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5892U -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 Google Patents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5892U
CN216675892U CN202122734207.XU CN202122734207U CN216675892U CN 216675892 U CN216675892 U CN 216675892U CN 202122734207 U CN202122734207 U CN 202122734207U CN 216675892 U CN216675892 U CN 216675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ole
inner tube
pipe
stepping d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342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敏�
陈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m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m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342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5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5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5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所述的内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沿轴向开有若干个第一让位孔,所述管体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所述的连接管包括弹性钢丝条、外管及所述的内管,所述弹性钢丝条套接在所述内管中,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内管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陶瓷头,所述陶瓷头上设置有电极头,所述弹性钢丝条的一端穿过所述陶瓷头,且与所述电极头连接。所述的电极包括所述的内管。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背景技术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外科医生应以最小的组织伤害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努力目标。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意味着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达病变处,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和器材,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或标准的脊柱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度高、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为目的。“脊柱外科”要比“腔镜外科”、“内镜外科”、“小切口外科”和“显微外科”更为广泛。
目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技术:
(1)脊柱显微外科技术。运用手术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放大手术视野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尽可能小的皮肤切口施行“钥匙孔手术”,使脊柱外科手术以最小的医源性损伤实施最有效的治疗。包括颈前路手术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路腰椎间盘显微外科摘除手术(正中入路、外侧入路、孔外入路)等。
(2)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通过若干个皮肤通道或微小切口到达脊柱,利用光导纤维成像技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内窥镜辅助脊柱外科技术可分为胸、腹腔镜辅助下和显微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
(3)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又称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经皮穿刺或微小切口,运用特殊器械和装置,施行脊柱微创手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著名的德国脊柱外科医生Thomas Hoogland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开始向全世界推广,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最微创的手术,是广大患者的福音,术后马上缓解疼痛,马上下地行走,甚至当天出院等特点,可以为融合手术提供阶梯治疗的过渡。
我国脊柱外科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出现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经皮穿刺C02激光髓核汽化术、经皮穿刺髓核化学溶解术等。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开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开展此技术不多,而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比例远远超过三级医院。不少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或个人没有经过严格培训,没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贸然开展此项技术,结果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过高,带来严重的后果,引起医患间纠纷。因此,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要符合“医德仁术”的医学伦理,得到社会赞成,将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水平,带来良好的医疗市场,取得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现有技术的电极中,其通过操作滑动手柄带动刚性外管轴向向后运动时,使刚性外管前端远离电极头,弹性件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弯曲变形,从而实现电极头工作角度的调整。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弹性件在弯曲变形的过程中,存在弯曲效果不佳的情况,增大了手术的操作难度,从而影响了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其所采用的电极结构为双极头结构,通过在陶瓷头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电极头,这种双极头结构由于电极头的面积小而存在凝血效果不佳的情况,且电极头在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爬电现象,降低了手术刀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第一目的为提供了一种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
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第三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电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沿轴向开有若干个第一让位孔,所述管体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孔长范围均为0.1mm至1mm。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孔长均为0.1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范围均为0.2mm至3mm。
