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6442U -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6442U
CN216696442U CN202122994897.2U CN202122994897U CN216696442U CN 216696442 U CN216696442 U CN 216696442U CN 202122994897 U CN202122994897 U CN 202122994897U CN 216696442 U CN216696442 U CN 216696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hip
control unit
isolatio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48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振琪
杨红新
张建彪
杨亚坤
刘志东
邓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 Octopu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 Octopu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 Octopu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 Octopu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48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6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6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6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包括:隔离DCDC、电流采集芯片、隔离芯片、电流采样电阻、微控单元;隔离DCDC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隔离DCDC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本申请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后,控制隔离DCDC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电流采集芯片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两端的休眠电流,并将休眠电流通过隔离芯片隔离处理后发送至微控单元,微控单元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这种判断休眠电流异常的方法实现了对采集板模块休眠异常的检测,并且减降低了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监控与管理单元,其主要职责是将电池包的当前状态(包括电池电芯电压、温度、剩余电量等)上传给整车控制器(Vehiclecontroller),并接受整车控制器下发的指令,如休眠。当电池管理系统接收收到整车控制器发来的休眠指令后,会执行休眠动作,关闭主芯片的数据处理功能、电源模块的供电输出以及CAN网络的通讯功能,并且会停止动力电池信息的采集,整个电池管理模块(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进入休眠状态。在BMS系统中,负责采集动力电池电压、温度信息的是模拟前端模块(Analog Front End,采集板)。
现有技术中,当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后,若模拟前端模块由于内部存在微弱漏电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其采集板未完全休眠,使得采集板仍处于工作状态,且仍在消耗来自动力电池的能量,而此时由于电池管理系统主控部分及电源部分均已休眠,无法检测到采集板的异常,而由于采集板的工作电源来自于动力电池的模组,长此以往,异常的采集板对应的电池模组与正常采集板对应的电池模组相比,异常的采集板对应的电池模组会存在输出电压偏低的问题,严重会导致时整车无法上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通过将电流采样电阻连接在采集板模块的电源端,并在电流采样电阻的两端电连接电流采集芯片,通过电流采集芯片采集电流采样电阻对应的休眠电流,并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通过微控单元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减小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隔离DCDC、电流采集芯片、隔离芯片、电流采样电阻、微控单元;其中,所述微控单元安装在电池管理模块中;
所述隔离DCDC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供电端和所述隔离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另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所述隔离DCDC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电流采集芯片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电流信息,并通过所述隔离芯片对所述电流信息进行隔离处理后发送至所述微控单元,所述微控单元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所述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的一端与微控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经由所述电流采样电阻与外部电池模块的正极端相连,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外部采集电路与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DCDC的取值范围为3伏-7伏。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工作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所述隔离DCDC进入关闭状态,所述检测电路不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的方式为通过菊花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阻值为R,10≤R≤100欧姆。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外部数据储存平台连接,用于将异常的电流数据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芯片的型号为AMC1211A-Q1。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型号为INA19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本申请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后,控制隔离DCDC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电流采集芯片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两端的休眠电流,并将休眠电流通过隔离芯片隔离处理后发送至微控单元,微控单元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这种判断休眠电流异常的方法实现了对采集板模块休眠异常的检测,并且减降低了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的结构原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的结构原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的结构原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
