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9204U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39204U CN216639204U CN202122911124.3U CN202122911124U CN216639204U CN 216639204 U CN216639204 U CN 216639204U CN 202122911124 U CN202122911124 U CN 202122911124U CN 216639204 U CN216639204 U CN 2166392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iller
- platform
- layer
- sub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涉及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物生态拦截、水质改善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领域,包括:净水湖心平台、包括多根进水填料柱的进水子系统、包括一根或者多根排水填料柱的排水子系统、包括多个集水槽的集水布水子系统以及平台湿地子系统;排水填料柱位于净水湖心平台底部的中心处,多根进水填料柱以排水填料柱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净水湖心平台底部的边缘处;平台湿地子系统位于净水湖心平台上表面的中心区域,多个集水槽以平台湿地子系统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净水湖心平台上表面的边缘处。本实用新型以在不占用待净化水域旁侧土地的基础上,原位实现水体去富营养化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物生态拦截、水质改善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中,需要对大量浅水湖泊进行富营养化治理和湖泊生态修复,故开展浅水湖泊的生态恢复以及水华的相关治理意义重大,所带来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重获的服务价值也更加重要。
目前针对河湖生态修复的技术主要有沉水植被修复、植物群落镶嵌、人工湿地处理、人工浮岛、底泥疏浚、水华防治与水质净化、蓝藻收集浓聚、鱼类群落结构调控等技术;其中,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成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岸上污水处理,部分用于河流支浜的水质净化。由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所应用的工程建设与运行成本低、便于维护,受到广泛重视和全面推广,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需求日益增大背景下,其在河湖原位治理上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然而,河湖系统因水位波动大、环境敏感、水质要求日益提高且周边可用土地等因素的限制,阻碍了人工湿地技术在河湖治理上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水体富营养化原位治理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以在不占用待净化水域旁侧土地的基础上,原位实现水体去富营养化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净水湖心平台、进水子系统、排水子系统、集水布水子系统以及平台湿地子系统;所述进水子系统包括多根进水填料柱以及在每根所述进水填料上设置的集水部;所述排水子系统包括一根或者多根排水填料柱,以及在每根所述排水填料上设置的排水部;所述进水填料柱和所述排水填料柱内均填充有多种填料;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包括多个集水槽以及设置在各个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布水管;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内填充有多种填料;
所述进水填料柱和所述排水填料柱均安装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底部,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和平台湿地子系统安装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上;其中,所述排水填料柱位于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中心处,多根所述进水填料柱以所述排水填料柱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边缘处;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位于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中心区域,多个所述集水槽以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边缘处,且所述布水管布置在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上;
工作时,所述净水湖心平台位于待净化水域,通过所述集水部将所述待净化水域中的待净化污水引入所述进水填料柱,并经过所述进水填料柱一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集水槽上,通过设置在各个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布水管将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经过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二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二次过滤处理后的水流入到所述排水填料柱内,经过所述排水填料柱三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三次过滤后的水通过所述排水部排出。
可选的,所述集水部包括多孔进水仓和集水泵;所述进水填料柱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一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的底部安装有多孔进水仓;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一填料层上均安装有集水泵;
所述第一填料层为废红砖颗粒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为生物质颗粒层,所述第三填料层为改性页岩陶粒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为蜂窝多孔陶瓷填料层。
可选的,所述排水部至少包括可活动的多孔出水转盘;所述排水填料柱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一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可活动的多孔出水转盘;
所述第一填料层为废红砖颗粒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为生物质颗粒层,所述第三填料层为改性页岩陶粒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为蜂窝多孔陶瓷填料层。
可选的,所述集水槽内部设置有半柔性支撑结构以及种植在所述半柔性支撑结构上的两栖型水生植物;
