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9422U -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9422U
CN216629422U CN202122419432.4U CN202122419432U CN216629422U CN 216629422 U CN216629422 U CN 216629422U CN 202122419432 U CN202122419432 U CN 202122419432U CN 216629422 U CN216629422 U CN 216629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lade
sheet body
sub
mass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94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禹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94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9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9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9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按摩单元包括单元载体和导电线路,单元载体包括两个片体和片体连接部,片体连接部连接在两个片体的边缘之间,在单元载体的折叠状态下,第一片体层叠设于第二片体上,第一片体背面朝向第二片体正面,第一片体上设有显露的导电部,第二片体上设有接电部,导电线路的第一线路部设于第一片体与导电部连接,第二线路部设于第二片体与接电部连接,第三线路部设于片体连接部且一部分连接第一线路部,另一部分连接第二线路部,以使导电部与接电部通过导电线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单元,通过设置跨过片体连接部的导电线路连接导电部和接电部,从而实现导电部和接电部的稳定、可靠连接。

Description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按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一些慢性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为了达到消除疲劳、治疗或预防病痛的目的,市场上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按摩仪。
按摩仪一般包括电刺激式按摩仪和机械式按摩仪,其中,电刺激式按摩仪通过导电片将脉冲电流传输到肌肤下面的神经系统和血管,从而加快肌肉处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地对肌肉形成舒缓的作用,起到按摩效果。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导电片为层叠结构,两个基材层叠设置时,需要在层与层之间设置电连接结构和电连接两个基材的对应触点,以实现两个基材间电路的导通。但是,在连接的过程中,电连接结构与触点的对位易出现偏差,也就导致电连接容易失败,使得两个基材间的电路无法导通,电连接不可靠、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单元,所述按摩单元的电连接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按摩单元的按摩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包括:单元载体,所述单元载体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片体连接部,所述片体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片体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片体的边缘之间,所述单元载体具备折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片体层叠设于所述第二片体上,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朝向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第一片体上设有由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显露的导电部,所述第二片体上设有接电部;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线路部、第二线路部和第三线路部,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且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且与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且所述第三线路部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片体且连接所述第一线路部,所述第三线路部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片体且连接所述第二线路部,以使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接电部通过所述导电线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单元,通过设置经由片体连接部延伸至两个片体且分别连接导电部和接电部的导电线路,从而省去了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之间额外设置将导电部和接电部电连接的结构,避免不同层间的导电线路导通时因对位不准确、电连接结构(导电胶等)失效等原因导致的电连接不良甚至断路的问题发生,进而使得导电部和接电部的电连接可靠性、稳定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体包括第一设定部位,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片体的所述第一设定部位与所述第二片体的设置所述接电部的部位相对,所述第一线路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且避让所述第一设定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其中,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导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线路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二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第一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线路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所述第二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导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单元还包括:绝缘片体,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绝缘片体夹设在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之间,所述第一线路部和所述第二线路部分别位于所述绝缘片体的厚度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片体的厚度两侧分别通过胶层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和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片体包括本体部和活动部,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缺口,所述活动部设于所述缺口且与所述缺口的边缘连接,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活动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可朝向所述本体部的背侧方向弯折,所述绝缘片体包括与所述活动部对应设置的第一避让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片体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边缘相连,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延伸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片体包括本体部和活动部,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缺口,所述活动部设于所述缺口且与所述缺口的边缘连接,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