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8676U - 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48676U CN216648676U CN202220061372.5U CN202220061372U CN216648676U CN 216648676 U CN216648676 U CN 216648676U CN 202220061372 U CN202220061372 U CN 202220061372U CN 216648676 U CN216648676 U CN 216648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cover
- plug
- hole
- wi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涉及电源插座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插头自动化生产难度高,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该插头包括壳体、多个插销以及多个接线端子。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用于使导线伸入容纳腔内。多个插销设置于容纳腔内,且插销的一端贯穿第一侧壁,并伸出容纳腔外。多个接线端子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多个插销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接线端子沿垂直于过线孔的轴线,且平行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分布。其中,接线端子包括第一侧和与之相邻的第二侧,第一侧正对过线孔,插销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通过第二侧伸入接线端子内,导线通过第一侧伸入接线端子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三线插头是家用电器中常用的部件,其用于插接在插座上进行取电。
现有的三线插头包括壳体、插销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设置于壳体内部,插销的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接线端子内部,另一端伸入壳体外,并且插销与伸入接线端子内的导线连接。
但是,现有三线插头的插销一般呈三角形分布,这种排布方式导致接线比较复杂,需要人工进行接线,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能够避免实现自动化接线,降低接线的复杂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包括壳体、多个插销以及多个接线端子。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用于使导线伸入容纳腔内。多个插销设置于容纳腔内,且插销的一端贯穿第一侧壁,并伸出容纳腔外。多个接线端子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多个插销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接线端子沿垂直于过线孔的轴线,且平行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分布。其中,接线端子包括:第一侧和与之相邻的第二侧,第一侧正对过线孔,插销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通过第二侧伸入接线端子内,导线通过第一侧伸入接线端子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由于接线端子沿垂直于过线孔的轴线,且平行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分布,即多个接线端子排成一行,从而使穿过过线孔的导线能够通过接线端子的第一侧伸入接线端子内部。这样一来,能够在自动化接线过程中,不会由于接线端子摆放位置影响自动化接线,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插销通过接线端子的第二侧伸入接线端子内部,以使插销与导线连接,能够使接线端子与插销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紧凑,从而能够减少接线柱和插销的制作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端子包括本体、环形凸起以及紧固螺钉,本体内部形成有接线腔,本体平行且远离第一侧壁的侧壁为第四侧壁,第四侧壁上开设有与接线腔连通的连接孔;环形凸起设置于第四侧壁上,环形凸起绕连接孔的边沿一周设置,环形凸起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紧固螺钉与环形凸起配合并伸入接线腔内,紧固螺钉伸入接线腔内的一端用于压紧插销和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于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有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三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导线通过第一开口伸入接线腔内,插销通过第二开口伸入接线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还包括内盖,内盖设置于容纳腔内且固定于第一侧壁上,且内盖罩设于多个接线端子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盖包括沿垂直于过线孔的轴线,且平行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设置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插销包括L极插销、N极插销以及E极插销;其中,第一部分罩设于E极插销和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第二部分罩设于L极插销和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第三部分罩设于N极插销和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第一部分与过线孔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部分与过线孔、以及第三部分与过线孔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与过线孔之间的距离为H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与过线孔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距离差H=H2-H1,距离差H为 1.6~2mm。
内盖的第一部分与过线孔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部分与过线孔、以及第三部分与过线孔之间的距离,即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更靠近过线孔。这样一来,在连接导线时,可以将导线伸入容纳腔内的部分设置为相同长度,此时,由于第一部分距离过线孔较近,因此,与E极插销连接的导线会先插入内盖的第一部分内,并与E极插销接触;然后,与L极插销和N 极插销连接的导线再插入内盖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从而有利于降低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导线伸入容纳腔的部分的长度相同,因此,有利于降低导线剥线的难度,以提高自动化接线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的边沿处设置有环形凸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互扣合时,环形凸台伸入第二盖体或第一盖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子盖体和第二子盖体,第一子盖体设置于靠近过线孔的一侧,第二子盖体设置于远离过线孔的一侧,第二子盖体罩设于内盖远离过线孔的部分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插板、插头以及导线。