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8514U - 一种纤维网格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纤维网格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8514U
CN216688514U CN202121542830.9U CN202121542830U CN216688514U CN 216688514 U CN216688514 U CN 216688514U CN 202121542830 U CN202121542830 U CN 202121542830U CN 216688514 U CN216688514 U CN 216688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s
fiber
binding
cloth
wa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28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金平
刘建峰
房聪
林青
赵立勐
李银磊
娄军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Zhenho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Dingj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Dingj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Dingj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28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8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8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8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纤维网格布,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与纬纱以90°上下交错编织,经纱和纬纱交叉处设置捆绑纱,捆绑纱沿横向或纵向连续,相邻两捆绑纱在背面环环相扣。在原有纤维网格布的基础上增加捆绑纱固定,如此结构的纤维编织布,既不会有双轴向纤维编织布强度的织物方向敏感性,又有效避免了纤维方格布在铺放过程中产生的扭曲变形问题,提升了纤维编织布液体成型的工艺性。

Description

一种纤维网格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纤维网格布。
背景技术
液体成型工艺方法大致为:将纤维编织布铺放到闭模的模腔内,使树脂胶液注入模腔,浸透纤维编织布,然后固化,脱模成型。目前,液体成型工艺常用的纤维编织布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双轴向纤维编织布,由无捻粗纱0°/90°方向排列后,线圈结构编织而成的,如申请号为201120432231.1和200720037992.0的中国专利,其强度存在织物方向的敏感性,导致局部强度不足,严重影响了液体成型工艺制品的质量稳定性;第二种是纤维方格布,使用也是无捻粗纱,将经纱与纬纱以90角上下交错编织而成,在织物的经纬方向上均有良好的强度,有效的解决了双轴向纤维编织布强度存在的织物方向敏感性的问题。但是,其在铺放过程中,易发生扭曲变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液体成型工艺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纤维编织布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原有纤维编织布的基础上增加捆绑纱的新型纤维网格布。
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纤维网格布,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与纬纱以90°上下交错编织,经纱和纬纱交叉处设置捆绑纱,捆绑纱沿横向或纵向连续,相邻两捆绑纱在背面环环相扣。
经纱和纬纱均为无捻粗纱。
经纱、纬纱为玻纤或碳纤,捆绑纱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任一种。
在原有纤维网格布的基础上增加捆绑纱固定,由此方法制成的纤维编织布,既不会有双轴向纤维编织布强度的织物方向敏感性,又有效避免了纤维方格布在铺放过程中产生的扭曲变形问题,提升了纤维编织布液体成型的工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捆绑纱的捆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经纱,2-纬纱, 3-捆绑纱,31-第一捆绑纱,32-第二捆绑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纤维网格布,包括经纱1和纬纱2,经纱和纬纱均为无捻粗纱,经纱与纬纱以90°上下交错编织,经纱1和纬纱2交叉处设置捆绑纱3,捆绑纱沿横向或纵向连续,相邻两捆绑纱在背面环环相扣。
如图1-图2所示,第一捆绑纱31和第二捆绑纱32相邻,第一捆绑纱31在A点处的纤维网格布的背面形成第一环扣41,第二捆绑纱32在B点处的纤维网格布的背面形成第二环扣42,第一捆绑纱31在C点处的纤维网格布的背面形成第三环扣43,第二捆绑纱32在D点处的纤维网格布的背面形成第四环扣44,每个环扣向上拉扯,下方的环扣挂在上方相邻的环扣上,如第四环扣挂44在第三环扣43上,第三环扣43挂在第二环扣42上,第二环扣42挂在第一环扣41上,第一环扣41继续向上挂在上方的环扣上,以次类推,环环相扣。从纤维网格布正面看,同一捆绑纱在纵向呈折线形。
图示捆绑纱是在纵向连续,也即是沿着经纱方向连续,同理,也可以在将捆绑纱换个方向进行捆绑,使捆绑纱横向连续,纵向或横向仅仅是结合附图方便进行描述,并不进行限定捆绑纱在某个方向上的连续性,甚至将网格布倾斜放置,捆绑纱相应的也发生倾斜,既不沿横向也不是纵向连续,而是沿着经纱或纬纱的延伸方向进行连续。
经纱1、纬纱2均为玻纤或碳纤,捆绑纱3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任一种。
天然纤维根据其来源分成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植物纤维包括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果实纤维;动物纤维 (天然蛋白质纤维) 包括毛发纤维和腺体纤维,如绵羊毛、山羊绒、骆驼毛、兔毛、马海毛、蚕丝等。
化学纤维是经过化学处理加工而制成的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如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再生淀粉纤维以及再生合成纤维;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或尼龙)、聚乙烯醇纤维(维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等;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和碳纤维。
在原有纤维网格布的基础上增加捆绑纱固定,如此结构的纤维编织布,既不会有双轴向纤维编织布强度的织物方向敏感性,又有效避免了纤维方格布在铺放过程中产生的扭曲变形问题,提升了纤维编织布液体成型的工艺性。如此结构的纤维编织布尤其适用于真空灌注、高压RTM、低压RTM等液体成型工艺。

