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2774U -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2774U
CN216662774U CN202123078817.5U CN202123078817U CN216662774U CN 216662774 U CN216662774 U CN 216662774U CN 202123078817 U CN202123078817 U CN 202123078817U CN 216662774 U CN216662774 U CN 216662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box
tank
decomposition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788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新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ongjia Fuh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ongjia Fuh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ongjia Fuh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ongjia Fuh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788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2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2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2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箱;分解箱,分解箱位于分离箱的下方;回收箱,回收箱位于分解箱的下方;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用于将分离箱的下部与分解箱的上部连通;投料管,投料管的下端与分解箱的内部连通;喷淋机构,喷淋机构包括水泵、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水泵安装在分解箱上,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伸入至分解箱的下部,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伸入至回收箱的上部;第四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用于将分解箱的上部与回收箱的上部连通;处理机构,处理机构包括废气处理装置、负压装置和第五连接管。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鱼会不断消耗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消化饲料并排泄粪便,吃剩的饵料也可能会在水体中不断地腐烂变质,这些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从而影响水质,所以需要定期地对养殖水进行清理,以保持水质清新。
通过微生物来对养殖水内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有害气体,这部分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到大气中则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使其能够避免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
分离箱,所述分离箱的顶部敞口设置,所述分离箱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分离箱的上部,所述过滤板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贴合、且固定连接;
分解箱,所述分解箱设置在所述分离箱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分离箱的下方;
回收箱,所述回收箱设置在所述分解箱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分解箱的下方;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将所述分离箱的下部与所述分解箱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投料管,所述投料管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分解箱的上方,所述投料管的下端与所述分解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投料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投料管用于投入微生物样液;
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水泵、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分解箱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分解箱后伸入至所述分解箱的下部,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回收箱后伸入至所述回收箱的上部,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安装有喷洒头;
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用于将所述分解箱的上部与所述回收箱的上部连通;
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废气处理装置、负压装置和第五连接管,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和所述负压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回收箱的顶部,所述负压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五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回收箱后伸入至所述回收箱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箱的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箱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轴和电机,所述转动轴沿纵向设置、且与所述回收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多片桨叶,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回收箱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投料管的顶部安装有漏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养殖水在分离箱内沉淀后进入到分解箱内,分解箱内的微生物对养殖水内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有机物被分解后,不溶于水的有害气体通过第四连接管进入到回收箱的上部;溶于水的有害气体在喷淋机构的作用下,也进入到回收箱的上部。最后处理机构将这些有害气体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分离箱、11-第一连接管、12-过滤板、13-第一电磁阀、20-分解箱、21-投料管、211-漏斗、22-第二电磁阀、30-回收箱、31-加热器、40-喷淋机构、41-水泵、42-第二连接管、43-第三连接管、44-喷洒头、50-第四连接管、60-处理机构、61-废气处理装置、62-负压装置、63-第五连接管、70-搅拌机构、71-转动轴、72-电机、73-桨叶、8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水平”、“顶”、“底”、“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箱10、分解箱20、回收箱30、第一连接管11、投料管21、喷淋机构40、第四连接管50和处理机构60。分离箱10、分解箱20和回收箱30均设置在台阶状的基座80上。
分离箱10的顶部敞口设置,分离箱10内设置有过滤板12,过滤板12位于分离箱10的上部,过滤板12与分离箱10的内壁贴合、且固定连接。
分解箱20设置在分离箱10的一侧、且位于分离箱10的下方。
回收箱30设置在分解箱20的一侧、且位于分解箱20的下方。
第一连接管11用于将分离箱10的下部与分解箱20的上部连通,第一连接管11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3,第一电磁阀13用于控制第一连接管11的通闭。
投料管21沿纵向设置在分解箱20的上方,投料管21的下端与分解箱20的内部连通,投料管21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22,第二电磁阀22用于控制第二连接管42的通闭。投料管21用于向分解箱20内投入微生物样液。
喷淋机构40包括水泵41、第二连接管42和第三连接管43。水泵41固定安装在分解箱20上。第二连接管42的第一端与水泵41的入口连接,第二连接管42的第二端穿过分解箱20后伸入至分解箱20的下部。第三连接管43的第一端与水泵41的出口连接,第三连接管43的第二端穿过回收箱30后伸入至回收箱30的上部,第三连接管43的第二端安装有喷洒头44。喷淋机构40工作时,水泵41能够将分解箱20内的养殖水通过喷洒头44喷洒到回收箱30内,在喷洒的过程中,部分溶于水的有害气体会挥发出来进入到回收箱30的上部。
第四连接管50用于将分解箱20的上部与回收箱30的上部连通。
处理机构60包括废气处理装置61、负压装置62和第五连接管63。废气处理装置61和负压装置62均固定安装在回收箱30的顶部,废气处理装置61和负压装置62均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负压装置62的入口与废气处理装置61的出口连通。第五连接管63的第一端与废气处理装置61的入口连接,第五连接管63的第二端穿过回收箱30后伸入至回收箱30的上部。
