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7568U - 反射装置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反射装置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7568U
CN216667568U CN202123398804.6U CN202123398804U CN216667568U CN 216667568 U CN216667568 U CN 216667568U CN 202123398804 U CN202123398804 U CN 202123398804U CN 216667568 U CN216667568 U CN 216667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ical hinge
base
reflecting
blad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988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建
徐子沛
赵健
李志成
高丰
李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988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7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7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7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射装置及灯具,反射装置包括基座、旋转件、连接组件以及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若干反射叶片,旋转件套设在基座上,并被配置为相对基座旋转;连接组件分别与旋转件及反射叶片球铰连接,旋转件通过连接组件调整反射叶片的开合角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球铰连接结构,使得旋转件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了对反射叶片的开合角度的调节,随着反射叶片的开合角度的变化,从而获得多样的、呈现明暗变化的对称图案效果,达到渲染环境、制造氛围的作用,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而且结构紧凑,有利于灯具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反射装置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投光灯是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其中,一些图案投光灯采用的照射方式类似于小的投影仪,但是其设备比较笨重,不利于其广泛应用。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反射装置及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装置及灯具,不仅可以呈现旋转对称的图案效果,而且还有利于灯具的小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射装置,用于灯具,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基座、旋转件、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若干反射叶片,所述旋转件套设在所述基座上,并被配置为相对所述基座旋转;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旋转件及所述反射叶片球铰连接,所述旋转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调整所述反射叶片的开合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第一球铰链结构以及第二球铰链结构,所述第一球铰链结构包括第一球铰接槽和第一球铰部;所述第二球铰链结构包括第二球铰接槽和第二球铰部;所述第一球铰接槽和所述第二球铰接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一球铰部和所述第二球铰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件和所述反射叶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球铰接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球铰接槽的开口方向形成有第一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球铰接槽和所述第二球铰接槽均为球瓦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球铰部设于所述反射叶片的对称轴线上,且朝所述反射叶片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反射叶片周向均匀排布在所述基座上,且相互交叠组配后呈一类圆锥体结构,所述旋转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若干反射叶片在第一开合角度和第二开合角度之间开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反射叶片构成的类圆锥体结构的底面直径在所述第一开合角度时为最大,在所述第二开合角度时为最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叶片的表面为平滑过渡的弧面,并被配置为沿长度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形态,且所述反射叶片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叶片包括让位部和两个第一转动部,所述让位部设于反射叶片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部对立设置在所述让位部上;所述基座包括转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接件的两端的第二转动部,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匹配连接与所述反射叶片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件排列在所述基座的外周部上,且与水平线之间形成有第二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件包括环状主体和控制部,所述环状主体套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球铰部周向排列在所述环状主体的外表面上;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环状主体固定连接,并控制所述环状主体的转动,以调节所述反射叶片的开合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被配置为支撑所述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设置在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反射叶片的一端。