所述集水槽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所述进水孔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孔的高度;所述进水孔用于将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所述集水槽内;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布水管连通;
所述布水管以井字形式布置在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上。
可选的,所述半柔性支撑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保水吸水棉垫层和石英砂层。
可选的,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包括填料框体;在所述填料框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衬底垫层、填料结构层和表层覆盖保水层;
所述布水管设置在所述表层覆盖保水层上;
所述填料结构层由3层及以上的填料层组成,且每层所述填料层均包括错开堆放的第一填料袋、第二填料袋、第三填料袋以及第四填料袋;
其中,所述第一填料袋中的填料为蜂窝型活化沸石;所述第二填料袋中的填料为颗粒型生物质碳和FeS2矿颗粒;所述第三填料袋中的填料为轻质陶粒;所述第四填料袋中的填料为分子筛多孔轻质材料。
可选的,所述衬底垫层是由特殊网布组成;所述特殊网布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渗膜、椰树纤维层和碳纤维层;
所述表层覆盖保水层的材质为PP棉质。
可选的,还包括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和湿地植物子系统;
其中,所述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边缘处,且所述湿地植物子系统布置在所述布水管上。
可选的,所述净水湖心平台包括平台、围栏和支撑架;所述平台为集水腔体结构;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围栏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平台上;在所述围栏内设置有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和所述湿地植物子系统,所述围栏外设置有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
可选的,所述湿地植物子系统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填充物、植物种植孔模和湿生植物;
所述填充物布置在所述布水管上;所述填充物为两层结构,下层填充物为吸水绵,上层填充物为种植湿生植物的支撑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作时,所述净水湖心平台位于待净化水域,通过所述集水部将所述待净化水域中的待净化污水引入所述进水填料柱,并经过所述进水填料柱一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集水槽上,通过设置在各个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布水管将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经过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二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二次过滤处理后的水流入到所述排水填料柱内,经过所述排水填料柱三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三次过滤后的水通过所述排水部排出,达到了以在不占用待净化水域旁侧土地的基础上,原位实现水体去富营养化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系统的实物设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水填料柱的实物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水填料柱的实物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以在不占用待净化水域旁侧土地的基础上,原位实现水体去富营养化目的。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人工湿地技术虽然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水体净化技术,但在推广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湿地水力负荷有限,导致湿地占地面积较大,与常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较,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至少要大一倍,使其在用地紧张或者地价较高的地方难以推广;二是,随着湿地运行时间的延长,部分营养物质会逐渐积累,如果维护不当,很容易产生淤积、阻塞、堵塞现象,使水力传导性、湿地处理效率和运行寿命降低;三是,随着污水处理过程的不断运行,数年后基质的吸附能力会趋于饱和,也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四是,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来维持,因此人工湿地难以抵抗干旱气候;五是,一些设计建造或者维护管理不合理的潜流湿地会造成表面积水;六是,表面流湿地有较大的水面,会造成大量蚊蝇滋生,威胁湿地周边人群的健康;七是,由于人工湿地存在一定的缺氧和厌氧区,某些厌氧反应物(如H2S、嗅味物质)会扩散到空气中进而造成臭味扩散;八是,较低的气温可使湿地系统各种生物活性减弱,低温期间生长停滞或死亡的植物对湿地的释氧能力降低甚至不释放氧气,从而降低或丧失了对废水的净化能力;九是,存在湿地植物病虫害、火灾以及自身生长周期、有关维护、修复和管理等问题;十是,在其他领域的创新性应用等。
由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提出和发展还为时尚短,技术发展仍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在人工湿地的应用中,主要依赖于经验,且有过分放任自然条件,忽视人工强化的倾向,因而影响了可实现的不同负荷处理效果,如:适合不同地区条件的水生植物种类的最佳组合和立体交叉,对工艺的预处理、后处理、分布、集水等流程化,对床基材料的科学配置、湿地结构型及潜、表水层的交替流态特征及其设计理论、方法等研究甚少,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富营养化水体除了氮磷污染较重外,水体低氧问题、水华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水体造流曝气是能缓解水下低氧的问题;水体中水华藻类等生物悬浮物、水体中的中型水生动物等需要在原位处理过程中进行截留,目前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还未见到如此复杂、生态化、景观化的净化系统。
为推动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更高效实用地治理水生态系统(湖泊、河流以及水库等)静水区域的富营养化问题或水华风险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新的河湖富营养化水体原位长时序治理技术、平台及其应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净水湖心平台1、进水子系统2、排水子系统3、集水布水子系统4 以及平台湿地子系统5;所述进水子系统2包括多根进水填料柱以及在每根所述进水填料上设置的集水部;所述排水子系统3包括一根或者多根排水填料柱,以及在每根所述排水填料上设置的排水部;所述进水填料柱和所述排水填料柱内均填充有多种填料;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4包括多个集水槽以及设置在各个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布水管;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5内填充有多种填料;
