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9517U -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9517U
CN216649517U CN202123088665.7U CN202123088665U CN216649517U CN 216649517 U CN216649517 U CN 216649517U CN 202123088665 U CN202123088665 U CN 202123088665U CN 216649517 U CN216649517 U CN 216649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ower supply
temperature
dischar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886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向峰
盘桥富
李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886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9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9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9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放电电路包括:包括:主电源、放电模块、放电控制模块以及过温保护模块;其中,主电源,用于提供第一供电电压与第二供电电压;放电模块接入第一供电电压,放电模块用于对第一供电电压的输出电容进行放电;放电控制模块接入第二供电电压和控制信号,放电控制模块与放电模块连接,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放电模块是否工作;过温保护模块接入第一供电电压,且过温保护模块与主电源连接,用于对放电模块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得到温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放电模块出现瞬间急剧高温导致的烧毁现象,提高了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Description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已成为继液晶显示技术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响应时间快等优点,OLED显示实现了精细控光,不仅画质优,而且色彩能够得到真实自然的还原,同时电视机的机身可以更加纤薄,具有造型优美、艺术感强的优点,为目前高端的显示技术。
由于OLED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电源和液晶玻璃的匹配也需要严格的时序控制,特别是给玻璃供电电压EVDD_24V,首先对电源输出的纹波有严格的要求(50mV以内),且电流较大,以65寸OLED为例,EVDD_24V负载电流达到13A,因此在电源设计时输出滤波电容较多,以满足电压纹波的要求。此外,EVDD_24V有严格的掉电时序,在实际电路设计中,需要外加负载电阻来对EVDD_24V的输出电容进行快速放电,以达到满足掉电时序的目的。
传统掉电时序电路通常采用动态电路控制的方式,并外加金属氧化膜电阻(一般采用几十欧姆电阻并联)来进行快速放电。但是,当控制电路异常时,由于放电电阻阻值较小,放电电阻会出现瞬间急剧高温烧毁现象,导致引起电路板炭化,甚至可能会引起整机后壳烧融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在传统放电时序电路中当控制电路异常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电电路,包括:主电源、放电模块、放电控制模块以及过温保护模块;其中,
主电源,用于提供第一供电电压与第二供电电压;
所述放电模块接入第一供电电压,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电压的输出电容进行放电;
所述放电控制模块接入第二供电电压和控制信号,所述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放电模块连接,所述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模块是否工作;
所述过温保护模块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且所述过温保护模块与主电源连接,所述过温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放电模块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得到温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放电模块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放电模块对第一供电电压进行快速放电,并通过过温保护模块对放电模块的温度进行监控。在电源系统正常工作时,若因放电控制模块异常或控制信号异常使得放电模块工作而导致温度急剧上升时,过温保护模块能够控制主电源关闭,以使第一供电电压变为0V,从而降低放电模块的温度,防止放电模块出现瞬间急剧高温导致的烧毁现象,提高了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过温检测单元与过温保护单元;其中,
所述过温检测单元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并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放电模块的温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所述过温保护单元;
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还与主电源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温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温变电阻,所述第一温变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所述第一温变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温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稳压源、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一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变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稳压源的参考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源的正极接地,所述稳压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主电源;
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二温变电阻,所述第二温变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连接,所述第二温变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一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入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电压;
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变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其中,
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第六电阻与第十二电阻;其中,
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级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连接。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其包括过压保护控制电路与如上述所述的放电电路;所述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放电电路以及主电源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放电电路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放电保护模块检测到放电模块异常工作时,则触发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工作以关闭主电源,以防止放电模块出现瞬间急剧高温导致的烧毁现象,从而能够防止电路板碳化,提高了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液晶玻璃供电电压EVDD_24V的掉电时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放电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放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中各标记:100、放电模块;200、放电控制模块;300、过温保护模块;301、过温检测单元;302、过温保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OLED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电源和液晶玻璃的匹配也需要严格的时序控制,特别是给玻璃供电电压EVDD_24V,首先对电源输出的纹波有严格的要求(50mV以内),且电流较大,以65寸OLED为例,EVDD_24V负载电流达到13A,因此在电源设计时输出滤波电容较多,以满足电压纹波的要求。此外,EVDD_24V有严格的掉电时序,在实际电路设计中,需要外加负载电阻来对供电电压EVDD_24V的输出电容进行快速放电,以达到满足掉电时序的目的。
掉电时序图如图1所示,Tx_data为接口信号,当控制信号ELVDD_ON关闭时,供电电压EVDD需快速掉至14V以下,才能满足工作电压VDD的时序T5≥30ms的要求,正因为OLED严格的时序要求,因此需要外加放电电路来满足掉电时序设计要求。
传统掉电时序电路通常采用动态电路控制的方式,并外加金属氧化膜电阻(一般采用几十欧姆电阻并联)来进行快速放电。但是,当控制电路异常时,由于放电电阻阻值较小,放电电阻会出现瞬间急剧高温烧毁现象,导致引起电路板炭化,甚至可能会引起整机后壳烧融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既能够保证供电电压EVDD快速掉电,以满足设计时序要求,又能够降低放电电路潜在的安全隐患,使得电路更加安全、可靠。
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电电路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电电路,其包括:主电源、放电模块100、放电控制模块200以及过温保护模块300。其中,所述主电源用于提供第一供电电压EVDD与第二供电电压VCC。
所述放电模块100接入有第一供电电压EVDD,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的输出电容进行放电。