活动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可朝向所述本体部的背侧方向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的背面设有背胶,所述背胶上具有与所述活动部对应设置的第二避让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电部包括接电端子,所述接电端子位于所述活动部的正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其中,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接电部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接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线路部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所述第三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第四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第三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线路部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所述第三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第四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四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所述第四子部与所述接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设有发热部,所述按摩单元还包括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连接所述发热部与所述接电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或者,所述第二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且避让所述发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发热线路包括第五子部和第六子部,所述第五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第六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五子部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第六子部与所述接电部和所述发热部分别通过灌孔工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片体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侧为内侧,背离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外侧或者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或者,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线路部包括多根导电线,每根导电线的线宽H为1.5mm至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导电线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体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片体的宽度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片体的宽度一侧边缘,所述片体连接部在所述第一片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小于所述第一片体的长度L1,且小于所述第二片体的长度L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体连接部为一个且位于所述第一片体的相应侧边缘的长度中央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片体的相应侧边缘的长度中央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体连接部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片体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片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片体连接部设有所述第三线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线路部包括多根导电线,每个所述片体连接部分别设置一根所述导电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线路部包括多根导电线,所述片体连接部上设有N根所述导电线,所述片体连接部的长度L为1.5N(mm)-3N(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体连接部为可柔性变形的片体且厚度D为50um至125um,所述片体连接部从所述第一片体到所述第二片体的延伸长度为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尺寸W,所述尺寸W为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厚度D的0.5倍-1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均为可柔性变形的片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体、所述第二片体和所述片体连接部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仪,包括:主机和前述的按摩单元,所述按摩单元通过所述接电部与所述主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仪,可以提升按摩单元的工作可靠性与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包括佩戴支架和电控装置,所述佩戴支架限定出绕颈空间,所述电控装置内置于所述佩戴支架,所述按摩单元安装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接电部与所述电控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单元载体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单元载体处于展开状态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单元载体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单元载体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单元载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单元载体处于折叠状态时另一角度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13为图12中区域Ⅴ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省去部分结构后的后视图。
图15为图14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省去部分结构后的主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省去部分结构后的后视图。
图21为图20中区域Ⅲ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另一角度的主视图。
图23为图2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中区域Ⅳ的局部放大图。
图25为图23中区域Ⅵ的局部放大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按摩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按摩仪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
100、按摩单元;
1、单元载体;
11、第一片体;
111、第一片体的正面;112、第一片体的背面;113、第一设定部位;
12、第二片体;121、第二片体的正面;122、第二片体的背面;
123、本体部;124、活动部;125、延伸部;
13、片体连接部;14、导电部;141、导电区;
15、接电部;151、接电端子;
1511、连接端;1512、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3、第一负极接电端子;
1514、第二正极接电端子;1515、第二负极接电端子;
2、导电线路;21、第一线路部;22、第二线路部;23、第三线路部;
3、绝缘片体;31、第一避让开口;4、背胶;41、第二避让开口;
5、发热部;6、发热线路;61、第一正极线路;62、第一负极线路;
