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9703U -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9703U
CN216689703U CN202122536383.2U CN202122536383U CN216689703U CN 216689703 U CN216689703 U CN 216689703U CN 202122536383 U CN202122536383 U CN 202122536383U CN 216689703 U CN216689703 U CN 216689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otating seat
way
storage tank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63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渊靖
李小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et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et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et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et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63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9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9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9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包括基座、潜水泵、转动座、喷水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基座固定安装在调蓄池底部,转动座安装于基座顶部,喷水装置安装于转动座,喷水装置包括三通接头以及两根喷射组件,三通接头的中间接口与所述转动座的顶面连接,三通结构的两侧接口对称安装水平的喷射组件;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元件以及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由万向节与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以及三通管顶部中心连接,所述驱动元件经传动轴驱动三通管在转动座上发生任意角度的转动或者摆动。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称的双喷管结构,实现定点冲洗、360°全范围无死角的雨水搅拌和淤泥冲洗,从而提高调蓄池的冲洗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背景技术
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作用是在暴雨洪峰时将部分雨水暂时存储起来,以缓解城镇内排水管道的压力,削减洪峰流量,减小内涝灾害。待降雨结束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缓慢排出,经过净化后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场合。调蓄池对城镇下水管路间的雨水调度,以及提高雨水利用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蓄池是一个近乎封闭的设施。当内部雨水收集较多时,由于无法自由流动,时间稍长就会产生异味,且池底容易积聚污泥和悬浮物,一旦雨水排空后,池底的污泥和沉淀物将难以清除。现有的方法是将一种旋转喷射器置于调蓄池内,通过旋转喷射水流冲洗池底部的淤泥和沉积物。中国专利“调蓄池淤积物智能旋转曝气喷射器(申请号CN201620314853.7)”、“一种智能喷射器系统及控制方法(申请号CN201811460831.1)”和“一种智能喷射器(申请号CN201910376605.3)”提供了用于调蓄池淤泥冲洗的旋转喷射器的多种技术方案。
以上专利采用的都是单喷管路结构,且喷管的最大旋转角度为270~280°。单喷管结构的冲洗效率较低,且270~280°的喷射角也无法实现全范围的雨水搅拌和淤泥冲洗,会在调蓄池内留下冲洗死角。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定点冲洗以及360°全范围冲洗的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包括基座、潜水泵、转动座、喷水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基座固定安装在调蓄池底部,潜水泵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一侧,转动座安装于基座顶部,所述喷水装置安装于转动座,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经转动座与喷水装置联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弯头带动喷水装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装置包括三通接头以及两根喷射组件,所述三通接头的中间接口与所述转动座的顶面连接,三通结构的两侧接口对称安装水平的喷射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元件以及传动轴,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安装在调蓄池顶部内壁,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由万向节与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以及三通管顶部中心连接,所述驱动元件经传动轴驱动三通管在转动座上发生任意角度的转动或者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组件包括斜管、气液混合管、通气管和喷管,所述斜管一端与三通管连接,斜管另一端安装喷管,所述气液混合管的两端分别与斜管的出水口和喷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通气管下端竖直连接在气液混合管顶部中心并与气液混合管联通,通气管上端伸出与调蓄池的水位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和潜水泵安装在调蓄池底部的内凹槽内,所述喷射组件的喷管贴近调蓄池池底。