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4508U -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4508U
CN216664508U CN202123290626.5U CN202123290626U CN216664508U CN 216664508 U CN216664508 U CN 216664508U CN 202123290626 U CN202123290626 U CN 202123290626U CN 216664508 U CN216664508 U CN 216664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base
chamber
wall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06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帆
林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uob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906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4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4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4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包括作用腔:作用腔的侧边设有装配机构,装配机构包括有内置底座,内置底座位于作用腔的内侧,且内置底座一端的内侧卡接有建筑结构体,建筑结构体贯穿作用腔一端的内腔,且建筑结构体的侧壁不与作用腔一端的内壁相接触。通过设置的三组减震机构,有利于利用其内部所设固定柱、内设槽、定位柱以及紧固弹簧的相互作用下,便于对两组内置底座有效缓冲作用的同时,间接起到两组装配建筑结构体之间的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在定位柱右端所设密封圈以及内设槽内部所填充压缩气体的相互作用下,起到对两组内置底座的辅助抗震缓冲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中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由于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使得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在现代化工业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现有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中,两个建筑结构体之间一般都是硬性接触并呈固定连接状态,使得在作业时难以实现有效装配工作的同时,存在装配式建筑整体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一旦遇到较大的震动,就会导致装配式建筑结构体之间的松动,出现开裂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且大大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缓冲性能,间接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具备有效建筑结构体之间装配与整体良好减震作用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技术上作业不便以及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包括作用腔:
所述作用腔的侧边设有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有内置底座,所述内置底座位于作用腔的内侧,且内置底座一端的内侧卡接有建筑结构体,所述建筑结构体贯穿作用腔一端的内腔,且建筑结构体的侧壁不与作用腔一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建筑结构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位于作用腔的侧边,且连接框的一端与作用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内壁的两侧边均开设有燕尾槽,两侧所述燕尾槽均贯穿连接框的侧边,且两侧燕尾槽的内侧均卡接有配合块,两组所述配合块的一端均贯穿燕尾槽的一端,且两组配合块的一端均与建筑结构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作用腔呈棱柱型中空腔体设计,且作用腔的两端均呈镂空状,所述燕尾槽呈梯形状槽体设计,所述配合块呈梯形状块体设计,且配合块的两端均不贯穿燕尾槽的两侧壁。
优选的,所述装配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装配机构分别位于作用腔的两侧边,且两组装配机构在作用腔的两侧边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内置底座相对的一端呈相互分离状态。
优选的,两组所述内置底座相对一端的连接处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右端与右侧内置底座的左端固定连接,且固定柱的内腔开设有内设槽,所述内设槽贯穿固定柱的内腔,所述内设槽的内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左端贯穿内设槽的左端并与左侧内置底座的右端固定连接,且定位柱右端的外壁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内设槽的内侧,且密封圈的外壁与内设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柱以及定位柱的外侧共同设有紧固弹簧,所述紧固弹簧的左端与左侧内置底座的右端固定连接,且紧固弹簧的右端与右侧内置底座的左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设有三组,三组所述减震机构均位于作用腔的内侧,且三组减震机构在两组内置底座相对一端的连接处呈一字型均匀分布,三组所述内设槽的内部均填充有压缩气体,且压缩气体位于定位柱以及密封圈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作用腔两侧的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侧所述滑动槽均呈凸字形槽体设计,且两侧滑动槽内侧的两端均卡接有活动块,两组所述活动块均呈“T”字型块体设计,且两组活动块的一端均贯穿滑动槽的一端并分别与两组内置底座的侧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通过设置的三组减震机构,有利于利用其内部所设固定柱以及定位柱,便于对其上所设结构有效承接作用的同时,起到分别对两组内置底座相对一端固定连接作用,从而使得对整体机构的良好定位工作效果,通过所设固定柱、内设槽、定位柱以及紧固弹簧的相互作用下,便于对两组内置底座有效缓冲作用的同时,间接起到两组装配建筑结构体之间的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在定位柱右端所设密封圈以及内设槽内部所填充压缩气体的相互作用下,起到对两组内置底座的辅助抗震缓冲工作,通过设置的滑动槽以及活动块,便于对两组内置底座侧壁固定连接的同时,起到对其良好的限位辅助效果。