7、离型膜;71、第三避让开口;
8、温度传感器;9、测温线路;91、第二正极线路;92、第二负极线路;
1000、按摩仪;200、主机;210、佩戴支架;220、绕颈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单元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单元10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单元载体1和导电线路2。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单元载体1包括:第一片体11、第二片体12和片体连接部13,片体连接部13连接在第一片体11的边缘和第二片体12的边缘之间。
单元载体1具备折叠状态。这里是指,单元载体1可折叠,其中,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单元载体1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例图,在展开状态下单元载体1的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基本共面,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单元载体1由展开状态朝向折叠状态折叠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中所示出的箭头方向即为单元载体1的折叠方向),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单元载体1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在折叠状态下,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片体11层叠设于第二片体12上,第一片体的背面112朝向第二片体的正面121,第一片体11上设有由第一片体的正面111显露的导电部14,第二片体12上设有接电部15(例如,接电部15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
如图9和图10所示,导电线路2包括:第一线路部21、第二线路部22和第三线路部23,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11且与导电部14连接,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12且与接电部15连接,第三线路部23设于片体连接部13,且第三线路部23的一部分延伸至第一片体11且连接第一线路部21,第三线路部23的一部分延伸至第二片体12且连接第二线路部22,以使导电部14与接电部15通过导电线路2连接。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单元100,通过设置连接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片体连接部13,在需要折叠单元载体1时,可将片体连接部13上的某条线作为折叠轴线,将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沿折叠轴线对折实现,保证单元载体1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单元载体1因具有折叠状态,由于第一片体11层叠设于第二片体12上,以此减小单元载体1的体积,将单元载体1设置在按摩单元100上,还可减小按摩单元100的体积,使得按摩单元100易收纳、携带,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线路部21、第二线路部22和第三线路部23的导电线路2,其中,导电线路2中的第一线路部21与导电部14连接,导电线路2中的第二线路部22与接电部15连接,第三线路部23分别连接第一线路部21和第二线路部22,以使导电部14与接电部15形成电连接。
在具体的示例中,接电部15用于与按摩单元100外部的工作电路电连接,导电部14直接或通过导电介质(如导电凝胶等)间接接触用户皮肤,接电部15通过导电线路2与导电部14电连接,保证导电部14可以对人体进行电刺激按摩,例如,可将脉冲电流传输到皮肤下面的神经系统和血管,从而加快肌肉处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地对肌肉形成舒缓的作用,起到按摩效果。
在导电线路2与单元载体1具体连接的过程中,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单元载体1的状态首先形成为展开状态,导电线路2也处于展平状态,且导电线路2的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11且与导电部14连接,导电线路2的第三线路部23通过片体连接部13从第一片体11延伸至第二片体12上,延伸至第一片体11上的部分连接于第一线路部21,延伸至第二片体12上的部分连接于第二线路部22,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12且与接电部15连接,从而实现导电部14和接电部15的电连接,导电部14和接电部15连接完成后,单元载体1的状态再由展开状态折叠成多层结构形成折叠状态,导电线路2也随单元载体1共同折叠,由此,通过单元载体1通过折叠形成双层结构,导电线路2在平面上电连接并折叠,以形成为一体式跨越多层结构,保证导电部14和接电部15的电连接。
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省去了在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之间额外设置导通导电部14与接电部15的电连接结构,避免了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之间的导电部14与接电部15导通时因对位不准确、电连接结构失效等原因导致的电连接不良甚至断路的问题发生,使得导电部14与接电部15的电连接可靠性、稳定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线路2与单元载体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在另外一些可选示例,例如,可以将单元载体1对折至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呈一定锐角,同时将导电线路2也对折为相匹配的形状,再进行导电线路2的电连接,之后再进行二者的折叠,以达到折叠状态,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按摩单元100在单元载体1处于展开状态时就将导电部14与接电部15通过导电线路2连接,导电部14与接电部15连接完成后再将单元载体1切换至折叠状态,可降低电连接难度,并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对称设置,当第一片体11层叠设于第二片体12上时,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完全重合,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单元载体1的韧性,使得单元载体1不容易被撕裂,延长单元载体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导电部14、接电部15和导电线路2均通过印刷而成,由此,方便加工,且使得导电部14和导电线路2能够设置的很薄,进而使得按摩单元100的整体柔软度较高,易于变形,按摩单元100变形后可完全贴合在用户的皮肤上,提高按摩效果。
可选地,导电部14远离第一片体11的一侧表面涂覆有保护膜,保护膜用于保护导电部14,防止导电部14氧化,延长导电部14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的正面111(图中未示出该示例)。因导电部14由第一片体的正面111显露出,将第一线路部21设置在第一片体的正面111,方便第一线路部21与导电部14电连接,降低导电线路2与单元载体1之间的连接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8所示,第一片体11包括第一设定部位113,在折叠状态下,第一片体11的第一设定部位113与第二片体12的设置接电部15的部位相对,第一线路部21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片体的背面112且避让第一设定部位113。因单元载体1折叠后第一设定部位113正对接电部15设置,将第一线路部21避让第一设定部位113设置,保证第一线路部21不会正对接电部15设置,以避免导电线路2与接电部15接触而出现导电线路2短路的情况,提高电连接稳定性,且第一线路部21避让接电部15设置还降低了单元载体1在接电部15处的层叠厚度,从而降低单元载体1的体积,提高实用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定部位113可以是第一片体1上的一个区域、并未加工为特殊结构形式,第一设定部位113还可以是加工于第一片体1上的特殊结构形式,例如凹槽或凸起等形式,从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设定部位113,在布设导电线路2时,第一设定部位113可起到定位的作用,安装人员可通过第一设定部位113快速确定第一线路部21的设定位置,避免导电线路2出现短路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电部14设于第一片体的正面111,其中,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的正面111(图中未示出该示例),且与导电部14连接。也就是说,导电部14和第一线路部21均设置在第一片体11的同一面,此时方便将第一线路部21直接连接在导电部14上,降低导电线路2与单元载体1之间的连接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7和图9所示,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的背面112,且与导电部14通过灌孔工艺连接。也就是说,导电部14设于第一片体11的一面,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11的另一面,此时,因导电部14与第一线路部21之间设置有第一片体11自身的结构,因此,通过灌孔工艺将第一线路部21连接在导电部14上,也可实现第一线路部21与导电部14之间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线路部21和导电部14分别设置在第一片体11的相对两侧,导电线路2不会占用第一片体的正面111的空间,保证第一片体的正面111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导电部14,从而增加按摩单元100的有效导电面积,提高按摩单元100的按摩效果,同时,将导电线路2单独设置在第一片体的背面112,使得导电线路2具备足够的空间进行设置,导电线路2能够做长做宽,以减小导电线路2的内阻,降低热损耗。
