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3404U -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3404U
CN216693404U CN202123270863.5U CN202123270863U CN216693404U CN 216693404 U CN216693404 U CN 216693404U CN 202123270863 U CN202123270863 U CN 202123270863U CN 216693404 U CN216693404 U CN 216693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ing unit
optical element
guide unit
light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08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亚贵
朱小勇
邬斯华
周海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Lighting Hubei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Lighting Hubei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Lighting Hubei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Lighting Hubei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08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3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3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3404U/zh
Priority to PCT/EP2022/086498 priority patent/WO202311780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用于实现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所述第二光功能不同于所述第一光功能,所述光学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光源、第一导光单元和第二导光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用于所述第一光功能和所述第二光功能的光线,并且至少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发射光线;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在所述光学元件的主出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上游,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出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和车辆。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用于提供用于照明和/或光学指示功能的光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机动车辆中利用诸如车灯之类的照明装置来保证安全行驶。而在机动车辆上往往需要各种类型的车灯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汽车前照灯、雾灯、尾灯、转向灯、刹车灯、侧标志灯、驻车灯等等。
通常,不同功能的车灯设置在不同的壳体空间中,这样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车灯的体积、重量和制造成本,还增加了装配工作的复杂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提出将两种或更多种功能的车灯集成在同一个壳体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光路的设计成为一大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其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元件,用于实现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所述第二光功能不同于所述第一光功能,所述光学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光源、第一导光单元和第二导光单元,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用于所述第一光功能和所述第二光功能的光线,并且至少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发射光线;
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在所述光学元件的主出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上游,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出射。这样设计光路的优势在于,用于第一光功能的光线和用于第二光功能的光线具有相同的出光区域,而出光区域的复用可以使得光学元件具有更小的体积、重量以及更低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为板状光导,并且在所述主出射方向上前后相叠地布置。如此,光学元件可以具有预定面积的面发光的点亮外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大致垂直于所述主出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端面入射,在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之间传播,并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出射。如此,可以使得光学元件在主出射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并且获得较为均匀地点亮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内部包括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被配置为散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这种具有散射粒子的导光单元具有很好的光扩散特性,可以实现非常均匀的光点亮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后侧表面包括光学解耦元素,所述光学解耦元素被配置为使得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出射。光学解耦元素可以破坏光线在第一导光单元内的全反射条件,从而使得光线出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后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倾斜,以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后侧表面包括多个全反射小面,所述多个全反射小面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全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由此,可在提高光学效率的同时提高点亮效果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在所述主出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上游,以朝向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光。反射层的设置可以提高光学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散射层,所述散射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之间,以散射来自第一导光单元的光。散射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点亮效果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层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导光单元集成在一起。由此,可以简化工艺、降低光学元件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括:
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光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端面入射;和
