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9331U - 一种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9331U
CN216629331U CN202220971349.XU CN202220971349U CN216629331U CN 216629331 U CN216629331 U CN 216629331U CN 202220971349 U CN202220971349 U CN 202220971349U CN 216629331 U CN216629331 U CN 216629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tube
catheter
needle
tub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13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林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to Nanc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to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to Nanc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to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9713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9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9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9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及针管组件,针管组件连接于导管组件内,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导管座及垫高机构,导管座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导管连通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远离导管的一端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形成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形成钝角,第一连接管外设置垫高机构,垫高机构用于增加导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高度差。通过垫高机构,可填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倾斜面与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角度差,进而增加导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高度差,防止穿刺后针管组件与导管组件的连接处弯曲,进而避免影响静脉输液的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
背景技术
在长期的临床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需要进行长期输液,采用普通的针管需反复对皮肤进行针扎穿刺,在带来不必要的疼痛外,也造成了其他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静脉留置针是长期输液的最佳选择。
现有的留置针,在将导管座固定在皮肤上时,因两者之间的高度差较小,使导管将进针口的皮肤顶起,引起患者不适,同时,皮肤也会使导管弯曲,对输液造成影响。
现临床上采取在导管座下垫无菌棉签,从而增加导管和导管座之间的高度差,进而使导管与皮肤之间形成一定角度,但导管座下垫无菌棉签会影响整体的美观,医务人员操作时较为繁琐,无菌棉签也易脱离导管座,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垫无菌棉签增加导管与导管座之间的高度差,造成医务人员操作不便,且无菌棉签的不固定性,导致其脱离导管座,影响治疗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及针管组件,所述针管组件连接于所述导管组件内,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导管座及垫高机构,所述导管座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导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形成钝角,所述第一连接管外设置所述垫高机构,所述垫高机构用于增加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高度差,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连接固定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外设置所述垫高机构,通过所述垫高机构,可填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角度差,进而增加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高度差,防止穿刺后针管组件与导管组件的连接处弯曲,进而避免影响静脉输液的速度。一体式的设置代替了人工垫无菌棉签的手工操作,简化了医务人员的操作,同时,可避免人工垫无菌棉签带来的不固定性,避免因失误影响治疗效果,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可在所述留置针入针时提供较好的入针角度,方便医务人员操作,通过设置所述固定机构,可将所述留置针固定于患者体表,避免所述留置针脱落,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进一步,所述垫高机构为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壁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
更进一步,所述橡胶套具有相对设置的弧形端,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直径相同,所述橡胶套还具有相对设置的平行端,相对设置的所述平行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直径。
更进一步,所述垫高机构包括橡胶圈及螺纹推杆,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导管的侧缘设置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侧缘设置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套接所述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所述螺纹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并抵接所述橡胶圈。
更进一步,所述橡胶圈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倾斜面。
更进一步,所述螺纹推杆远离所述橡胶圈的一端设置转柄,所述转柄用于旋转所述螺纹推杆。
更进一步,所述针管组件包括推动座、针管及保护塞,所述推动座连接所述针管,所述针管外套接所述保护塞,所述保护塞可沿所述针管的轴向滑动。
更进一步,所述针管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滑槽,所述保护塞的内侧壁凸起形成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滑槽内,以使所述保护塞沿所述针管的轴向滑动。
更进一步,第二连接管的内侧壁凸起形成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将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连接腔及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内套接隔离塞,所述第二连接腔用于容纳所述保护塞。
再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部粘合所述第二固定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于皮肤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置留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针管组件的拆解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导管组件的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置留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导管组件 10 导管 110
