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52219U - 簸箕及清扫组件 - Google Patents

簸箕及清扫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52219U
CN216652219U CN202122876226.6U CN202122876226U CN216652219U CN 216652219 U CN216652219 U CN 216652219U CN 202122876226 U CN202122876226 U CN 202122876226U CN 216652219 U CN216652219 U CN 216652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pan
comb teeth
cleaning
broom
clea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62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pin Creative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pin Creativ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pin Creative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Jiapin Creativ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62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52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52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52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簸箕及清扫组件,所述簸箕包括: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110);梳齿部(120),设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包括多个梳齿(121);清洁部(130),活动设置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被配置为:当扫把(200)的扫把刷(210)通过所述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200)带动所述清洁部(130)相对所述梳齿(121)运动,在所述扫把刷(210)从所述梳齿(121)上脱离后,所述清洁部(130)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所述清洁部(130)在复位的过程中对所述梳齿(121)进行清洁。本申请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簸箕及清扫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簸箕及清扫组件。
背景技术
簸箕是盛放垃圾的清洁工具,包括簸箕斗,清洁时通过扫把将垃圾如纸屑、头发等扫入簸箕斗内。有的簸箕在簸箕斗上设置梳齿,这样扫把上粘附的头发、纤维等丝状物可以通过梳齿刮下,以便用扫把继续清扫。但是,头发、纤维等被梳齿刮下后往往容易粘附在梳齿上,倾倒垃圾时难以随其他垃圾一起倒掉,还需要用手摘除,这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和烦恼。专利申请201910945879.X公开了一种梳齿自清洁簸箕,通过用户拨动、转动、按压或者脚踩的方式带动梳齿相对于齿孔活动从而刮掉上面的粘附物,无需用户手动摘除。然而,针对该种结构的簸箕,用户在通过梳齿梳理完扫把后,还需要额外的动作来对梳齿进行清洁,由此增加了清扫工作的负担,造成用户的操作繁琐,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簸箕及清扫组件,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簸箕,包括: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梳齿部,设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包括多个梳齿;清洁部,活动设置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被配置为:当扫把的扫把刷通过所述梳齿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带动所述清洁部相对所述梳齿运动,在所述扫把刷从所述梳齿上脱离后,所述清洁部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所述清洁部在复位的过程中对所述梳齿进行清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簸箕还包括:复位机构,在所述扫把刷从所述梳齿上脱离后,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清洁部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扫把刷通过所述梳齿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推动所述清洁部向所述梳齿的齿根方向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复位件,在所述扫把推动所述清洁部向所述梳齿的齿根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蓄力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清洁部邻近所述梳齿的齿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套设于所述梳齿的外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与所述梳齿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套在所述梳齿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梳齿部还包括第一横板,所述梳齿通过所述第一横板连接于所述簸箕斗的顶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立板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的前端朝向所述顶板伸出并超出所述第一横板,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前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梳齿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顶推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为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顶推件之间的压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顶推件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定位导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