开关关闭或者第一电子开关关闭第二电子开关开启,所述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电性连接降压模块。
具体实施过程中,参阅图2所示,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包括触发电路,所述触发电路电性连接于电源输入端,具体的,所述触发电路包括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阻R1串联的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并联稳压二极管D1,所述稳压二极管的P极接地。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设置为20k,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设置为6.8k。所述稳压二极管D1设置12V稳压二极管。
由所述触发电路控制启动的波形发生电路,具体的,所述波形发生电路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RC串并联选频电路反馈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具体的,所述RC串并联选频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五电阻R5和第一电容C1电性连接于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R5和第一电容C1电性连接并联的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六电阻R6和所述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放大器的通向输入端电性连接RC串并联选频电路之间。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种可行的所述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阻值为11k,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C2的阻值为100nf。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三电阻R3反馈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一电源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N极。所述第三电阻R3并联第一起振二极管D2和第二起振二极管D3,所述第一起振二极管D2和所述第二起振二极管D3的方向相反。
所述波形发生电路输出端电性连接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所述倍压整流电路为电容二极管倍压整流电路,所述电容二极管倍压整流电路包括串接的第一二极管D4、第二二极管D5、第三二极管D6和第四二极管D7,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P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N极与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P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5的N极之间连接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二二极管D5的P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6的N极之间连接第六电容C6,所述第三二极管D6的P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7的N极之间连接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五电容C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为P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为N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电性连接降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为48V/54V转12V降压模块。
本申请所提供的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和并联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稳压二极管D1,所述稳压二极管D1设计为12V,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阻值比接近3:1。在电源输入端输入12V时,所述第二电阻R2分压为3V,不足以为所述放大器第二电源提供正常工作提供有效电压,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向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提供低电平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开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关闭,由所述第二电子开关输出12V电信号供电;而在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48V或54V电压时,所述稳压二极管D1作用下为所述放大器的第二电源提供12V电压,所述放大器正常工作生成正弦波,生成的正弦波经过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后向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提供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关闭,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开启,由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将48V或54V电源信号输入到所述降压模块,由所述降压模块产生12V电信号供电。从而实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比值接近3:1当所述稳压二极管D1失效时,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分压效果同样能为所述放大器的第二电源提供超过12V的电压,保证所述放大器正常运行,使得所述波形发生电路产生正弦波。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对所述波形发生电路所产生的正弦波进行倍压整流,使得所述倍压整流电路输出能够控制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开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关闭的高电平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电源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电源检测模块根据电源输入端输入的电信号控制实现第一电子开关开启第二电子开关关闭或者第一电子开关关闭第二电子开关开启,所述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电性连接降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包括触发电路、所述触发电路电性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由所述触发电路控制启动的波形发生电路,所述波形发生电路输出端电性连接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包括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阻R1串联的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并联稳压二极管D1,所述稳压二极管的P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发生电路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RC串并联选频电路反馈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三电阻R3反馈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一电源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N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R3并联第一起振二极管D2和第二起振二极管D3,所述第一起振二极管D2和所述第二起振二极管D3的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包括串接的第一二极管D4、第二二极管D5、第三二极管D6和第四二极管D7,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P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N极与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二极管D4的P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5的N极之间连接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二二极管D5的P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6的N极之间连接第六电容C6,所述第三二极管D6的P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7的N极之间连接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五电容C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为P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为N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为48V/54V转12V降压模块。
CN202220231517.1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Active CN216697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1517.1U CN216697201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1517.1U CN216697201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7201U true CN216697201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1517.1U Active CN216697201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7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7138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motherboard
US20120331312A1 (en) Usb charging circuit for a computer
CN104242630B (zh) 电源供应装置
CN205751476U (zh) 一种oled显示屏的供电电路
CN209690871U (zh) 一种错峰上电系统及装置
CN110383202A (zh) 可编程电源发生器
CN105988495A (zh) 一种ldo过冲保护电路
US1074111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tection circuit thereof
US20100277146A1 (en) Computer power supply and standby voltage discharge circuit thereof
CN106210198B (zh) 一种智能卡保护电路、移动终端及智能卡保护方法
CN216697201U (zh) 一种主板自适应电源电压的结构
CN103901960B (zh) 主机板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CN212462838U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智能门锁系统
CN206270863U (zh) Cmos数据清除装置及计算机
CN111756091A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智能门锁
CN207926553U (zh) 一种多功能开关控制器
CN116316412A (zh) 一种保护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6601675U (zh) 复位与恢复出厂设置二合一电路
CN206610191U (zh) 一种电压通断的控制电路及控制装置
CN210837105U (zh)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88181B (zh) 按键扫描装置及系统
Dobkin et al. Analog Circuit Design Volume Three: Design Note Collection
CN217113271U (zh) 一种数据接口转换电路及转换器
CN204926090U (zh) 基于动态口令和usbkey的控制系统
CN221408662U (zh) 应用于芯片的低功耗电源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