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2095U -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2095U
CN216672095U CN202122775235.6U CN202122775235U CN216672095U CN 216672095 U CN216672095 U CN 216672095U CN 202122775235 U CN202122775235 U CN 202122775235U CN 216672095 U CN216672095 U CN 216672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sulator
groove
hole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5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冰
王可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re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re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re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re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5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2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2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2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端口连接器,其包括包覆绝缘体的屏蔽壳,绝缘体具有组装多个电性件的多个插腔,电性件包括若干端子、内置电路板、第一转接脚、第二转接脚和滤波组件,端子包括固定段、插脚和接触段,接触段与固定段之间形成有使接触段倾斜于插腔的折回段;内置电路板抵靠绝缘体后面并包括供端子插脚适配的第一焊孔和靠近供第一转接脚适配的第二焊孔以及供第二转接脚焊接的焊盘,滤波组件装于内置电路板背面,通过前述构造,解决了内置电路板将端子组和滤波组件整合为一体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简易插装工艺,并以此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产能和保证良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技术,尤其是指提供了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网络发达到今天,网络布域仍然是个较为复杂环节,连接网络的接头(转接头)已经是网络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性传输的效果,就连接端口而言,普通的多插接端口已经无法满足高性能、高速率的网络传输需求。因此,设计人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种具有提升速率且具有滤波功能的多端口连接器。该连接器通过内置电路板将端子组和滤波组件整合为一体,通过简单的插装工艺来降低制成成本和杜绝不良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多端口连接器,包括包覆绝缘体的屏蔽壳,绝缘体具有供RJ45型插头适配的分别组装有电性件的多个插腔,在各插腔上壁分别设有贯穿绝缘体后面的端子槽,各电性件分别包括若干端子组成的端子组、内置电路板、第一转接脚、第二转接脚和滤波组件,其中:端子包括与端子槽干涉的固定段以及固定段一端形成的插脚和另一端形成的接触段,接触段与固定段之间形成有折回段,折回段使接触段在插腔中倾斜;内置电路板抵靠绝缘体后面并包括靠近上边缘排列的符合端子组数量的供端子插脚适配的第一焊孔和靠近第一焊孔下方排列的第二焊孔以及在内置电路板背面靠近下边缘排列的符合第一焊孔数量的焊盘,第一转接脚适配第二焊孔,第二转接脚适配焊盘,滤波组件组装于内置电路板背面;屏蔽壳具有匹配各插腔腔口的插口。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内置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焊孔,第三焊孔设在排列的第二焊孔中的首位第二焊孔或末位第二焊孔的外侧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绝缘体后面靠近上壁设有连通各插腔的横向长方孔,长方孔具有长上壁和相对长上壁的长下壁,长上壁与端子槽槽底水平;端子固定段与插脚之间具有过渡段,过渡段在绝缘体内处于长方孔中。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长方孔下方排列有使长下壁形成开口的直通插腔的供端子接触段在安装时经过的竖槽,竖槽中包括首位竖槽和末位竖槽,其中:首位竖槽外壁与插腔一侧壁连成平面,末位竖槽外壁与插腔另一侧壁连成平面,首位竖槽外壁至末位竖槽外壁的宽度小于长方孔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绝缘体两侧面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侧板,两侧侧板之间形成尾部空间,其中:一侧板内壁面形成有凸块,另一侧板内壁面相对凸块形成凹槽,在靠近侧面的侧板外侧形成有卡块。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滤波组件包括滤波电容和磁性线圈,滤波电容具有电容脚;磁性线圈包括磁环及缠绕于磁环的绞线,绞线分为连接第一转接脚的线头和连接第二转接脚的线头,第二转接脚具有固定部以及分别垂直于固定部的焊脚和直脚,焊脚焊接焊盘。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还包括封闭在各内置电路板背面的后座,后座组装在内置电路板背面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设于尾部空间,主体部上面设有凹槽,主体部两侧面的一侧设有适配绝缘体凸块的滑槽和另一侧设有适配绝缘体凹槽的滑块;靠近主体部上面的前面向后设有电容脚孔,而主体部后面向前镂空形成收容滤波电容的与电容脚孔相通的容腔,电容脚穿过电容脚孔适配第三焊孔。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后座前面的电容脚孔下方对应第一转接脚排列有适配第一转接脚末端的定位孔,在排列的定位孔下方至靠近后座下面向前镂空形成供磁性线圈设置的容腔,在容腔下壁排列有供第二转接脚固定部及直脚设置的具有前开口的细槽,直脚具有末端,直脚末端伸出后座下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屏蔽壳在插口两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夹持弹片,在插腔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供夹持弹片适配的让位槽,在插腔下方与绝缘体底面之间以嵌入形式设有LED灯;在靠近屏蔽壳后面的上面冲压形成有供后座凹槽适配的自由端朝前下方的卡片,而在屏蔽壳两侧面分别对应绝缘体两侧面卡块设有适配卡块的卡块孔。