为进一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以及前述反射装置,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反射装置反射后,在被照面上投射出旋转对称的图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包括LED光源以及环设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面上的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套设在所述反射装置上,所述灯罩上设有限位孔,控制部贯穿所述限位孔设置,并在所述限位孔中的最大位移对应反射叶片的最大开合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球铰连接结构,使得旋转件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了对反射叶片的开合角度的调节,随着反射叶片的开合角度的变化,从而获得多样的、呈现明暗变化的对称图案效果,达到渲染环境、制造氛围的作用,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而且结构紧凑,有利于灯具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反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除去控制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爆炸图。
图4是旋转件与第一球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旋转件与第一球铰链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连接件、第一球铰接槽与第二球铰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连接件、第一球铰接槽的剖面图。
图8是第二球铰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面图。
图10是反射叶片与第二球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
图12是反射叶片与第二球铰链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基座与反射叶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5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18是转接件的剖面图。
图19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剖面图。
图21是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反射叶片在最小开合角度下的形状效果图。
图23是灯具在最小开合角度下投射的图案效果图。
图24是反射叶片在适中开合角度下的形状效果图。
图25是灯具在适中开合角度下投射的图案效果图。
图26是反射叶片在最大开合角度下的形状效果图。
图27是灯具在最大开合角度下投射的图案效果图。
附图标记:
100-反射装置、
1-旋转件、11-环状主体、12-控制部、13-固定孔、
2-连接组件、21-连接件、22-第一球铰链结构、221-第一球铰接槽、2211-观察孔、222-第一球铰部、23-第二球铰链结构、231-第二球铰接槽、2311-柱形部、232-第二球铰部、
3-反射叶片、32-让位部、33-第一转动部、
4-基座、41-转接件、411-第二转动部、42-凸台、43-限位部、44-第二安装部、
200-灯具、
7-灯罩、71-限位孔、72-第一安装部、8-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请参阅图1-3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反射装置100,用于灯具200。反射装置100包括旋转件1、连接组件2、与基座4转动连接的若干反射叶片3以及基座4。旋转件1套设在基座4上,并被配置为相对基座4旋转。连接组件2分别与旋转件1及反射叶片3球铰连接,旋转件1通过连接组件2调整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旋转件1和连接组件2也可以组装配合成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连接在基座4与反射叶片3之间,并被配置为调整若干反射叶片3在第一开合角度和第二开合角度之间开合,随着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的变化,本实用新型的反射装置100可以使得局部照明呈现出如图23、图25和图27所示的旋转对称的图案效果。
请结合图1一并参阅图3、图4所示,旋转件1包括环状主体11和控制部12,环状主体11套设在基座4上。控制部12与环状主体11固定连接,用于控制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从而改变图案的形状效果。本实施例中,旋转件1上设有与控制部12匹配的固定孔13,控制部12设计为销状结构并采用胶黏等方式固定在固定孔13中。固定孔13可以为盲孔结构或通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旋转件1的转动可以被配置为自动控制,例如在控制部12远离基座4的一端连接外部驱动装置,外部驱动装置驱动控制部12运动,该外部驱动装置可以是一个驱动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件1的转动也可以被配置为手动控制,例如用户可以手动转动旋转件1,来调节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从而得到想要的图案效果,既提高了趣味性,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开合角度确定时,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转动的旋转件1可以通过停止外部驱动装置的驱动,从而使得旋转件1维持在当前状态,以保持该开合角度不变。而对于采用手动控制方式转动的旋转件1,则需要手动维持该开合角度不变。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件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由环状主体11与控制部12组合而成的拼接式连接结构。当旋转件1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取消固定孔13的设置。
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7-18所示,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件21、第一球铰链结构22以及第二球铰链结构23,其中,第一球铰链结构22由第一球铰接槽221和第一球铰部222构成,第二球铰链结构23由第二球铰接槽231和第二球铰部232构成。第一球铰接槽221和第二球铰接槽231分别设置在连接件21的两端,第一球铰部222和第二球铰部232分别设置在旋转件1和反射叶片3上。相较于常规的转动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球铰链结构形成万向球铰链,自由度更高,可以使反射叶片3的开合更加顺畅。很容易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球铰接槽和球铰部的位置可以互换,细节于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6所示,第一球铰接槽221和第二球铰接槽231均形成于一个圆柱体结构内,并在朝向第一球铰部222、第二球铰部232的开口处形成开口面,两个开口面之间不能共面,以避免反射叶片3在旋转件1的旋转带动下出现开合卡死的现象。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球铰接槽221的开口方向与第二球铰接槽231的开口方向形成有第一角度,以达到很好的开合效果,换言之,第二球铰接槽231与第一球铰接槽221错位设置。第一球铰接槽221的槽体与连接件21一体设置,第二球铰接槽231的槽体独立设置,从而方便调整第一角度,使反射叶片3开合得更加顺畅。