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的光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端面入射,在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之间传播,并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出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内部包括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被配置为散射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这种具有散射粒子的导光单元具有很好的光扩散特性,可以实现非常均匀的光点亮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后侧表面包括光学解耦元素,所述光学解耦元素被配置为使得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前侧表面出射。光学解耦元素的设置可以破坏第二导光单元内部的全反射条件,从而使得光线出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仅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发射光线,所述第二导光单元仅透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保持架,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由所述保持架进行保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至少部分地围挡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周向外缘。由此,可以防止不期望的漏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架面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层,以朝向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光。反射层的设置可以提高光学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种光学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的一种前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光学元件10的一种后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沿线A-A的一种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沿线A-A的一种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导光单元200的一种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示例性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的那样,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情况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因此,附图和说明书本质上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的一种前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发光标志10的一种后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沿线A-A的一种剖视图;图4 示出了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沿线A-A的一种剖视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可以用于实现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其中,第二光功能不同于第一光功能,并且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中的每个都可以包括转向灯、刹车灯、侧标志灯、驻车灯、日间行车灯、位置灯、格栅灯等功能中一个或多个功能,作为一种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光功能可以包括刹车灯功能,第二光功能可以包括转向灯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的示例不限于此,其还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的照明和/或信号指示功能。
如图1至4所示,光学元件10包括印刷电路板100、第一导光单元200、第二导光单元300以及保持架400,其中,印刷电路板100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光源,该至少一个光源发射用于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的光线,并且至少朝向第一导光单元200发射光线;保持架400对印刷电路板100、第一导光单元200、第二导光单元300进行保持,具体保持方式将在以下参考图6进行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详细介绍光学元件10的两种实施例,这两种实施例均具有如图1和2所示的前视外观和后视外观,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是否朝向第二导光单元300发射光线;具体地,光学元件10的第一实施例具有如图3所示的剖面示意图,光学元件10的第二实施例具有如图4所示的剖面示意图。在图3和图4中,H表示光学元件10的主出射方向,在两种实施例中,第一导光单元200均在主出射方向H上布置在第二导光单元300的上游,来自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经由第二导光单元300出射,也就是说,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最终将从第二导光单元300出射。这样设计光路的优势在于,用于第一光功能的光线和用于第二光功能的光线具有相同的出光区域,而出光区域的复用可以使得光学元件具有更小的体积、重量以及更低的成本。
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为板状光导,并且在主出射方向H上前后相叠地布置,即,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叠。如此,光学元件10可以具有预定面积的面发光的点亮外观。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的示例不限于板状光导,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合适类型的光导。
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大致垂直于主出射方向H延伸,即,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相对于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
以下将结合附图3和4详细描述光学元件10的两种实施例。
如图3所示,在光学元件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括第一光源110和第二光源120,其中,第一光源110朝向第一导光单元200发射光线,第二光源120朝向第二导光单元300发射光线,来自第一光源110和第二光源120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最终均从第二导光单元300在主出射方向H上的前侧表面330出射。在一种示例中,在实现第一光功能时,第一光源110打开,第二光源120关闭,在实现第二光功能时,第二光源120打开,第一光源110关闭。在另一种示例中,在实现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中的一种功能时,与之对应的光源打开,另一种光源关闭,在实现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中的另一种功能时,第一光源110和第二光源120均打开。
如图3所示,第一导光单元100包括主出射方向H上的前侧表面 230和后侧表面220,以及连接该前侧表面230和该后侧表面220的端面210。第一光源110发射的光线从该端面210入射至第一导光单元200 内部,在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前侧表面230和后侧表面220之间、朝向另一端面240传播,在这期间,至少一部分光线从第一导光单元200 的前侧表面230出射。
在一种示例中,来自第一光源110的光线进入第一导光单元200 内部后通过全反射进行传播,为了使得至少一部分光线从第一导光单元 200的前侧表面230出射,如图3所示,在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220上设置有光学解耦元素221,以破坏光线的全反射条件,光学解耦元素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凸起、凹陷、锯齿、皮纹等等。
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一导光单元200内部包括散射粒子,同样可以破坏光线在前侧表面230和后侧表面220之间的全反射条件,来自第一光源110的光线进入第一导光单元200内部后,被散射粒子朝向不同的方向散射,由此使得至少一部分光线从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前侧表面 230出射。这种具有散射粒子的导光单元具有很好的光扩散特性,可以实现非常均匀的光点亮效果。作为一种非限制性示例,此类型的导光单元可以选用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牌号为LED 8N LD12、 LD24、LD48、LD96的光导,或者可以选用材料为聚碳酸酯(PC),牌号为EL2245的光导,其颜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但不限于,无色、淡红色、红色等等,其中,无色光导的点亮均匀性最好,淡红色光导的点亮均匀性次之,红色光导的点亮均匀性弱一些。
在又一种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220 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前侧表面230倾斜,从第一导光单元200的端面210入射的光线到达该后侧表面220后被朝向前侧表面 230反射,从而经由前侧表面230出射。优选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端面210设置有准直器,用于准直来自第一光源110的光线,使其大致平行地入射至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220。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220包括多个全反射小面222,所述全反射小面222被配置为朝向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前侧表面230全反射来自第一光源110的光。由此,可在提高光学效率的同时提高点亮效果的均匀性。