进一步,所述管体上还轴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让位孔,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位于所述管体的后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所述管体为金属管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管,其包括弹性钢丝条、外管及所述的内管,所述弹性钢丝条套接在所述内管中,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内管的前端上设置有陶瓷头,所述陶瓷头上设置有电极头,所述弹性钢丝条的一端穿过所述陶瓷头,且与所述电极头连接,所述内管为金属管体,所述内管为负极,所述电极头为正极。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还包括内热缩管及外热缩管,所述内热缩管套接在所述弹性钢丝条的外部,所述内热缩管的一端位于所述陶瓷头与所述弹性钢丝条之间,所述内热缩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弹性钢丝条之间,所述外热缩管套接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
进一步,所述内热缩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内管的长度,所述内热缩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弹性钢丝条。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前端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外热缩管抵接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陶瓷头套接在所述内管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极,其包括所述的内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管体开有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以及确定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位置及总长的设置,使得所述管体能够实现柔性弯曲,并能够提升弯曲效果,使得所述管体前端的电极头能够实现抵达病灶的作用,从而便于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降低手术中的负面影响,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优点。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述电极头为正极产生等离子进行组织的消融和凝血,所述内管作为负极,所述电极头和所述内管之间通过所述陶瓷头进行绝缘,所述电极头和所述弹性钢丝条连接,所述弹性钢丝条和所述内管的尾部和电极线连接,所述的连接管通过连接在操控手柄上形成电极,并通过操作操控手柄带动所述外管轴向向后运动时,使所述外管的前端远离所述陶瓷头,所述内管由于所述若干个让位孔而弯曲变形,从而实现所述电极头工作角度的调整。通过所述内管的设置,使得所述的连接管在具有刚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医生在握持所述的握持电极进行弯曲操作手术时,能够更容易进行弯曲,便于操作手术。
所述的连接管所采用的所述电极头的面积大,使得所述电极头增大了凝血面积,凝血效果更佳,同时可以汽化更安全,所述电极头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想要的形式,更贴合组织的进行汽化和凝血,因此,所述的连接管具有能够柔性弯曲、弯曲效果好、安全性好及绝缘性好的优点。
进一步,通过所述内管的设置,使得所述的电极在具有刚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医生在握持所述的握持电极进行弯曲操作手术时,能够更容易进行弯曲,便于操作手术。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管另一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管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接管的剖视图;
图6是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管体;3、第一让位孔;5、第二让位孔;7、弹性钢丝条;8、外管;9、内管;10、陶瓷头;11、电极头;12、内热缩管;13、外热缩管;15、限位部;16、操控手柄;17、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沿轴向开有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所述管体1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具体地,所述管体1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以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的设置使得所述管体1能够实现柔性弯曲,并能够提升弯曲效果。
进一步,所述管体1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8mm以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总长度范围为15mm至54mm的设置使得所述管体1能够更好的实现柔性弯曲,具有更好的弯曲效果。
所述管体1的前端配置于安装陶瓷头及电极头上,所述管体1的后端连接在操控手柄16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管体1开有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以及确定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位置及总长的设置,使得所述管体1能够实现柔性弯曲,并能够提升弯曲效果,使得所述管体1前端的电极头能够实现抵达病灶的作用,从而便于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降低手术中的负面影响,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范围均为0.1mm至1mm。通过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范围均为0.1mm至1mm的设置使得所述管体1的弯曲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均为0.1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均为0.2mm至3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均为0.1mm的设置使得所述的内管具有更好的弯曲效果,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均为0.2mm至3mm使得提升所述管体1的弯曲效果,进一步,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均为0.2mm至0.4mm的设置使得所述管体1具有更好的弯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上还轴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位于所述管体1的后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之间的间距。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的总长度为346mm,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之间的间距为1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为金属管体。具体地,所述管体1可以为不锈钢管体。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管,其包括弹性钢丝条7、外管8及所述的内管9,所述弹性钢丝条7套接在所述内管9中,所述外管8套接在所述内管9的外部,所述内管9的前端上设置有陶瓷头10,所述陶瓷头10上设置有电极头11,所述弹性钢丝条7的一端穿过所述陶瓷头10,且与所述电极头11连接,所述内管9为金属管体,所述内管9为负极,所述电极头11为正极。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述电极头11为正极产生等离子进行组织的消融和凝血,所述内管9作为负极,所述电极头11和所述内管9之间通过所述陶瓷头10进行绝缘,所述电极头11和所述弹性钢丝条7连接,所述弹性钢丝条7和所述内管9的尾部和电极线连接,所述的连接管通过连接在操控手柄16上形成电极17,并通过操作操控手柄16带动所述外管8轴向向后运动时,使所述外管8的前端远离所述陶瓷头10,所述内管9由于所述若干个让位孔2而弯曲变形,从而实现所述电极头11工作角度的调整。通过所述内管9的设置,使得所述的连接管在具有刚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医生在握持所述的握持电极进行弯曲操作手术时,能够更容易进行弯曲,便于操作手术。