插头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插头。导线一端与插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过线孔伸入容纳腔内,并与插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插头,因此,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取得相同的技术效果。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电器本体、插头以及导线。插头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插头。导线一端与电器本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过线孔伸入容纳腔内,并与插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插头,因此,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取得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头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提供的插头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盖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盖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插头容纳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盖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互扣合固定的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互扣合固定的剖面图;
图9为图8提供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卡接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插头容纳腔内设置有压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盖体与压线板连接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插头容纳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插头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头的容纳腔内部的俯视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插头的容纳腔内部的俯视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插头的爆炸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的另一种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的又一种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提供的本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插头的爆炸图;
图24为图23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互扣合后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壳体;100-第一盖体;110-固定柱;111-螺纹孔;120-第一子盖体;130-第二子盖体;140-环形凸台;200-第二盖体;210-容纳腔;211- 过线孔;212-第一侧壁;220-通孔;230-沉头孔;240-台阶面;300-内盖;310- 第一部分;320-第二部分;330-第三部分;400-紧固件;500-卡接件;510-卡接槽;520-卡接凸起;600-压线板;700-插销;710-L极插销;720-N极插销;730-E极插销;800-接线端子;810-本体;811-接线腔;812-第四侧壁;813- 第一开口;814-第二开口;815-第三开口;820-环形凸起;830-紧固螺钉;840- 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头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的插头可以应用于各类电器设备上,例如,电视、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空调、电脑等。具体地,上述电器设备可以包括电器本体、插头以及导线,导线的一端与电器本体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插头连接,通过插头即可插接于电源上,从而为电器设备供电,以正常工作。
并且,上述插头还可以应用与各种插座上,例如,该插座包括插板、插头以及导线,导线的一端与插板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插头连接,通过插头即可插接于电源上,从而使插板通电,以供电器设备插接取电。因此,本申请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如图1、图2所示,上述插头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之间形成有容纳腔210,容纳腔 210内设置有插销700,插销700的一端处于容纳腔210内,插销700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盖体200的第一侧壁212并伸出容纳腔210外,容纳腔210的侧壁上开设有过线孔211,导线可以通过过线孔211伸入容纳腔210内,以便于与插销700连接。
其中,过线孔211可以开设于第一盖体100上,也可以开设于第二开盖 200上,为安装更加方便,本申请提供的过线孔开设于容纳腔210内垂直于第一侧壁212的内壁上,并且过线孔211在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20上分别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凹陷结构,当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相互扣合时,即可形成过线孔211。这样一来,在接线时,可以将导线设置于第二盖体200 上的半圆形的凹陷结构内,以完成接线,然后将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 扣合,从而将导线设置于过线孔211内,有利于降低接线难度。
如图2所示,为避免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互分离,在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之间一般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400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紧固件400设置有多个,多个紧固件400对称设置于过线孔211 的轴线两侧,并且靠近容纳腔210的边沿设置。这样一来,将紧固件400设置于容纳腔210的边沿位置,避免其占用容纳腔210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导线与插销700连接。并且多个紧固件400对称设置于过线孔211的轴线两侧,有利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之间的受力均衡,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盖体200上可以开设有多个通孔220;如图4所示,第一盖体100内设置有多个固定柱110,固定柱110朝向第二盖体 200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11,通孔220和固定柱110一一对应设置,紧固件 400穿过通孔220并与固定柱110上的螺纹孔111通过螺纹连接,以使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对固定。