在安装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直至反射叶片3的开合达到顺畅状态,顶丝等紧固件将连接件21靠近第二球铰接槽231的一端与第二球铰接槽231的槽体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球铰接槽231的槽体设有柱形部2311,柱形部2311为中空结构,柱形部2311的横向方向开设有锁紧开孔(未图示),连接件21插入柱形部2311后,顶丝等紧固件(未图示)穿过锁紧开孔,将连接件21固定在柱形部2311中。
优选地,第一球铰接槽221和第二球铰接槽231均为球瓦结构。第一球铰接槽221的槽体的横向端口内壁的最大宽度、第二球铰接槽231的槽体的横向端口内壁的最大宽度分别略小于第一球铰部222的直径和第二球铰部232的直径,能够分别将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卡在第一球铰接槽221和第二球铰接槽231中,有效避免了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发生滑脱的风险,提高了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球铰接槽221远离基座4的一端还设有观察孔2211,用户可以通过该观察孔2211检查第一球铰部222是否已安装在第一球铰接槽221内。第一球铰部222周向排列在环状主体11的外表面上,由第一柱和第一球头构成。
请参阅图10至图14所示,若干反射叶片3周向均匀排布在基座4上,反射叶片3的表面为平滑过渡的弧面,并被配置为沿其长度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形态,同时,反射叶片3的宽度沿远离基座4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呈现一端宽一端窄的构型。如此设置,使得多个反射叶片3相互交叠组配后,可以形成一个类圆锥体结构,这时,在光源的照射下,光线在多个反射叶片3内反射,最终,于被照面上形成旋转对称图案,且随着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变化,该类圆锥体结构的底面直径的大小发生改变,则被照面上的照射面积、明暗效果和旋转对称图案也随之变化。不同的照明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起到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中,反射叶片3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优选地,反射叶片3的数量为八个。反射叶片3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只要反射叶片3之间相互配合后能够形成类圆锥体结构,则都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相吻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类圆锥体结构不但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也包括横截面为对称图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类圆锥体结构的底面直径在第一开合角度时为最大,在第二开合角度时为最小。而且,该类圆锥体结构的底面边缘呈由均匀连续的多段弧线构成的规则形状。即,若干反射叶片3的外缘为由均匀连续的多段弧线构成的规则形状。那么,经反射装置100投射形成的图案可以呈现出旋转对称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美感,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球铰部232设置在反射叶片3外表面的凸出区域上且位于反射叶片3的中心轴线并靠近反射叶片3较宽的一端。第二球铰部232在反射叶片3上的位置仅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此为限,以能够实现反射叶片3的顺畅开合即可。如图14所示,第二球铰部232朝反射叶片3靠近基座4的一端即反射叶片3的窄端倾斜设置,以便于第二球铰部232与第二球铰接槽231之间的转动配合更为顺畅得相对滑动。进一步地,第二球铰部232由第二柱和第二球头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既可以分别与旋转件1及反射叶片3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与旋转件1及反射叶片3组装配合为一个整体。
继续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反射叶片3包括让位部32和两个第一转动部33,让位部32设于反射叶片3靠近基座4的一端,两个第一转动部33对立设置在让位部32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让位部32为反射叶片3窄端形成的一个U形槽,第一转动部33为凸点结构,相对设置在U形槽的内表面。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取消让位部32的设置,将两个第一转动部33设置在反射叶片3窄端外缘的相对两侧。让位部32和/或第一转动部33的设计是为了与基座4上的相应结构配合,从而将反射叶片3装配在基座4上。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基座4为圆柱形结构,包括转接件41以及设置在转接件41的两端的第二转动部411。转接件41通过第二转动部411与第一转动部33的匹配连接与反射叶片3转动连接。具体而言,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转接件41为长条状矩形体,第二转动部411为该长条状矩形体的两端面上内凹形成的凹槽。该凹槽/第二转动部411的形状与让位部32内凸点结构/第一转动部33的形状相适应,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组配。此时,让位部32的宽度(即,本实施例中U形槽的宽度)等于转接件41的长度,使得转接件41稳固地夹持在让位部32内。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让位部32与转接件41的配合结构与相对位置关系、第一转动部33与第二转动部411的配合结构与相对位置关系均仅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此为限,能够实现反射叶片3与基座4之间组配关系的连接元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继续参阅图15至图18所示,进一步地,转接件41呈周向排列在基座4的外周部上,且与水平线之间形成有第二角度,即转接件41倾斜设置在基座4上,并在正面视图中呈现左低右高的状态。此时,与转接件41连接的反射叶片3也随之倾斜,即,相邻反射叶片3的窄端会出现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错位,使得每对相邻反射叶片3之间沿光源投射方向都有部分的交叠,并最终形成一个类圆锥体结构,继而可以将光线反射为具有明暗光斑且呈旋转对称的图案效果,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转接件41与基座4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接件41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元件,与基座4组配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可以通过改变转接件41与基座4的接触面的曲面形状,调整其自身相对基座4的倾斜角度。除该曲面结构外,转接件41的其他面为矩形。