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接入有控制信号和第二供电电压VCC,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与所述放电模块10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控制所述放电模块100是否工作。
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00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以及主电源连接,用于对所述放电模块100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得到温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24V)为需要进行快速放电的电压,所述第二供电电压VCC为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供电,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由主控芯片(SOC芯片)提供,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根据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来控制放电模块100工作。
在电源系统正常时,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VCC开始供电。当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为高电平时,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不工作,放电模块100不工作,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00也不工作,当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为低电平时,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控制所述放电模块100工作,为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进行快速放电。在电源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若因放电控制模块200异常或控制信号EVDD_ON异常使得放电模块100工作并导致温度急剧上升时,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00能够控制主电源关闭,以使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变为0V,从而降低所述放电模块100的温度,防止所述放电模块100出现瞬间急剧高温导致的烧毁现象,避免了电路板碳化的情况,提高了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满足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快速掉电以达到设计时序的要求,又能够避免电路异常时放电模块100异常工作所导致的温升过高的问题,使得整个电路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00包括:过温检测单元301与过温保护单元302。
其中,所述过温检测单元301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所述过温检测单元301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连接,用于对所述放电模块100的温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还与主电源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启闭。
具体地,所述过温检测单元301用于监控所述放电模块100的工作温度,所述放电模块100不工作时,所述放电模块100不存在温升,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不工作。当所述放电模块100异常工作时,温度上升,此时所述过温检测单元301检测到所述放电模块100升温至一定温度后,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控制主电源断电,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变为0V,以对所述放电模块100的进行降温。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温检测单元301包括第一温变电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变电阻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连接,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稳压源U0、第一三极管Q1以及第一二极管D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所述稳压源U0的参考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源U0的正极接地,所述稳压源U0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R6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主电源;所述第五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还包括: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级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三极管Q1能够可靠关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还包括:第二电容C2与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二电阻R2并联,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构成RC滤波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模块100包括:所述第二温变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连接,所述第二温变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温变电阻设置在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一侧。
具体地,第二温变电阻可以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靠近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位置,以确保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灵敏度。在电源系统正常工作时,通过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对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温度进行监控。
其中,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上导通的瞬态功率为:
PR01=(EVDD_24V)2/R01;
可见,若放电电阻为普通金属氧化膜电阻,则该放电电阻上持续功率如上式所示,电阻的温升会急剧上升,导致异常安全问题。因此,在此选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当电路异常或主板发出的EVDD_ON变为低电平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则功率减小,使得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本体温度上升变缓,最终平衡在某一温度值。通过在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设定过温保护点,当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温度达到所述过温保护点时,则判断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温度异常。
具体地,当电源系统正常工作后,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通过所述第二供电电压VCC工作,当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为高电平时,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不工作,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不工作,不存在电流流过,无温度,此时所述过温保护单元302也不工作。
若在电源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因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异常或者主控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EVDD_ON变为低电平时,则会导致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误工作,此时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温度会上升,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受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温度影响而使得阻值下降。当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阻值下降时,会使得所述稳压源U0的参考端的电压升高,其中,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过温保护点通过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分压值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源U0的型号可以是TL431,其基准电压2.5V,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阻值下降,并使得所述稳压源U0的参考端的电压达到2.5V时,即
Figure BDA0003401291770000111