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紧固件400可以设置有四个,过线孔211的轴线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平行于过线孔211的轴线的方向上,可以将两个紧固件400设置于靠近过线孔211的一侧,另外两个可以设置于远离过线孔211的一侧。这样一来,即在容纳腔210内的四个顶角区域各设置有一个紧固件400,从而有利于整体受力均衡,以提高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整体美观,如图6所示,可以在上述第二盖体 200的外壁上开设多个沉头孔230,如图7所示,该沉头孔230用于容纳紧固件400的头部,以使紧固件400的头部被隐藏,并且有利于第二盖体200表面平整,便于将插头插接在插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之间还可以设置卡接件500,卡接件500对称设置于过线孔211轴线的两侧。沿平行于过线孔211轴线的方向上,卡接件500可以设置于远离过线孔211的一侧,紧固件400可以设置于靠近过线孔211的一侧。这样一来,在安装时,将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互扣合,通过卡接件500可以形成预固定,即对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进行预定位,避免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之间发生错位,以便于安装紧固件400,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
具体地,如图9所示,上述卡接件500可以包括卡接凸起520和卡接槽 510,卡接凸起520和卡接槽510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盖体100上,卡接凸起 520和卡接槽510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盖体200上,卡接凸起520卡接于卡接槽510内。如图10所示,通过卡接凸起520卡入卡接槽510内,即可实现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之间卡接固定,并且拆装方便,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可以在远离过线孔211的一侧设置两个卡接件 500(即图11中的卡接凸起520),在靠近过线孔211的一侧设置两个紧固件 400,在安装时,先通过两个卡接件500对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形成预定位,然后安装紧固件400,使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互固定。
此外,为了防止伸入容纳腔210内的导线,由于外力被拉出容纳腔210,导致导线与插销700分离。如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插头还包括压线板600,压线板600设置于靠近过线孔211的一侧,压线板600与第二盖体200固定连接,导线被压紧在压线板600和第二盖体200之间。通过压线板600固定导线,当处于容纳腔210外部的导线收到外力拉拽时,该作用力会传递至压线板600,进而传递至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上,以确保处于容纳腔 210内部的导线不会受到外力作用,从而能够避免导线被拉出容纳腔210,防止插头被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降低安装难度,如图12所示,上述压线板600可以与第一盖体100相连接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一盖体 100与第二盖体200固定连接,即可使压线板600压紧导线,不需要先将压线板600安装在第二盖体200上,然后在安装第一盖体100,从而能够降低安装难度。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可以在远离过线孔21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卡接件500(即图13中的卡接凸起520),并且对称设置于过线孔211的轴线两侧;在靠近过线孔211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紧固件400,其中,两个紧固件400a 设置于过线孔211沿径向的两端,以固定导线;另外两个紧固件400b对称设置于过线孔211的轴线两侧,且靠近容纳腔210的两侧壁处。即靠近过线孔 211的两个紧固件400a用于固定导线,同时,能够起到连接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作用;另外两个紧固件400b和两个卡接件500则用于固定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这样一来,在保证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 连接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导线的固定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导线因外力被拉出容纳腔210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如图14所示,上述插销700可以包括L极插销710、N极插销720以及E极插销730,且L极插销710、N极插销720以及E极插销 73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10内,另一端贯穿第二盖体200的第一侧壁212并伸出容纳腔210外,从而形成三线插头的插脚。
如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插头还包括内盖300,内盖300罩设于上述L极插销710、N极插销720以及E极插销730上,且内盖300固定于第二盖体200上,例如,内盖300和第二盖体2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内盖300与第二盖体200发生相对移动。
为便于将导线分别与上述插销700连接,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内盖300与压线板600之间的距离为L。通过在内盖300与压线板600之间留有距离,从而便于在该空间内进行接线,避免空间过小,导致接线困难的问题发生。
示例性地,距离L可以在10~20mm。在该距离下,能够为接线提供充分的空间,又不会增大插头的整体体积,有利于插头的整体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上述内盖300可以包括沿垂直于过线孔 211轴线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和第三部分330,第一部分 310设置于第二部分320和第三部分330之间,第一部分310罩设于E极插销 730上,第二部分320罩设于L极插销710上,第三部分330罩设于N极插销720上。
其中,如图16所示,第一部分310与压线板600之间的距离为H1,第二部分320和第三部分330与压线板600之间的距离为H2,二者之间的距离差H=H2-H1,即H2大于H1。即内盖300的第一部分310相对于第二部分320 和第三部分330朝向靠近过线孔211的方向凸出,因此,在接线时,地线会先接触E极插销730,然后火线和零线才能够与L极插销710以及N极插销 720接触。这样一来,先连接地线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安全性,从而能够降低安全隐患。
并且,在连接导线时,需要先将导线伸入容纳腔210的一端进行剥线,将导线内部的金属线(即地线、火线和零线)裸露出来,以使金属线分别与三个插销700对应连接。基于此,由于第一部分310与压线板600之间的距离较小,即第一部分310相对于第二部分320以及第三部分330,更靠近压线板600,因此,对导线进行剥线时,可以使对应三个插销700的三根金属线的长度相同。这样一来,在自动化接线时,不需要对三根金属线分别进行不同长度的剥线操作,从而有利于降低剥线难度,以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因外力导致导线与插头分离的情况,由于内盖300的第一部分310相对于第二部分320和第三部分330向靠近过线孔211的方向凸出,因此,地线伸入内盖300的部分较长,而火线和零线伸入内盖300的部分较短。当受到外力拉拽时,火线和零线会先从内盖300 中脱离,即与对应的插销700断开;然后地线与对应的插线断开,并从内盖 300中脱离。这样一来,先断开火线和零线,能够降低用户触电的风险,从而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