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具体的示例中,导电线路2的内阻设置为0-3Ω。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线路部21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子部设于第一片体的正面111且与导电部14连接,第二子部设于第一片体的背面112,且与第一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第一子部设于第一片体的正面111,第二子部设于第一片体的背面112,第二子部与导电部14通过灌孔工艺连接,第二子部与第一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由此,也可实现将第一线路部21连接在导电部14上,从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按摩单元100还包括绝缘片体3,在折叠状态下,绝缘片体3夹设在第一片体的背面112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之间,第一线路部21和第二线路部22分别位于绝缘片体3的厚度两侧。绝缘片体3保证当第一片体11层叠设于第二片体12上时,导电线路2的第一线路部21和第二线路部22不会发生接触而出现导电线路2短路,提高电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绝缘片体3的厚度两侧分别通过胶层与第一片体的背面112和第二片体的正面121粘接,即绝缘片体3的厚度一侧通过胶层与第一片体的背面112粘接,绝缘片体3的厚度另一侧通过胶层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粘接。通过胶粘的方式将绝缘片体3同时连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上,可使得绝缘片体3相对于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位置稳定,以有效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片体11、第二片体12和绝缘片体3均为可柔性变形的片状件,保证按摩单元100可变形,从而使得按摩单元100可适应用户的身体结构进行变形,以完全贴合在用户的皮肤上,提高按摩质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绝缘片体3同时与第一片体11、第二片体12粘接,这样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之间只需设置一层绝缘片体3即可,以避免增加按摩单元100的厚度,并使得按摩单元100的整体较为柔软,易于变形。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片体12包括本体部123和活动部124,本体部123上设有缺口,活动部124设于缺口且与缺口的边缘连接,接电部15设于活动部124上,活动部124相对本体部123可朝向本体部123的背侧方向(即沿着从第二片体12的正面向第二片体12的背面的方向)弯折(例如图6和图18所示状态)。也就是说,接电部15相对本体部123可朝向本体部123的背侧方向弯折,弯折的接电部15便于伸出第二片体12,以与外部的工作电路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通过导电线路2为导电部14接电,且通过设置活动部124,当活动部124未弯折时,接电部15随活动部124能够收容于缺口处,此时第二片体12方便对接电部15进行保护,延长接电部15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本体部123的背侧是指单元载体1处于折叠状态时,本体部123远离第一片体11的一侧。
可选地,如图9所示,绝缘片体3包括与活动部124对应设置的第一避让开口31。第一避让开口31用于避让活动部124,保证设在活动部124上的接电部15不会粘接在绝缘件上,也就是保证接电部15与导电部14不会出现短路的现象,提高电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片体12包括本体部123和延伸部125,延伸部125与本体部123的边缘相连,接电部15设于延伸部125。如此设置,可将接电部15设置在第二片体12的边缘,保证接电部15不会占用第二片体12内部的空间,使得第二片体12上能够布设其他功能性的电路,丰富按摩单元100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且绝缘片体3上也无需开设避让接电部15的避让口,降低绝缘片体3的制造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片体12包括本体部123时,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对称设置指的是,第一片体11与本体部123对称设置,当第一片体11层叠设于第二片体12上时,第一片体11的边缘与本体部123的边缘重合,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单元载体1的韧性,使得单元载体1不容易被撕裂,延长单元载体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片体12包括本体部123和活动部124,本体部123上设有缺口,活动部124设于缺口且与缺口的边缘连接,接电部15(接电部15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9)设于活动部124上,活动部124相对本体部123可朝向本体部123的背侧方向弯折,本体部123的背面设有背胶4,背胶4上具有与活动部124对应设置的第二避让开口41。第二避让开口41用于避让活动部124,保证设在活动部124上的接电部15可通过第二避让开口41连接外部的工作电路,以有效为导电部14接电。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本体部123的背面设置背胶4,在后续按摩单元100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背胶4将按摩单元100粘接在按摩仪1000的主机200上,便于按摩单元100的使用。
可选地,如图12所示,背胶4远离本体部123的一侧设置有离型膜7,离型膜7全覆盖在背胶4上,从而使得离型膜7能够覆盖接电部15,防止接电部15在按摩单元100未使用时处于自由活动状态,减少接电部15的损坏几率,延长接电部15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12所示,离型膜7上具有与活动部124对应设置的第三避让开口71。第三避让开口71用于避让活动部124,保证设在活动部124上的接电部15可通过第三避让开口71连接外部的工作电路,以有效为导电部14接电。
可选地,结合图14和图16所示,接电部15包括接电端子151,接电端子151位于活动部124的正面(即活动部124未向背侧弯折前,第二片体12的正侧一面)。接电端子151用于和外部的工作电路进行电连接,从而保证接电部15可为导电部14接电。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部124的正面是指活动部124远离背胶4的一侧面,这样当单元载体1处于折叠状态时,接电端子151即可朝向第一片体11设置,如此设置,接电端子151能够在接电部15未使用时贴靠第一片体11,防止接电端子151损坏,延长接电端子15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接电端子151通过印刷的方式设置在活动部124处,接电端子151的一方面与外部的工作电路进行电连接,接电端子151的另一方面通过导电线路2与导电部14连接,其中,印刷而成的接电端子151较薄且材质柔软,使得接电部15具备较好的柔性和平整性。
可选地,接电端子151通过插拔的方式与外部的工作电路进行连接,在具体的示例中,活动部124的背面对应接电端子151设有补强板,补强板使得接电端子151能够进行插拔,同时,接电端子151的表面涂覆有硬质油墨,以增强接电端子151的强度,避免接电端子151在插拔过程中损坏。