2、该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通过设置的作用腔,便于对其上所设结构有效承接作用的同时,起到对两组建筑结构体装配时的良好外观以及防护作用,通过设置的两组装配机构,能够利用其内部所设的内置底座,便于对建筑结构体一端有效卡接的同时,起到对其有效装配工作以及后期良好接触抗震效果,通过设置的连接框,便于对作用腔一端固定连接的同时,配合所设的燕尾槽以及配合块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能够便于建筑结构体有效穿设装配工作的同时,起到对建筑结构体良好的辅助稳定效果,防止其产生的随意偏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用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内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槽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作用腔;2、装配机构;3、内置底座;4、建筑结构体;5、连接框;6、燕尾槽;7、配合块;8、减震机构;9、固定柱;10、内设槽;11、定位柱;12、密封圈;13、紧固弹簧;14、滑动槽;15、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包括作用腔1:
作用腔1呈棱柱型中空腔体设计,且作用腔1的两端均呈镂空状,作用腔1的侧边设有装配机构2,装配机构2包括有内置底座3,内置底座3位于作用腔1的内侧,且内置底座3一端的内侧卡接有建筑结构体4,建筑结构体4贯穿作用腔1一端的内腔,且建筑结构体4的侧壁不与作用腔1一端的内壁相接触,建筑结构体4的外壁活动套接有连接框5,连接框5位于作用腔1的侧边,且连接框5的一端与作用腔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框5内壁的两侧边均开设有燕尾槽6,两侧燕尾槽6均贯穿连接框5的侧边,且两侧燕尾槽6的内侧均卡接有配合块7,两组配合块7的一端均贯穿燕尾槽6的一端,且两组配合块7的一端均与建筑结构体4的侧壁固定连接,燕尾槽6呈梯形状槽体设计,配合块7呈梯形状块体设计,且配合块7的两端均不贯穿燕尾槽6的两侧壁,装配机构2设有两组,两组装配机构2分别位于作用腔1的两侧边,且两组装配机构2在作用腔1的两侧边呈对称设置,两组内置底座3相对的一端呈相互分离状态;
两组内置底座3相对一端的连接处设有减震机构8,减震机构8包括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右端与右侧内置底座3的左端固定连接,且固定柱9的内腔开设有内设槽10,内设槽10贯穿固定柱9的内腔,内设槽10的内侧设有定位柱11,定位柱11的左端贯穿内设槽10的左端并与左侧内置底座3的右端固定连接,且定位柱11右端的外壁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位于内设槽10的内侧,且密封圈12的外壁与内设槽10的内壁相贴合,固定柱9以及定位柱11的外侧共同设有紧固弹簧13,紧固弹簧13的左端与左侧内置底座3的右端固定连接,且紧固弹簧13的右端与右侧内置底座3的左端固定连接,减震机构8设有三组,三组减震机构8均位于作用腔1的内侧,且三组减震机构8在两组内置底座3相对一端的连接处呈一字型均匀分布,三组内设槽10的内部均填充有压缩气体,且压缩气体位于定位柱11以及密封圈12的右侧,通过在内设槽10的内部所填充一定量的压缩气体,且压缩气体在内设槽10的内部不处于饱和状态,对其的设置能够使得整体受到震动力时,能够使得定位柱11以及密封圈12对其压制的同时,配合所设的紧固弹簧13共同作用下,起到对两组内置底座3的双重缓冲作用,从而使得间接对建筑结构体4的双重抗震减震效果,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能与安全性能,并能够得以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作用腔1两侧的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14,两侧滑动槽14均呈凸字形槽体设计,且两侧滑动槽14内侧的两端均卡接有活动块15,两组活动块15均呈“T”字型块体设计,且两组活动块15的一端均贯穿滑动槽14的一端并分别与两组内置底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减震结构在使用前,两组建筑结构体4处于未装配状态的同时,三组减震机构8均处于定位状态的同时,三组内设槽10的内部充斥有一定量压缩气体,且不处于饱和状态,本减震结构在使用时,可实现对建筑结构体4的装配工作,并在装配时利用建筑结构体4一端与连接框5 套接的同时,使得两组配合块7与燕尾槽6相卡接,且建筑结构体4穿过连接框5后,使得其穿设的一端与内置底座3一端的内壁相卡接即可,此时配合块7整体完全位于燕尾槽6的内侧,在整体使用并受到震动时,通过三组减震机构8内部所设紧固弹簧13形变作用下,使得定位柱11在内设槽10的内部进行滑动,并使得定位柱11配合密封圈12对内设槽10内部填充压缩气体的压制作用下,起到对两组内置底座3的双重减震工作,从而间接对两组建筑结构体4进行有效抗震作用,并在减震的同时,所设的活动块15在滑动槽14的内壁进行运动,本减震结构使用完成后,整体处于静置工作状态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作用腔(1):
所述作用腔(1)的侧边设有装配机构(2),所述装配机构(2)包括有内置底座(3),所述内置底座(3)位于作用腔(1)的内侧,且内置底座(3)一端的内侧卡接有建筑结构体(4),所述建筑结构体(4)贯穿作用腔(1)一端的内腔,且建筑结构体(4)的侧壁不与作用腔(1)一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建筑结构体(4)的外壁活动套接有连接框(5),所述连接框(5)位于作用腔(1)的侧边,且连接框(5)的一端与作用腔(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5)内壁的两侧边均开设有燕尾槽(6),两侧所述燕尾槽(6)均贯穿连接框(5)的侧边,且两侧燕尾槽(6)的内侧均卡接有配合块(7),两组所述配合块(7)的一端均贯穿燕尾槽(6)的一端,且两组配合块(7)的一端均与建筑结构体(4)的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腔(1)呈棱柱型中空腔体设计,且作用腔(1)的两端均呈镂空状,所述燕尾槽(6)呈梯形状槽体设计,所述配合块(7)呈梯形状块体设计,且配合块(7)的两端均不贯穿燕尾槽(6)的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构(2)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装配机构(2)分别位于作用腔(1)的两侧边,且两组装配机构(2)在作用腔(1)的两侧边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内置底座(3