压簧位于所述定位导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还包括与所述立板相连并位于所述梳齿下方的第二横板,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横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立板与所述第二横板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扫把的表面形成圆滑过渡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簸箕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清洁部从所述梳齿的齿顶脱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梳齿部与所述清洁部中的一者上的限位销,以及设于另一者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销活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簸箕,包括: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梳齿部,设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包括多个梳齿;清洁部,活动设置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被配置为:当扫把的扫把刷通过所述梳齿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带动所述清洁部相对所述梳齿运动,以利用所述清洁部对所述梳齿进行清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簸箕还包括:复位机构,在所述扫把刷从所述梳齿上脱离后,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清洁部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所述清洁部在复位的过程中对所述梳齿进行清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扫把刷通过所述梳齿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推动所述清洁部向所述梳齿的齿根方向运动,以利用所述清洁部对所述梳齿进行清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复位件,在所述扫把推动所述清洁部向所述梳齿的齿根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蓄力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清洁部邻近所述梳齿的齿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套设于所述梳齿的外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与所述梳齿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套在所述梳齿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梳齿部还包括第一横板,所述梳齿通过所述第一横板连接于所述簸箕斗的顶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立板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的前端朝向所述顶板伸出并超出所述第一横板,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前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梳齿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顶推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为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顶推件之间的压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顶推件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定位导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压簧位于所述定位导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部还包括与所述立板相连并位于所述梳齿下方的第二横板,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横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立板与所述第二横板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扫把的表面形成圆滑过渡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簸箕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清洁部从所述梳齿的齿顶脱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梳齿部与所述清洁部中的一者上的限位销,以及设于另一者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销活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清扫组件,包括扫把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设计所提供的簸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通过对清洁部的具体结构进行配置,使得当用户使用梳齿对扫把的扫把刷进行梳理清洁时,即当用户将扫把刷从梳齿的齿顶往齿根方向刷动时,扫把能够与清洁部进行抵触,并且同时带动清洁部相对于梳齿进行移动,以使得清洁部可以通过刮除、刷除等任意方式对梳齿的表面进行清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扫把在通过梳齿进行梳理清洁的同时能够带动清洁部对梳齿进行清洁,由此无需额外的动作来对梳齿进行清洁,由此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不仅能够自动清理梳齿上粘附的灰尘、毛发或纤维等污物,而且是在梳理清洁扫把刷的过程中“顺便”实现的,无需专门施加一个额外的清理动作,为日常清洁工作提供了便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愉悦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具有结构精简、便于装配、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牢固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清洁效果良好等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扫把刷从梳齿上脱离后,清洁部能够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清洁部在复位的过程中对梳齿进行清洁。通过以上设置,使得清洁部能够将毛发、纤维等垃圾向齿顶方向的初始位置推动,毛发、纤维更容易从齿顶之间的间隙内脱落至簸箕斗内,由此使得清洁部具有更佳的清洁效果,无需用户手动补充从梳齿上摘除垃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与扫把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一个视角的梳齿部与清洁部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另一个视角的梳齿部与清洁部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再一个视角的梳齿部与清洁部的组合示意图。