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组件上串接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元件、潜水泵以及流量调节阀由电控箱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包括筒状的座体以及筒状座体顶部的转盘,所述转盘转动安装于座体,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经弯管与所述座体内腔联通,所述三通管安装于所述转盘的中心并与座体内腔联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元件为伺服电机、减速机、摆动气缸或者摆动液压缸中的一种。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对称的双喷管结构,只要每侧喷管旋转180°以上,就可以使整个系统实现360°全范围无死角的雨水搅拌和淤泥冲洗;
2.由于采用双喷管结构,整个系统同时具有两个喷水管路和气液混合腔,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调蓄池的搅拌和冲洗效率;
3.由于采用两侧对称的双喷管结构,相对于单管路的悬臂结构,旋转过程中整个系统具有更优良的力学平衡性能。
4.通过流量调节阀的设置和调节,可以实现双喷管冲洗时流量的平衡,同时可以实现单向的定点冲洗。
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称的双喷管结构,实现定点冲洗、360°全范围无死角的雨水搅拌和淤泥冲洗,从而提高调蓄池的冲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流量调节示意图。
图中:1、潜水泵;2、连接弯管;3、基座;4、转动座;5、三通管接头;6、斜管组;7、气液混合腔;8、通气管;9、喷管;10、电机;11、传动轴;12、调蓄池;13、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双管路旋转喷射器,由潜水泵1、连接弯管2、基座3、转动座4、三通管5、喷射组件和驱动装置。喷射组件通过基座3固定于调蓄池12内。为了使得喷射组件能够贴近池底,提高冲洗效果,基座和潜水泵安装在调蓄池底部的下沉的内凹槽内。连接弯管2一端与潜水泵1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穿过基座3与转动座4的一端相连。转动座4的底部固定于基座3上,转动座4由筒状的座体以及转盘组成,转盘转动安装于座体,潜水泵1的出水端经连接弯管2与座体连接并联通其内腔,三通管接头5安装在转盘的中心并与座体内腔联通,使得潜水泵1的水进入三通管接头5。也可以取消转盘,即使用筒状的转动座,转动座4的上表面与三通管接头5的下连接面51旋转相连,实现转动支撑。三通管接头5的左右连接面52和53分别与两套相同的喷射组件相连。喷射组件包括斜管组6、气液混合腔7、通气管8和喷管9。气液混合腔7的两端分别与斜管组6的出水口和喷管9的进水口相连。通气管8下端连接在气液混合腔7的中部,上端伸出与调蓄池的水位之上。
由于两个喷射组件是关于转动座4中轴线对称,当转动座4的偏转角度大于180°时,喷射器即可实现360°全范围的雨水搅拌和淤泥冲洗。在实际应用中,转动座4的转角范围可选180°-360°。由于两喷射组件关于转动座4和三通管接头5的中轴线对称,在旋转过程中,整个喷射器具有良好的力学平衡性能。相比与其他单管路的悬臂结构,具有较大的优势。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0和传动轴11。传动轴11一端与电机10的转轴相连,另一端与三通管接头5的上连接面54固定。通过电机10驱动,传动轴11带动三通管接头5转动,从而实现两侧喷射组件的摆动和旋转。电机10应安装于调蓄池12的水位之上,比如调蓄池的顶部墙面上,以避免长期浸泡在雨水中,导致电气部件的短路和损毁。由于调蓄池的水位较深,电机10与喷射组件的距离较大,很难保证电机轴的中心线与转动座4和三通管接头5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传动轴11优选为万向轴或者万向节作为联轴器,以便于电机10的安装与传动。
三通管接头5的下连接面51是进水口,左右连接面52和53是出水口,上连接面54是封闭的。虽然三通管接头5和喷射组件在结构上是对称的,但是从左右连接面52和53流出的雨水量可能不完全相同,这会导致两侧喷管9的喷射压力或冲洗效果的差异。因此,上述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在斜管组6上靠近三通管接头5处设置流量调节阀13,如图2所示。通过流量调节阀13的调控作用,使得两侧喷管9的出水量基本相同,大约为潜水泵1的额定排水量的一半。
当调蓄池需要进行排水和冲洗时,喷射器两侧的喷射组件在电机10的驱动下开始有序的左右摆动,摆动角度至少可达360°。喷射组件摆动过程中,在调蓄池内形成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流,淤泥、颗粒等沉淀物质被搅拌起来,并随着旋流一起经排污泵排出调蓄池外。此外,由通气管8进入的空气经过气液混合腔7的混合,之后的气水混合体通过喷管9喷出,达到清洗淤泥和曝气的效果。
当调蓄池内的雨水基本被排空时,调蓄池内可能仍有部分沉积物滞留在底部。此时,可以采用定点冲洗模式。定点清洗模式下,并不需要两侧的喷射组件都喷射水流,因此可先利用流量调节阀13关闭一侧的出水口。由于一侧的出水口被关闭,那么另一侧喷管9的出水量近乎提高一倍,约等于潜水泵1的排水量。换句话说,此时喷管9喷出的水流强度增强了大约一倍,从而能够更高效的冲洗遗留的沉淀物。