示例性地,上述距离差可以为1.6~2mm。在该距离下,既能够满足自动化接线,又能够使地线先插入内盖300的第一部分310,并与E极插销730 连接。
为方便导线与插销700连接,在内盖300朝向过线孔的侧壁上会开设有缺口,导线能够通过缺口伸入内盖300内部,从而与插销700连接。为避免导线通过过线孔211插入容纳腔内以后,由于内盖300的侧壁与过线孔211 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导致导线不能顺利插入内盖300上的缺口。结合图16 与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内盖300朝向过线孔211的侧壁,与过线孔211 的轴线垂直。这样一来,能够使伸入容纳腔210的导线正对内盖300的侧壁,从而便于导线通过内盖300的侧壁上的缺口伸入内盖300内部,以实现与插销连接。
在此基础上,为便于连接导线和插销700连接。如图17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插头还包括接线端子800,接线端子800设置于内盖300内部,并且对应上述L极插销710、N极插销720以及E极插销730设置。接线端子800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正对过线孔211,穿过过线孔211的导线通过第一侧伸入接线端子800内部,插销700位于容纳腔210内的一端通过第二侧伸入接线端子800内部。
上述导线分别通过内盖300朝向过线孔211的侧壁上开设的缺口,以及接线端子800的第一侧伸入对应的接线端子800内部,插销700通过接线端子800的第二侧伸入接线端子800内部,并且导线与插销700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导线之间相互接触出现短路。
其中,如图18所示,上述接线端子800包括本体810、环形凸起820以及紧固螺钉830,本体810内部形成有接线腔811,本体810平行且远离第一侧壁的侧壁为第四侧壁812,第四侧壁812上开设有与接线腔811连通的连接孔;环形凸起820设置于开设有连接孔8121的第四侧壁812上,环形凸起820 绕连接孔的边沿一周设置,环形凸起820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紧固螺钉830 与环形凸起820配合并伸入接线腔811内。
如图19所示,本体810于上述第一侧设有第二侧壁,于上述第二侧设有第三侧壁,该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813,第三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 814,即第一开口813朝向过线孔211。这样一来,导线可以通过第一开口813 伸入接线腔811内,插销700的端部可以通过第二开口814插入接线腔811 内。然后通过紧固螺钉830压紧插销700端部和导线,即可实现导线与插销 700的连接并且固定。
为便于将插销700和导线连接,如图19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开口813 和第二开口814相互连通,例如,将第一开口813所在的侧壁(即第二侧壁) 和第二开口814所在的侧壁(即第三侧壁)均去除,从而能够形成第一开口 813与第二开口814相互连通的结构。这样一来,当导线与插销700的端部均插入接线腔811内时,在第一开口813和第二开口814处能够具有充分的操作空间,便于调整导线与接线腔811的安装位置,从而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沿平行于第一侧壁212的方向上,与第二侧壁垂直且相邻的侧壁有两个,即第二侧壁两侧的两个侧壁均可以作为第三侧壁,因此,第二开口814可以开设于第一开口813所在侧壁两侧的任一侧壁上。其可以根据具体结构确定将第二开口814开设于第二侧壁的哪一侧。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上述环形凸起820可以设置于接线腔811 内,由于接线端子800本体810的厚度固定(沿垂直于朝向第一盖体100的侧壁的尺寸)。因此,环形凸起820设置于接线腔811内,可以减小插销700 的厚度,有利于节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上述环形凸起820还可以设置于接线腔 811外,即环形凸起820设置于本体810朝向第一盖体100的表面上。这样一来,则不需要减小插销700的厚度,有利于减少成型工艺步骤。并且环形凸起820不会占用接线腔811内的空间,便于插销700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图22所示,上述本体810可以将铜片经过多次弯折形成长方体结构,该长方体结构的两端均未封闭,一端的开口为上述第一开口813,与第一开口813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为第三开口815。同时,在长方体结构的侧壁上开设上述第二开口814,即可形成本体810结构。并且,该本体810的第一开口813与第二开口814,以及第三开口815与第二开口 814均不连通。这样一来,能够降低接线端子800本体810的生产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为提高接线端子800整体的支撑强度,如图21、图22所示,当环形凸台820设置于接线腔811外时,可以在环形凸台820周围设置加强板840,加强板840绕环形凸台820的周向延伸,并且抵接于环形凸台840的外壁上。这样一来,通过加强板840挤压环形凸台820,能够增加接线端子800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840可以与第三侧壁连接为一体结构,然后通过弯折工艺即可使加强板840层叠设置于第四侧壁812上。
基于此,在对插头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为避免将内盖300整体裸露,并且降低拆卸难度。如图2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盖体100包括第一子盖体 120和第二子盖体130,第一子盖体120设置于靠近过线孔211的一侧,第二子盖体130罩设于远离过线孔211的一侧,且第二子盖体130罩设于内盖300 远离过线孔211的部分上。如图24所示,即沿过线孔211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子盖体130罩设于内盖300远离过线孔211的部分上,第一子盖体120罩设于内盖300靠近过线孔211的部分上。这样一来,当需要检查接线是否正常时,只需要将第一子盖体120拆下,即可对容纳腔210内的接线情况进行检查,不需要将第一盖体100整体拆下,有利于降低维修难度,使用更加方便。
另外,为避免有异物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之间的缝隙进入容纳腔210内。如图2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盖体100或第二盖体200的边沿处设置有环形凸台140,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相互扣合时,环形凸台140伸入第二盖体200或第一盖体100内。
示例性地,如图25所示,环形凸台140设置于第一盖体100朝向第二盖体200的表面上,并且环形凸台140设置于靠近第一盖体100内部的边沿处,当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相互扣合固定时,环形凸台140伸入第二盖体200内,并且环形凸台140与第二盖体200的内壁贴合接触。这样一来,能够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之间的缝隙被环形凸台140阻挡,能够避免有异物进入容纳腔210内。
另外,如图25所示,上述第二盖体200朝向第一盖体100的表面,靠近第二盖体200内部的边沿处可以设置有台阶面240,当环形凸台140伸入第二盖体200内时,环形凸台140与台阶面240相互地接。这样一来,能够使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壁厚相同,不需要增加第一盖体100的壁厚,因此,不会减小容纳腔210内的空间,即不会占用容纳腔210内的接线空间,从而便于接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使导线伸入所述容纳腔内;
