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7105U -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7105U
CN210837105U CN201922489034.2U CN201922489034U CN210837105U CN 210837105 U CN210837105 U CN 210837105U CN 201922489034 U CN201922489034 U CN 201922489034U CN 210837105 U CN210837105 U CN 210837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circuit
state
feedback
circuit
contro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90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海鑫
曾显栓
程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90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7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7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7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该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芯片以及与电源芯片一一对应的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电阻大于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电阻,从而使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具体需要驱动的负载情况,控制所述反馈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电源芯片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需要驱动的负载功耗,提供与其匹配的驱动信号,避免所述电源芯片提供的驱动信号始终大于负载所需要的驱动信号而导致驱动电路及包括该驱动电路的电子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中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相应的,电子设备中的负载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电子设备中驱动电路的功耗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满足电子设备的负载功耗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中驱动电路的功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
至少一个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具有输出端与输入端,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用于输出驱动信号;
与所述电源芯片一一对应的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给所述电源芯片提供反馈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电阻大于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电阻。
可选的,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组成部分和第二组成部分;
所述第一组成部分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元件和第二电阻元件,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第一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公共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
所述第二组成部分包括:第三电阻元件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与所述第一组成部分的电连接关系,以控制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和所述控制开关串联。
可选的,所述第二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并联。
可选的,所述第二组成部分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并联。
可选的,所述第二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组成部分串联,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与所述控制开关并联。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位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位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二端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预设规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包括断开状态和闭合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驱动电路和至少一个负载,所述驱动电路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提供驱动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具体需要驱动的负载情况,控制所述反馈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电源芯片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需要驱动的负载功耗,提供与其匹配的驱动信号,避免所述电源芯片提供的驱动信号始终大于负载所需要的驱动信号而导致所述驱动电路及包括该驱动电路的电子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如何在满足电子设备功耗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中驱动电路的功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人研究发现,电子设备供应商通常会对电子设备的驱动电路提供给负载的供电电压定义三个值:第一个值为常规typical值、第二个值为最大max值,第三个值为最小min值,由于电子设备具体工作时,其负载的工作状态变化会使得负载的电流发生动态变化以及主板的布局发生变化,因此,会将驱动电路提供给负载的电压设定的比常规typical值偏大,以防负载电压被拉得过低引起负载故障,这样会导致负载功耗较小时,如常规待机(即Modern standby)时间,驱动电路的功耗较大,造成电子设备的功耗较大。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以及包括该驱动电路的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包括驱动电路和至少一个负载,所述驱动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提供驱动信号。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包括:
至少一个电源芯片1,所述电源芯片1具有输出端Out与输入端FB,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用于输出驱动信号;
与所述电源芯片1一一对应的反馈电路2,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一端A与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二端B接地,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与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入端FB电连接,用于给所述电源芯片1提供反馈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电路2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电阻大于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可以包括一个电源芯片1和一个反馈电路2,也可以包括多个电源芯片1和多个反馈电路2,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的驱动需求而定,只要保证所述电源芯片1与所述反馈电路2一一对应即可。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芯片1为DC-DC电源芯片,即直流电源芯片,可选的,所述电源芯片1可以为VR电源芯片,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芯片1中具有第一预设电压,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一反馈信号,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二反馈信号,以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基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与第一预设电压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的大小,调节其输出端Out输出的驱动信号。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反馈电路2提供给所述电源芯片1的反馈信号的电压低于所述电源芯片1的第一预设电压,则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加;如果所述反馈电路2提供给所述电源芯片1的反馈信号的电压高于所述电源芯片1的第一预设电压,则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中需要驱动的负载功耗较大时,控制反馈电路2提供给所述电源芯片1的反馈信号的电压低于所述电源芯片1的第一预设电压,增加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以满足负载的大功耗需求,在所述电子设备中需要驱动的负载功耗较小时,控制反馈电路2提供给所述电源芯片1的反馈信号的电压大于所述电源芯片1的第一预设电压,减小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以满足负载的小功耗需求,从而在使得所述驱动电路在满足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功耗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小的功耗,从而降低包括该驱动电路的电子设备的功耗。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具体需要驱动的负载情况,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需要驱动的负载功耗,提供与其匹配的驱动信号,避免所述电源芯片1提供的驱动信号始终大于负载所需要的驱动信号而导致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进行描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反馈电路2包括:第一组成部分21和第二组成部分22;
所述第一组成部分21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元件R1和第二电阻元件R2,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的第一端为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一端A,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为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
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包括:第三电阻元件R3和控制开关M,所述控制开关M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第一组成部分21的电连接关系,以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电阻大于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电阻。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M可以为晶体管,例如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M为IRF530型号的P型晶体管,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可以包括一个电阻,也可以包括多个电阻,如果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包括多个电阻,所述多个电阻的电连接关系可以为并联,也可以为串联,还可以为并联和串联相结合,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其形成一个总的第三电阻元件R1即可。其中,所述多个电阻为至少两个电阻。
同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也可以包括一个电阻或多个电阻,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包括多个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中的多个电阻的电连接关系可以为并联,也可以为串联,还可以为并联和串联相结合,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包括一个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包括一个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包括一个电阻为例进行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阻值相同,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阻值均为1KΩ。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阻值也可以不相同或为其他阻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和所述控制开关M串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并联,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二端接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第二端接地。即本申请对第二组成部分22中的第三电阻元件R3与控制开关M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并联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串联的控制开关M断开,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所在支路断开,不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并联,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即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串联的控制开关M闭合,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并联,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小,即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二反馈信号。