图8是梳齿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清洁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另一例的梳齿部与清洁部的组合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组合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图1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簸箕;
110、簸箕斗;111、顶板;112、底板;113、左侧板;114、右侧板;115、后侧板;116、插条;117、卡块;
120、梳齿部;121、梳齿;122、第一横板;123、顶推件;124、定位导槽;125、插槽;126、卡孔;
130、清洁部;131、立板;132、通孔;133、连接件;134、第二横板;
140、复位机构;
150、限位机构;151、限位销;152、限位槽;
160、簸箕杆;
170、簸箕把手;
200、扫把;
210、扫把刷;
220、扫把头;
230、扫把杆;
240、扫把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簸箕及清扫组件,该簸箕上设有梳齿和清洁部,扫把在通过梳齿进行梳理清洁的同时能够带动清洁部对梳齿进行清洁,由此无需额外的动作来对梳齿进行清洁,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愉悦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簸箕,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与扫把200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包括簸箕本体、梳齿部120以及清洁部130。
其中,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110,簸箕斗110作为簸箕100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收集并转移垃圾。簸箕斗110由顶板111、底板112和与顶板111、底板112两侧相连的左侧板113、右侧板114以及后侧板115围合而成。簸箕斗110未设置侧板的一侧具有倾斜设置的敞口,以使得簸箕斗110整体呈能够与扫把200协作以收集垃圾的铲状结构。
本申请的簸箕斗110并不限于图1-3所示的上述结构,还可以是其他任意铲状结构,例如簸箕斗110还可以是一面具有敞口的中空三棱柱形结构,或者是在图1-3所示簸箕斗110的基础上去掉顶板111的简化结构。
簸箕斗110上还固定连接有簸箕杆160,簸箕杆160作为簸箕本体的另一部分,通过设置簸箕杆160能够方便用户操作簸箕斗110,例如方便用户将簸箕斗110内的垃圾倾倒至垃圾桶内。簸箕杆160的顶端设置有簸箕把手170以方便用户握持,簸箕杆160可以是伸缩杆,从而能够方便用户对簸箕100进行收纳存放。
可选地,簸箕杆16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夹持扫把杆230的卡环结构(图中未示出),以方便用户对簸箕100和扫把200同时进行存放。
如图1-4所示,梳齿部120设于簸箕本体上,并包括多个并列且间隔设置的梳齿121,梳齿121能够对扫把200的扫把刷210进行梳理清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梳齿部120设于簸箕斗110上,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梳齿部120也可以设置于簸箕杆160等簸箕本体的其他部分上。
当扫把刷210需要进行清洁时,可以将扫把刷210从梳齿121的齿顶往齿根方向刷动(图2中虚尾箭头所指方向),以使得梳齿121能够伸入扫把刷210内,这时扫把刷210上附着的灰尘、毛发等垃圾能够被清理出并掉落于簸箕斗110内。由于可以通过梳齿121对扫把刷210进行梳理清洁,而无需用户手动清理,由此使得簸箕100具有较佳的使用体验。
梳齿部120可以直接设于簸箕斗110上,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设置于簸箕斗110上。例如,对于不具有顶板111的簸箕斗110,梳齿部120可以设置于簸箕杆160上,并且邻近簸箕杆160的底端,以确保梳齿121清理出的灰尘、毛发等垃圾能够顺利落入簸箕斗110内。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簸箕杆160将梳齿部120间接设于簸箕斗110上。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梳齿部120直接设于簸箕斗110上,梳齿部120设置于簸箕斗110的顶板111上,并且梳齿121的齿顶朝向敞口方向延伸,这样能够方便用户对扫把刷200进行梳理清洁,并且确保被清理出的灰尘、毛发等垃圾能够顺利落入簸箕斗110内。
可选地,对于不具有顶板111的簸箕斗110,梳齿部120也可以设置于簸箕斗110的后侧板115之上,此时梳齿部120可以邻近后侧板115的上边沿设置,并且梳齿121的齿顶朝向敞口方向延伸。
可选地,梳齿部120可以与簸箕斗110通过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制成,此时梳齿部120可以看做簸箕斗110的一部分;梳齿部120也可以组装于簸箕斗110上。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梳齿部120还包括第一横板122,多个梳齿121并列成一排设于第一横板122的一侧,梳齿部120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等工艺制成一体结构,并通过组装的方式连接于簸箕斗110的顶板111上。通过设置第一横板122能够避免逐一组装各个梳齿121,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和连接强度。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梳齿部120包括一排梳齿121,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梳齿部120也可以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排或者更多排梳齿121。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还包括清洁部130,清洁部130可活动的设置于簸箕本体上,并用于对梳齿121进行清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清洁部130设于簸箕斗110上,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清洁部130也可以设置于簸箕杆160等簸箕本体的其他部分上。本申请对清洁部13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限,例如,清洁部130可以包括以下清洁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刮擦方式进行清洁的刮板、刮条等刮除件、通过刷扫方式进行清洁的毛刷或滚刷等刷除件、通过冲洗(水洗或气洗)方式进行清洁的喷嘴等吹除件、通过吸附(黏胶吸附、负压吸附或者电吸附)方式进行清洁的吸嘴或者带电部件等吸附件,但不限于此。