可选地,如图16所示,接电端子151内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1511,如图5所示,导电部14包括设置于第一片体11上的至少一个导电区141,连接端1511的数量与导电区141的数量一致,每个导电区141与每个连接端1511对应电连接,以使得各个导电区141能够独立工作,实现分区按摩。其中,每个导电区141与每个连接端1511分别通过独立的导电线路2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6和图27所示,接电部15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其中,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且与接电部15连接。也就是说,接电部15和第二线路部22均设置在第二片体12的同一面,此时方便将第二线路部22直接连接在接电部15上,降低导电线路2与单元载体1之间的连接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的背面122(图中未示出该示例),且与接电部15通过灌孔工艺连接。也就是说,接电部15设于第二片体12的一面,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12的另一面,此时,因接电部15与第二线路部22之间设置有第二片体12自身的结构,因此,通过灌孔工艺将第一线路部21连接在接电部15上,也可实现第二线路部22与接电部15之间的电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线路部22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第三子部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且与接电部15连接,第四子部设于第二片体的背面122,且与第三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第二线路部22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第三子部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第四子部设于第二片体的背面122,第三子部与第四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第四子部与接电部15通过灌孔工艺连接。由此,也可实现将第二线路部22连接在接电部15上,从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4所示,第二片体的正面121设有发热部5,按摩单元100还包括发热线路6,发热线路6连接发热部5与接电部15。也就是说,发热部5通过发热线路6与接电部15电连接,接电部15用于给发热部5接电,确保发热部5能够正常发热,如此设置,使得按摩单元100能够在导电的同时进行发热,从而实现按摩单元100的加热功能,提高用户使用按摩单元100的舒适度。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发热线路6包括第一正极线路61和第一负极线路62,第一正极线路61和第一负极线路62间隔设置,且第一正极线路61和第一负极线路62分别与接电部15电连接,发热部5与第一正极线路61和第一负极线路62分别连接,接电部15通过第一正极线路61和第一负极线路62导通发热部5,使得发热部5能够发热。
可选地,第一正极线路61和第一负极线路62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发热部5连接于第一正极线路61和第一负极线路62之间时发热部5能够被均匀发热。
可选地,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的背面122;或者,结合图9和图14所示,第二线路部22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且避让发热部5。因第二线路部22和发热部5均设置在第二片体12上,上述设置可使得第二线路部22避让发热部5设置,一方面减小发热部5所散热的热量传递至第二线路部22上,延长第二线路部22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用电安全性;另一方面,使得第二线路部22的部分或全部结构均远离发热部5设置,以使得第二线路部22不会额外占用发热部5的设置空间,保证发热部5能够设置在第二片体的正面121。
可选地,如图9所示,接电部15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包括上文所述的本体部123的正侧、活动部124的正侧、延伸部125的正侧),发热线路6包括第五子部和第六子部,第五子部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第六子部设于第二片体的背面122,第五子部与发热部5和接电部15连接,第六子部与接电部15和发热部5分别通过灌孔工艺连接。由此,也可实现发热部5与接电部15的电连接,使得发热部5能够产生热量,以提高按摩单元100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发热部5设置在第二片体的正面121,当单元载体1处于折叠状态且按摩单元100贴合在用户皮肤上对用户进行按摩时,发热部5与导电部14之间设有绝缘片体3、第一片体11等结构,此时发热部5产生的热量会透过绝缘片体3、第一片体11传导至导电部14与皮肤贴合的一面,以此产生热量缓冲的效果,避免温度较高的发热部5近距离地接触用户皮肤而使皮肤有灼热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发热部5通过高阻碳浆印刷而成,发热线路6通过低阻银浆印刷而成,保证发热部5和发热线路6不会影响按摩单元100的柔软性。
可选地,结合图14和图16所示,接电部15包括接电端子151,接电端子151包括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和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发热线路6的第一正极线路61与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电连接,发热线路6的第一负极线路62与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电连接,保证发热部5可通过发热线路6与接电部15电连接,发热部5能够正常发热。
可选地,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以及连接端1511均设置于接电部15的同一表面,以能够统一出线,方便与其他电路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和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均通过印刷而成。印刷而成的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和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较薄且材质柔软,使得接电部15具备较好的柔性和平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6所示,由于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和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在接电部15上设置的距离较近,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和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之间的电压较高,容易导致局部过热,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出现烫伤风险,可以通过增加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和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的厚度来增大横截面积,进而使得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和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的内阻降低,以降低发热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折叠状态下,片体连接部13的朝向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一侧为内侧,背离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一侧为外侧,第三线路部23设于片体连接部13的外侧或者内侧。这里是指,第三线路部23可设置在片体连接部13的内侧,也可设置在片体连接部13的外侧,第三线路部23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第三线路部23能够有效将第一线路部21和第二线路部22连接即可。