)相对的一端呈相互分离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内置底座(3)相对一端的连接处设有减震机构(8),所述减震机构(8)包括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的右端与右侧内置底座(3)的左端固定连接,且固定柱(9)的内腔开设有内设槽(10),所述内设槽(10)贯穿固定柱(9)的内腔,所述内设槽(10)的内侧设有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的左端贯穿内设槽(10)的左端并与左侧内置底座(3)的右端固定连接,且定位柱(11)右端的外壁设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位于内设槽(10)的内侧,且密封圈(12)的外壁与内设槽(10)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柱(9)以及定位柱(11)的外侧共同设有紧固弹簧(13),所述紧固弹簧(13)的左端与左侧内置底座(3)的右端固定连接,且紧固弹簧(13)的右端与右侧内置底座(3)的左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8)设有三组,三组所述减震机构(8)均位于作用腔(1)的内侧,且三组减震机构(8)在两组内置底座(3)相对一端的连接处呈一字型均匀分布,三组所述内设槽(10)的内部均填充有压缩气体,且压缩气体位于定位柱(11)以及密封圈(12)的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腔(1)两侧的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14),两侧所述滑动槽(14)均呈凸字形槽体设计,且两侧滑动槽(14)内侧的两端均卡接有活动块(15),两组所述活动块(15)均呈“T”字型块体设计,且两组活动块(15)的一端均贯穿滑动槽(14)的一端并分别与两组内置底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
CN202123290626.5U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Active CN216664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0626.5U CN216664508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0626.5U CN216664508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4508U true CN216664508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7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0626.5U Active CN216664508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45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2128A (zh) * 2023-02-23 2023-03-21 成都建工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墙体构造和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2128A (zh) * 2023-02-23 2023-03-21 成都建工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墙体构造和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6450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减震结构
CN21017773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08578182U (zh) 一种可减震的建筑结构
CN101797926B (zh) 转向架
CN204876155U (zh) 一种填充墙复合阻尼器
CN108916218B (zh) 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深沟球轴承的缓冲减震环
CN214383986U (zh) 一种防开裂墙面隔音减震结构
CN208219940U (zh) 一种组合式集成建筑墙体
CN21240629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2534474U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稳定装置
CN111809763A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支座
CN110905078A (zh)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装配式活动建筑物
CN21521262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CN215496919U (zh) 一种蓝牙耳机模块化电池仓结构
CN216379978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钢通廊与建筑物连接的滑动支座
CN214461410U (zh)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减震墙体
CN217419718U (zh)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CN211143933U (zh) 一种新型土木工程用减震装置
CN220151785U (zh) 一种减震器缓冲减震部件
CN212141460U (zh) 一种消音减噪轨道轮
CN212297316U (zh) 一种滚珠花键滑轨
CN21556353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2896925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1286261U (zh) 一种具有保温隔音效果的墙体结构
CN216304954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7

Address after: 528000, Room 705, Building 3, No. 26 Langbao West Road, Zhangcha Street,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uob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8000 Room 201, No. 27, Hongxiang North 1st Street,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Haif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