清洁部130可活动的设置于簸箕斗110上,并可以相对于梳齿121进行位移,进而能够实现对梳齿121的清洁。清洁部130可以直接设置于簸箕斗110上,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例如,簸箕杆160或者梳齿部120)间接设置设置于簸箕斗110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清洁部130可活动的设置(保持)于梳齿部120之上,也就是说,清洁部130通过梳齿部120间接设置于簸箕斗110上,清洁部130在梳齿121上移动,能够实现对梳齿121的清洁。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清洁部130被配置为:当扫把200的扫把刷210通过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扫把200带动清洁部130相对梳齿121运动,以利用清洁部130对梳齿121进行清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通过对清洁部130的具体结构进行配置,使得当用户使用梳齿121对扫把200的扫把刷210进行梳理清洁时,即当用户将扫把刷210从梳齿121的齿顶往齿根方向刷动时,扫把200能够与清洁部130进行抵触,并且同时带动清洁部130相对于梳齿121进行移动,以使得清洁部130可以通过前述刮除、刷除等任意方式对梳齿121的表面进行清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扫把200在通过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的同时能够带动清洁部130对梳齿121进行清洁,由此无需额外的动作来对梳齿121进行清洁,由此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不仅能够自动清理梳齿121上粘附的灰尘、毛发或纤维等污物,而且是在梳理清洁扫把刷210的过程中“顺便”实现的,无需专门施加一个额外的清理动作,为日常清洁工作提供了便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愉悦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具有结构精简、便于装配、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牢固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清洁效果良好等优点。
可选地,扫把200带动清洁部130相对梳齿121进行运动,可以是推动、拉动或者压动等任意传动方式实现。
可选地,在扫把200的带动下,清洁部130可以沿着包括从齿顶向齿根方向在内的任意方向进行移动。例如,还可以沿着左右方向(梳齿宽度方向)依次通过各个梳齿121对其进行清洁。
可选地,当扫把200的扫把刷210通过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扫把200的扫把刷210、扫把头220或者扫把杆230等任意部位推动清洁部130进行移动,以实现对梳齿121的清洁。此时,为了使得扫把刷210在梳理清洁的过程中扫把200能够与清洁部130抵接配合,清洁部13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成任意需要的形状。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扫把200的带动下,清洁部130从远离梳齿121的位置(例如与梳齿121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二者不接触)移动至贴近(例如二者抵接)梳齿121的位置,进而能够实现对梳齿121的清洁。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清洁部130可以包括电机等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带动滚刷等清洁部件实现对梳齿121的清洁。
图5是一个视角的梳齿部120与清洁部130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另一个视角的梳齿部120与清洁部130的组合示意图。图7是再一个视角的梳齿部120与清洁部130的组合示意图。
结合附图1-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清洁部130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扫把刷210通过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扫把刷210推动清洁部130向梳齿121的齿根方向运动,以利用清洁部130对梳齿121进行清洁。
通过以上设置,使得扫把刷210从梳齿121的齿顶往齿根方向移动进行梳理清洁时,能够带动清洁部130也向齿根方向移动,并且扫把刷210位于清洁部130的后侧,由此使得梳齿121对扫把刷210的清洁工作以及清洁部130对梳齿121的清洁工作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由此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具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性能。
可选地,清洁部130具有初始位置,可以由扫把刷210的根部推动清洁部130从初始位置向梳齿121的齿根方向移动。
可选地,也可以由扫把头220与扫把刷210相连接的根部推动清洁部130从初始位置向梳齿121的齿根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3-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还包括:复位机构140,在扫把刷210从梳齿121上脱离后,复位机构140用于带动清洁部130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清洁部130在复位的过程中对梳齿121进行清洁。
具体地,清洁部130具有初始位置,当扫把刷210从梳齿121的齿顶往齿根方向移动进行梳理清洁时,能够带动清洁部130从初始位置向梳齿121的齿根方向移动。而当扫把刷210完成梳理工作并从梳齿121上脱离时,扫把刷210的作用力消失,此时复位机构140自动带动清洁部130反方向移动,并且带动清洁部130复位至初始位置,在该过程中,清洁部130继续对梳齿121进行清洁工作。
由于清洁部130往复两趟对梳齿121进行清洁,使得清洁部130对梳齿121的清洁行程变得更长,清洁得更加彻底,由此能够提高清洁部130对梳齿121的清洁效果。此外,由于清洁部130最后将毛发、纤维等垃圾向齿顶方向推动,毛发、纤维更容易从齿顶之间的间隙内脱落至簸箕斗110内,由此使得清洁部130具有更佳的清洁效果。
可选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现方式,扫把200在将清洁部130从梳齿121的齿顶推向齿根的过程中,可以不对梳齿121进行清洁工作,而是在复位机构140的作用下,在清洁部130复位的过程中,即从齿根往齿顶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清洁部130对梳齿121进行清洁工作。上述实现方式也囊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还同时公开并保护了这样一种实现方式:清洁部130被配置为:当扫把200的扫把刷210通过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扫把200带动清洁部130相对梳齿121运动,在扫把刷210从梳齿121上脱离后,清洁部130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清洁部130在自动复位的过程中对梳齿121进行清洁。