具体地使用过程为:首先,工人将养殖水倒入分离箱10内,此时许多体积较大的杂质被过滤板12分离出来,养殖水流入到分离箱10的下部;然后,工人打开第一电磁阀13,养殖水便通过第一连接管11进入到分解箱20内,同时工人通过投料管21向分解箱20内投入微生物样液,微生物便对养殖水内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有机物被分解后,不溶于水的有害气体通过第四连接管50进入到回收箱30的上部,溶于水的有害气体在喷淋机构40的作用下,也进入到回收箱30的上部。最后,工人控制负压装置62和废气处理装置61工作,将这些有害气体吸取到废气处理装置61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收箱30的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器31。加热器31启动时,能够对分解后的养殖水进行加热,从而进一步将溶于水的有害气体从养殖水中分离出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收箱30内设置有搅拌机构70,搅拌机构70包括转动轴71和电机72。转动轴71沿纵向设置、且与回收箱30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71上安装有多片桨叶73。电机72固定安装在回收箱30上、用于驱动转动轴71旋转。
加热器31启动的同时,工人控制电机72也启动,从而带动转动轴71和桨叶73对回收箱30内的养殖水进行搅拌,使得养殖水受热更加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料管21的顶部安装有漏斗211,以进一步方便向分解箱20内投入微生物样液。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箱(10),所述分离箱(10)的顶部敞口设置,所述分离箱(10)内设置有过滤(12),所述过滤(12)位于所述分离箱(10)的上部,所述过滤(12)与所述分离箱(10)的内壁贴合、且固定连接;
分解箱(20),所述分解箱(20)设置在所述分离箱(1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分离箱(10)的下方;
回收箱(30),所述回收箱(30)设置在所述分解箱(2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分解箱(20)的下方;
第一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1)用于将所述分离箱(10)的下部与所述分解箱(20)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1)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3);
投料管(21),所述投料管(21)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分解箱(20)的上方,所述投料管(21)的下端与所述分解箱(20)的内部连通,所述投料管(21)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22),所述投料管(21)用于投入微生物样液;
喷淋机构(40),所述喷淋机构(40)包括水泵(41)、第二连接管(42)和第三连接管(43),所述水泵(41)安装在所述分解箱(20)上,所述第二连接管(42)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4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4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分解箱(20)后伸入至所述分解箱(20)的下部,所述第三连接管(43)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41)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43)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回收箱(30)后伸入至所述回收箱(30)的上部,所述第三连接管(43)的第二端安装有喷洒头(44);
第四连接管(50),所述第四连接管(50)用于将所述分解箱(20)的上部与所述回收箱(30)的上部连通;
处理机构(60),所述处理机构(60)包括废气处理装置(61)、负压装置(62)和第五连接管(63),所述废气处理装置(61)和所述负压装置(62)均安装在所述回收箱(30)的顶部,所述负压装置(62)的入口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6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五连接管(63)的第一端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6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63)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回收箱(30)后伸入至所述回收箱(30)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30)的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器(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30)内设置有搅拌机构(70),所述搅拌机构(70)包括转动轴(71)和电机(72),所述转动轴(71)沿纵向设置、且与所述回收箱(30)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71)上安装有多片桨叶(73),所述电机(72)安装在所述回收箱(30)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71)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21)的顶部安装有漏斗(211)。
CN202123078817.5U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Active CN216662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8817.5U CN216662774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8817.5U CN216662774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2774U true CN216662774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78817.5U Active CN216662774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2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26624A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新型电解结构装置
CN216472583U (zh) 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CN116621408A (zh) 一种微生物降解的固态落地油泥环保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6662774U (zh) 一种室内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CN217947853U (zh) 一种微污染河道水的快速脱氮装置
CN110697975A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114538670B (zh) 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CN216273480U (zh)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6005696U (zh) 一种实验室条件下固体农业废弃物好氧堆肥装置
CN212770179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214053096U (zh) 一种基于碳纳米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装置
CN210764801U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净化装置
CN208916979U (zh) 海水养殖废水及海水水产品加工废水无害化处理装置
CN217972903U (zh) 一种一体化协同处理的废水废气综合处理设备
CN217587140U (zh) 一种生物处理现场实验装置
CN211419923U (zh) 一种高功效厌氧生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7627951U (zh) 一种余热锅炉加药排污处理装置
CN216726565U (zh) 一种生产尾气吸收净化装置
CN216295641U (zh) 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用尾气回收装置
CN212269574U (zh) 一种环流式sbr池装置
CN218146178U (zh) 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7142726B (zh) 实验室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N2192524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污水排放装置
CN216336986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物化沉淀装置
CN220642936U (zh) 滚筒式多元易腐垃圾清洁高效堆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