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Vce电压经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五电阻R5分压后经所述第一二极管D1输出至主电源,触发主电源过压控制保护,使得主电源系统关闭,从而使得第一供电电压EVDD变为0V,从而能够降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温度,防止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温度异常导致的电阻烧毁、电路板或整机后壳烧毁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电控制模块200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电容C1、第二三极管Q2以及第一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入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电压VCC;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在接入高电平时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在接入低电平时导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当所述第一MOS管为N型MOS管时,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在接入高电平时导通,当所述第一MOS管为P型MOS管时,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在接入高电平时导通。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一MOS管Q3为N型MOS管为例进行说明,当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为高电平时,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经所述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七电阻R7、所述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一电容C1分压和滤波后使得所述第二三极管Q2导通,此时第二供电电压VCC经所述第八电阻R8至地,此时所述第一MOS管Q3截止,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不工作。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为低电平时,所述控制信号EVDD_ON经所述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七电阻R7、所述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一电容C1分压和滤波后使得所述第二三极管Q2截止,所述第二供电电压VCC经所述第八电阻R8、所述第九电阻R9以及所述第十一电阻R11分压后使得所述第一MOS管Q3导通,此时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经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到地,以对所述第一供电电压EVDD的输出电容进行放电。
请参阅图2与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其包括过压保护控制电路OVP与如上述所述的放电电路;所述过压保护控制电路OVP分别与所述放电电路以及主电源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放电电路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放电保护模块检测到放电模块异常工作时,则触发过压保护控制电路OVP工作以关闭主电源,以防止放电模块出现瞬间急剧高温导致烧毁现象,从而能够防止电路板碳化,提高了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源,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OLED电视机。具体如一种放电电路的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彻底解决了OLED现有放电电路可靠性和安全性低的风险,通过将正温度系数的放电负载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与过温保护电路相结合,根据设定的过温保护点,触发过温保护电路将主电源关闭,进一步降低正温度系数电阻的温度,使得整个电路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又满足OLED电源系统设计的时序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源、放电模块、放电控制模块以及过温保护模块;其中,
主电源,用于提供第一供电电压与第二供电电压;
所述放电模块接入第一供电电压,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电压的输出电容进行放电;
所述放电控制模块接入第二供电电压和控制信号,所述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放电模块连接,所述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模块是否工作;
所述过温保护模块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且所述过温保护模块与主电源连接,所述过温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放电模块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得到温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过温检测单元与过温保护单元;其中,
所述过温检测单元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并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放电模块的温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所述过温保护单元;
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还与主电源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温变电阻,所述第一温变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所述第一温变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稳压源、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一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变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稳压源的参考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源的正极接地;
所述稳压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主电源;
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二温变电阻,所述第二温变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连接,所述第二温变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控制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一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入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电压;
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变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其中,
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第六电阻与第十二电阻;其中,
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级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连接。
9.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压保护控制电路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电路;所述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放电电路以及主电源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放电电路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控制主电源的开启和关闭。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
CN202123088665.7U 2021-12-09 2021-12-09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649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8665.7U CN216649517U (zh) 2021-12-09 2021-12-09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8665.7U CN216649517U (zh) 2021-12-09 2021-12-09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9517U true CN216649517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88665.7U Active CN216649517U (zh) 2021-12-09 2021-12-09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9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3814A (zh) 带有保护电路的二次电池
WO2019228093A1 (zh) 开关电源及其开关管保护电路
CN103036203A (zh) 保护电路
WO2020238864A1 (zh) 过压保护电路
CN108281991A (zh) 一种线路保护电路、方法及供电线缆
US8237420B2 (en) Inrush current suppress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6649517U (zh) 放电电路、电源以及显示装置
CN112134257B (zh) 一种直流电源短路保护电路
US8418930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CN110350902B (zh) 一种防误操作电路及防误操作装置
CN218161786U (zh) 具有热插拔功能的电源保护电路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04441858U (zh) 一种温控电路
CN212231073U (zh) 一种具有报警和延时自恢复功能的过流保护电路
CN214674343U (zh) 一种防反接防过压保护电路
CN109066598A (zh) 一种低电平触发自锁电路
CN215601022U (zh) 电子设备及其过温保护电路
CN212158867U (zh) 基于信号ptc的pcba硬件过温监测电路
JP4066261B2 (ja) 並列モニタを有する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充電回路
CN208753973U (zh) 一种低电平触发自锁电路
CN213304964U (zh) 过压保护电路
CN208971122U (zh) 过压保护电路及供电总线从机电路
CN209134294U (zh) 一种带温度补偿的高压恒流启动电路
CN208571577U (zh) 过温保护电路
CN208423776U (zh) 一种电机的过温保护装置及电机
CN212231773U (zh) 一种基于自恢复保险电阻ptc的过载和短路涓流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