本申请对“扫把200带动清洁部130相对梳齿121运动”这一初始过程中,清洁部130是否对梳齿121进行清洁不做限定,可以对对梳齿121进行清洁,也可以不对梳齿121进行清洁。而通过在复位的过程中利用清洁部130对梳齿121进行清洁。
通过以上设置,使得清洁部130能够将毛发、纤维等垃圾向齿顶方向的初始位置推动,毛发、纤维更容易从齿顶之间的间隙内脱落至簸箕斗110内,由此使得清洁部130具有更佳的清洁效果,无需用户手动补充从梳齿121上摘除垃圾。
如图1、3-6所示,清洁部130位于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清洁部130邻近梳齿121的齿顶。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减小清洁死角,并尽可能的增大清洁部130的行程,提高清洁部130对梳齿的清洁效果。
可选地,清洁部130邻近梳齿121可以是清洁部130的外端面与梳齿121的齿顶保持平齐,或者齿顶微微露出(凸出)与清洁部130的外端面,齿顶凸出的距离例如可以为0~2厘米,例如0.5厘米、0.8厘米、1厘米、1.5厘米等。梳齿121的齿顶呈尖锐状结构,以方便伸入扫把刷210内对其进行梳理。
可选地,可以由复位机构140使得清洁部130进行自动复位,也可以由清洁部130自身所受的重力等使得清洁部130能够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本申请对复位机构14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只要是能够使清洁部130复位的动力机构均可。例如,复位机构140可以包括电机、马达、气缸、电磁铁、电磁驱动元件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复位机构140可以是两个磁铁元件,通过磁铁之间的排斥力使得清洁部130复位。
例如,两个磁铁一个设置于清洁部130上,另一个设置于第一横板122上,并且使二者之间产生排斥力。当扫把刷210从梳齿121的齿顶往齿根方向移动进行梳理清洁时,两个磁铁相互靠近,扫把刷210的推力克服逐渐变大的排斥力,而当扫把刷210从梳齿121脱离时,两个磁铁之间的排斥力使清洁部130复位至初始位置。
可选地,也可以利用清洁部130自身的重力使清洁部130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可以将清洁部130本身看做复位机构140。
例如,可以将梳齿121的齿顶倾斜向下设置,当扫把刷210从梳齿121的齿顶往齿根方向移动进行梳理清洁时,扫把刷210的推力克服清洁部130自身的重力以使得清洁部130被抬升,而当扫把刷210从梳齿121脱离时,清洁部130自身的重力使清洁部130复位至初始位置。
如图3-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复位机构140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清洁部130,另一端与簸箕斗110相连。例如,该另一端可以连接于梳齿部120上,即通过梳齿部120与簸箕斗110相连。
在扫把刷210推动清洁部130向梳齿121的齿根方向运动时,弹性复位件处于蓄力状态,即扫把刷210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力推动清洁部130,而当扫把刷210从梳齿121脱离时,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使得清洁部130能够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
弹性复位件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并且性能稳定成本低廉,本申请通过将复位机构140设置为弹性复位件,在确保簸箕100具有稳定的使用性能的同时,能够简化簸箕100的整体结构,并且降低簸箕10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弹性复位件可以为弹簧(例如,扭簧、压簧或者拉簧)、弹片(例如金属簧片)、弹性绳、松紧带或者橡皮筋等,但不限于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梳齿部120和清洁部130的结构细节做进一步介绍。图8是梳齿部12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清洁部13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7、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清洁部130套设于梳齿121的外周。通过以上设置,一方面能够可靠的将清洁部130活动保持于梳齿121之上,方便清洁部130在梳齿121进行滑动刮擦清洁。另一方面,也能够尽可能的增大清洁部130的刮擦面积,从而实现对梳齿121的外表面的充分清洁。
进一步地,清洁部130包括立板131,立板131上设有与梳齿121对应的通孔132,通孔132套在梳齿121外。通过以上设置,可以通过通孔132对梳齿121的外表面进行刮擦清洁,能够顺利将梳齿121上的粘附物刮下,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通孔132与梳齿121一一对应,每一个梳齿121均对应插入一个通孔132内。从而能够实现对每一个梳齿121外周的360度无死角刮擦。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两个或者更多个梳齿121插入一个通孔132,此时通孔132可以为条形孔。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孔132也可以由立板131的上边沿上开设的凹槽而形成,此时通孔132在该上边沿上形成开口。
如图6-7,9所示,清洁部130还包括设于立板131上的连接件133,连接件133通过弹性复位件与第一横板122相连。连接件133可以设置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立板131的两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为拉簧,连接件133的前端朝向顶板111伸出并超出第一横板122,拉簧的一端与第一横板122相连,另一端与连接件133的前端相连。此时,可以在第一横板122与连接件133上分别开设定位孔,拉簧两端的勾部勾入该定位孔内以实现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当清洁部130被扫把200推动至齿根部位(即最内侧)时,拉簧被拉伸到最大。
如图6、9所示,清洁部130还包括与立板131相连并位于梳齿121下方的第二横板134,两个连接件133分别设于第二横板134的两端。通过设置第二横板134能够增强清洁部130整体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方便对连接件133的设置。
两个连接件133均板状结构,并且位于第二横板134的两端,使得两个连接件133与第二横板134整体构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第一横板122。