10-检测电路;100-隔离DCDC;200-电流采集芯片;300-隔离芯片;400- 电流采样电阻;500-微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每个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可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当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后,若模拟前端模块由于内部存在微弱漏电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其采集板未完全休眠,使得采集板仍处于工作状态,且仍在消耗来自动力电池的能量,而此时由于电池管理系统主控部分及电源部分均已休眠,无法检测到采集板的异常,而由于采集板的工作电源来自于动力电池的模组,长此以往,异常的采集板对应的电池模组与正常采集板对应的电池模组相比,异常的采集板对应的电池模组会存在输出电压偏低的问题,严重会导致时整车无法上电。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通过将电流采样电阻连接在采集板模块的电源端,并在电流采样电阻的两端电连接电流采集芯片,通过电流采集芯片采集电流采样电阻对应的休眠电流,并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通过微控单元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减小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的结构原理图。所如图1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包括:隔离DCDC100、电流采集芯片200、隔离芯片300、电流采样电阻 400、微控单元500;其中,所述微控单元500安装在电池管理模块中。
上述中,隔离DCDC100为隔离电源,用于将外部供电单元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电流采集芯片200和隔离芯片300能够使用的电压;电流采集芯片 200用于对电流采样电阻400两端的休眠电流进行采集,具体可根据欧姆定律,休眠电流等于采集板模块两端的电压除以电流采样电阻400的电阻值;隔离芯片300用于将高压端的高压信号转换为微控单元500能够使用的低压信息,隔离芯片300用于防止微控单元500被烧坏,保证微控单元500 的正常运行;电流采样电阻400为高精度的采样电阻,且电流采样电阻400 的阻值R,10≤R≤100欧姆;微控单元500用于根据休眠电流信息,判断和分析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其中,判断休眠电流是否异常的方式为:判断休眠电流是否小于预设电流阈值,这里的预设电流阈值可根据采样电阻的阻值以及电流采集芯片200的参数进行自定义的选择和确定。
这样,所述隔离芯片300的型号为AMC1211A-Q1,所述电流采集芯片 200的型号为INA199。
所述隔离DCDC100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隔离 DCDC100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10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供电端和所述隔离芯片300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单元5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上述中,隔离DCDC100包括输入端(VIN端)、输出端(VOUT端) 和使能端(EN端),且隔离DCDC的取值范围为3伏-7伏,所述隔离 DCDC100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300包括供电端(VCC端)、输入端(VIN端)和输出端(VOUT端),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的方式为通过菊花链连接。
这里,整车控制器是整个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相当于汽车的大脑,整车控制器采集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及其他部件信号,并做出相应判断后控制下层的各部件控制器的动作,驱动汽车正常行驶。作为汽车的指挥管理中心,整车控制器主要功能包括:驱动力矩控制、制动能量的优化控制、整车的能量管理、CAN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车辆状态监视(如休眠状态以及下电状态等),它起着控制车辆运行的作用。因此整车控制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整车控制器与电池管理模块为同级别的车辆控制,且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优先级大于电池管理模块的控制优先级。
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所述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电流信息,并通过所述隔离芯片300对所述电流信息进行隔离处理后发送至所述微控单元500,所述微控单元5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所述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
上述中,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此时,隔离DCDC100(即隔离电源)被启动,为隔离芯片300和电流采集芯片200提供电能,电流采集芯片200 开始工作,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过电流采样电阻400两端的休眠电流,即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并将上述电流传递给隔离芯片300,隔离芯片 300将高压侧的信号隔离转换成低压信号后传递给微控单元500,微控单元 500通过分析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大于根据采样电阻的阻值以及电流采集芯片200的参数确定的预设电流阈值,并根据预设电流阈值与上述休眠电流的大小关系判断采集板模块是否休眠异常。
这里,休眠,是指电池管理模块整个不工作了,当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会执行休眠动作,关闭其主芯片的数据处理功能、电源模块的供电输出以及CAN网络的通讯功能,并且会停止动力电池信息的采集,整个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其中,主芯片相当于主板,而采集板模块相当于从板,也就是说,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主板断电,从板中的电流由于惯性延迟或其他原因等不会立即消除,但也会慢慢进入休眠状态,此时从本内部的休眠电流可能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的话,其休眠电流的电流值较小,当其休眠电流的电流值超过预设电流阈值是,说明从板即采集板模块内部出现异常,采集板模块仍处于工作状态,仍在消耗来自动力电池的能量,由于采集板模块的工作电源来自于外部电池模块,随着时间的累计,异常的采集板模块对应的外部电池模块与正常采集板模块对应的外部电池模块相比,会存在输出电压偏低的问题,时间越长则压差越大,直至压差故障报出,整车无法上电。
这样,异常的情况包括但不限制于采集板模块内部出现漏电失电的情况。
进一步的,若所述微控单元5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所述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异常,则所述微控单元500控制电源芯片启动,所述电源芯片唤醒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向整车控制器上报休眠异常数据。
上述中,若微控单元500判断其休眠电流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阈值,则确定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异常,则微控单元500控制电源芯片启动电源芯片唤醒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向整车控制器上报休眠异常数据,且电池管理模块会根据休眠电流电流值的实际大小设计故障等级,待作业人员人工解除上述故障后,整车控制器可继续向电池管理系统发送休眠指令,控制电池管理系统再次进入休眠状态,这样避免了由于采集板模块异常休眠,而导致的其对应的外部电池模块电量过度消耗。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10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工作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所述隔离 DCDC100进入关闭状态,所述检测电路10不工作。
上述中,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工作指令后,电池管理模块进入工作状态,隔离DCDC100进入关闭状态,不进行监测电流采样电阻400的电阻值,所述检测电路10不工作。