导管座 120 第一连接管 121
第二连接管 122 第一倾斜面 123
垫高机构 130 弧形端 1311
平行端 1312 橡胶圈 1320
螺纹推杆 1321 第一固定环 1322
第二固定环 1323 第二倾斜面 1324
转柄 1325 限位挡块 140
隔离塞 150 针管组件 20
推动座 210 针管 220
滑槽 221 保护塞 230
滑块 231 固定机构 30
第一固定部 310 第二固定部 320
三通管 40 Y型接头 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10及针管组件20,所述导管组件10包括导管110、导管座120及垫高机构130,所述导管座120包括第一连接管121及第二连接管122,具体地,所述导管110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21,所述第一连接管121远离所述导管11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22,所述第一连接管121的外侧壁形成第一倾斜面123,所述第一倾斜面123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外侧壁形成钝角。
所述针管组件20连接于所述导管组件10内,具体地,所述针管组件20包括推动座210、针管220及保护塞230,所述推动座210连接所述针管220,所述针管220外套接所述保护塞230,所述推动座210用于推动所述针管220,以使所述针管220远离所述推动座210的一端穿过导管组件10,并凸出于所述导管110外,通过将所述针管组件20连接于所述导管组件10内,可对患者进行留置针穿刺,所述针管220用于刺破皮肤,优选地,所述导管11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21的一面形成尖刺部,所述尖刺部用于随针管220一同进入患者血管内。
所述针管220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滑槽221,所述保护塞230的内侧壁凸起形成滑块231,所述滑块231置于所述滑槽221内,以使所述保护塞230沿所述针管220的轴向滑动,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内侧壁凸起形成限位挡块140,所述限位挡块140将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连接腔及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21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内套接隔离塞150,所述隔离塞150可避免输液时,液体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内回流溢出,造成医疗隐患。优选地,所述隔离塞150沿轴向均匀的剖分,形成对称的十字型剖痕,所述十字型剖痕的宽度小于所述隔离塞150的直径,所述十字型剖痕便于所述针管220沿所述隔离塞150的轴心方向穿过,并进入所述导管110内,通过设置所述十字型剖痕,可避免所述针管220的针头不被碰坏,在所述针头脱离所述隔离塞150后,所述隔离塞150通过所述十字型剖痕完成密封。
所述第二连接腔用于容纳所述保护塞230,具体地,未使用时,所述保护塞230位于所述针管220的针尖位置,当所述针管组件20插接于所述导管组件10内时,所述保护塞230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腔内,并抵接所述限位挡块140,所述限位挡块140限制所述保护塞230移动,所述针管220通过所述滑槽221沿轴向前移,所述针管220的针尖脱离所述保护塞230,并穿过所述隔离塞150,进入所述导管110内,当完成所述导管110的皮下注入后,通过拉动所述推动座210,使所述针管220沿轴向后移,脱离所述导管110,在所述针管220将脱离所述连接座时,所述滑块231抵接所述滑槽221的内侧壁,所述保护塞230在所述推动座210的带动下脱离所述连接座,此时,所述保护塞230包裹所述针管220的针尖位置,对所述针管220的针头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可避免所述针管220的针头误刺伤他人的情况。
所述第一连接管121外设置垫高机构130,所述垫高机构130用于增加所述导管110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21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设置所述垫高机构130,填补所述第一连接管121的第一倾斜面123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之间的角度差,进而增加所述导管110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21之间的高度差,一体式的设置代替了人工垫无菌棉签的手工操作,简化了医务人员的操作,同时,可避免人工垫无菌棉签带来的不固定性,避免因失误影响治疗效果。
具体地,所述垫高机构130为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21外,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壁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外侧壁,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所述橡胶套,在所述第一连接管121套接所述橡胶套后,其整体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直径相同,从而增加所述导管110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高度差,在所述针管220刺入皮下后,所述橡胶套抵接并支撑患者皮肤,使所述导管110与患者皮肤之间形成角度,避免所述导管110顶起患者皮肤,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同时可避免皮肤的压力导致导管110弯折,进而影响输液进度的情况发生。
所述橡胶套具有相对设置的弧形端1311,相对的所述弧形端131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直径相同,可以理解地,所述弧形端1311用于抵接患者皮肤,并支撑所述留置针,所述橡胶套还具有相对设置的平行端1312,相对的所述平行端131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直径,通过设置所述平行端1312,在所述留置针进行穿刺留置时,可避免因套接所述橡胶套后,因所述连接座整体过厚,导致其抵接患者皮肤,影响刺入角度,无法准确穿刺的情况发生。可以理解地,在进行穿刺时,所述平行端1312用于接触患者的皮肤,在完成穿刺后,通过旋转所述留置针,使所述弧形端1311抵接患者的皮肤,进而抬高所述连接座。
所述第一连接管121连通三通管40,所述三通管4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21的一端连接Y型接头50,所述Y型接头50用于连通注液管,通过设置所述Y型接头50,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单独注液或混合注液,方便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理解地,所述三通管40上设置有限流装置,所述限流装置用于限制输液速度。
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外侧壁连接固定机构30,所述固定机构30包括第一固定部310及第二固定部320,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部310粘合所述第二固定部320,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管122固定于皮肤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部310包括第一粘合层及第一亲肤层,所述第二固定部320包括第二粘合层及第二亲肤层,通过将所述第一粘合层粘合于所述第二粘合层上,以使所述第一固定部31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0围合形成环状,此时所述第一亲肤层及所述第二亲肤层围合并抵接患者皮肤,避免患者因围合固定后皮肤产生不适感。
请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留置针,其余第一实施例中的留置针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垫高机构130包括橡胶圈1320及螺纹推杆1321,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管121靠近所述导管110的侧缘设置第一固定环1322,所述第一连接管12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侧缘设置第二固定环1323,所述第一连接管121外套接所述橡胶圈1320,所述橡胶圈132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322与所述第二固定环1323之间,所述橡胶圈1320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环1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322固定连接。