由上可知,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路较小,而不论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还是闭合,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和第一端A之间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保持不变,因此,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大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即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提供的第一反馈信号大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输出的第二反馈信号。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大,使其大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以在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小功耗的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断开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小,使其小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以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大功耗的供电需求。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并联,具体的,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电连接。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电连接,即本申请对第二组成部分22中的第三电阻元件R3与控制开关M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并联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串联的控制开关M断开,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所在支路断开,不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并联,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即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串联的控制开关M闭合,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并联,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小,即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二反馈信号。
由上可知,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路较小,而不论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还是闭合,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和第二端B之间的第二电阻R2的阻值保持不变,因此,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小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即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提供的第一反馈信号小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输出的第二反馈信号。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断开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大,使其大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在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小功耗的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小,使其小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以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大功耗的供电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是通过将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控制开关M串联,来实现所述驱动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还可以与所述控制开关M并联,来实现所述驱动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控制开关M并联,且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与所述第一组成部分21串联。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位于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与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一端A之间。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位于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的第一端之间,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之间,即本申请对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位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A和第三端C之间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并联的控制开关M断开,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串联,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并联的控制开关M闭合,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被短路,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小,即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二反馈信号。
由上可知,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路较小,而不论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还是闭合,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和第二端B之间的第二电阻R2的阻值保持不变,因此,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小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即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提供的第一反馈信号小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输出的第二反馈信号。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断开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大,使其大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在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小功耗的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小,使其小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以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大功耗的供电需求。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位于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与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二端B之间。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位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之间,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本申请对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二组成部分22位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二端B和所述第三端C之间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并联的控制开关M断开,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串联,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即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如果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并联的控制开关M闭合,则所述第三电阻元件R3被短路,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小,即所述反馈电路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第二反馈信号。
由上可知,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阻较大,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整体电路较小,而不论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还是闭合,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和第一端A之间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保持不变,因此,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大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第二端B和第三端C之间的电压,即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时所述反馈电路2提供的第一反馈信号大于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时所述反馈电路2输出的第二反馈信号。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大,使其大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在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小功耗的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状态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所述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由断开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三端C输出的电压变小,使其小于所述电源芯片1中的第一预设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以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大功耗的供电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反馈电路采用不同的电路结构时,所述电源芯片中设置的第一预设电压的具体电压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电源芯片1和多个反馈电路2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6中仅示出了三个电源芯片1和三个反馈电路2,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个电源芯片1以及与电源芯片1一一对应的反馈电路2,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电源芯片1和多个反馈电路2时,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负载,不同的电源芯片1用于为不同的负载提供驱动信号。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芯片1与所述负载一一对应,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电源芯片1也可以对应多个负载,只要保证不同的电源芯片1对应不同的负载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电源芯片1时,不同电源芯片1对应的反馈电路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电源芯片1时,不同电源芯片1对应的反馈电路2的结构相同,以便于所述驱动电路对多个电源芯片1的统一控制。
下面以一个电源芯片1对应一个负载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进行描述。