上述为针对一个采集板模块的休眠异常而言,若需要检测多个采集板模块的休眠异常,需要为每个采集板模块配置检测电路10,其中,检测电路10中的隔离DCDC100以及微控单元500是可以共用的。
下面举例说明工作流程:
首先,电池管理模块判断整车控制器是否发送了休眠指令,在确定整车控制器发出休眠指令后,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隔离DCDC进入工作状态,电流采集芯片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电流信息,并通过隔离芯片对所述电流信息进行隔离处理后发送至微控单元,微控单元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若微控单元确定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正常,则控制电池管理模块继续休眠;
若微控单元确定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异常,则微控单元控制电池管理模块启动,电池管理模块唤醒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管理模块根据预设异常的故障等级向整车控制器上报休眠异常,并等待整车控制器处理上述异常,若上述异常未被处理,则继续等待;若上述异常已经被处理,则电池管理模块继续判断整车控制器是否发送休眠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后,控制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两端的休眠电流,并将休眠电流通过隔离芯片300 隔离处理后发送至微控单元500,由微控单元500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这种判断休眠电流异常的方法实现了对采集板模块休眠异常的检测,并且减降低了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的结构原理图。如图2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包括:
隔离DCDC100、电流采集芯片200、隔离芯片300、电流采样电阻400、微控单元500;其中,所述微控单元500安装在电池管理模块中。
所述隔离DCDC100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隔离 DCDC100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10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供电端和所述隔离芯片300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单元5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所述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电流信息,并通过所述隔离芯片300对所述电流信息进行隔离处理后发送至所述微控单元500,所述微控单元5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所述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的一端与微控单元50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
上述中,电源芯片用于唤醒电池管理模块,且外部供电单元包括可以为一个蓄电池或两个蓄电池,若外部供电单元为一个蓄电池,则蓄电池可以为12V,该蓄电池同时为电源芯片以及隔离DCDC100提供电能,保证了电池管理模块在工作状态以及休眠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和监测;若外部供电单元为两个蓄电池,则两个蓄电池的电压值可以均为12V,且两个蓄电池分别为电源芯片以及隔离DCDC100提供电能,保证电池管理模块在工作状态以及休眠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和监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后,控制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两端的休眠电流,并将休眠电流通过隔离芯片300 隔离处理后发送至微控单元500,由微控单元500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这种判断休眠电流异常的方法实现了对采集板模块休眠异常的检测,并且减降低了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请参阅图3、图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10的结构原理图。如图3中所示,检测电路10包括:隔离DCDC100、电流采集芯片200、隔离芯片300、电流采样电阻400、微控单元500;其中,所述微控单元500安装在电池管理模块中。
所述隔离DCDC100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隔离 DCDC100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10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供电端和所述隔离芯片300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单元5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所述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电流信息,并通过所述隔离芯片300对所述电流信息进行隔离处理后发送至所述微控单元500,所述微控单元5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所述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的一端与微控单元50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
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经由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与外部电池模块的正极端相连,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入引脚通过外部采集电路与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电连接。
上述中,外部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动力电池的电压以及温度等信息,其通过与外部电池模块电连接来为采集板模块提供电能,同时方便电流采集芯片200进行休眠电流的采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后,控制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两端的休眠电流,并将休眠电流通过隔离芯片300 隔离处理后发送至微控单元500,由微控单元500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这种判断休眠电流异常的方法实现了对采集板模块休眠异常的检测,并且减降低了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电路10包括:隔离DCDC100、电流采集芯片 200、隔离芯片300、电流采样电阻400、微控单元500;其中,所述微控单元500安装在电池管理模块中。
所述隔离DCDC100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隔离 DCDC100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10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供电端和所述隔离芯片300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300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单元500的输入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另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所述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的电流信息,并通过所述隔离芯片300对所述电流信息进行隔离处理后发送至所述微控单元500,所述微控单元5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所述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的一端与微控单元50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