所述进水填料柱和所述排水填料柱均安装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1的底部,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和4平台湿地子系统5安装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1的上;其中,所述排水填料柱位于所述净水湖心平台1的中心处,多根所述进水填料柱以所述排水填料柱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1的边缘处;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5位于所述净水湖心平台1的中心区域,多个所述集水槽以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5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1的边缘处,且所述布水管布置在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5上。
工作时,所述净水湖心平台1位于待净化水域,通过所述集水部将所述待净化水域中的待净化污水引入所述进水填料柱,并经过所述进水填料柱一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集水槽上,通过设置在各个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布水管将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5;经过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5二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二次过滤处理后的水流入到所述排水填料柱内,经过所述排水填料柱三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三次过滤后的水通过所述排水部排出。
本实施例所述的进水子系统2还包括用于固定进水填料柱的塑钢结构的固定架;所述集水部包括多孔进水仓和集水泵;在所述进水填料柱内,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一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的底部安装有多孔进水仓;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一填料层上安装有集水泵。
优选地,第一填料层为废红砖颗粒层,第二填料层为生物质颗粒层,第三填料层为改性页岩陶粒填料层,第四填料层为蜂窝多孔陶瓷填料层。
优选地,所述进水填料柱的根数为4,且每根所述进水填料柱的尺寸均为Φ600~1200mm,高度均为2~4m。
优选地,所述集水泵包括集水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水孔中的真空泵。
本实施例所述的排水子系统3还包括用于固定排水填料柱的塑钢结构的固定架;所述排水部至少包括可活动的多孔出水转盘。在所述排水填料柱内,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一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的底部安装有可活动的多孔出水转盘。
优选地,第一填料层为废红砖颗粒层,第二填料层为生物质颗粒层,第三填料层为改性页岩陶粒填料层,第四填料层为蜂窝多孔陶瓷填料层。
优选地,所述排水填料柱的根数为1,且每根所述填料水填料柱的尺寸均为Φ600~1200mm,高度均为2~4m。
本实施例所述的集水布水子系统4中的集水槽内部设置有半柔性支撑结构以及种植在所述半柔性支撑结构上的两栖型水生植物(如异叶石龙尾、水鳖、穗花狐尾藻、荇菜)。
所述集水槽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所述进水孔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孔的高度;所述进水孔用于将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所述集水槽内;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布水管连通;所述布水管以井字形式布置在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上
所述半柔性支撑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保水吸水棉垫层和石英砂层;其中,所述保水吸水棉垫层的高度为1~3cm,所述石英砂层的高度为3~5cm。
优选地,集水槽的材质为玻璃钢材质;集水槽的宽为40cm、高为50cm;集水槽的出水孔设置在离底5~10cm处。
优选地,布水管为不均匀的多孔滴灌管。
优选地,所述集水槽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进水填料柱的个数,例如设置16个集水槽,净水湖心平台每个边上均设置有4个集水槽。
本实施例所述的平台湿地子系统5包括高度为0.7~1m且材质为玻璃或者塑钢的填料框体;在所述填料框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衬底垫层、填料结构层和表层覆盖保水层。
所述填料结构层是由3层及以上的填料层组成,且每层所述填料层均是由错开堆放的第一填料袋、第二填料袋、第三填料袋以及第四填料袋组成。每层所述填料层的填料袋由如上四类随机组成且相同,但是填料袋之间不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袋中的填料为蜂窝型活化沸石;所述第二填料袋中的填料为颗粒型生物质碳和FeS2矿颗粒;所述第三填料袋中的填料为轻质陶粒;所述第四填料袋中的填料为分子筛多孔轻质材料。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衬底垫层是由特殊网布组成;所述特殊网布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渗膜、椰树纤维层和碳纤维层。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表层覆盖保水层的材质为PP棉质。
进一步地,在填料框体内设置填料袋后,在系统试运行前,还在表层覆盖保水层上洒上一层高效反硝化菌剂。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和湿地植物子系统6。
本实施例所述的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光伏发电控制器、小型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控制器、蓄电池组和连接电线。在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中,从下往上依次安装有风力发电控制器、与之水平设置的蓄电池组和光伏发电控制器、连接电线、往上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
本实施例所述的湿地植物子系统设置在布水管上;在湿地植物子系统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填充物、植物种植孔模和湿生植物(如香蒲、美人蕉、花叶芦竹)。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填充物为两层结构,下层填充物为吸水绵,上层填充物为种植湿生植物的支撑体。
本实施例所述的湿地植物子系统还设置有真菌菌剂(如草酸青霉、球囊霉,时间顺序是设置完湿地植物后加入湿地植物根系处,剂量为每孔50~150g)。
