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6063U -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6063U
CN216676063U CN202123064099.6U CN202123064099U CN216676063U CN 216676063 U CN216676063 U CN 216676063U CN 202123064099 U CN202123064099 U CN 202123064099U CN 216676063 U CN216676063 U CN 216676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lumbar
piece
supporting
verteb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40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 B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 B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 B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 B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640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6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6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6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该脊椎复位保持器包括:支撑件,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腰椎支撑部、胸椎支撑部及设于腰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供腰部置入的容纳空间;顶压件,其用于驱使患者脊椎紧抵于支撑件;顶压件包括腰椎顶压部和胸椎顶压部;腰椎顶压部设于连接部和患者腹部之间,用于压抵患者腹部;胸椎顶压部与腰椎顶压部通过调节部件连接,还与胸椎支撑部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肩带连接;调节部件用于调节胸椎顶压部的位置,以使胸椎顶压部压抵于患者胸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椎复位保持器解决了患者脊椎无法与支撑件紧贴,导致脊椎复位受到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上对脊椎(即腰椎和胸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静养锻练和三点支撑这三种方法。其中,手术治疗的费用昂贵,且风险较大,术后可能会遗留慢性顽固性腰痛及背部畸形等问题,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静养锻炼法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静养,一旦身体移动,就会影响脊椎的复位,治疗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都难以坚持,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三点支撑疗法采用石膏背心支撑患者的脊椎,使骨折的脊椎复位,患者无需卧床治疗。对比三种治疗方法,其中,三点支撑疗法更安全,且更容易坚持,治疗效果也更明显,因此,治疗时,医生一般会推荐患者选择三点支撑疗法。
然而石膏背心重达十多斤,导致患者的行动十分不便。为了方便患者的行动,目前,一般采用泡沫、塑料等轻便的材质来代替石膏作为支撑件,再利用布带将支撑件绑在患者身上,并缠紧患者的身体和支撑件,使患者脊椎与支撑件紧贴,无法移动,以使骨折处复位并保持复位状态。但是这种方法没有额外的顶压结构使患者脊椎紧抵于支撑件,仅通过布条的缠紧力使患者脊椎与支撑件紧贴复位,而布条捆绑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松动,导致缠紧力不足,无法保持患者脊椎与支撑件紧贴复位,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布条需要在患者身上缠绕多圈,才能将患者的腰椎和胸椎均紧抵于支撑件上,十分麻烦。
综上,有必要设计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解决了患者脊椎无法与支撑件紧贴,导致脊椎复位受到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包括:
支撑件,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腰椎支撑部、胸椎支撑部及设于腰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供腰部置入的容纳空间;
顶压件,其用于驱使患者脊椎紧抵于支撑件;顶压件包括腰椎顶压部和胸椎顶压部;腰椎顶压部设于连接部和患者腹部之间,用于压抵患者腹部;胸椎顶压部与腰椎顶压部通过调节部件连接,还与胸椎支撑部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肩带连接;调节部件用于调节胸椎顶压部的位置,以使胸椎顶压部压抵于患者胸部;
其中,两个连接部相互连接时,作用于腰椎顶压部压抵患者腹部,且通过调节部件联动胸椎顶压部压抵患者胸部,以使患者腰椎紧抵于腰椎支撑部,及患者胸椎紧抵于胸椎支撑部。
进一步设置,前述的调节部件包括固定架和活动设于固定架上的活动件;固定架设于腰椎顶压部上;活动件相对腰椎顶压部位移,并与胸椎顶压部连接;且活动件和固定架之间设有移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二者相对移动,以调节胸椎顶压部的位置。
如此设置,施力时,活动件能够在固定架上相对腰椎顶压部位移,从而能够调节胸椎顶压部的位置;不施力时,移动限位结构能够限制二者无法相对移动,从而固定胸椎顶压部的位置。
进一步设置,前述的移动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通道和至少两个限位块;限位通道开设于固定架上;各限位块均设于活动件上,且均贯穿限位通道并与限位通道的内壁紧连接,以限制活动件的位移。
如此设置,通过限位块与限位通道的内壁紧连接,从而限制限位块在不受外加推力的情况下,无法沿限位通道位移,以限制活动件无法在固定架上位移;且至少两个限位块能够确保活动件沿限位通道直线位移,以免活动件位移时,绕限位块转动,从而影响对胸椎顶压部的位置的调节。