本实施例中,转接件41、连接组件2和反射叶片3的数量均为八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请参阅图15所示,可选地,基座4在与转接件41对应的位置上向外延伸有凸台42,转接件41呈周向等间距排列在凸台42的外周部。凸台42的外径及厚度应根据转接件41、基座4、连接组件2等相关元件的尺寸合理设定,本申请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基座4还包括限位部43,限位部43为基座4的外周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的限位凸缘,且与基座4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部43被配置为支撑旋转件1,且旋转件1设置在限位部43远离反射叶片3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43在旋转件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旋转件1重合,以实现对旋转件1的支撑功能。当然,限位部43也可以是独立的结构,通过采用胶黏等方式实现与基座4的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43还可以替换为若干固定柱或固定板,也可以是具有折角结构的元件。本申请的限位部43的结构仅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此为限,能够实现对旋转件1的支撑即可。
请参阅图19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灯具200,灯具200包括灯罩7、光源(未图示)以及前述反射装置100,灯罩7套设在反射装置100外,并与反射装置100固定连接。优选地,灯罩7覆盖反射叶片3,将反射叶片3完全收容在灯罩7内,使整灯的外观一体化。光源出射的光线经反射装置100反射后,在被照面上投射出旋转对称的图案。而且,在第一开合角度形成的旋转对称图案与在第二开合角度形成的旋转对称图案不同。
基座4的底部设有安置区(未图示),光源固定连接在安置区上,反射叶片3环绕设于光源的出光面上,反射叶片3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出去形成具有明暗变化的可旋转对称图案的光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具200上设置反射装置100,使得灯具200可以利用控制部12及万向球铰链,控制反射叶片3的开合幅度,从而获得多样的、呈现明暗变化的可旋转对称图案效果,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以及使用体验感,而且结构紧凑,有利于灯具200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如图20和图21所示,灯罩7上设有限位孔71,限位孔71为反射装置100的控制部12提供移动空间,并对控制部12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从而限制旋转件1的转动幅度。反射装置100的一端即控制部12贯穿限位孔71设置,控制部12可以在限位孔71内移动,从而带动并控制旋转件1的旋转。优选地,限位孔71为矩形孔结构,且限位孔71的宽度与控制部12的直径匹配,以便于控制部12贯穿该限位孔71。可以理解地,控制组件在限位孔71中的最大位移对应反射叶片3的最大开合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孔71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如两侧为半圆形结构等。
本实用新型的灯具200采用若干LED灯珠作为LED光源,多个LED灯珠之间会产生一定色差,利用LED存在色差的特性,采用具有万向球铰链的反射装置100反射光线,从而产生多样的、呈现明暗变化的图案效果。LED光源以及位于LED光源的出光面上的透镜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既可以由带有一级透镜的LED灯珠构成,也可以由裸LED和扩散透镜构成。透镜的设置,可以使得光源的出光效果更好。
如图19和图21所示,灯具200还包括安装件8,用于固定连接灯罩7和反射装置100。灯罩7和基座4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安装孔72和第二安装部44,安装件8依次穿过安装孔72和第二安装部44即可固定连接灯罩7与反射装置100。安装件8可以为螺钉等紧固件。
图22至图27分别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灯具200在不同开合角度下,反射叶片3的构型以及在被照面上所呈现的图案效果,开合角度是指该若干反射叶片3的打开幅度,包括最小开合角度、适中开合角度和最大开合角度。其中,控制部12位于限位孔71最左端时,开合角度最小。控制部12位于限位孔71中部时,开合角度适中。控制部12位于限位孔71最右端时,开合角度最大。可以看出,图案会随着开合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通过控制部12控制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的大小来获得多样的、呈现明暗变化的可旋转对称图案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球铰连接结构,使得旋转件1通过连接组件2实现了对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的调节,随着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的变化,从而获得多样的、呈现明暗变化的对称图案效果,达到渲染环境、制造氛围的作用,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而且结构紧凑,有利于灯具200的小型化。