如图6、9所示,立板131与第二横板134的连接处朝向扫把200的表面形成圆滑过渡面。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减小清洁部130对扫把刷210的移动造成的阻力,使得扫把刷210能够顺畅的从清洁部130的表面通过,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如图6-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簸箕100还包括限位机构150。限位机构150用于限制清洁部130从梳齿121的齿顶脱离。通过设置限位机构150能够将清洁部130可靠的保持于梳齿121之上,防止其从梳齿121上脱落而影响正常使用。
如图1、3-6所示,当扫把刷210从梳齿121上脱离时,在拉簧与限位机构150的共同作用下,清洁部130被保持于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也即限位机构150允许清洁部130滑动到的最外侧的位置。
如图6-9所示,限位机构150包括限位槽和限位销组件。具体地,第一横板12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限位销151,清洁部130的连接件133上设置有与梳齿121近似平行的限位槽152,限位销151活动设置于限位槽152内,限位槽152两端的槽壁能够与限位销151相抵以对清洁部130实现限位。例如,如图6所示,当限位销151与限位槽152内端的槽壁相抵时,清洁部130位于初始位置。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销151与限位槽152的位置可以对调,限位销151可以设于清洁部130上,限位槽152可以设于梳齿部120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横板122可以与顶板111可拆卸连接。此时,梳齿部120与清洁部130可以首先组装为一个整体结构后,在通过第一横板122安装于簸箕斗110上,由此能够方便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第一横板12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接等任意方式实现与顶板111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横板122朝向顶板111的一侧设有插槽125,顶板111的边沿设置有插条116,插条116插入插槽125内以实现二者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插条116上设有卡块117,插槽125的槽壁上还开设有卡孔126,当插条116插入到位后,卡块117卡入卡孔126内,以实现梳齿部120与簸箕斗110的可靠连接。
图10是另一例的梳齿部120与清洁部130的组合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组合的结构分解图。图12是图1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相对于前述图1-9中所示的簸箕100,本实施例中簸箕100的弹性复位件为压簧。
具体地,如图10-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为压簧,梳齿部12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横板122上的顶推件123,压簧设置于连接件133与顶推件123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件133呈圆柱状机构,所述顶推件123朝向连接件133的一侧设有定位导槽124,连接件133与压簧位于定位导槽124内。通过设置容纳连接件133与压簧的定位导槽124,能够确保压簧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以确保清洁部130能够顺畅复位。
此时,限位销151可以设于呈圆柱状机构的连接件133的侧壁上,而限位槽152可以沿着梳齿121的延伸方向开设于定位导槽124的槽壁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清扫组件,包括扫把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簸箕100。
可选地,所述扫把可以是图2中的扫把200。所述扫把200包括扫把头220,扫把头220的底部设置有扫把刷210,扫把头220的顶部设置有扫把杆230,扫把杆230的顶部设置有扫把把手240。
可选地,扫把杆230可以为伸缩杆,以方便进行收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簸箕,其特征在于,包括:
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110);
梳齿部(120),设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包括多个梳齿(121);
清洁部(130),活动设置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被配置为:
当扫把(200)的扫把刷(210)通过所述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200)带动所述清洁部(130)相对所述梳齿(121)运动,在所述扫把刷(210)从所述梳齿(121)上脱离后,所述清洁部(130)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所述清洁部(130)在复位的过程中对所述梳齿(121)进行清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还包括:
复位机构(140),在所述扫把刷(210)从所述梳齿(121)上脱离后,所述复位机构(140)用于带动所述清洁部(130)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30)进一步被配置为:
当所述扫把刷(210)通过所述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200)推动所述清洁部(130)向所述梳齿(121)的齿根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40)包括弹性复位件,在所述扫把(200)推动所述清洁部(130)向所述梳齿(121)的齿根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蓄力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清洁部(130)邻近所述梳齿(121)的齿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30)套设于所述梳齿(121)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30)包括立板(131),所述立板(131)上设有与所述梳齿(121)对应的通孔(132),所述通孔(132)套在所述梳齿(121)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部(120)还包括第一横板(122),所述梳齿(121)通过所述第一横板(122)连接于所述簸箕斗(110)的顶板(1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30)还包括设于所述立板(131)上的连接件(133),所述连接件(133)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一横板(122)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3)的前端朝向所述顶板(111)伸出并超出所述第一横板(122),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12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33)的前端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部(12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板(122)上的顶推件(123),所述弹性复位件为位于所述连接件(133)与所述顶推件(123)之间的压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123)朝向所述连接件(133)的一侧设有定位导槽(124),所述连接件(133)与所述压簧位于所述定位导槽(124)内。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30)还包括与所述立板(131)相连并位于所述梳齿(121)下方的第二横板(134),所述连接件(133)设于所述第二横板(134)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31)与所述第二横板(134)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扫把(200)的表面形成圆滑过渡面。