进一步设置,前述的限位块外套设有弹性环块;弹性环块用于使限位块与限位通道内壁紧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弹性环块增加限位块与限位通道内壁的摩擦力,从而限制限位块只有在受到大于该摩擦力的推力,才能沿限位通道位移。
进一步设置,前述的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设于腰椎顶压部上,第一支撑件转动设于第二支撑件上,且活动件活动设于第一支撑件上;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转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二者相对转动,以调节胸椎顶压部与胸椎支撑部的间距。
如此设置,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二支撑件转动时,联动活动件和胸椎顶压部一同相对第二支撑件转动,从而能够调节胸椎顶压部与胸椎支撑部的间距,以使胸椎顶压部顶压患者胸椎紧抵于胸椎支撑部;而转动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无法相对转动,从而固定胸椎顶压部与胸椎支撑部的间距。
进一步设置,前述的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第二支撑件上的限位件和设于第一支撑件上的弧形通道,弧形通道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停靠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转动时,限位件沿限位通道从其中一个停靠部移动至相邻停靠部,以调节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夹角。
如此设置,施力使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二支撑件转动时,限位件能够弹性变形通过弧形通道移动至相邻停靠部,从而能够调节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夹角,以调节胸椎顶压部与胸椎支撑部的间距;不施力时,限位件只能停留在当前所处的停靠部上,无法进入弧形通道,从而固定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夹角,以固定胸椎顶压部与胸椎支撑部的间距。
进一步设置,前述的两个连接部之间设有收紧结构,收紧结构用于收紧两个连接部,并缩小容纳空间,以使患者的腰椎紧贴于腰椎支撑部。
如此设置,通过收紧结构缩小容纳空间,能够使患者的腰椎与腰椎支撑部紧密贴合,从而通过腰椎支撑部支撑患者腰椎,以使腰椎骨折处复位并长时间保持复位状态。
进一步设置,前述的收紧结构包括拉绳和至少四个间隔设置的绕线柱,绕线柱呈两列对称分布于两个连接部上,拉绳两端相互交叉绕过两列绕线柱并拉动两列绕线柱相互靠近,以收紧两个连接部,且拉绳两端均可拆卸设于连接部上,以固定两个连接部的收紧程度。
如此设置,当患者穿上该脊椎复位保持器,需要使其腰椎与腰椎支撑部紧密贴合时,只需相互连接两个连接部后,再拉紧拉绳两端即可快速收紧两个连接部,并使患者的腰椎紧贴于腰椎支撑部;且将拉绳两端固定于连接部上,即可固定两个连接部的收紧程度,以免拉绳松开,从而能够使患者的腰椎长时间与腰椎支撑部紧密贴合,保持复位状态;当患者需要脱下该脊椎复位保持器时,只需将拉绳两端从连接部上解开,手动撑开两个连接部即可快速松开两个连接部,再解开两个连接部即可脱下该脊椎复位保持器,穿脱十分方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当患者使用该脊椎复位保持器时,首先将通过肩带将脊椎复位保持器穿在患者身上,再通过调节部件调节好胸椎顶压部的位置,同时调节好肩带的长度,使胸椎顶压部压抵于患者胸部;然后在患者腰间连接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相互连接时,作用于腰椎顶压部压抵患者腹部,且通过调节部件联动胸椎顶压部压抵患者胸部,以使患者腰椎紧抵于腰椎支撑部,及患者胸椎紧抵于胸椎支撑部。
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椎复位保持器通过肩带和连接两个连接部即可将脊椎复位保持器穿在患者身上,代替布带多圈缠绕,方便穿戴;且两个连接部相互连接时,腰椎顶压部和胸椎顶压部同时顶压于患者身上,通过腰椎顶压部和胸椎顶压部的抵压力使患者脊椎能够长时间与支撑件紧贴复位,解决了患者脊椎无法与支撑件紧贴,导致脊椎复位受到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椎复位保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收紧结构与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限位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转动限位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号:1、支撑件;11、腰椎支撑部;12、胸椎支撑部;13、连接部;2、顶压件;21、腰椎顶压部;22、胸椎顶压部;3、调节部件;31、固定架;311、第一支撑件;312、第二支撑件;32、活动件;4、肩带;5、收紧结构;51、拉绳;511、安装把;52、绕线柱;6、移动限位结构;61、限位通道;62、限位块;7、转动限位结构;71、限位件;72、弧形通道;721、停靠部;8、弹性环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该脊椎复位保持器方便穿戴,且解决了患者脊椎无法与支撑件1紧贴,导致脊椎复位受到影响的问题。
该脊椎复位保持器包括包括支撑件1和顶压件2。
支撑件1包括一体成型的腰椎支撑部11、胸椎支撑部12及安装于腰椎支撑部11两侧的连接部13;两个连接部13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供腰部置入的容纳空间;
顶压件2用于驱使患者脊椎紧抵于支撑件1;顶压件2包括腰椎顶压部21和胸椎顶压部22;腰椎顶压部21安装于连接部13和患者腹部之间,用于压抵患者腹部;胸椎顶压部22与腰椎顶压部21通过调节部件3连接,还与胸椎支撑部12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肩带4连接;调节部件3用于调节胸椎顶压部22的位置,以使胸椎顶压部22压抵于患者胸部;
其中,两个连接部13相互连接时,作用于腰椎顶压部21压抵患者腹部,且通过调节部件3联动胸椎顶压部22压抵患者胸部,以使患者腰椎紧抵于腰椎支撑部11,及患者胸椎紧抵于胸椎支撑部12。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新型以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举例,其主要包括:支撑件1和顶压件2。