在以上第一导光单元200的三种示例中,光学解耦元素、散射粒子、准直器及全反射小面的设置,均能实现均匀的面发光点亮效果,相对于利用OLED等实现面发光的技术方案,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第二导光单元300包括主出射方向H上的前侧表面 330和后侧表面320,以及连接该前侧表面330和该后侧表面320的端面310。第二光源120发射的光线从该端面310入射至第二导光单元300 内部,在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330和后侧表面320之间朝向另一端面340传播,在这期间,至少一部分光线从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330出射。另外,来自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线经由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后侧表面320入射至第二导光单元300内,并从第二导光单元 300的前侧表面330出射。
与第一导光单元200相同地,为了使得来自第二光源120的至少一部分光线从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330出射,第二导光单元300 的后侧表面320上可以设置光学解耦元素,也可以在第二导光单元300 的内部设置散射粒子,具体可适用以上对第一导光单元200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导光单元300中光学解耦元素、散射粒子的设置,均能实现均匀的面发光点亮效果,相对于利用OLED等实现面发光的技术方案,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光学元件10还包括反射层500,其在主出射方向H 上布置在第一导光单元200的上游,从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 220出射的光线可到达反射层500,从而被反射层500朝向第二导光单元300反射,由此,可以提高光学效率。在一种示例中,反射层500可以设置在保持架400朝向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内侧上。反射层500 的颜色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但不限于,如果想使得第一导光单元200在未点亮时呈现红色外观,一种示例为选择红色的第一导光单元200以及白色的反射层500,另一种示例为选择淡红色的第一导光单元200以及红色的反射层500,其中,后一种示例的点亮均匀性更好。
如图3所示,光学元件10还包括散射层600,其布置在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之间,来自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线从散射层600的后侧表面入射至散射层600,并被散射层600均匀地扩散,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点亮效果的均匀性。散射层600可以由任意合适的透光散射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等等。优选地,散射层600可以与第一导光单元200 和/或第二导光单元300集成为一体,例如,但不限于,通过注塑工艺 (二次注塑、模内注塑等),或者喷涂工艺,由此,可以简化工艺、降低光学元件10的整体厚度。
另外,虽然在图3中示出了,第一光源110和第二光源120仅从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的一个端面入光,但可以理解的是,其还可以同时从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的两个相对的端面入光,而且,第一光源110可以包括沿第一导光单元200的端面设置的多个光源,第二光源120也可以包括沿第二导光单元300的端面设置的多个光源。
如图4所示,在光学元件10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仅包括第一光源110,其中,第一光源110朝向第一导光单元200发射光线,来自第一光源110的光线在第一导光单元200内传播并可从其前侧表面230出射,进而经由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后侧表面320入射至第二导光单元300内部,最终从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330出射。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导光单元300不直接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线,只用于透射来自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光单元300只需要由透明材料制成即可,例如,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等等,其颜色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但不限于,无色(例如,在散射层600自身带有颜色的情况下)、红色、琥珀色等等。保留第二导光单元300可以提高光学元件的美观性,尤其在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之间还布置有散射层600的情况下,另外,第二导光单元300也可以保护散射层600。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10既用于第一光功能,又用于第二光功能,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光源110可以包括沿第一导光单元200 的端面设置的多个光源,该光源能发射两种颜色和/或两种强度的光线,分别用于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一光源110 可以包括沿第一导光单元200的端面间隔设置的两种光源,一种光源发射用于第一光功能的光线,另一种光源发射用于第二光功能的光线。
由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仅在于第一导光单元300的不同,因此,关于第一导光单元200的描述可以参照以上,在此不再赘述,同样地,关于反射层500、散射层600也可以参照以上描述。
以下结合图6描述保持架400对印刷电路板100、第一导光单元 200、第二导光单元300的保持。图6示出了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0的一种爆炸示意图,如图6所示,保持架400包括第一保持架410和第二保持架420,两者装配在一起将第一导光单元 200和第二导光单元400夹持在中间。具体地,第一保持架410和第二保持架420上分别具有螺栓孔411和421,螺栓穿过两螺栓孔从而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可选地,第一保持架410和第二保持架420还包括预定位手段,例如但不限于,如图6所示的第一保持架410上的定位柱 412和第二保持架420上的定位孔4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保持架410 和第二保持架420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手段连接在一起。
如图6所示,第一保持架410包括本体部413以及从本体部413朝向第一导光单元200延伸的边缘部414,第一导光单元200被容纳在由本体部413和边缘部414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并且边缘部414的走向匹配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周向外缘的走向,使得边缘部414可至少部分地围挡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周向外缘,由此防止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周向外缘处的不期望的漏光。另外,前述反射层500可以形成在本体部413 面向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内侧。
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一保持架410上包括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定位手段,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导光单元200上包括凸耳250,第一保持架410上包括凹槽415,其中,凸耳250可卡入凹槽415以实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预固定,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装配在一起后,可以将第一导光单元200牢牢地夹持在中间。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导光单元300与第二保持架420通过注塑工艺集成为一体,第二保持架420的边缘部423也至少部分地围挡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周向外缘,在保护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不期望的漏光。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光单元300也可以与第二保持架420分体形成,并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至第二保持架420,例如,但不限于,与第一导光单元200类似的固定方式。
如图6所示,印刷电路板1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至第一保持架410和/或第二保持架420。另外,光学元件10还可以包括散热器 700,印刷电路板100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至散热器700。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任意合适的方式实现印刷电路板100、散热器400以及保持架400之间的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光学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各种变体。虽然已经通过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受益于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不脱离在此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1)