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多个插腔为四个插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通过内置电路板将端子组和滤波组件整合为一体,并通过简易插装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并以此提升产能、保证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绝缘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电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3后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3中屏蔽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正投影视角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A-A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的B-B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0的C-C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和图10至图13所示,图中展示了一种多端口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0、电性件20和屏蔽壳,其中:
绝缘体10包括前面向后镂空形成的符合适配多插头(未图示)的插腔11,在插腔11的相对侧壁上分别从前面向深度延伸形成供屏蔽壳30的夹持弹片311适配的让位槽111;
本例中,在绝缘体10前面的插腔11下方与绝缘体10底面之间设有供LED灯41设置的灯孔12,在对应灯孔12两侧(壁)分别在绝缘体10底面向内开设有连通灯孔12的供灯脚42滑入适配的具有前面开口的隙缝121,在绝缘体10后面13靠近上壁设有连通插腔11的横向长方孔131,长方孔131具有长上壁(未标注)和相对的长下壁(未标注),插腔11上壁(未标注)设有槽口朝下的端子槽112(如图13),长方孔131长上壁与端子槽112槽底为水平面,以使端子21组装于绝缘体时,将端子固定段212直插于端子槽112中并以此干涉稳固;在长方孔113下方排列有使长方孔113长下壁形成开口的直通插腔11的供端子接触段214在安装时通过的竖槽132,竖槽132中最靠两侧(即首位和末位)竖槽132的外壁分别与插腔两相对侧壁成平面,由于竖槽132在长下壁形成开口,以此使长方孔113长度大于首位竖槽至末位竖槽的排列宽度;本例中,在靠近绝缘体10两侧面的底面凸起有定位柱17;
本例中,绝缘体10两相对侧面形成有适配屏蔽壳30卡孔33的卡块16,并且两侧面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侧板14,两侧侧板之间形成尾部空间15,其中:一侧板内壁面形成有前后向的条形凸块141,而另一侧板14内壁面相对凸块141形成凹槽142,以此结构使尾部空间15适配的组件(如电性件20)既能在组装时防呆,也能在组装后加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和图6至图13所示,图中电性件20包括若干端子21组成的端子组和内置电路板22,其中:
端子21具有插脚211,插脚211与固定段212之间通过过度段215连接,接触段214与固定段212之间通过折回段213连接,过度段215在绝缘体10中处于长方孔113中,端子21通过折回段213使接触段214相对于固定段212形成利于多插头插置接触的倾斜角度;
内置电路板22排列有符合端子组数量的适配端子插脚211的第一焊孔221,第一焊孔221在内置电路板22上靠近上边缘排列;本例中,内置电路板22还包括在靠近第一焊孔221下方排列有第二焊孔222,在内置电路板22背面靠近下边缘排列有符合第一焊孔221数量的焊盘223,在排列的第二焊孔222中靠近首位第二焊孔和/或末位第二焊孔设有第三焊孔224;
电性件20还包括适配第二焊孔222的第一转接脚23和适配焊盘223的第二转接脚24以及组装于内置电路板22背面的滤波组件,滤波组件包括滤波电容25和磁性线圈26,其中:滤波电容25具有电容脚251,电容脚251适配第三焊孔224;磁性线圈26包括磁环261及缠绕于磁环261的绞线262,绞线262分为连接第一转接脚23的线头和连接第二转接脚24的线头。本例中,第二转接脚24具有固定部241以及分别垂直于固定部241的焊脚242和直脚243,焊脚242焊接于焊盘223;
后座50以封装滤波组件形式组装在内置电路板22背面并包括扣盖式主体部(未标注),主体部设于尾部空间15,在主体部上面设有后开口的凹槽51,在主体部两相对侧面的一侧设有适配绝缘体10一侧侧板凸块141的滑槽52和另一侧设有适配相对侧板凹槽142的滑块53;在主体部后面向前镂空形成有收容滤波电容25的容腔54,容腔54与贯穿后座50前面的容电容脚251穿过的孔541相连通;在后座50前面(即电容脚孔541下方)对应第一转接脚23排列有适配第一转接脚23末端的定位孔55,在排列的定位孔55下方至靠近后座50下面向前镂空形成供磁性线圈26设置的容腔56,在容腔56下壁排列有供第二转接脚24固定部241及直脚243设置的前开口细槽57,直脚243末端伸出后座50下面,以此方便直脚243末端与外部PCB板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5和图10至图13所示,图中屏蔽壳30包覆在绝缘体10上面和四周并具有匹配插腔11腔口的插口31,各弹片311根部分别连接在插口两侧边缘且自由端朝内,在靠近屏蔽壳30后面的上面经冲压形成有供后座50凹槽51适配的自由端朝前下方的卡片32,以使装于绝缘体10尾部空间15的后座50随着绝缘体10一并设于屏蔽壳30中不能后移;在屏蔽壳30两侧面分别对应绝缘体10两侧面的卡块16设有适配卡块16的卡块孔33,卡块16与卡块孔33适配可阻止绝缘体10及组装于绝缘体10的电性件20在屏蔽壳30向下移位。本例中,屏蔽壳30两侧面的下侧缘还设有供外部PCB板插接的定位脚3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但不限于图中四并排插口插腔的连接器,可以为单一插口插腔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多个电性件20并排组成的多插口插腔的连接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端口连接器,包括包覆绝缘体的屏蔽壳,绝缘体具有供RJ45型插头适配的分别组装有电性件的多个插腔,在各插腔上壁分别设有贯穿绝缘体后面的端子槽,各电性件分别包括若干端子组成的端子组、内置电路板、第一转接脚、第二转接脚和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端子包括与端子槽干涉的固定段以及固定段一端形成的插脚和另一端形成的接触段,接触段与固定段之间形成有折回段,折回段使接触段在插腔中倾斜;内置电路板抵靠绝缘体后面并包括靠近上边缘排列的符合端子组数量的供端子插脚适配的第一焊孔和靠近第一焊孔下方排列的第二焊孔以及在内置电路板背面靠近下边缘排列的符合第一焊孔数量的焊盘,第一转接脚适配第二焊孔,第二转接脚适配焊盘,滤波组件组装于内置电路板背面;屏蔽壳具有匹配各插腔腔口的插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内置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焊孔,第三焊孔设在排列的第二焊孔中的首位第二焊孔或末位第二焊孔的外侧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后面靠近上壁设有连通各插腔的横向长方孔,长方孔