实际装配和使用时:(1)支撑件1包括腰椎支撑部11、胸椎支撑部12和两个连接部13,腰椎支撑部11和胸椎支撑部12一体成型,两个连接部13通过缝纫线分别固定安装于腰椎支撑部11两侧,且两个连接部13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相互粘接,连接结构稳定,不易松脱;
两个连接部13之间还有收紧结构5,收紧结构5包括拉绳51和八个间隔设置的绕线柱52,绕线柱52呈两列对称分布于两个连接部13上,拉绳51两端相互交叉绕过两列绕线柱52并拉动两列绕线柱52相互靠近,以收紧两个连接部13,且拉绳51两端均通过绳结固定有安装把511,安装把511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安装于连接部13外侧,以固定两个连接部13的收紧程度;
(2)顶压件2包括腰椎顶压部21和胸椎顶压部22,腰椎顶压部21通过魔术贴粘接于其中一个连接部13的内侧,以使腰椎顶压部21位于连接部13和患者腹部之间,用于压抵患者腹部;胸椎顶压部22与腰椎顶压部21通过调节部件3连接,还与胸椎支撑部12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肩带4连接;可调节长度的肩带4采用现有的调节结构;
调节部件3包括固定架31和活动安装于固定架31上的活动件32;
固定架31包括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第二支撑件312铆接于腰椎顶压部21上,第一支撑件311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撑件312上;活动件32呈Y形,活动件32的底端通过移动限位结构6活动安装于第一支撑件311上,并相对腰椎顶压部21位移,且活动件32的顶部两端均与胸椎顶压部22通过球体结构转动连接,以确保胸椎顶压部22能够与患者胸部贴合;活动件32顶部两端还与肩带4铰接;
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之间有转动限位结构7,用于限制二者相对转动,以调节胸椎顶压部22与胸椎支撑部12的间距;转动限位结构7包括一体成型于第二支撑件312上的限位件71和开在第一支撑件311上的弧形通道72,弧形通道72上均匀开有多个圆形的停靠部721;限位件71与停靠部721间隙配合;施力使第一支撑件311相对第二支撑件312转动时,限位件71能够弹性变形通过弧形通道72移动至相邻停靠部721,从而能够调节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的夹角,以调节胸椎顶压部22与胸椎支撑部12的间距;不施力时,限位件71只能停留在当前所处的停靠部721上,无法进入弧形通道72,从而固定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的夹角,以固定胸椎顶压部22与胸椎支撑部12的间距;
活动件32和固定架31之间有移动限位结构6,用于限制二者相对移动,以调节胸椎顶压部22的位置;移动限位结构6包括限位通道61和两个限位块62,限位通道61开于第一支撑件311上,呈长条状;两个限位块62均一体成型于活动件32上,并贯穿限位通道61,限位块62通过弹性与限位通道61的内壁紧连接,从而限制限位块62在不受外加推力的情况下,无法沿限位通道61位移,以限制活动件32无法在固定架31上位移;且两个限位块62能够确保活动件32沿限位通道61直线位移,以免活动件32位移时,绕限位块62转动,从而影响对胸椎顶压部22的位置的调节。
限位件71和限位块62外侧均套有弹性环块8,弹性环块8用于使限位件71与弧形通道72过盈配合,及限位块62与限位通道61过盈配合,从而限制限位件71和限位块62在不受外加推力的情况下,无法沿弧形通道72和限位通道61位移;弹性环块8的材质采用橡胶,橡胶具有弹性,且耐用。
实际使用中的工作原理:
当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椎复位保持器时,首先通过肩带4将脊椎复位保持器穿在患者身上;再拉动活动件32通过限位块62沿限位通道61直线位移,从而调节好胸椎顶压部22的位置,使胸椎顶压部22位于患者的胸部处;接着施力使第一支撑件311相对第二支撑件312转动,限位件71能够弹性变形通过弧形通道72移动至相邻停靠部721,从而能够调节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的夹角,以调节胸椎顶压部22与胸椎支撑部12的间距,使胸椎顶压部22能够压抵于患者胸部;再调节好肩带4的长度,确保胸椎顶压部22压抵于患者胸部,如果胸椎顶压部22不能压抵于患者胸部,则重复上述动作调节胸椎顶压部22,直至胸椎顶压部22压抵于患者胸部;
然后将腰椎顶压部21粘接于其中一个连接部13的内侧,再在患者腰间粘接两个连接部13,接着拉紧拉绳51两端,收紧两个连接部13;两个连接部13收紧时,联动腰椎顶压部21压抵患者腹部,并通过调节部件3联动胸椎顶压部22压抵患者胸部,以使患者腰椎紧抵于腰椎支撑部11,及患者胸椎紧抵于胸椎支撑部12;两个连接部13收紧后,将拉绳51两端分别粘接于两个连接部13的外侧,以固定两个连接部13的收紧程度,使患者的脊椎保持复位状态;
当患者需要脱下该脊椎复位保持器时,只需将拉绳51两端从连接部13上解开,手动撑开两个连接部13,再解开两个连接部13即可脱下该脊椎复位保持器,穿脱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椎复位保持器通过肩带4和连接两个连接部13即可将脊椎复位保持器穿在患者身上,代替布带多圈缠绕,方便穿戴;且两个连接部13相互连接时,腰椎顶压部21和胸椎顶压部22同时顶压于患者身上,通过腰椎顶压部21和胸椎顶压部22的抵压力使患者脊椎能够长时间与支撑件1紧贴复位,解决了患者脊椎无法与支撑件1紧贴,导致脊椎复位受到影响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该脊椎复位保持器包括:
支撑件,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腰椎支撑部、胸椎支撑部及设于腰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供腰部置入的容纳空间;
顶压件,其用于驱使患者脊椎紧抵于所述支撑件;所述顶压件包括腰椎顶压部和胸椎顶压部;所述腰椎顶压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患者腹部之间,用于压抵患者腹部;所述胸椎顶压部与腰椎顶压部通过调节部件连接,还与所述胸椎支撑部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肩带连接;所述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胸椎顶压部的位置,以使所述胸椎顶压部压抵于患者胸部;