所述橡胶圈1320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倾斜面1324,所述第二倾斜面1324平行于所述第一倾斜面123,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倾斜面1324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钝角,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面1324,可避免在所述留置针进行穿刺时,因所述橡胶圈1320过高造成无法控制穿刺角度,进而导致无法准确穿刺的情况发生。
螺纹推杆132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环1323,并抵接所述橡胶圈1320,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固定环1323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推杆1321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优选地,所述螺纹推杆1321远离所述橡胶圈1320的一端设置转柄1325,所述转柄1325用于旋转所述螺纹推杆1321,以使所述螺纹推杆1321沿轴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橡胶圈1320。可以理解地,所述螺纹推杆1321与所述第二倾斜面1324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螺纹推杆1321平行于所述第二倾斜面1324。当所述留置针完成穿刺后,通过转动所述转柄1325,使所述螺纹推杆1321沿轴向前移,并挤压所述橡胶圈1320,因所述橡胶圈1320靠近所述导管1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322上,所述橡胶圈1320的中部因受压后形成支撑凸起,进而垫高所述连接座。在需要取出所述留置针时,转动所述转柄1325,实所述螺纹推杆1321沿轴向后移,所述橡胶圈1320在弹力作用下复原,以便进行下次穿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及针管组件,所述针管组件连接于所述导管组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导管座及垫高机构,所述导管座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导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形成钝角,所述第一连接管外设置所述垫高机构,所述垫高机构用于增加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高度差,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连接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机构为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壁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具有相对设置的弧形端,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直径相同,所述橡胶套还具有相对设置的平行端,相对设置的所述平行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机构包括橡胶圈及螺纹推杆,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导管的侧缘设置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侧缘设置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套接所述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所述螺纹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并抵接所述橡胶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推杆远离所述橡胶圈的一端设置转柄,所述转柄用于旋转所述螺纹推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组件包括推动座、针管及保护塞,所述推动座连接所述针管,所述针管外套接所述保护塞,所述保护塞可沿所述针管的轴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滑槽,所述保护塞的内侧壁凸起形成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滑槽内,以使所述保护塞沿所述针管的轴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管的内侧壁凸起形成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将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连接腔及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内套接隔离塞,所述第二连接腔用于容纳所述保护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部粘合所述第二固定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于皮肤上。
CN202220971349.XU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留置针 Active CN216629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1349.XU CN216629331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1349.XU CN216629331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留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9331U true CN216629331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1349.XU Active CN216629331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93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3166U (zh) 血管通路装置和防止导管内流动受限的设备
US3612050A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KR20100120642A (ko) 가요성 척추 바늘과 함께 이용하기 위한 유동 요소, 바늘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 및 이용 방법
CN216629331U (zh) 一种留置针
CN104740718B (zh) 一种弯囊双压y型留置针
JP2018527131A5 (zh)
US20200094023A1 (en) Catheter having a closed tip and slit for a peripheral intranveous catheter assembly
JP2018527131A (ja) 尿道から膀胱へのカテーテル不要の薬剤注入用アダプタ及び器具製作方法
CN107684644A (zh) 预冲式冲管注射器输注泵组合包
CN214911612U (zh) 一种无针密闭连接件
CN214550618U (zh) 一种防脱落picc导管
CN200973906Y (zh) 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
CN211383152U (zh) 一种蝶型防逆流无针快速连接留置针
CN210301905U (zh) 一种防逆流留置针
CN109010991B (zh) 输液器与取样方法和冲管方法
CN211068447U (zh) 一种新型防血栓静脉留置针
CN216908814U (zh) 一种耐高压型防针刺留置针
CN214596700U (zh) 一种防脱落留置针
CN203493980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外周套管输液器
CN211512936U (zh) 一种新型留置针
CN213822914U (zh) 输液装置
CN219398502U (zh) 一种防止血液逆流的留置针
CN213787681U (zh) 经Ommaya囊抽取脑脊液及鞘内注射药物的外接装置
CN220158920U (zh) 一种防逆流静脉留置针
CN206167528U (zh)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