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3667U - 一种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3667U
CN216693667U CN202122653104.0U CN202122653104U CN216693667U CN 216693667 U CN216693667 U CN 216693667U CN 202122653104 U CN202122653104 U CN 202122653104U CN 216693667 U CN216693667 U CN 216693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smoke
return air
communicating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31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孟永哲
盖其高
高士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31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3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3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3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油烟机,包括:上壳体,内部形成内置叶轮的吸烟腔、其上部设置排烟口,下部设置集烟口,所述吸烟腔与集烟口、排烟口相连通;下壳体,围绕集烟口设置在上壳体下部,其内部形成风幕腔;回风风道,与所述风幕腔连通;连通风道,一端与排烟口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连通风道,将回风风道与排烟口相连通,连通方式简单,便于安装成型;回风风道与排烟口连通后,吸烟腔内的一部分烟气经过处理后,能够通过排烟口、连通风道、回风风道分流至风幕腔,并由风幕腔吹出形成风幕,无需在风幕腔中单独设置风机,降低了吸油烟机的生产成本、运行噪音及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在中式的厨房环境中,高温高热的烹饪方式比较常见,由此产生的油烟问题一直是用户的痛点所在。尤其是在爆炒条件下,锅内瞬时产生大量油烟,这时油烟会轻易地弥漫到整个厨房环境中,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基于此,目前家庭厨房环境中使用吸油烟机清除油烟。现有吸油烟机的基本机构包括:电机、叶轮、机壳、油杯、集烟罩和排烟管等。其工作原理是:电机驱动机壳中的叶轮转动,在进风口形成一定的负压,使得室内的油烟通过集烟罩的引流到达油烟机内部;油烟机内部的油烟经过叶轮的高速旋转,气体被甩出叶轮,实现油烟分离,分离出来的油经过导油系统流入油杯,气体沿着机壳顺着排烟管排到室外。
但是,这种吸油烟机的排烟效率较低,总是会出现“跑烟”现象。针对“跑烟”现象,部分吸油烟机在集烟罩边缘设置向下吹送的风幕,相当于向下延伸了集烟罩,可以大大提高油烟抽净率。
现在市场上直接抽吸式的吸油烟机若要附设风幕,必须在油烟机上面再增加一个离心风机为风幕送风,这样势必会增大能耗、增加成本,并且,再增加一个风机也会增大噪音,不能达到很好的用户体验。
虽然目前存在一部分吸油烟机的风幕系统与集烟罩共用一个风机,但是其结构较复杂,安装成型难度较大,形成的风幕作用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油烟机,以实现吸油烟机吸烟效果好、结构简单、噪音小、能耗低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吸油烟机,包括:
上壳体,内部形成内置叶轮的吸烟腔,其上部设置排烟口,下部设置集烟口,所述吸烟腔与集烟口、排烟口相连通;
下壳体,围绕集烟口设置在上壳体下部,其内部形成风幕腔;
回风风道,与所述风幕腔连通;
还包括连通风道,所述连通风道的一端与排烟口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风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上部,所述连通风道将所述回风风道的上端与所述排烟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风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所述连通风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外部;
和/或,所述回风风道、连通风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排烟口一侧,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通所述回风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上具有沿着排烟口的边缘周向设置、向壳体外部凸起的外凸壁,所述连通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凸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风道的下端与所述风幕腔连通,回风风道径向横截面的面积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和/或回风风道内,或者,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的连接处,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油烟。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和/或回风风道内,
和/或,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与连通风道,和/或回风风道,和/或连通风道与回风风道的连接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风道径向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回风风道径向横截面的面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连通风道,将回风风道与排烟口连通,连通方式简单,便于安装成型。
回风风道与排烟口连通后,吸烟腔内的一部分烟气经过处理后,能够通过排烟口、连通风道、回风风道分流至风幕腔,并由风幕腔吹出形成风幕,无需在风幕腔中单独设置风机,降低了吸油烟机的生产成本、运行噪音及能耗。
同时,吸烟腔内的吸烟压力越大,则分流到风幕腔中的油烟压力也越大,进而形成的风幕防“跑烟”的效果也越好。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回风风道设置在下壳体的上部,能够将吸烟腔中富集烟气中的部分烟气自上而下地输送至风幕腔,这部分烟气自上而下地由风幕腔吹出,形成的风幕强度较大,防“跑烟”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壳体排烟口侧的烟气压力较大,且烟气中的含油量较低,因此,通过将连通风道的一端设置在上壳体排烟口一侧,有利于将排烟口侧的部分烟气,通过排烟口、连通风道、回风风道,分流至风幕腔,且该部分烟气中含油量较低,能够避免连通风道、回风风道中的烟气中夹杂大量的小油滴。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通风道、回风风道内设置过滤装置,能够有效过滤连通风道、回风风道中的油烟,使得形成的风幕中不会掺杂小油滴,避免由风幕向室内引入新的油烟。
本实用新型中,连通风道与回风风道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连通风道、回风风道分别进行安装、拆卸和更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油烟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油烟机的装配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油烟机的装配结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中:
1、吸油烟机;11、上壳体;111、第一上壳体;1111、第一安装口;1112、第二安装口;112、第二上壳体;1121、第三安装口;113、叶轮;114、集烟口;115、排烟口;116、外凸壁;12、下壳体;13、连通风道;14、回风风道;141、出风口;142、进风口。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油烟机1。吸油烟机1包括:
上壳体11,内部形成内置叶轮113的吸烟腔,其上部设置排烟口115,下部设置集烟口114,所述吸烟腔与集烟口114、排烟口115相连通,室内的油烟通过集烟口114引流到达吸烟腔,并由排烟口115排出;
下壳体12,围绕集烟口114设置在上壳体11的下部、内部形成风幕腔,即集烟口114四周边缘位置设置有风幕腔,下壳体12上开设连通所述风幕腔的风幕出风口,用于吹出气体形成风幕;
回风风道14,与所述风幕腔连通;
连通风道13,所述连通风道13的一端与排烟口115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14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连通风道13,将回风风道14与排烟口115连通,连通方式简单,便于安装成型。回风风道14与排烟口115连通后,吸烟腔内的一部分烟气经过处理后,能够通过排烟口115、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分流至风幕腔,并由风幕腔吹出形成风幕,无需在风幕腔中单独设置风机,降低了吸油烟机1的生产成本、运行噪音及能耗。
本实用新型中,吸烟腔内的吸烟压力越大,则分流到风幕腔中的烟气压力也越大,进而形成的风幕防“跑烟”的效果也越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1可根据当前室内的油烟浓度,自动调整吸烟腔内的吸烟压力。若当前室内的油烟浓度较大,则控制吸烟腔内的吸烟压力增大,即控制叶轮113的转速增加,对应地分流到风幕腔中的烟气压力也对应增大,形成的风幕较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1在提升抽吸烟气效率的同时,自动增强了风幕防“跑烟”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回风风道1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的上部。具体地,所述回风风道14自上而下地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的上部。所述连通风道13将所述回风风道14的上端与排烟口115连通。回风风道14的下端连通风幕腔。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回风风道14设置在下壳体12的上部,能够将吸烟腔中富集的烟气中的部分烟气自上而下地输送至风幕腔。这部分烟气自上而下地由风幕腔吹出,形成的风幕强度较大,防“跑烟”效果较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回风风道14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的内部,所述连通风道13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的外部。
本实施方式中,回风风道14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的内部,一方面减少了回风风道14占用室内的空间;另一方面,用户不能从吸油烟机1的外部看到回风风道14,使得吸油烟机1更加美观。本实施例中,连通风道13设置在上壳体11的外部,便于与回风风道14进行安装。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回风风道14、连通风道13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的外部。
本实施方式中,回风风道14、连通风道13设置在上壳体11的外部,一方面避免了回风风道14、连通风道13占用吸烟腔内的空间,保证了吸烟、排烟效率较高;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回风风道14、连通风道13拆卸、安装、更换、清洁和维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上壳体11的上端具有连通吸烟腔内外的排烟口115,所述连通风道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的排烟口115一侧,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通所述回风风道14。
本实施例中,由于上壳体11排烟口115侧的烟气压力较大,且烟气中的含油量较低,因此,通过将连通风道13的一端设置在上壳体11排烟口115侧,有利于将排烟口115侧的部分烟气,通过排烟口115、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分流至风幕腔,且该部分烟气中含油量较低,避免了风幕中含有油烟。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壳体11上具有沿着排烟口115的边缘周向设置、向上壳体11外部凸起的外凸壁116。所述连通风道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凸壁116上。
具体地,所述外凸壁116上开设安装口,所述连通风道13的一端连通所述安装口,并与外凸壁116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连通风道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凸壁116上,使得连通风道13的安装更加稳定,且便于连通风道13后续的拆卸、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回风风道14的下端与所述风幕腔连通,回风风道14径向横截面的面积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回风风道14包括:
进风口142,位于回风风道14上端,用于连通所述连通风道13;
出风口141,位于回风风道14下端,用于连通所述风幕腔;
所述回风风道14在由进风口142到出风口141的方向上,径向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回风风道14径向横截面的面积由上到下逐渐增大,有利于将回风风道14内的风均匀分散地输送的风幕腔内,进而使得由风幕腔吹出形成的风幕更加均匀。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回风风道14由进风口142到出风口141至少局部段弯曲设置。这种设置方式增加了回风风道14中烟气的流动路程,以使得烟气中的小油滴尽可能地从烟气中分离出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吸油烟机1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13或回风风道14内;或者,所述连通风道13和回风风道14内均设置过滤装置;或者,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13与所述回风风道14的连接处,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油烟。
其中,过滤装置可为多孔过滤件,如:活性炭、织物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连通风道13与所述回风风道14的连接处设置过滤装置,能够有效过滤连通风道13或回风风道14中的油烟,使得形成的风幕中不会掺杂小油滴,避免由风幕向室内引入新的油烟。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13或回风风道14内。具体地,过滤网边缘与所述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的内周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内可设置多层过滤网。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中设置过滤网,能够有效过滤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中烟气中的小油滴,使得由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输出的烟气中不掺杂小油滴,提高风幕的形成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通风道13与所述回风风道14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13与所述回风风道14的连接处。