可选地,第三线路部23设于片体连接部13的内侧,在单元载体1的折叠状态下,第一片体11、第二片体12以及片体连接部13配合用于保护第三线路部23,延长第三线路部23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三线路部23设于片体连接部13的外侧,且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的正面111,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的背面122;或者,第三线路部23设于片体连接部13的内侧,且第一线路部21设于第一片体的背面112,第二线路部22设于第二片体的正面121。也就是说,无论第三线路部23是设于片体连接部13的外侧还是内侧,在单元载体1的展开状态下,均要保证第一线路部21、第二线路部22和第三线路部23位于单元载体1的同一侧,便于连接,并使得电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三线路部23包括多根导电线,每根导电线的线宽H为1.5mm至3mm。当导电线的线宽H小于1.5mm时,在单元载体1折叠的过程中,导电线有断裂的风险,降低电连接的稳定性;当导电线的线宽H大于3mm时,会导致多根导电线之间的距离过近,容易导致局部过热,降低用电安全性,因此,将导电线的线宽H设置为1.5mm至3mm,在提高电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可提高用电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15所示,多根导电线对称设置。以简化电路设计难度,提高第三线路部23在装配时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4、图15和图17所示,片体连接部13连接第一片体11的宽度一侧边缘和第二片体12的宽度一侧边缘,片体连接部13在第一片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小于第一片体11的长度L1,且小于第二片体12的长度L2。也就是说,片体连接部13的长度L同时小于第一片体11的长度L1以及第二片体12的长度L2,使得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部分连接,相比于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全部连接,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部分连接使得按摩单元100更容易变形,贴合性更好,也就是保证按摩单元100能够完全贴合在用户皮肤上,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按摩单元100的变形方向垂直于片体连接部13的长度方向,使得单元载体1能够正常变形。其中,图18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即为单元载体1的变形方向,图18中所示出的左右方向即为片体连接部13的长度方向。
例如,图18中所示出的呈弧线的箭头为按摩单元100可变形成的形态,但是,按摩单元100的变形形态不限于此,例如当用于颈部按摩仪时,可以根据颈部形状具体适应性变化。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片体连接部13为一个且位于第一片体11的相应侧边缘的长度中央位置,且位于第二片体12的相应侧边缘的长度中央位置。也可以理解为,在按摩单元100的长度方向上,片体连接部13大致形成在侧边缘的长度中央位置,结合图18可知,在按摩单元100变形时,长度中央位置的变形幅度较小,将片体连接部13设置于长度中心位置能够防止连接在片体连接部13上的第三线路部23大幅度变形,进而防止第三线路部23断裂,提高电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片体连接部13为多个且沿第一片体1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片体1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一个片体连接部13设有第三线路部23。多个片体连接部13配合将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连接,使得单元载体1形成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结合图20和图21所示,第三线路部23包括多根导电线,每个片体连接部13分别设置一根导电线。因多个片体连接部13间隔设置,将多根导电线分别连接在片体连接部13上,可使得多根导电线分间隔设置,以有效隔开各个导电线,避免各个导电线接触而导致短路,提高电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三线路部23包括多根导电线,片体连接部13上设有N根导电线,片体连接部13的长度L为1.5Nmm-3Nmm。保证多根导电线可同时设置在片体连接部13上,且多根导电线可间隔设置。
可选地,片体连接部13为可柔性变形的片体且厚度D为50um至125um。当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D小于50um时,片体连接部13在弯折变形的过程中易发生断裂;当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D大于125um时,会导致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较厚,不易发生变形,也就是导致按摩单元100不易变形,因此,将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D设置为50um至125um,保证片体连接部13在弯折时不易断裂的同时还能保证片体连接部13能够维持较好的柔性。
可选地,第一片体11的厚度D1、第二片体12的厚度D2以及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D相等,结合图22、图23和图25所示,也就是第一片体11的厚度D1、第二片体12的厚度D2(第二片体12的厚度D2也可参见图24)以及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D均为50um至125um。保证单元载体1在弯折时不易断裂的同时还能保证单元载体1能够维持较好的柔性。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片体连接部13从第一片体11到第二片体12的延伸长度为片体连接部13的尺寸W,需要说明的是,该尺寸可以是长度,也可以是宽度,也可以是其他尺寸,片体连接部13的尺寸W为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D的0.5倍-1倍。在单元载体1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若片体连接部13的尺寸W太小,片体连接部13的折弯变形容易导致片体连接部13断裂;若片体连接部13的尺寸W太大,则容易导致片体连接部13凸出,影响按摩单元100后续的安装,因此,将片体连接部13的尺寸W设置为片体连接部13的厚度D的0.5倍-1倍,能够在防止片体连接部13断裂的同时,还避免片体连接部13凸出一部分,便于按摩单元100后续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均为可柔性变形的片体。一方面降低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厚度,减小按摩单元100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使得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整体柔软度较高,进而保证按摩单元100易于变形,保证按摩单元100可完全贴合在用户皮肤上,提升按摩效果。
可选地,第一片体11、第二片体12和片体连接部13为一体件。在单元载体1生产的过程中,可通过一体成型工艺生产单元载体1,避免在第一片体11和片体连接部13之间设置连接件,同时也避免了在第二片体12和片体连接部13之间设置连接件,降低生产难度并提高生产效率,且形成为一体件的单元载体1在单元载体1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不会出现在第一片体11与片体连接部13的连接处或者在第二片体12与片体连接部13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现象,延长单元载体1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单元载体1能够顺利折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片体1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8,按摩单元100还包括测温线路9,测温线路9连接温度传感器8与接电部15,结合图9和图12所示,温度传感器8背离发热部5设置,温度传感器8用于对发热部5进行精准测温,进而能够实时控制发热部5的温度,使发热部5的温度保持在36℃-42℃,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温度传感器8设置于第二片体的背面122,防止温度传感器8朝向第一片体11凸出,从而保证导电部14的平整性,保证导电部14能够贴合用户皮肤设置。
可选地,如图13所示,测温线路9包括第二正极线路91和第二负极线路92,第二正极线路91和第二负极线路92间隔设置,且第二正极线路91和第二负极线路92的一端分别与接电部15电连接,温度传感器8分别与第二正极线路91和第二负极线路92的另一端电连接,通过第二正极线路91和第二负极线路92导通温度传感器8,保证温度传感器8能够有效对发热部5进行测温。
可选地,如图16所示,接电部15包括接电端子151,接电端子151包括第二正极接电端子1514和第二负极接电端子1515,测温线路9的第二正极线路91与第二正极接电端子1514电连接,测温线路9的第二负极线路92与第二负极接电端子1515电连接,保证温度传感器8可通过测温线路9与接电部15连接。
可选地,第二正极接电端子1514、第二负极接电端子1515、第一正极接电端子1512、第一负极接电端子1513以及连接端1511均设置于接电部15的同一表面,以能够统一出线,方便与其他电路电连接。
可选地,温度传感器8的表面涂覆有光固胶,光固胶用于保护温度传感器8,防止温度传感器8损坏,延长温度传感器8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温度传感器8能够准确地对发热部5进行测温。