潜水泵1、电机10以及流量调节阀13可以通过常规的电控系统进行控制,实现智能调节。

Claims (7)

1.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包括基座、潜水泵、转动座、喷水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基座固定安装在调蓄池底部,潜水泵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一侧,转动座安装于基座顶部,所述喷水装置安装于转动座,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经转动座与喷水装置联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弯头带动喷水装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装置包括三通接头以及两根喷射组件,所述三通接头的中间接口与所述转动座的顶面连接,三通结构的两侧接口对称安装水平的喷射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元件以及传动轴,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安装在调蓄池顶部内壁,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由万向节与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以及三通管顶部中心连接,所述驱动元件经传动轴驱动三通管在转动座上发生任意角度的转动或者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组件包括斜管、气液混合管、通气管和喷管,所述斜管一端与三通管连接,斜管另一端安装喷管,所述气液混合管的两端分别与斜管的出水口和喷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通气管下端竖直连接在气液混合管顶部中心并与气液混合管联通,通气管上端伸出于 调蓄池的水位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潜水泵安装在调蓄池底部的内凹槽内,所述喷射组件的喷管贴近调蓄池池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组件上串接有流量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潜水泵以及流量调节阀由电控箱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包括筒状的座体以及筒状座体顶部的转盘,所述转盘转动安装于座体,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经弯管与所述座体内腔联通,所述三通管安装于所述转盘的中心并与座体内腔联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伺服电机、减速机、摆动气缸或者摆动液压缸中的一种。
CN202122536383.2U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Active CN216689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6383.2U CN216689703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6383.2U CN216689703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9703U true CN216689703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6383.2U Active CN216689703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9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70820U (zh) 智能化建筑结构
CN211255444U (zh)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用的微生物投放装置
CN216689703U (zh)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CN207436222U (zh) 双向喷射装置、含有其的曝气冲洗装置及雨水调蓄池
CN208244188U (zh) 一种生活污水过滤装置
CN114033023A (zh) 一种调蓄池双路喷射器
CN220334936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沸石曝气生物滤池
CN211499001U (zh) 一种新型水利施工用清淤装置
CN211849901U (zh) 一种用于调蓄池的清洗系统
CN210367175U (zh) 一种旋转曝气喷射器结构装置
CN206760057U (zh) 一种废水利用滴灌装置
CN101403226A (zh) 一种设有内壁清洁装置的水塔
CN109577465A (zh) 一种智能喷射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356392B (zh) 一种建筑材料喷水养护装置
CN201314062Y (zh) 一种设有内壁清洁装置的水塔
CN115090033A (zh) 利用建筑物高度使河水流动的装置及其作业方式
CN216679235U (zh) 一种智能喷射器
CN208711135U (zh) 一种中心驱动辐流式二沉池自动清洗装置
CN215926118U (zh) 一种调蓄池液压喷射装置
CN215365094U (zh) 新式厌氧塔布水装置
CN112062432A (zh) 一种底泥微生物注入装置
CN221609063U (zh) 3d旋转喷射器
CN217204582U (zh) 一种智能喷射器
CN218925588U (zh) 旋转喷射器
CN221423477U (zh) 一种新型节能永磁同步潜水电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