多个插销,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插销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并伸出所述容纳腔外;
多个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多个插销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接线端子沿垂直于所述过线孔的轴线,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分布;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侧和与之相邻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正对所述过线孔,所述插销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侧伸入所述接线端子内,所述导线通过所述第一侧伸入所述接线端子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本体、环形凸起以及紧固螺钉,所述本体内部形成有接线腔,所述本体平行且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侧壁为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接线腔连通的连接孔;
所述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环形凸起绕所述连接孔的边沿一周设置,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环形凸起配合并伸入所述接线腔内,所述紧固螺钉伸入所述接线腔内的一端用于压紧所述插销和所述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设有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三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导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接线腔内,所述插销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接线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内盖,所述内盖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所述内盖罩设于多个所述接线端子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过线孔的轴线,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插销包括L极插销、N极插销以及E极插销;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罩设于所述E极插销和对应的所述接线端子上,所述第二部分罩设于所述L极插销和对应的所述接线端子上,所述第三部分罩设于所述N极插销和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过线孔、以及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距离差H=H2-H1,所述距离差H为1.6~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的边沿处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互扣合时,所述环形凸台伸入所述第二盖体或所述第一盖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子盖体和第二子盖体,所述第一子盖体设置于靠近所述过线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盖体设置于远离所述过线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盖体罩设于多个所述接线端子远离所述过线孔的部分上。
9.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板;
插头,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头;
导线,一端与所述插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过线孔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插销连接。
10.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器本体;
插头,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头;
导线,一端与所述电器本体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过线孔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插销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1372.5U CN216648676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1372.5U CN216648676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48676U true CN216648676U (zh) | 2022-05-31 |
Family
ID=81725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61372.5U Active CN216648676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48676U (zh) |
-
2022
- 2022-01-11 CN CN202220061372.5U patent/CN2166486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95501U (zh) | 一种防凝露插座、防凝露连接器以及电器箱 | |
CN216648676U (zh) | 一种插头、插座以及电器设备 | |
CN219018019U (zh) | 螺纹端头插座连接器 | |
CN210489964U (zh) | 一种磁吸式防水防呆连接器 | |
CN214754335U (zh) | 转接头 | |
CN213694467U (zh) | 一种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 | |
CN209805005U (zh) | 工业插头插座组件 | |
CN215377733U (zh) | 一种模块式大电流连接器 | |
CN220456784U (zh) | 一种新型壳体内外的导线连接结构 | |
CN219498987U (zh) | 堆叠式一体化储能系统 | |
CN221043506U (zh) |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的电控盒 | |
CN216214850U (zh) | 一种智能电力电容器一体机的罩盖组件 | |
CN210123814U (zh) | 一种插座外壳及插座 | |
CN214379935U (zh) | 一种高压配电盒的电器连接结构 | |
CN221747627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221370031U (zh) | 固线机构及用电设备 | |
CN216530823U (zh) | 排水电机及使用该排水电机的家用电器 | |
CN214100140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座底座 | |
CN212486969U (zh) | 一种电控盒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9458420U (zh) | 一种配电箱 | |
CN219833094U (zh) | 一种插座以及带有插座的柜子 | |
CN214542653U (zh) | 转换插头、插头连接结构及装置 | |
CN213583641U (zh) | 一种含有安装结构的开关装置 | |
CN218896592U (zh) | 一种底座结构及接触器 | |
CN218731891U (zh) | 一体插头装配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