15.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还包括:
限位机构(150),用于限制所述清洁部(130)从所述梳齿(121)的齿顶脱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50)包括设于所述梳齿部(120)与所述清洁部(130)中的一者上的限位销(151),以及设于另一者上的限位槽(152),所述限位销(151)活动设于所述限位槽(152)内。
17.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122)与所述顶板(111)可拆卸连接。
18.一种簸箕,其特征在于,包括:
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110);
梳齿部(120),设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包括多个梳齿(121);
清洁部(130),活动设置于所述簸箕本体上,并被配置为:
当扫把(200)的扫把刷(210)通过所述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200)带动所述清洁部(130)相对所述梳齿(121)运动,以利用所述清洁部(130)对所述梳齿(121)进行清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还包括:
复位机构(140),在所述扫把刷(210)从所述梳齿(121)上脱离后,所述复位机构(140)用于带动所述清洁部(130)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利用所述清洁部(130)在复位的过程中对所述梳齿(121)进行清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30)进一步被配置为:
当所述扫把刷(210)通过所述梳齿(121)进行梳理清洁时,所述扫把(200)推动所述清洁部(130)向所述梳齿(121)的齿根方向运动,以利用所述清洁部(130)对所述梳齿(121)进行清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40)包括弹性复位件,在所述扫把(200)推动所述清洁部(130)向所述梳齿(121)的齿根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蓄力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清洁部(130)邻近所述梳齿(121)的齿顶。
23.一种清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把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
CN202122876226.6U 2021-11-22 2021-11-22 簸箕及清扫组件 Active CN216652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6226.6U CN216652219U (zh) 2021-11-22 2021-11-22 簸箕及清扫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6226.6U CN216652219U (zh) 2021-11-22 2021-11-22 簸箕及清扫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52219U true CN216652219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5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6226.6U Active CN216652219U (zh) 2021-11-22 2021-11-22 簸箕及清扫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522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7098A (zh) * 2023-06-25 2023-07-28 南方电网数字平台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孪生电网数据传输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7098A (zh) * 2023-06-25 2023-07-28 南方电网数字平台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孪生电网数据传输装置
CN116507098B (zh) * 2023-06-25 2023-09-19 南方电网数字平台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孪生电网数据传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30086217A (ko) 청소기구
CN216652219U (zh) 簸箕及清扫组件
CN217744238U (zh) 一种清理效果好的清洁系统
CN211093842U (zh) 一种便于清理垃圾的簸箕
JP2012245318A (ja) 掃除機
US20070136963A1 (en) Butterfly mops with automated scrubber
AU2018312630A1 (en) A cleaning apparatus
CN219500941U (zh) 一种扫刮一体式套扫
CN220512415U (zh) 单向刷毛除毛装置
CN218044204U (zh) 一种地刷切毛机构
CN218852639U (zh) 一种可自清洁的簸箕
CN218128352U (zh) 一种连接吸尘器的除毛刷
CN115039716B (zh) 一种吸尘器用宠物吸毛刷头及其清理方式
CN215502836U (zh) 自带清理的拖把桶
CN219500940U (zh) 一种磁吸式组合扫把
CN217336947U (zh) 一种方便清理碎毛的宠物刷子
CN217310179U (zh) 清洁装置和清洁组合件
CN217310161U (zh) 拖擦装置
CN213654135U (zh) 一种抹灰石膏墙面用清洁刷
CN219742638U (zh) 一种可清理梳齿的畚斗
CN217244132U (zh) 地面清洁设备
CN218184650U (zh) 一种宠物毛梳
CN220528959U (zh) 一种易于剔除动物毛发的吸尘器用刷头
CN209789778U (zh) 一种自清理扫把
CN218492394U (zh) 一种环卫清洁用地面零散垃圾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