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风道13与所述回风风道14可拆卸连接,便于连通风道13与所述回风风道14的安装、拆卸和更换。进一步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13与所述回风风道14的连接处,方便将连通风道13与回风风道14拆除后,对过滤网进行更换、清洗。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地,所述过滤网与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连通风道13与回风风道14的连接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方式,便于将过滤网单独从连通风道13、回风风道14、连通风道13与回风风道14的连接处拆卸下来,以方便用户只对过滤网进行清洗、更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通风道13径向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回风风道14径向横截面的面积。
连通风道13径向横截面的面积较小,使得连通风道13内的烟气流动速度较大,当连通风道13内流动速度较大烟气进入回风风道14内时,由于回风风道的径向横截面的面积较大,使得风能够均匀分散进入风幕腔,进而使得形成的风幕相对更加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上壳体11由第一上壳体111、第二上壳体112套设而成。其中,第一上壳体111上端开设第一安装口1111,第二上壳体112上端开设第三安装口1121。
第一上壳体111、第二上壳体112套设完成后,第一安装口1111与第三安装口1121上下相对,形成供外凸壁116穿出的外凸壁116安装口。
进一步地,第一上壳体111上端开设第二安装口1112,第二上壳体112上端开设与第二安装口1112相对应的豁口。该豁口与第二安装口1112形成供连通风道13和回风风道14连通的风道安装口。
具体地,所述回风风道14的进风口142与所述风道安装口连通,连通风道13的一端也与所述风道安装口连通,进而实现了连通风道13和回风风道14的连通。
本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安装结构稳定,排烟口115出烟效率较高,并且由排烟口115侧分流到风幕腔的烟气分流效率较高,形成的风幕具有较好的防“跑烟”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通风道13径向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排烟口115的面积。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由排烟口115排出油烟的效率较高,提高了吸油烟机1的排烟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吸油烟机,包括:
上壳体,内部形成内置叶轮的吸烟腔,其上部设置排烟口,下部设置集烟口,所述吸烟腔与集烟口、排烟口相连通;
下壳体,围绕集烟口设置在上壳体下部,其内部形成风幕腔;
回风风道,与所述风幕腔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风道,其一端与所述排烟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风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上部,所述连通风道将所述回风风道的上端与所述排烟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所述连通风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排烟口一侧,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通所述回风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具有沿着排烟口的边缘周向设置、向上壳体外部凸起的外凸壁,所述连通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凸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道的下端与所述风幕腔连通,回风风道径向横截面的面积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和/或回风风道内,或者,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的连接处,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油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和/或回风风道内,
和/或,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与连通风道,和/或回风风道,和/或连通风道与回风风道的连接处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风道径向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回风风道径向横截面的面积。
CN202122653104.0U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吸油烟机 Active CN216693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3104.0U CN21669366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3104.0U CN21669366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3667U true CN216693667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3104.0U Active CN21669366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3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7436U (zh) 一种整体式厨房结构
CN205897261U (zh) 厨房空气净化系统
CN108194953A (zh) 一种带风幕的双腔油烟机
CN108592131A (zh) 吸油烟机
CN21669366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5951522U (zh) 烟机、橱柜
CN21521639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5299890U (zh) 室内式脱硫新风型空气净化器
CN110671731B (zh) 油烟机和控制方法
CN209991559U (zh) 一种空气净化及加湿装置
CN201407720Y (zh) 一种排气增效器
CN214198798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9510864U (zh) 一种桌面抽油烟机
CN205696615U (zh) 一种低噪音整体厨房柜
CN111780184A (zh) 吸油烟机
CN201143117Y (zh) 下排风组合式炊具
CN205696612U (zh) 一种具有大储物空间的整体厨房柜
CN217876020U (zh) 风机系统外置的集成灶
CN217540840U (zh) 便携式油烟净化装置
CN217092591U (zh) 一种烟灶一体机
CN219389858U (zh) 分离器、吸油烟机和烟灶一体机
CN216557278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15439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9763209U (zh) 油烟分离装置及电烤炉
CN107435960A (zh) 厨房空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