本实施例所述的净水湖心平台1包括平台、围栏和多个支撑架;所述平台由双层钢化玻璃材质或塑钢材质组成的集水腔体结构;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围栏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平台上;在所述围栏内设置有集水布水子系统、平台湿地子系统和湿地植物子系统,所述围栏外设置有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
水平空间布置上,进水子系统位于净水湖心平台底部的最外围的处,排水子系统(为与进水子系统水平的子系统)位于净水湖心平台底部的中心处;净水湖心平台上且最外围处设置有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依次向内沿净水湖心平台边侧分别设置4个集水槽、布水管、平台湿地子系统和湿地植物子系统。
在垂向空间布置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水子系统(或者排水子系统)、净水湖心平台、集水布水子系统(或者平台湿地子系统或者湿地植物子系统或者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
系统连接关系上,进水子系统之后衔接集水布水子系统中的集水槽,随后同步设置布水管道;集水布水子系统中的集水槽上设置有两栖型水生植物的拦截系统;集水布水子系统之后依次衔接平台湿地子系统、湿地植物子系统和排水子系统;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净水湖心平台为供电、控制设施和支撑架构,是该处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支撑。
下面介绍本系统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以及所针对水域的复合污染特性,设计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系统化的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要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富营养化小型湖泊或围堰水域实施定点水体处理,凭借自然能和备用电源实施泵吸和反冲洗等工序。该系统包括两大块,一是5根及以上的填料柱,尺寸Φ600~1200mm,高2~4m,填料柱由塑钢结构的固定系统进行定锚, 4根且位于边缘处的填料柱进水,一根且位于中心处的填料柱排水,填料柱内部填料分为4层,从下往上分别依次为蜂窝多孔陶瓷填料层(填料4)、改性页岩陶粒填料层(填料3)、生物质颗粒层(填料2)、废红砖颗粒层(填料1),进水填料柱的最上两层的填料层设置集水孔3~5个,集水孔中设置泵(泵的设置深度低于湖水水面);二是集水布水和二级净水平台,由轻质铝合金材质的支撑骨架和塑钢材质的集水腔体组成二级净水平台,由一层碳纤维+椰树纤维 +防渗膜的特殊网布组成衬底垫层,由3层及以上错开堆放的填料袋(填料袋 1:蜂窝型活化沸石;填料袋2:颗粒型生物质碳+FeS2矿颗粒;填料袋3:轻质陶粒;填料袋4:分子筛多孔轻质材料)组成填料系统,含布水管道;根据错开堆放的空间间隙设置植物种植孔,并将香蒲等植物设置在植物种植孔,进行植被的构建;由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互补提供电能,进行间歇或连续泵吸处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湖心平台、进水子系统、排水子系统、集水布水子系统以及平台湿地子系统;所述进水子系统包括多根进水填料柱以及在每根所述进水填料上设置的集水部;所述排水子系统包括一根或者多根排水填料柱,以及在每根所述排水填料上设置的排水部;所述进水填料柱和所述排水填料柱内均填充有多种填料;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包括多个集水槽以及设置在各个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布水管;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内填充有多种填料;
所述进水填料柱和所述排水填料柱均安装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底部,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和平台湿地子系统安装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上;其中,所述排水填料柱位于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中心处,多根所述进水填料柱以所述排水填料柱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边缘处;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位于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中心区域,多个所述集水槽以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为中心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边缘处,且所述布水管布置在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上;
工作时,所述净水湖心平台位于待净化水域,通过所述集水部将所述待净化水域中的待净化污水引入所述进水填料柱,并经过所述进水填料柱一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集水槽上,通过设置在各个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布水管将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到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经过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二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二次过滤处理后的水流入到所述排水填料柱内,经过所述排水填料柱三次过滤处理后,将得到的三次过滤后的水通过所述排水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包括多孔进水仓和集水泵;所述进水填料柱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一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的底部安装有多孔进水仓;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一填料层上均安装有集水泵;
所述第一填料层为废红砖颗粒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为生物质颗粒层,所述第三填料层为改性页岩陶粒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为蜂窝多孔陶瓷填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至少包括可活动的多孔出水转盘;所述排水填料柱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一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可活动的多孔出水转盘;
所述第一填料层为废红砖颗粒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为生物质颗粒层,所述第三填料层为改性页岩陶粒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为蜂窝多孔陶瓷填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内部设置有半柔性支撑结构以及种植在所述半柔性支撑结构上的两栖型水生植物;