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时,作用于所述腰椎顶压部压抵患者腹部,且通过所述调节部件联动所述胸椎顶压部压抵患者胸部,以使患者腰椎紧抵于所述腰椎支撑部,及患者胸椎紧抵于所述胸椎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固定架和活动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活动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腰椎顶压部上;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腰椎顶压部位移,并与所述胸椎顶压部连接;且所述活动件和固定架之间设有移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二者相对移动,以调节所述胸椎顶压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通道和至少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通道开设于所述固定架上;各所述限位块均设于所述活动件上,且均贯穿所述限位通道并与限位通道的内壁紧连接,以限制所述活动件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外套设有弹性环块;所述弹性环块用于使所述限位块与限位通道内壁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腰椎顶压部上;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且所述活动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转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二者相对转动,以调节所述胸椎顶压部与胸椎支撑部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限位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弧形通道,所述弧形通道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停靠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转动时,所述限位件沿限位通道从其中一个停靠部移动至相邻停靠部,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收紧结构,所述收紧结构用于收紧两个所述连接部,并缩小所述容纳空间,以使患者的腰椎紧贴于所述腰椎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结构包括拉绳和至少四个间隔设置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呈两列对称分布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拉绳两端相互交叉绕过两列绕线柱并拉动两列绕线柱相互靠近,以收紧两个所述连接部,且所述拉绳两端均可拆卸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以固定两个所述连接部的收紧程度。
CN202123064099.6U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Active CN216676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4099.6U CN216676063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4099.6U CN216676063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6063U true CN216676063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7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4099.6U Active CN216676063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6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1666B (zh) 具有收紧带的斜倚式矫形器
US7118543B2 (en) Orthosis closure system with mechanical advantage
RU2629794C2 (ru) Ортез для лечения сколиоза
US5785671A (en) Lumbar spine support
US20100262056A1 (en) Back brace
WO2021104118A1 (zh) 腹压式护腰
US5002046A (en) Balanced skeletal traction apparatus
CN216676063U (zh) 一种可调式脊椎复位保持器
US3978853A (en) Ankle hitch
CN208405011U (zh) 一种斜拉式牵引床
CN217245013U (zh) 一种中医骨伤治疗用的腰椎牵引器
CN211797143U (zh) 一种适用不同体型患者的躯干固定定位用具
CN209984389U (zh) 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
CN111973289B (zh) 一种骨科手术用腿部固定夹具
CN211326543U (zh) 一种腰穿体位固定装置
CN209377834U (zh) 腰椎牵引护理装置
KR101244838B1 (ko) 허리디스크 운동장치
CN112535562A (zh)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辅助护理装置
CN113197680A (zh) 一种脊肌无力患者防头垂固定装置
CN215994538U (zh) 一种轮椅用背垫
CN211356120U (zh) 一种神经外科医疗用牵引装置
CN213190399U (zh) 一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固定架
CN219307086U (zh) 一种关节固定装置
CN219110670U (zh) 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
CN111728754A (zh) 一种脊柱侧弯矫正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