1.一种光学元件(10),用于实现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所述第二光功能不同于所述第一光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10)包括至少一个光源、第一导光单元(200)和第二导光单元(300),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用于所述第一光功能和所述第二光功能的光线,并且至少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发射光线;
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在所述光学元件(10)的主出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上游,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出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为板状光导,并且在所述主出射方向上前后相叠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大致垂直于所述主出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被配置为其端面入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其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之间传播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并且其前侧表面还出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内部包括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被配置为散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包括光学解耦元素(221),所述光学解耦元素(221)被配置为使得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出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前侧表面倾斜,以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前侧表面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后侧表面包括多个全反射小面(222),所述多个全反射小面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前侧表面全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10)还包括反射层(500),所述反射层(500)在所述主出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上游,以朝向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10)还包括散射层(600),所述散射层(600)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之间,以散射来自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600)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和/或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集成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括:
第一光源(110),所述第一光源(110)的光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端面入射;和
第二光源(120),所述第二光源(120)的光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端面入射,在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之间传播,并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出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内部包括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被配置为散射来自所述第二光源(120)的光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后侧表面包括光学解耦元素,所述光学解耦元素被配置为使得来自所述第二光源(120)的光线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前侧表面出射。
15.如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仅包括第一光源(110),所述第一光源(110)朝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发射光线,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仅透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线。
16.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10)还包括保持架(400),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由所述保持架(400)进行保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400)至少部分地围挡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的周向外缘。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400)包括第一保持架(410)和第二保持架(420),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架(410)和第二保持架(420)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架(410)面向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层(500),以朝向所述第二导光单元(300)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单元(200)的光。
20.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10)。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照明装置。
CN202123270863.5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6693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0863.5U CN216693404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PCT/EP2022/086498 WO2023117809A1 (en) 2021-12-23 2022-12-16 Optical element, lighting device and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0863.5U CN216693404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3404U true CN216693404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0863.5U Active CN216693404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3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9247B (zh) 光导构件、发光组件、照明装置和车辆
US11320112B2 (en) Optical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vehicle
CN108603648A (zh) 灯和具有灯的车辆
CA2976034A1 (en) Light assembly for illuminating an emblem
WO2005028250A1 (en) Vehicular light assembly
JP5379642B2 (ja) 車両用灯具
KR20180032207A (ko) 도광 필름을 이용한 조명용 부재 및 조명 장치
US7703960B2 (en) Light for motor vehicles
CN216693404U (zh)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JP4565653B2 (ja) 車両用led灯具
CN218032963U (zh) 一种光学组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JP7307538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09926253U (zh) 车辆用灯具
WO2023117809A1 (en) Optical element, lighting device and vehicle
CN220688848U (zh) 光学组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CN218510787U (zh) 光学组件、照明装置及机动车辆
KR200483959Y1 (ko) 차량용 램프
CN113375121B (zh) 一种汽车信号灯及其安装方法、汽车
JPH0927203A (ja) 自動車用ストップランプ装置
CN218954705U (zh) 光学照射组件、照明设备以及机动车辆
CN217382630U (zh) 一种导光元件、照明装置和车辆
CN215892233U (zh) 一种光导、照明装置及车辆
CN112268263B (zh) 一种汽车动态发光尾灯
CN217584285U (zh) 一种光学组件、照明装置及车辆
JP6053600B2 (ja) 車両用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