所述集水槽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所述进水孔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孔的高度;所述进水孔用于将一次过滤处理后的水引入所述集水槽内;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布水管连通;
所述布水管以井字形式布置在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支撑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保水吸水棉垫层和石英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包括填料框体;在所述填料框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衬底垫层、填料结构层和表层覆盖保水层;
所述布水管设置在所述表层覆盖保水层上;
所述填料结构层由3层及以上的填料层组成,且每层所述填料层均包括错开堆放的第一填料袋、第二填料袋、第三填料袋以及第四填料袋;
其中,所述第一填料袋中的填料为蜂窝型活化沸石;所述第三填料袋中的填料为轻质陶粒;所述第四填料袋中的填料为分子筛多孔轻质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垫层是由特殊网布组成;所述特殊网布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渗膜、椰树纤维层和碳纤维层;
所述表层覆盖保水层的材质为PP棉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和湿地植物子系统;
其中,所述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净水湖心平台的边缘处,且所述湿地植物子系统布置在所述布水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湖心平台包括平台、围栏和支撑架;所述平台为集水腔体结构;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围栏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平台上;在所述围栏内设置有所述集水布水子系统、所述平台湿地子系统和所述湿地植物子系统,所述围栏外设置有风能光伏分布式供电子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子系统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填充物、植物种植孔模和湿生植物;
所述填充物布置在所述布水管上;所述填充物为两层结构,下层填充物为吸水绵,上层填充物为种植湿生植物的支撑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11124.3U CN216639204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11124.3U CN216639204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39204U true CN216639204U (zh) | 2022-05-31 |
Family
ID=8173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11124.3U Active CN216639204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3920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5905A (zh) * | 2021-11-23 | 2022-01-21 | 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
2021
- 2021-11-23 CN CN202122911124.3U patent/CN21663920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5905A (zh) * | 2021-11-23 | 2022-01-21 | 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20103451A4 (en) | Method for landscape water body regulation and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urban and peripheral high-water-tabl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 |
CN101628774B (zh) | 一种升流式滤层-浮床净水装置 | |
CN106830506A (zh) |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 |
CN106365389B (zh) | 一种适用于城镇黑臭河道的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系统 | |
CN201942568U (zh) |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3955905A (zh)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
US20230130843A1 (en) | Deepwater cabin-based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 |
CN103819004A (zh) | 一种可移动组合的潜流式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 | |
CN103803762A (zh) | 一种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系统 | |
CN109607975B (zh) |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 |
CN209797586U (zh) | 一种生态沉床系统 | |
CN109607794B (zh) | 城市河道直接净化装置 | |
CN216191767U (zh) | 基于深水船舱式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
CN107364973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和污水处理方法 | |
CN216639204U (zh) | 一种基于湖心平台的浮岛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
CN112794450A (zh) | 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 | |
CN210711186U (zh) | 城市河道污水复合型生态景观净化装置 | |
CN103896458B (zh) | 一种适用于静水湖泊的雨淋式高效生态浮床 | |
CN214571350U (zh) | 一种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 | |
CN108793609A (zh) | 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 |
CN106587348B (zh) | 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6115924B (zh) | 垂直流人工湿地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1847763A (zh) | 一种集成式净化生态浮岛 | |
CN205773640U (zh) | 一种生物浮岛 | |
CN110655190A (zh) | 一种正粒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