可选地,温度传感器8可选用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NTC)或其他类型的用于检测温度的传感器。
可选地,温度传感器8可通过贴片的形式设置在第二片体12上。贴片式的温度传感器8有利于减小按摩单元100的体积和厚度,从而实现按摩单元100的轻薄化以及表面平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按摩单元100可以作为贴片式按摩单元100直接使用,也可以应用到下文中的按摩仪1000中。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仪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仪1000,如图28所示,包括:主机200和前述的按摩单元100,按摩单元1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按摩单元100通过接电部15与主机200连接。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仪1000,通过将接电部15连接在主机200上,主机200用于给按摩单元100供电和/或电控,使得按摩单元100可为用户进行按摩,且通过采用前述的按摩单元100,按摩单元100可改善按摩仪1000在按摩的过程中出现电连接不稳定的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按摩仪1000包括但不限于颈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等其他需要应用低频电刺激的设备,下面主要以按摩仪1000为颈部按摩仪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主机200包括佩戴支架210和电控装置,佩戴支架210限定出绕颈空间220。绕颈空间220主要起到避让用户颈部的作用,用户在使用按摩仪1000的过程中,可通过绕颈空间220将按摩仪1000佩戴在用户的颈部,便于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电控装置内置于佩戴支架210,按摩单元100安装于佩戴支架210的朝向绕颈空间220的一侧,且通过接电部15与电控装置连接。将按摩仪1000佩戴在用户颈部,按摩单元100正对用户的皮肤设置,电控装置用于给接电部15供电和/或传递控制信号等,例如,接电部15通过导电线路2将电流传递至导电部14,导电部14再将脉冲电流传输到皮肤下面的神经系统和血管,从而加快肌肉处的血液循环,起到按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3中显示了四个导电区141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导电区141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单元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发热部5的发热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9)

1.一种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载体,所述单元载体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片体连接部,所述片体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片体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片体的边缘之间,所述单元载体具备折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片体层叠设于所述第二片体上,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朝向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第一片体上设有由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显露的导电部,所述第二片体上设有接电部;
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线路部、第二线路部和第三线路部,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且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且与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且所述第三线路部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片体且连接所述第一线路部,所述第三线路部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片体且连接所述第二线路部,以使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接电部通过所述导电线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包括第一设定部位,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片体的所述第一设定部位与所述第二片体的设置所述接电部的部位相对,所述第一线路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且避让所述第一设定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其中,
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导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线路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二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第一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线路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所述第二子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导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片体,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绝缘片体夹设在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之间,所述第一线路部和所述第二线路部分别位于所述绝缘片体的厚度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片体的厚度两侧分别通过胶层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和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体包括本体部和活动部,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缺口,所述活动部设于所述缺口且与所述缺口的边缘连接,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活动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可朝向所述本体部的背侧方向弯折,所述绝缘片体包括与所述活动部对应设置的第一避让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体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边缘相连,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延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体包括本体部和活动部,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缺口,所述活动部设于所述缺口且与所述缺口的边缘连接,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活动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可朝向所述本体部的背侧方向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背面设有背胶,所述背胶上具有与所述活动部对应设置的第二避让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部包括接电端子,所述接电端子位于所述活动部的正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其中,