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经由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与外部电池模块的正极端相连,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入引脚通过外部采集电路与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外部数据储存平台连接,用于将异常的电流数据进行存储。
上述中,外部数据储存平台与电池管理模块的连接,是为了在确定采集板模块的内壁出现休眠异常的情况时,方便将出现异常的休眠电流进行记录以及存储,便于作业人员的实时监控、查看以及对历史异常休眠电流数据的追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后,控制隔离DCDC100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电流采集芯片200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400两端的休眠电流,并将休眠电流通过隔离芯片300 隔离处理后发送至微控单元500,由微控单元500判断上述休眠电流是否异常,这种判断休眠电流异常的方法实现了对采集板模块休眠异常的检测,并且减降低了整车无法上电的风险。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电路、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路、模块和单元,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电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隔离DCDC、电流采集芯片、隔离芯片、电流采样电阻、微控单元;其中,所述微控单元安装在电池管理模块中;
所述隔离DCDC的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隔离DCDC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供电端和所述隔离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另一端与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休眠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所述隔离DCDC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电流采集芯片采集流经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电流信息,并通过所述隔离芯片对所述电流信息进行隔离处理后发送至所述微控单元,所述微控单元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确定所述采集板模块的休眠电流是否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的一端与微控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经由所述电流采样电阻与外部电池模块的正极端相连,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采集板模块的电源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外部采集电路与所述外部电池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DCDC的取值范围为3伏-7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工作指令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所述隔离DCDC进入关闭状态,所述检测电路不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的方式为通过菊花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阻值为R,10≤R≤100欧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外部数据储存平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芯片的型号为AMC1211A-Q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芯片的型号为INA199。
CN202122994897.2U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Active CN216696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4897.2U CN216696442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4897.2U CN216696442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6442U true CN216696442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4897.2U Active CN216696442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6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5195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60001719A1 (en) Charging Method
CN212654235U (zh) 一种低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系统
CN111605437B (zh) 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方法
CN11072298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休眠方法
CN101782629A (zh) 基于obd—ⅱ的电池系统监测方法及装置
CN208722023U (zh)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
CN110308400A (zh) 一种整车下电后蓄电池状态的监控方法
CN104859565A (zh)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方法及系统
CN112977160B (zh) 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系统、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773270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下电方法及装置
CN2032463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主控模块
CN112114259A (zh) 一种车辆亏电状态监测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车辆
CN203481887U (zh) 一种锂电池组管理系统
CN209148854U (zh) 确定车辆低压电气系统故障的装置、电气系统和控制模块
CN216696442U (zh) 一种采集板异常休眠的检测电路
CN104608711B (zh) 一种车辆控制器电源电路拓扑结构及电源管理方法
CN207664184U (zh) 一种具有潜在故障分析诊断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
CN213457287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
CN215729398U (zh) 一种用于检测bms板的自动测试仪控制电路
CN113910910B (zh) 电动汽车低压电源补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42668A (zh) 动力电池热失控故障上报方法
CN115097193A (zh) 车辆的暗电流提醒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211719731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0027382U (zh)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制动助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