Claims (3)

1.一种纤维网格布,包括经纱和纬纱,其特征在于:经纱与纬纱以90°上下交错编织,经纱和纬纱交叉处设置捆绑纱,捆绑纱沿横向或纵向连续,相邻两捆绑纱在背面环环相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纤维网格布,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均为无捻粗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纤维网格布,其特征在于:经纱、纬纱为玻纤或碳纤,捆绑纱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任一种。
CN202121542830.9U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纤维网格布 Active CN216688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830.9U CN216688514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纤维网格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830.9U CN216688514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纤维网格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8514U true CN216688514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2830.9U Active CN216688514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纤维网格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8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01508B2 (en) Textile material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laminated articles by injection-molding
US20080295950A1 (en) Open Grid Fabric Resin Infusion Media and Reinforcing Composite Lamina
CN102797115B (zh) 用于含加筋层的厚型非织造材料的针刺加固方法
CN216688514U (zh) 一种纤维网格布
CN202705656U (zh) 一种非成圈式连接上下表层的经编间隔织物
CN203198342U (zh) 无经编纱的多轴向织物
CN204715011U (zh) 一种含正负45度方向碳纤维长丝的全碳纤维无纬布
CN113802245A (zh) 一种三维针绞织织造工艺
CN115003870B (zh) 包括针织增强结构和树脂的复合材料以及制造方法
CN102431229A (zh) 一种在线加入经、纬纱的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CN212194489U (zh) 宽幅碳纤维布、立体纤维预制体
CN201155011Y (zh) 一种合股纱织物
CN213704759U (zh) 一种具有抗静电功能的非织造布
CN2760068Y (zh) 网络筋增强结构的纺织复合材料预成型体
CN215662324U (zh) 一种高弹力的新型涤纶布
CN213322124U (zh) 一种新型石头纸无纺布
CN214266875U (zh) 一种抗静电效果好的无纺布
CN215757819U (zh) 一种高弹性的抗菌纺织面料
CN212219493U (zh) 一种棉粘色梭织面料
CN217104229U (zh) 一种多功能色纺纱线
CN210337143U (zh) 一种牛奶纤维混纺的家用纺织品
CN218804514U (zh) 一种高强度抗起球沙发布
CN215243478U (zh) 一种高强度混纺编织布
CN213261476U (zh) 一种透气性好的无纺布
CN220335422U (zh) 抗拉针织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2

Address after: 411200 East of Guizhu South Road, Yiguhe Town, Xiangtan County,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Xiangtan Tianyi Demonstration Zone)

Patentee after: Xiangtan Zhenho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7 floor 3, unit 2, building 13, No. 11, Changchun Road, high tech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Dingj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