所述的连接管所采用的所述电极头11的面积大,使得所述电极头11增大了凝血面积,凝血效果更佳,同时可以汽化更安全,所述电极头11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想要的形式,更贴合组织的进行汽化和凝血,因此,所述的连接管具有能够柔性弯曲、弯曲效果好、安全性好及绝缘性好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管还包括内热缩管12及外热缩管13,所述内热缩管12套接在所述弹性钢丝条7的外部,所述内热缩管12的一端位于所述陶瓷头10与所述弹性钢丝条7之间,所述内热缩管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内管9与所述弹性钢丝条7之间,所述外热缩管13套接在所述内管9与所述外管8之间。由于所述弹性钢丝条7的外部包裹所述内热缩管12,使所述弹性钢丝条7和所述内管9进行绝缘,所述内管9的外部包裹所述外热缩管13,使所述外热缩管13和所述外管8进行绝缘,使得所述的连接管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热缩管12的长度大于所述内管9的长度,所述内热缩管12的长度小于所述弹性钢丝条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9的前端上设置有限位部15,所述外热缩管13抵接在所述限位部15上,所述陶瓷头10套接在所述内管9中。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极,其包括所述的内管。通过所述内管9的设置,使得所述的电极在具有刚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医生在握持所述的握持电极进行弯曲操作手术时,能够更容易进行弯曲,便于操作手术。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沿轴向开有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所述管体(1)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范围均为0.1mm至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均为0.1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均为0.2mm至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还轴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位于所述管体(1)的后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金属管体。
6.一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弹性钢丝条(7)、外管(8)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管(9),所述弹性钢丝条(7)套接在所述内管(9)中,所述外管(8)套接在所述内管(9)的外部,所述内管(9)的前端上设置有陶瓷头(10),所述陶瓷头(10)上设置有电极头(11),所述弹性钢丝条(7)的一端穿过所述陶瓷头(10),且与所述电极头(11)连接,所述内管(9)为金属管体,所述内管(9)为负极,所述电极头(11)为正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还包括内热缩管(12)及外热缩管(13),所述内热缩管(12)套接在所述弹性钢丝条(7)的外部,所述内热缩管(12)的一端位于所述陶瓷头(10)与所述弹性钢丝条(7)之间,所述内热缩管(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内管(9)与所述弹性钢丝条(7)之间,所述外热缩管(13)套接在所述内管(9)与所述外管(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热缩管(12)的长度大于所述内管(9)的长度,所述内热缩管(12)的长度小于所述弹性钢丝条(7)。
9.根据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9)的前端上设置有限位部(15),所述外热缩管(13)抵接在所述限位部(15)上,所述陶瓷头(10)套接在所述内管(9)中。
10.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内管。
CN202122734207.XU 2021-11-09 2021-11-09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Active CN216675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4207.XU CN216675892U (zh) 2021-11-09 2021-11-09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4207.XU CN216675892U (zh) 2021-11-09 2021-11-09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5892U true CN216675892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2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34207.XU Active CN216675892U (zh) 2021-11-09 2021-11-09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5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6135B1 (en) Forehead lift suction probe
AU724494B2 (e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doscopic surgical instrument
US8137345B2 (en) Electrosurgical devices for 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JP4577696B2 (ja) 涙嚢鼻腔吻合用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5125254A (zh) 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刀
US8231620B2 (en) Extension cutting blade
CN216675892U (zh)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US20170252097A1 (en) Sub-Xiphoid Ablation Clamp and Method of Sub-Xiphoid Ablation
CN114159152B (zh) 一种可视化多功能混合能量椎间盘处理器械
CN111772567A (zh) 一种新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的大通道内镜装置系统
US20080294160A1 (en) RF endoscopic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CN211243685U (zh) 一种高频内窥镜手术电极
CN213993713U (zh) 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射频消融双极电极
CN212574956U (zh) 腔镜下多功能分离钳
CN214632316U (zh) 一种射频消融双极电极的控制手柄及射频消融双极电极
CN208822960U (zh) 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
CN220141795U (zh) 一种可控弯曲等离子电极
Verschueren et al. CO 2 laser surgery
CN220778407U (zh) 一种微创双刃穿刺器
CN216985080U (zh) 穿刺定位双针
CN215130015U (zh) 一种手术创伤止血用双极电凝镊
CN216021185U (zh) 镜下椎间盘手术器械组件
CN219042759U (zh) 过切咬切钳
CN219940774U (zh) 一种电凝切割器
CN218922765U (zh) 一种适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微通道止血电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