本申请中的灯具200可以作为装饰或者氛围灯具,应用在合适的场景中,如舞台、酒吧等等。灯具200包括但不限于投光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反射装置(100),用于灯具(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4)、旋转件(1)、连接组件(2)以及与所述基座(4)转动连接的若干反射叶片(3),所述旋转件(1)套设在所述基座(4)上,并被配置为相对所述基座(4)旋转;所述连接组件(2)分别与所述旋转件(1)及所述反射叶片(3)球铰连接,所述旋转件(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调整所述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件(21)、第一球铰链结构(22)以及第二球铰链结构(23),所述第一球铰链结构(22)包括第一球铰接槽(221)和第一球铰部(222);所述第二球铰链结构(23)包括第二球铰接槽(231)和第二球铰部(232);所述第一球铰接槽(221)和所述第二球铰接槽(231)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1)的两端;所述第一球铰部(222)和所述第二球铰部(232)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件(1)和所述反射叶片(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铰接槽(22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球铰接槽(231)的开口方向形成有第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铰接槽(221)和所述第二球铰接槽(231)均为球瓦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铰部(232)设于所述反射叶片(3)的对称轴线上,且朝所述反射叶片(3)靠近所述基座(4)的一端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反射叶片(3)周向均匀排布在所述基座(4)上,且相互交叠组配后呈一类圆锥体结构,所述旋转件(1)被配置为调整所述若干反射叶片(3)在第一开合角度和第二开合角度之间开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反射叶片(3)构成的类圆锥体结构的底面直径在所述第一开合角度时为最大,在所述第二开合角度时为最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叶片(3)的表面为平滑过渡的弧面,并被配置为沿其长度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形态,且所述反射叶片(3)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基座(4)的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叶片(3)包括让位部(32)和两个第一转动部(33),所述让位部(32)设于反射叶片(3)靠近所述基座(4)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部(33)对立设置在所述让位部(32)上;所述基座(4)包括转接件(41)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接件(41)的两端的第二转动部(411),所述转接件(41)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411)与所述第一转动部(33)的匹配连接与所述反射叶片(3)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1)排列在所述基座(4)的外周部上,且与水平线之间形成有第二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1)包括环状主体(11)和控制部(12),所述环状主体(11)套设在所述基座(4)上,所述第一球铰部(222)周向排列在所述环状主体(11)的外表面上;所述控制部(12)与所述环状主体(11)固定连接,并控制所述环状主体(11)的转动,以调节所述反射叶片(3)的开合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包括限位部(43),所述限位部(43)被配置为支撑所述旋转件(1),所述旋转件(1)设置在所述限位部(43)远离所述反射叶片(3)的一端。
13.一种灯具(200),包括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装置(100),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反射装置(100)反射后,在被照面上投射出旋转对称的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LED光源以及环设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面上的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罩(7),所述灯罩(7)套设在所述反射装置(100)上,所述灯罩(7)上设有限位孔(71),控制部(12)贯穿所述限位孔(71)设置,并在所述限位孔(71)中的最大位移对应反射叶片(3)的最大开合角度。
CN202123398804.6U 2021-12-30 2021-12-30 反射装置及灯具 Active CN216667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8804.6U CN216667568U (zh) 2021-12-30 2021-12-30 反射装置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8804.6U CN216667568U (zh) 2021-12-30 2021-12-30 反射装置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7568U true CN216667568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98804.6U Active CN216667568U (zh) 2021-12-30 2021-12-30 反射装置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7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47233C (en) Triple tube scoop lighting fixture
JPH05198201A (ja) 屋外照明器具
KR102128220B1 (ko) Led 조명용 듀얼 반사판 조절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광등기구
US5964522A (en) Dual-reflector floodlight
CN216667568U (zh) 反射装置及灯具
CN114508740A (zh) 反射装置及灯具
US4547841A (en) Adjustable luminaire
KR100682074B1 (ko) 회전 반사판을 갖는 조명등
US10054290B2 (en) Movable barrier operator light distribution
CN218510762U (zh) 一种调焦射灯
CN206875265U (zh) 一种灯具
US20150109813A1 (en) Light with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Pattern
US5590954A (en) Dimmer blade
CN213930650U (zh) 一种射灯
KR101515911B1 (ko) 전방향 회전이 가능한 조명장치
CN112361253A (zh) 一种照射角可调的深防眩灯具
CN214064591U (zh) 一种可旋转反光罩的灯具
CN219655923U (zh) 一种可转动的筒灯
CN220851905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9796999U (zh) 灯具组件及灯具
CN215892251U (zh) 双模式灯具
CN215411602U (zh) 一种方形天花灯
CN218917895U (zh) 一种反光罩和照明装置
CN215982231U (zh) 一种具有小孔反光杯的天花灯
CN219912823U (zh)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一种射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