具有长上壁和相对长上壁的长下壁,长上壁与端子槽槽底水平;端子固定段与插脚之间具有过渡段,过渡段在绝缘体内处于长方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长方孔下方排列有使长下壁形成开口的直通插腔的供端子接触段在安装时经过的竖槽,竖槽中包括首位竖槽和末位竖槽,其中:首位竖槽外壁与插腔一侧壁连成平面,末位竖槽外壁与插腔另一侧壁连成平面,首位竖槽外壁至末位竖槽外壁的宽度小于长方孔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两侧面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侧板,两侧侧板之间形成尾部空间,其中:一侧板内壁面形成有凸块,另一侧板内壁面相对凸块形成凹槽,在靠近侧面的侧板外侧形成有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滤波组件包括滤波电容和磁性线圈,滤波电容具有电容脚;磁性线圈包括磁环及缠绕于磁环的绞线,绞线分为连接第一转接脚的线头和连接第二转接脚的线头,第二转接脚具有固定部以及分别垂直于固定部的焊脚和直脚,焊脚焊接焊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闭在各内置电路板背面的后座,后座组装在内置电路板背面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设于尾部空间,主体部上面设有凹槽,主体部两侧面的一侧设有适配绝缘体凸块的滑槽和另一侧设有适配绝缘体凹槽的滑块;靠近主体部上面的前面向后设有电容脚孔,而主体部后面向前镂空形成收容滤波电容的与电容脚孔相通的容腔,电容脚穿过电容脚孔适配第三焊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后座前面的电容脚孔下方对应第一转接脚排列有适配第一转接脚末端的定位孔,在排列的定位孔下方至靠近后座下面向前镂空形成供磁性线圈设置的容腔,在容腔下壁排列有供第二转接脚固定部及直脚设置的具有前开口的细槽,直脚具有末端,直脚末端伸出后座下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屏蔽壳在插口两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夹持弹片,在插腔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供夹持弹片适配的让位槽,在插腔下方与绝缘体底面之间以嵌入形式设有LED灯;在靠近屏蔽壳后面的上面冲压形成有供后座凹槽适配的自由端朝前下方的卡片,而在屏蔽壳两侧面分别对应绝缘体两侧面卡块设有适配卡块的卡块孔。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端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插腔为四个插腔。
CN202122775235.6U 2021-11-13 2021-11-13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Active CN216672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5235.6U CN216672095U (zh) 2021-11-13 2021-11-13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5235.6U CN216672095U (zh) 2021-11-13 2021-11-13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2095U true CN216672095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5235.6U Active CN216672095U (zh) 2021-11-13 2021-11-13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2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99518A1 (en)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JP5638086B2 (ja) 強化ポートアイソレーション付き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
US6773302B2 (en) Advanced microelectroni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4451107A (en) High speed modular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1212090B (zh) 电连接器
JP2007520036A (ja) モジュール式ジャック・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6769936B2 (en) Connector with inser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20030207622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ight source sub-assembli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2020510294A (ja) 通信システム用の回路カードアセンブリ
JP2005524941A (ja) 介在接地形態を有する高速差動信号コネクタ
JP2000067979A (ja) モジュラ―式通信コネクタ
US6764348B2 (en) Modular jack
WO2022171008A1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
CN212571495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230246365A1 (en) Connector with current-shunt structure, shunt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CN201805026U (zh) 垂直连接器
US6478616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sound card
CN216672095U (zh)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CN210866668U (zh) 连接器
CN217215376U (zh)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CN113991371A (zh)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CN116845605A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CN216672096U (zh) 一种rj45端口连接器
US6872098B2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with signal conditioning
CN210224343U (zh) 一种模块化插座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