由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不同负载需要的功耗也可能不同,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中多个电源芯片1的工作状态彼此独立。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负载包括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所述多个电源芯片1包括第一电源芯片和第二电源芯片,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用于为所述第一负载提供驱动信号,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用于为所述第二负载提供驱动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负载的功耗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所述第二负载的功耗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则需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二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负载的功耗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所述第二负载的功耗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则需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二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负载的功耗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所述第二负载的功耗也由大功耗切换为小功耗,则需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二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减小。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负载的功耗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所述第二负载的功耗由小功耗切换为大功耗,则需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芯片对应的反馈电路使得所述第二电源芯片输出的驱动信号增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用于基于预设规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开关M的工作状态包括断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以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控制开关M的第三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控制器3为嵌入式控制器,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基于预设规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的工作状态,以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处于断开,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工作在所述第一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反馈电路的整体电阻较大;
基于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处于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反馈电路2工作在所述第二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反馈电路的整体电阻较小。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生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基于用户的触发操作和所述预设规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的工作状态,以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取电子设备中负载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负载的当前工作状态自动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负载的当前工作状态和所述预设规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的工作状态,以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具体需要驱动的负载情况,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需要驱动的负载功耗,提供与其匹配的驱动信号,避免所述电源芯片1提供的驱动信号始终大于负载所需要的驱动信号而导致所述驱动电路及包括该驱动电路的电子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源芯片1的输出端Out与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一端A之间的电感线圈L1和位于负载与所述反馈电路2的第一端A之间的电容C1,以用于储能滤波,提高所述驱动电路的性能。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线圈L1的取值可以为1μH,所述电容C1的取值可以为33μf,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线圈L1和所述电容C1的取值还可以为其他值,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可以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级芯片(即Systemon Chip,简称SOC)、CPU(中央处理器)、麦克风或摄像头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继续如图8所示,以所述负载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modern standby或S3等低功耗的状态下,控制器3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断开,使得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输出的反馈信号的电压变大,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端Out输出的电压值减小至电子设备供应上设定的最小供电电压,降低电子设备功耗,当需要唤醒电子设备时,控制器3控制所述控制开关M闭合,使得所述第一电阻元件R1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R2的公共端输出的反馈信号的电压变小,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输出端Out输出的电压值增大至电子设备供应上设定的标准供电电压,使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具体需要驱动的负载情况,控制所述反馈电路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所述电源芯片1可以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需要驱动的负载功耗,提供与其匹配的驱动信号,避免所述电源芯片1提供的驱动信号始终大于负载所需要的驱动信号而导致电子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并列和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驱动电路,包括:
至少一个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具有输出端与输入端,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用于输出驱动信号;
与所述电源芯片一一对应的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给所述电源芯片提供反馈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电阻大于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组成部分和第二组成部分;
所述第一组成部分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元件和第二电阻元件,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第一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和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公共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
所述第二组成部分包括:第三电阻元件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与所述第一组成部分的电连接关系,以控制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三电阻元件和所述控制开关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组成部分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组成部分串联,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与所述控制开关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位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三电阻元件位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二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预设规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包括断开状态和闭合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驱动电路和至少一个负载,所述驱动电路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提供驱动信号。
CN201922489034.2U 2019-12-31 2019-12-31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837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9034.2U CN210837105U (zh) 2019-12-31 2019-12-31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9034.2U CN210837105U (zh) 2019-12-31 2019-12-31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7105U true CN210837105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0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9034.2U Active CN210837105U (zh) 2019-12-31 2019-12-31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71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0730A (zh) * 2021-04-07 2021-07-2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0730A (zh) * 2021-04-07 2021-07-2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US11908359B2 (en) 2021-04-07 2024-02-20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328680A (ja) 電源回路
JP2000354371A (ja) パルス幅変調制御装置
US9973076B1 (en) Switching regulator synchronous node snubber circuit
US9419433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relating to DC-DC voltage conversion and having short protection function
TWI767399B (zh) 具有分段線性負載線的電壓調節器
CN113328734A (zh) 快速阻断开关
US8879216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a control device
CN210837105U (zh)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KR101422338B1 (ko) Led 조명장치용 디밍회로
US8775829B2 (en) Single phase line switch
CN103715877A (zh) 关联于直流电压转换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12004292B (zh) 一种led过压保护电路、电源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211701852U (zh) 一种降压模块和移动终端
US9130454B2 (en) Control circuit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off time of power switch in power converter
JPH11308857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209805675U (zh) 应用于t-con板的逻辑电压转换电路
WO2010034162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motor in a low voltage dc power too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19068069U (zh) 供电电路
CN217209886U (zh) 用于热水器的遥控器
JP2001095240A (ja) 入力過電圧制限機能を備えた突入電流防止回路
CN216751301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20553130U (zh) 一种供电系统、主板及电子设备
CN114039493B (zh) 电源电路、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416535A1 (en) Inrush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noise immune latching circuit
CN112350558B (zh) 一种动态overshoot抑制电路及抑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