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接电部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接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线路部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所述第三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且与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第四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且与所述第三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线路部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所述第三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第四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四子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所述第四子部与所述接电部通过灌孔工艺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设有发热部,所述按摩单元还包括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连接所述发热部与所述接电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或者,所述第二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且避让所述发热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发热线路包括第五子部和第六子部,所述第五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所述第六子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五子部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第六子部与所述接电部和所述发热部分别通过灌孔工艺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片体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侧为内侧,背离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外侧或者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正面,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背面;或者,
所述第三线路部设于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一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背面,所述第二线路部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正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路部包括多根导电线,每根导电线的线宽H为1.5mm至3mm。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导电线对称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片体的宽度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片体的宽度一侧边缘,所述片体连接部在所述第一片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小于所述第一片体的长度L1,且小于所述第二片体的长度L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连接部为一个且位于所述第一片体的相应侧边缘的长度中央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片体的相应侧边缘的长度中央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连接部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片体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片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片体连接部设有所述第三线路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路部包括多根导电线,每个所述片体连接部分别设置一根所述导电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路部包括多根导电线,所述片体连接部上设有N根所述导电线,所述片体连接部的长度L为1.5Nmm-3Nmm。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连接部为可柔性变形的片体且厚度D为50um至125um,所述片体连接部从所述第一片体到所述第二片体的延伸长度为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尺寸W,所述尺寸W为所述片体连接部的厚度D的0.5倍-1倍。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均为可柔性变形的片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所述第二片体和所述片体连接部为一体件。
28.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单元,所述按摩单元通过所述接电部与所述主机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佩戴支架和电控装置,所述佩戴支架限定出绕颈空间,所述电控装置内置于所述佩戴支架,所述按摩单元安装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接电部与所述电控装置连接。
CN202122419432.4U 2021-10-08 2021-10-08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Active CN216629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9432.4U CN216629422U (zh) 2021-10-08 2021-10-08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9432.4U CN216629422U (zh) 2021-10-08 2021-10-08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9422U true CN216629422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9432.4U Active CN216629422U (zh) 2021-10-08 2021-10-08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9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6833A (zh) 低频颈部按摩仪
CN110151387A (zh) 一种磁吸式热敷电极贴片
CN216629422U (zh)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US20090184106A1 (en) Flexible planar heating device
CN114099949A (zh) 按摩单元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CN111035851B (zh) 应用于电刺激按摩仪的电极组件和颈椎电刺激按摩仪
CN210932172U (zh) 电性亲肤片
CN213347453U (zh) 导电发热片、电极组件、按摩头及按摩仪
CN215461423U (zh) 按摩头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CN215307273U (zh) 贴式按摩仪及其按摩贴片
JP3620206B2 (ja) 温熱低周波治療用導子及び低周波治療器
CN213911977U (zh) 导电片、电极组件、按摩头及按摩仪
CN111939461A (zh) 按摩头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JP3227292U (ja) 電気刺激装置に電極増益効果をもたらす配線構造
CN214018916U (zh) 一种温热型理疗电极片
CN218890059U (zh) 电极片、按摩头及按摩仪
JP2000126312A (ja) 電子治療器
JP2596507Y2 (ja) 低周波治療器
CN213407485U (zh) 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20108293U (zh) 柔性电路板及按摩装置
KR102234264B1 (ko) 저주파 및 고주파 전기 자극을 이용하는 패치형 물리치료기
CN218607743U (zh) 腰带
CN213491530U (zh) 一片复合式电刺激器改进结构
GB2576597A (en) Medical sensor
CN215231604U (zh) 按摩头及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